Avsnitt

  •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煉金之旅」一書,是誠品書店七月第十名暢銷書 書中佳句:「在人生旅途中,我發覺自己置身於一座黑暗的森林,迷失了道路…」 我想問問看到文字的你? 中年的你,迷失嗎? 或是你會用迷失這個形容,詮釋自己中年境遇嗎?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煉金之旅」一書,作者詹姆斯榮格派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師。 書中概念一句話說明:「你長大了,但卻沒有成為自己。」 從目錄可以看到:暫時性人格、吸收分離創傷、劣勢功能現身等等字眼,加上書評介紹,我大約理解這本適合一個受創需要療癒的中年人去看的內容。 但我接觸到把自己過的從容學員們身上,看到中年人們並不是需要被拯救。 而是需要被確認自己成長過程,為自己帶來接下來的人生意義後,再次成就自己更好可能性。 例如學員麗青! 他的生活態度和對身體的堅持,充滿了對自我的探尋與不懈努力。 他每週進行兩次練習,即使出國也不忘帶上瑜伽墊。這樣的勤奮,反映了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只要睜開眼睛,就不輕易休息,日復一日地堅持。 在他家中,掛著藍蔭鼎老師的兩幅仿畫,代表著他對父母的記憶。 代表父親勤勞工作的畫,是農夫們在田間努力拉動稻穀。 而母親則默默為家人付出,是畫中婦人在溪邊與雞群的場景。 這兩幅畫,成為他內心深處對父母無聲付出的象徵。 麗青也以同樣的勤奮精神面對自己的人生。 他曾經因肌無力而受困,卻透過散步與基礎瑜伽的練習,不斷強化自己的體魄,重拾生活的力量。 這種不斷努力的心態,帶來了身體的顯著改善,也證明了他所信奉的「勤能補拙」是真實可行的。 這樣的堅持,不僅是對身體的鍛鍊,更是對內心的修煉。 他的經歷直接讓我感受一個事實: 心靈的治癒未必總是通過深層的心靈療癒來達成,更多時候,真正的改變來自於持續為自己付出努力,進而實現具體的轉變。 從中年到老年,時間不是變得可貴,而是特別有感,甚至能注意到生命變得緊湊。 請不要輕易放棄每次上課的過程。這是直接改善自己身體狀況的重要時刻,也是與自己內在和解的契機。 言盡於此,更多談話內容,還可以用聽的。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多人才發現自己駝下去就直不起來。 脊椎是支撐我們整個身體的核心結構,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活動,更關乎到整體生活品質。 什麼是 #施羅特方法 ?讓脊椎重新找到平衡 施羅特方法(Schroth Method)由德國物理治療師Katharina Schroth於1920年代創立。她本人患有脊柱側彎,對傳統治療效果感到不滿,決心透過對自己體態和呼吸的觀察,發展出一套以三維矯正為基礎的治療方法。這個方法強調透過體位調整、姿勢控制和肌肉強化,幫助脊椎恢復正常排列,減少側彎並改善健康。 施羅特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女性,這個群體往往因長期姿勢不良和缺乏運動,容易出現脊椎相關的問題。它不需要劇烈運動,而是透過持續的調整和訓練,讓脊椎回歸平衡,減少疼痛和不適。 #中老年女性脊椎保養 一般俗稱「龍骨」或是瑜伽哲學提出「昆達里尼」靈蛇路徑,它們都在說明頸椎、胸椎、腰椎和骨盆這四大區域。 為何脊椎這些區域會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甚至長期導致慢性疼痛。 1. 頸椎問題:頸椎由七節椎骨(C1-C7)組成,負責支撐頭部並維持穩定。長時間低頭或姿勢不當,會導致頸部肌肉緊繃,如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進而引發頭痛、頸部僵硬和手臂麻木。我想強調正確的生活體位和平日姿勢調整,能有效減少這類不適。 2. 胸椎問題:胸椎位於脊柱中段,連接肋骨,參與胸廓的形成。中老年女性因為長時間伏案工作,常出現駝背和胸椎僵硬。這會影響呼吸及整體姿態。我認為可以透過胸椎的擴展和呼吸練習,幫助改善駝背和呼吸困難。 3. 腰椎問題:腰椎(L1-L5)承擔上半身重量,長期久坐或缺乏運動會導致下背痛。我知道一定練習收腹核心是可以幫助穩定腰椎,改善因椎間盤壓力導致的疼痛。 4. 骨盆問題:骨盆不穩定會導致髖關節疼痛,並影響下肢的力量和平衡。我會提供骨盆前後傾控制訓練,能夠穩定骨盆,減少髖關節問題,進而改善走路姿態。 本月9月21日,我們將舉辦一場讀身體書脊椎健康讀書會,重點介紹施羅特方法。 這次活動將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幫助大家更深入地認識脊椎的骨性特質,並通過正念練習來改善脊椎健康,進而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這不僅僅是一場知識分享,更是一個自我成長的契機,讓我們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我誠摯邀請所有關心自己健康的女性朋友們參加這次讀書會,並點擊留言區連結,了解更多課程資訊。女性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對自己的認識和照顧,愛自己,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充滿智慧與愛的健康之旅。 我是慢性疼痛管理的基礎瑜伽老師 基礎動作讓你有正念的底層邏輯 讓我手把手帶你 順利成章的學起來放在身上用。 迎接健康的中秋節!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人體會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當你來一起練習搞懂過程,就等於用認知學習,默默改變信念,而重新信念。 在人際互動上,最好就是雙贏。 只在乎自己叫做自私,只在乎他人自己是會委屈的。 自己身體跟自己合作,合作就是雙贏。 不合作,身體裡面各部位就最最基本條件上各做各的。 年輕時,各部位還可以互相支援。 但過到某種年紀或狀態,退化反應明顯,身體裡就會互相代償、求生為先。 這就是慢性發炎或長期疼痛。 大家都看過,高速公路追撞的新聞。 前車煞住,後車來不及,都一排撞起來。 往往中間的車已經被前面擋住了,但是後來的車還是一台台的撞上來,造成中間的車體受創最大。 這就是速度的慣性作用,這個作用,就是「力」。 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物理學常說的「作用力」。 當你趕時間,起身出門。 結果前腳剛跨階梯,被絆倒,但後腳跟身體就像高速公車追撞的車,向前衝過去。 原本各開各的車因為物理作用力,追撞在一起。 身體也是,原本各自分開的骨關節,排列好好的,因為你一個加速,加上一個絆倒。 體內各種組織就會急速滑動,甚至撞擊, 這就是我們身體各種作用力相互影響。 會善用作用力的身體,就會有「健康」的複利效益。 不會善用作用力的身體,就會有「痛苦」的複利效益。 認知身體就是從基礎動作系統化、大量的體驗吸收。 經驗豐富認知清楚就會相信這個方式可行,進而相信而確認。 這就是信念。 當你相信自己可以跟身體連結,雙贏就很簡單,複利就出現了。 我是身體教育的瑜伽老師 基礎動作讓你有正念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身體動作很不協調 讓我手把手帶你 順利成章的學起來放在身上用。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好姿勢就是好好排列好身體每個部位,正位順位原則 維持身體好姿勢就像剪頭髮,做造型。 如果沒有自我感受與掌握,很容易變成軟癱的組織。 但是要掌握什麼東西,身體就可以維持良好體態呢? 拿兩個瑜伽磚,運用長方形的角度直立著,把兩個上下排放。 就想兩個骨頭上下排列。 一次是上下排整齊 一次是上下排歪斜 我問你,你覺得哪一個是會容易倒下來的? 如果你不是來亂的,應該都會直覺說上下整齊的。 為何你會直覺這樣回答,因為你有玩過樂高或是「麥塊」,或是疊過衣服收納,都知道,排整齊就不會倒。 身體也是這樣的,排整齊不會倒,不只看起姿勢好,是真的比較健康,省骨頭的作用力。 所以身體骨架排整齊就是「正位」。 那「順位」是什麼? 涉及兩根骨頭的互動的事,定義上就是「關節」! 關節順位就是兩根骨頭互動的角度順暢。 兩根骨頭互動過程不對。就像一台車怎麼過彎。 沒有調好角度,軌跡線就會被破壞。 所以 正念著骨頭「正位」是不動的靜態覺察。 正念著關節「順位」是活動的動態覺察。 人體動作就是受骨頭、骨頭排列(結構)、動態排列(移動結構)影響。 很多來瑜伽的長者都會很追求一件事,就是要拉開。 拉筋!拉開!拉到可以摸地板。 用拉開這個認知來調整關節,是不健康的。 你看到一堆手摸地的人,關節很鬆,但還是酸痛的。 所以拉筋治百病是誘人的糖衣。 重點是觀察關節角度的變化,對自己的影響。 伸展就是觀察角度的變化,對自己的影響。 而不是一直拉,享受刺激,力圖拉開後就會放鬆。 好的關節就是要讓兩個骨頭學習在一起的幸福。 幸褔就是運用角度變化,創造剛剛好的距離。 沒有依據理性物理去做事,就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的盲目。 骨頭要是沒有規矩去拉開,如同規矩不能成方圓,違逆物質還原後的特性硬要做,就會造成骨架互相摩擦。 摩擦是會有火光,火光就是練習後發炎腫痛。 伸展或是拉筋本身定義都沒有錯,但要著眼適當的距離,與角度的變化。 當你正在痛或長期反覆痛,不要聚焦解決痛, 而是正念骨頭怎麼動態排列跟肌肉怎麼發力。 帕坦伽利瑜伽經2-55,有句話說 :「當感官不再對外界事物作出反應,心靈回歸本源,制感達成。」 我把他解釋成強調內心的清晰和秩序感,有助於你會結構化思考,去結構化你的骨肉,結構化你的動作。 正念正位而順念而順位 心靈心流本源 記得! 動作合一就是感受,就是療癒。 我是身體教育的瑜伽老師 基礎動作讓你有正念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身體動作很不協調 讓我手把手帶你 順利成章的學起來放在身上用。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一個軟軟的頭髮要怎麼變出髮型? 一個不受控制的身體要怎麼掌握? 整個身體的樣子,從骨頭撐成骨架。要健康高效的做出各種靜態或動態動作,都可以是一套正念覺察的過程。 就像弄頭髮,頭髮的形狀要怎麼做出造型? 有個髮型設計師寫了三個要項。 剪就是做結構 吹就是弄形狀 燙或是髮膠就是整合整體 一個對髮型沒概念的人,髮型設計師會替你想。 一個對身體沒概念的人,就需要認知認識,體驗驗察,慢慢學習出身體該有的樣子。 每根頭髮聚在一起,就成群結隊,又因為頭蓋本身形狀,分成額頭前部(例如瀏海)、後腦勺(綁馬尾)、左右兩邊,配合人的眼睛臉型。 關鍵就是:如何讓成群結隊的頭髮,跟你臉型、頭型。變成一個髮型與臉部造型。 我們人體每個骨頭各有各形狀,每種形狀都有一定功能。 骨盆是正面看、後面看。是三角形!但是從底部看其實是類橢圓形。 所以整個臀部要好看,一定要從三角型去注意水平軸,整個人要歪歪的屁股拍造型照片,還是正正的姿態避免代償。 就像髮型一樣,會懂的造型的人,基本上去剪頭髮只是為了改個髮型或顏色。 懂骨頭正位的人,就不一定需要依賴正骨整復的技巧,只要自己平時感受著骨頭的形狀跟相對排列位置,就很自然能維持健康少痛的生活。 認知你對骨頭形狀跟排列的正念能力,就是結構化骨架概念 認識骨頭形狀跟排列樣子,替自己組成的內體畫面,類似於建築物的框架。 這個骨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結構,使你練習身體時更具邏輯性和可讀性。 就像是,在寫作或溝通,結構化思維能幫助我們安排段落、標題和小節,使整個內容有序展開,讓讀者或聽眾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結構化骨架概念能幫助自己坐著、站著之類,練瑜伽,走山路等等。 都能安排每個動作的順序,注意到所有靠近自己的觸覺,然後變化自己重心或姿勢因應,給自己帶來活在當下的心流體感。 《孫子兵法》:「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謀定就是認知,後動就是理解目的去行動 知止就是認知範圍跟自已可行之處。 有得就是不管世俗怎麼認定對錯,有做就不斷肯定自己所做的。 兵法不一定是拿來打敗外在的敵人,跟自己和解,就從你自己的骨頭開始。 我是身體教育的瑜伽老師 基礎動作讓你有正念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身體動作很不協調 讓我手把手帶你 順利成章的學起來放在身上用。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身體是豐富的內體宇宙,從不動的姿勢到動來動去的動作,都有巨量的知識認知。 早晨醒來呼吸時,就為自己身體做好室內空間設計。 好的室內設計師,能同理客戶想到的需求,給客戶想要的動線。 甚至基於客戶潛在心態,給客戶超乎原本期待的空間。 我的課帶著學員身體活動,就像室內設計師,用既有空間,造就新空間。 例如讓學生去學習肩胛骨動作。 練習時,會發現身體有一堆表面動作。 一邊看,一邊感覺。專注在動作姿勢本身。 目標並不是做出夾脊椎控制,也不是做出擴背動作。 其實是透過肩胛骨控制動作,反覆操作,活化背部緊縮。 這就是把舊有身體空間,置換出新的生命空間。 也就是利用動作去做好室內設計規劃,如同正念覺察。 如果你對身體很無感,協調不順,常常不舒服。 明明過去可以做的,現在都疲倦跟著疼痛一起撐完。 我整合各種基礎動作,加上長期教學經驗,發現大部分會這樣的人,都是不熟悉自己身體感受造成的退化。 我所有課程都想著,怎麼手把手帶你去感受自己實際問題。 用具體行為跟不同的解決方式,做好自己身體室內設計師 你如果能上我的課,並大量運用。在你生活中任何情況,你就能直接調整。 九月報名課程練習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個問題對想瑜伽練習的人不斷提及。 在本集約35分鐘的節目中,我們將深入介紹《瑜伽運動治療》一書,探索瑜伽如何針對身體結構問題進行治療。 🌟 當身體不適時,我們往往會感到無助。你是否也在尋找能幫助你恢復健康的方法? 📖 本書的兩位作者,路易斯(瑜伽教師和整骨醫師)和艾瑞卡(心理治療師和徒手治療師),憑藉其專業背景,詳細說明了生病的人該如何進行瑜伽練習。 書中不僅介紹了瑜伽的治療方法,更強調了正念與動機的結合,幫助讀者在療癒旅程中重新找到自我。 ✨ 在本集節目中,我將重點介紹瑜伽治療的兩大軸心: 1. 動機強弱:動機的強弱會直接影響療癒的成效。 2. 正念覺察:正念的練習可以顯著提升療癒的過程。 此外,我還會分享我在瑜伽教學中的見聞,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書本內容,並應用到自己的練習中。 即刻收聽,踏上瑜伽的療癒之旅,讓我們一起認識瑜伽怎麼幫助生病的人!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與希望。 【遇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etsport2019/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直接報名】 https://lin.ee/wJhAum7 #遇動私Line連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 療癒瑜伽就是為身體帶來鬆弛而穩定的控制練習。 為了達成鬆弛穩定的身體,那就一定要認識自己身體輪廓,也就是把身體當作地圖來感受。 像我近視眼很深,常常為了看東西,不自覺就會低頭,把東西湊到眼前,間接的造成我頸椎向前僵直的樣子。 過去只要一落枕,就要痛一個禮拜,有次還去看醫生調整加吃藥。好也沒好完全。 後來練瑜伽時,我就強迫自己不可以頸椎彎掉。 但是要求自己一直注意頸椎不要彎掉,是沒辦法長期維持住的。 所以我的療癒瑜伽課中,並不是治病,也不是把疼痛完全練到沒有感覺。 而是改善你對身體的使用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帶學生去認識自己身體的輪廓,找出自己身體的地圖。 這個陌生感,其實是很多人生病在療養身體時,造成越補越大洞的問題。 比方說我近視,就會有脖子特定的姿勢。 或腰痛的人,也會有特定的姿勢。 身體會稍微駝、手會輔著腰。某種程度就是一定把痛的區域固定住。 但人會過度聚焦在痛,沒有意識到姿勢已經歪了。 也是說,他沒有身體輪廓的概念。 就像一個走在迷宮的人,就是只有自己主觀看到的,卻沒有他觀或客觀看到的畫面。 所以滿多身上不舒服的人,不管是急性痛、慢性病。骨頭、關節、皮膚、腸胃、心肺只要是身體有感受的,就會讓動作產生改變,姿勢出現問題。 所以帶著學生去體驗自己身體外在輪廓,身體內在地圖, 是一種給學員,在瑜伽練習時。自己培養出「他觀的能力」。 他觀的能力就像是用地圖看清局勢。 也就是身體外在輪廓,身體內在地圖。 正所謂當局者迷反應反射! 常常一般人大病後,或慢性疼痛時,容易產生主觀視野,卻沒有客觀畫面。 就算病痛好了,人們也會在這段期間,失去相對客觀的畫面。 對他來說,生病已經夠累了,疼痛已經夠煩了,還要具備身體他觀的能力,的確不容易。 我錄影給學生看,讓他看到兩個事實。 一個是自己看到的,一個是手機錄影的他觀畫面。 幫他多一個視角,觀察自己身體輪廓。 同時也提供他自己為了改善身體輪廓,增加對自己身體內在發力的方向地圖。 如此一來,瑜伽做動作時,才能夠主客觀整合,也能統合出一套觀察世界的觀點。 療癒瑜伽概念建立在人們對自己從疲倦的生活中,找出放鬆平靜。 幫助自主神經系統內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的比例,適當。 也要求人,進入動作時或練習瑜伽時,不會因為自己某個動作,陷入回憶、擔心、過量的形容情緒。 致使動作的力量偏差,或動作做錯。 甚至讓大腦重複到的始終是偏誤的模式。 正所謂當局者迷現象,也是必要破除的。 今天的內容,是個觀念。 可以有效幫人們放鬆身體,有更客觀的視野。 甚至可以廣泛運用在各種運動注意動作細節 或是運用在生活中發現錯誤姿勢。 尤其身心練習的專業工作者可以換個角度感受身體 協助陷在身體困局下的你,更直觀的掌握身體變化。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地震後的眩暈,是真?是假? 說真的! 地震與眩暈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聯。 因爲地震會對人體的平衡系統造成影響,從而導致眩暈的發生。 在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2016 年台灣高雄美濃地震跟2018 年印尼龍目島地震後,都有研究。 當時人們地震後一週內百分三十以上的人都有程度上的眩暈。 有人還持續了一個月。但對於一些人來說,眩暈症狀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發展為慢性眩暈。 主要是地震時,全面性的搖晃會直接混亂人體的平衡系統。 人體的平衡系統由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三部分組成。 平時眩暈在生活上,可能是你周圍朋友也會常常有的毛病! 像我遇過的 有的同學是內耳耳石脫落引起的眩暈。 因爲耳石是微小的晶體,有助於感知頭部的運動。 當耳石脫落時,它們可能會掉到內耳的其他部位,從而引起眩暈。 後來被耳鼻喉科醫生用耳石復位術的治療方法治療。 他說醫生叫他側躺,然後幫他轉轉頭,突然聽到耳朵聽到一聲「扣」。之後就好了。 梅尼爾氏症和前庭神經炎,是導致眩暈的最常見原因。 另外也有學生說是吃藥例如抗生素、止痛藥和抗抑鬱藥,也可能引起眩暈。 其他可能導致眩暈的疾病包括心臟病、低血壓、貧血和脫水。 再來就是焦慮和壓力 焦慮和壓力也可能導致眩暈。 在某些情況下,眩暈的原因無法確定。這些稱為特發性眩暈。 另外腸胃神經系統可能也會引起眩暈,我自己就是這個感覺。 就是腸胃感冒時,我是拉肚子,人虛虛的。 突然天花板重複逆順時針交替旋轉,整個人頭暈起來,站不住,躺著更糟。 伴隨的噁心和乾嘔,後來我是作嬰兒式跪趴著,快十分鐘,才慢慢,慢慢正常。 主要是腸胃神經系統是人體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裡面有數億個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形成一個複雜的網路,遍布整個消化系統。 這些神經系統控制著消化系統的運動、分泌和感覺。 最後腸胃神經系統 大腦和脊髓的中央神經系統,相互連結。 大腦神經可以向腸胃神經發送信號,從而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 反過來,腸胃神經也會向大腦神經發送信號,例如有關消化系統狀態的信息。 一種理論認為,腸胃神經異常會導致內耳血流的變化,從而導致眩暈。 另一種理論認為,腸胃神經異常會導致前庭系統的異常信號傳遞,從而導致眩暈。 所以 不管是地震、耳石脫落、藥物、壓力還是腸胃神經或是其他狀態影響前庭系統的平衡功能,就會產生眩暈。 眩暈發生後,人體就會記憶這個痛苦反應,之後要發作,就有前例依循。 這些不舒服的身體記憶,實在不需要反覆警告自己。深刻提醒,就是暗示自己再來發作。 這期錄音檔有三種適合眩暈患者的練習概念,可以在眩暈前期練習。 希望在眩暈前期,就轉化掉過度警告提醒,變成覺察釐清。 分明是 適合不眩暈時的調整: 兩個動作適合平時還沒眩暈時練習,主要是感受髖關節到核心的穩定性,轉化頭部過度警告提醒反應。 第二種適合輕度眩暈的調整: 有兩個動作適合,眩暈些微的反射上來時,輕輕覺察。 如果感覺不舒服,就用一種個人能接受的動作或姿勢,輕柔的呼吸感受整條脊椎從骨盆到後頸椎與頭部的變化轉化。 第三種重度眩暈,根據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直接給任何建議。 但長期的睡眠管理跟感受呼吸,我相信是有些幫助的。 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收聽。 請記住 每個人對瑜伽或是呼吸的反應都不同。 而每種眩暈原因不同,瑜伽或呼吸也會細緻變化。 要如何找到適合您的練習跟程序,需要反覆測試。 才會找出適合你的調整方式喔! 眩暈過的,都深刻知道那種生不如死的天旋地轉。 加上地震不確定性,難免會有擔心。 瑜伽與呼吸可以幫你前期多些覺察,跟轉移壓力,你可以試試。 我的一對ㄧ特別針對基礎瑜伽跟覺察的方式教學。 課程編排客製化,可以錄影紀錄,也能反覆測試。 非常適合自我探索,釐清身體需求的人。 願我們的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子宮肌瘤的肌肉可以伸展嗎? 有沒有可能,有什麼動作可以伸展到子宮肌瘤的肌肉呢? 「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由肌肉細胞或肌肉組織增生而成。肌肉細胞是構成肌肉的基本單位,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肌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子宮、平滑肌器官(如胃腸道、膀胱等)和皮膚。 如果要改變這些肌瘤,可以透過外在的動作或運動,運用血液供應的方式轉換肌瘤的血液環境。 另外 只要懂的練習出抗壓與放鬆的流程,就等於掌握交感副交感神經兩者比例變化。 下列有五種方式: 一、定時均衡的飲食。不要過餓不餓,要吃就過飽。少吃加工、高糖、高脂肪食物。 二、規律運動:一周為週期,每週除了兩天休息外,其他五天可以安排散步、跑步、瑜伽、重訓或有氧等等不同種類的運動課程或時段。 三、養成睡眠生態系,以一天七到八小時為存量,在規律時段入睡跟起床。 四、練習不同放鬆技巧。除了瑜伽,我建議可以上一些情緒管理的心理課程,認識情緒種類,培養自我覺察的功能,這都有幫助放鬆時更有目的更有效果。 五、好友圈,定時與不同好友出外走走散心,或是吃吃喝喝。如果沒有,也可以上不同才藝課程幫自己遠離高壓閉鎖的生活模式。 五月初夏,迎來母親節,想必大家因應節日,多少有些活動。 這集節目聊聊女人特有隱形傷痛,子宮肌瘤。 提醒你多多注意媽媽、自己,或是身邊伴侶。 如果已經有肌瘤了,多陪陪他們或自己,給自己心態建設好。 不要期待一兩個月就完全好,也不要認定這次好了,以後不會有。 很多累積,是一種存量。 負存量要消耗,也還是會再累積。 正存量也是。 設定出長期調整的程序。 讓身體養出一種形式後,需要過程慢慢轉化了。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休息呢? 週三,五一勞動節。我們聊聊工作的疲累之外的累,以及大眾瑜伽怎麼解除這個累。 為什麼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然後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有那三種休息,可以消解腦力工作的累呢? 所謂腦力工作,就是不分場合,不分時段,只要有紙有筆,有手機有電腦,有工具。能夠紀錄創作,就做。 能夠聯絡溝通,就持續執行。 甚至是能夠讓自己活在某種內疚匱乏,反覆責備自己的思考模式。 比方 過年過節,你是不是需要忙裡忙外? 或是家人臨時有病有事,你也是忙裡忙外? 還有的雖然看起來沒事,但心中抑鬱不可止,感到百無聊賴時,不自覺總是找事來唸唸講講,雖然腦力不工作,但也是腦力高度運行。 所以常常聽到 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其實腦力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習慣的養成模式了。 那到底要怎樣休息,才可以滿足所有人呢?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體感溫度忽冷忽熱? 如果我們用身體的體溫來感受外在的溫度,陰就是身體感到陰涼,陽就是身體感到炎熱。 陰陽在身體裡是什麼感覺? 有種直覺反應,就是忽冷忽熱 三、四月之前,即便冷,一天下來還是恆溫的。 但是 三月春暖乍寒、四月春風化雨。 一天內剛剛涼風彿身,過會就悶頭汗燥。 室內室外,過個門,就像兩個不同世界。 這對身體其實是很大的調節,就像手機拍照功能,對焦一下子調不過來,就會卡住。 身體面對這個卡住,往往不是來個耳喉疼,鼻涕橫流。 再嚴重的,就是發燒,全身不對勁。甚至遍體酸痛,或腸胃不適了。 我認為 陰陽平衡,就是體溫處在人體最舒適狀態。 如何陰陽平衡?或許就是一種體溫管理的概念。也是個很值得探索的生活覺察。 至於體溫管理怎麼跟黃帝內經的陰陽平衡串一起呢? 理解體溫管理與陰陽平衡兩種思維,又能怎麼運用到生活習慣? 並與瑜伽練習產生什麼有趣的連結呢?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嚇死人了!活著的人卻有死掉的臀肌? 事實上死臀肌原文是:『Dormant Butt Syndrome』。 直接字面翻譯是臀部肌肉無力或失去記憶。 死!這個字,其實可以說是「失憶」。又稱臀肌失憶症。 死臀肌點出最大重點就是:久坐帶傷。 本期內容還有那些重點呢? 一、你出現那些特徵?可能要讓物理治療師診斷一下 二、筋膜跟肌肉一起練習的話,可以有效改善,概念說給你聽! 三、學員夏夏發生的故事說明一件事,怎麼練習才有長效型。 四、提供三個基礎瑜伽,從困難到簡單,你試試看!通通做不太起來? 你可以考慮我們直播課程。 直播課裡9成9的學生都已經改善了喔。 還有快60的學員都已經可以去跑馬拉松了。 直播課在家練習。方便持續,規律練習。 規律才是真正找回身體變好的關鍵。 別想說幾次走山路就覺得死臀肌會好,長期經營才是長效益。 有好習慣的思維,才會有好習慣的生態圈。 臀肌要鍛煉,練習的思維也有策略。 最後再提醒你喔! 『久坐就是傷害』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復原中毒後瑜伽,這篇文章額外還有那些重點呢? 一、 你知道台灣最常見的食物中毒是什麼食物嗎? 除了餐廳會食物中毒,還有一個名列前矛的中毒地區,你知道在哪裡嗎? 二、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那些方式?預防細菌感染。 食物中毒換個思維,是提醒我們重視在家的日常,如何用吃讓自己享受生活? 三、 歸類出典型的食物中毒哪些症狀,從輕症到重症,提早認識,及早注意。 四、 作為一名基礎瑜伽老師,聽到食物中毒的消息。 我有些從痛舒緩的療癒瑜伽教學經驗下發想,給大家聊聊食物中毒後,在生活中還可以怎麼做,幫助身體快速修復。 五、 另外提供三種類型的瑜伽基本練習概念,跟一個體式練習引導詞。 讓你聽到內容,也有具體練習。 以上全文除了聽,還可以去遇動網站,看到逐字稿參考。 記得練習時循序漸進慢慢做。如果您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練習並諮詢醫生。 最後提醒你春季時,萬物特別滋養茁壯,所有你看得到的生物,跟看不到細菌的都變得特別活耀。 所以食材整理上多細心,手部清潔要持續維持好習慣喔。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兒童瑜伽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自己身體帶來的天然感! 天然感就是身體生理上天生具有反應反射。 例如大小便,或是感受到用出去力。 像是父母嫌惡小孩大便,小孩就會嫌膩大便的生理感,導致他大便就會覺得自己很髒。自我迴避或失去對大便的天然感。 再來 就是小孩因為生病,失去刺激肌肉的過程,就會失去反應,那他就算看到身體姿勢不對,他也沒有感覺。失去天然感,感受到身體異樣無力的後果。 天然感是不分好壞生理反應 天然感是最直接的肌肉能力的感應 肢體開發協調良好,都一定要有必要的天然感。 否則倒行逆施,不知所以。 要改善就很難。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 但不要忘記身體最基本本能,才能正確認知外在與內在差異的是什麼。 同理孩子,小小身體下的視野是天生生理需求。 引導孩子,小小身體裡的力量需要適時引導。 每年四月四號是兒童節,如果你有機會帶著你的天選之子出去玩, 記得釋放孩子的天然感,珍惜孩子的天然感,給於身體意識上小種子,讓他們習慣覺察身體。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etsport2019/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直接報名】 https://lin.ee/wJhAum7 #遇動官方Line連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物理治療是從那裡開始的呢?治療手法有那些? 我的痛療癒瑜伽是怎麼幫助物理治療師? 西醫裡最懂筋骨治療的〖物理治療師〗 身體善知識,從知識到好姿勢 瑜伽中,最適合療癒的〖基礎瑜伽〗 身體痛療癒,從知識到瑜伽療癒 小方腰痛也有心臟問題,他的私人課,除了我。 其他都是復健師,連她親戚也是物理治療師。 練習前,便用物理治療師,醫囑我注意,內文大概是髂腰肌效率不好。 她來找我原因是治療師們調整身體時,遇到一些困難。 主要是她很認真,上個步驟不順,就會很認真把細節學到好 再來是太重的器材或是太難的動作,肌肉亂用力,緊繃更嚴重。 她想用伸展試試 當我了解她個人特質後,便把要教的基礎瑜伽,拆解分包。 配上錄影拍照,反覆著看,慢慢抓出她理解的順序。終於讓腰痛緩解舒服了。 經過心臟血管微型手術,她又回來。現在兩週一次持續練習。 這不是我多厲害,是物理治療師們,讓我知道重點調整什麼。 知身體善知識,從知識到好姿勢 懂身體痛療癒,從知識到瑜伽療癒 認識物理治療師 跟瑜伽老師怎麼幫你療癒放鬆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etsport2019/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直接報名】 https://lin.ee/wJhAum7 #遇動官方Line連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把「生活」當作是AI在學習 人工智慧就是給自己增加智慧 所謂AI人工智慧,其實就是給自己增加智慧的 概念就是不糾結,不守舊。 ◾️不糾結 不糾結一套過去年輕才健康,年輕才是對的體驗。老就老了唄,去找到 老身體有本來就有身體老的舒適感! ◾️不守舊 不守舊在「一定是」或「永遠是」這些限制自己話。人都會變,不可能一直以為自己不要變,有些痛是一年一次就一次,就不能說 永遠都是。這種絕對性的說話方式,會把自己壓迫著,痛 就不翻身了。 進化不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而是認識生活中總有智慧。 人工智慧,是用智慧達成『 輕鬆舒服的生活』 生命 就是活得輕鬆舒服的生活。 方式 就是常常提醒自己姿勢要正確。 聽我聊學生大寶年齡八十有二。 下背痛五個多月。因為出不了門,家裡人讓我上門居家一對一。 剛剛看到他,壓著滑輪行李箱,蜷縮著走。個子大概在我胸口這麼矮,我才170公分,看樣子他不過145公分吧。看著我也是心疼! 嘴裡一直喊下背中間痛,右邊屁股也不舒服。 聽我內容,聽聽全文內容,了解我教他什麼觀念? 還能課堂結束後,從原本蜷縮身軀,突然長高到我的耳朵高度,一下高了快十公分。 學會正確杵拐杖方式,在家裡走來走去。嘴裡說:「 舒服多了」 身體痛定思痛後,更有智慧的走進舒適圈 把「生活」當作是AI在學習 人工智慧就是給自己增加智慧 優質生活,不靠別人,行動自如,『輕鬆舒服的好生活』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覺察、接納、時時刻刻 覺察是感受 接納是方法 時時刻刻就是習慣 ◾️覺察練習 提供感受的「大腦練習」 ◾️接納方式 提醒開放的心態。 不想開放的學生兩種: 過不去的學生,執著某方式觀點,我會跟他說,那就並行吧!並行不悖。 當人只想拿著A不妨讓她看到也有B。這就是接納。 聽不懂的學生,因為只認識這個,不清楚另一個。 讓他兩個前後做做看,他自己會評量好的在那裡,壞的是什麼。最終,不管他拿到什麼?或自己整理出什麼?都沒關係,因為他需要「接納」。 ◾️時時刻刻就是習慣 反覆的讓自己重複上面兩種操作 另外 三個教學範例、一個小故事 單一動作連續性 動作定位名稱 個人特質個別主題 跟女兒找出身體界線,如實面對好鬥母親故事 有興趣,點連結聽聽 初初當瑜伽課學生時,便渴望瑜伽課不只是拉筋流汗,還能有心靈成長價值。 現在希望學生帶回去的,是肉體上疼痛緩解,還能有精神上痛點消融。 身體會緊繃疼痛 各種人際連結會煩躁心痛 覺察身體痛、接納心理疼,時時刻刻如實的感受自己面對。 開放自己 常常感受到自己活著的樣子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四種課程報名方式/錄音廣播podcast👉留言板 網站連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痛緩解教學上新發現? 如何讓學生懂,瑜伽動作怎麼幫助身體療癒 孫治華老師,你們認識嗎? 我完全不知道!透過我的學生書耘,服裝設計師,臉書分享孫老師的課。 看完內容,心有靈犀,便報名上課。課程粗分講師培訓與讀書會領導。 該課程其中一個觀念,我稱「四不」。 不知、不會、不願、不懂 經過我17年教學體悟,用來解釋瑜伽動作怎麼幫助身體療癒,特別合適。 不知,就是不知道自己身體基本生理學或筋骨結構。 不會,就是面對疼痛或痛姿勢時,沒有方式解決。 不懂,就是沒有類似調整自己身體的經驗。 不願,就是所有學生中,面對自己身體是兩手一攤,不想好好自己練習。 體悟甚深,文微言深。可到留言板,點連結聽聽如何教好「四不」。需要文字稿可訊息給我。 孫老師給我人設像個軍師, 運籌帷幄、制敵有方。 跟他學習,主軸在梳理我龐雜的教學細節。 幫學生,認識自己痛,接受痛背後原理。 痛本身不足畏,但你不知它為何痛,真讓人憂鬱。而我的教學不只是緩解疼痛,而是讓人理解疼痛。 這個定義跟想法的,是我跟孫老師學習時,從我教學底蘊,搜尋出來,定位更紮實直接。 「經寒徹骨,迎撲鼻香,香味依存三日樑」 給自己也送給大家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不會用力的人,一定會靠腰用力 學員秀姐,肚子鼓鼓屁股翹翹,典型骨盆跑掉!靠腰用力 療癒瑜伽一對一,先練骨盆前後傾控制,跟著大腿肌力調整。 把下肢與骨盆間的肌力,練起來。 結果他一出力,就是靠腰讓骨盆前傾更嚴重。 或是靠腰力把腰椎後頂,做成骨盆後傾假象。 怎麼用力都在靠腰! 沒關係,我還有別招。 就是從吐氣的控制去練習腹橫肌。成功複製出下腹用力的感覺。 慢慢改善反射性靠腰。 這期節目中用衣服跟延長線說明為什麽會慣性代償?反射性亂用力呢? 人體跟衣服、電線都有一樣的道理:長期的自我綑綁! 所謂自我綑綁就是,錯誤姿勢跟錯誤發力。 我的瑜伽一對一療癒,是讓一群肌肉合作裡應外合,先後有序。 給的練習都不斷地,發現問題,從問題去體現,改變。 錯誤姿勢會導致錯誤發力,錯誤發力會鈣化關節錯骨的樣子。 這樣運動,易傷難癒。 改邪歸正的路,需要一個個步驟慢慢培養。 一對一瑜伽療癒,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把身體彎折的點,慢慢拉正回來。 把姿勢用錯的力,慢慢體悟改變。 配合其他大眾課練習,既能規律練習,也能有效學習。 現在點連結,約報名吧。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遇動網站】https://www.meet-sport.com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