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林肯總統在第一任就職演說中要大家放心,憲法是可以依法修正的,而且他只當四年總統而已,並呼籲大家不要急躁猛進。
最後的結語非常動人:「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情緒上的衝擊在所難免,但是彼此之間相連的愛不能被破壞與中斷。」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林肯總統在第一任就職演說中,談到國家分裂的危機,以法理為基礎,明白指出分裂聯邦是違法的。並指出身為總統應負的責任和具體的行動,是竭盡全力,確保聯邦的法律在各州貫徹執行。
避免流血和暴力,用國家賦予我的權力來保護和接管屬於國家的土地和財產,徵集稅收和關稅。除了達成這些任務的必要手段之外,不會侵犯,更不會使用武力對待任何地方的人民。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Saknas det avsnitt?
-
美國的林肯總統在第一任就職演說中,開宗明義安撫南方各州,並明確表達他對奴隸制度的立場。
接下來,林肯談到敏感、爭議性的《逃奴追緝法案》(Fugitive Slave Act of 1850)。
林肯表明自己會支持這個法案,縱使這個法案有相當多的爭議,但它是憲法的一部分,而憲法是經由全體國會議員通過支持的,因此必須整體地、全面地被接受和遵行。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4年任滿之後又當選連任,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也是最傑出的演說家。
林肯就職第一任總統的時空背景,正是美國南北戰爭一觸即發、戰雲密布的前夕。北方傾向大政府觀念,支持中央集權的聯邦政府;南方則認為各州應該擁有充分的自主權,除非必要,聯邦政府不應干預。
經濟模式來說,北方朝著工業製造的發展,階級分界漸失,而傾向廢除奴隸制度。南方仍以農業為主,社會階級明顯,且因勞力需求,主張延續奴隸制度。
林肯以低於40%的總票數當選總統,他反對奴隸制度的主張,成為美國內戰直接的導火線。最後南方各州成立「南方聯邦政府」、宣布脫離聯邦政府,南北戰爭終於爆發。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顧維鈞十七歲到美國留學,二十五歲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國際法博士學位,回到中國後,在袁世凱的總統府裡擔任英文祕書和翻譯,三年之後被派到美國擔任中國駐美公使,是當時華盛頓外交圈中最年輕的一位大使。
顧維鈞後來歷任外交部長,駐法、駐英大使,以及在海牙的國際法庭的法官,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經驗、也最受尊敬的職業外交官。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在共同的資源已經分配給不同的族群和團體的前提之下,任何分配的改變,讓所有族群和團體都不吃虧,而至少有一個族群或團體會得到好處。這個新的分配方案叫做「帕雷托改進」;如果原提案找不出改進的方案可以維持所有團體都不吃虧,這個方案就叫做「帕雷托最優」。
是否我們正積極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先讓我們瞭解「帕雷托最優」。 -
莊子《齊物論》裡有一個「朝四暮三」的故事,記載宋國有一個很喜歡猴子的人,因為糧食缺乏必須限制糧食的供應,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三顆橡實、晚上給四顆橡實,好嗎?猴子們氣得跳了起來;他馬上改口說,那麼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如何?猴子們高興得不得了。
「朝四暮三」原來的寓意是事情實質沒有改變,只是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誆騙別人。然而,「朝四暮三」的故事其實可以用邊際效應來解釋。。。
我們有限時間要用在睡眠、工作、學習、運動和與家人朋友共處的項目上,再用健康、快樂、成功的效應來量度這些項目。
是否可以用來衡量我們未來的作息呢?歡迎務必收聽。 -
邊際效應在個體經濟學中,是指每增減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對收益增減的效用。
邊際效應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也可能等於零。
通常隨著商品量的增加,邊際效應將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更多關於邊際效應的範例,歡迎點選收聽。 -
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不同的項目上使用,我們得先認識與行為相對的效應。諸如:
行為裡所有動作的總效應、個別行為的平均效應、與前後行為個別不同的邊際效應,將它們量化與計算才行。
讓我們先瞭解效應相關的基礎。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今天讓我們看利己與利他如何出現在古今中外的學說之中。
我們比較了德謨克利特、伊比鳩魯、儒家、墨家、楊朱、孔德、尼采、蘭德、達爾文......等,作為選擇的參考。
歡迎收聽。 -
史密斯認為人的本性有利己的成分,也有利他的成分。也有人認為史密斯的兩個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裡,他的觀點傾向道德、情操,因此認為利己和利他並存,十七年後出版的《國富論》裡,則傾向經濟行為,因此較為強調利己的理念。
歡迎收聽更詳細的內容。 -
中國文化思想裡的「利己」和「利他」,可以用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和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兩個理念作為代表。楊朱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而而墨子強調:「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彼此相愛,彼此都會得到利益和好處,正是所謂雙贏的結果。但是孟子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利己和利他這兩個理念,可以隨著環境時勢來適應,不必硬性地一分為二。
歡迎收聽更詳細的內容。 -
為了提升和諧的共同生活,人們必須靠法律、倫理與美德,來規範與指引人類的本性。
因此從人類的本性,由性善與性惡、利己和利他,這幾方面著手探討:我們將找出古今中外,各家學說中,嘗試找出人類相處的道理。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成功的「十年定律」或「一萬小時定律」
意思是成功來自十年或者一萬小時以上專注用心的練習,專注、用心的練習包括嚴師的關注指導,和嚴謹自律的練習。
音樂神童莫札特也是磨練出來的,同樣印證了「成功的十年定律」、與「一分天才,二十九分教導和環境,七十分的努力」這個成功法則。而他們的成功,帶給世界更多的啟發與快樂。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成功的「十年定律」或「一萬小時定律」
意思是成功來自十年或者一萬小時以上專注用心的練習,專注、用心的練習包括嚴師的關注指導,和嚴謹自律的練習。用一天平均二小時完全專注用心地練習來算,一萬小時就是十到十五年了。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成功的要素有三:天才、機會、和努力,但是我們相信
1. 成功不能光靠天才,但是天才可以提供好的開始、帶來好的機會、而得到較好的教導與訓練,因而鼓勵我們更加努力。
2. 環境、教導和機會都是成功的要素,讓我們下定決心做好準備,付出最大努力,掌握機會,獲得成功。
3. 努力和毅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這是千古不移的定律。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成功來自看到別人沒有看見的機會,而且要懂得創造新的機會、掌握機會和善用機會,而背後更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準備。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清朝詞人顧梁汾寫給吳兆騫兩首〈金縷曲〉,在吳兆騫全家被流放到黑龍江後十多年,除了關心好友的近況外,更強調絕不忘記全力搶救的承諾;是催人淚下的千古絕唱,也讓納蘭性德表明,對營救吳兆騫的事義不容辭。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清朝納蘭性德的好友顧梁汾,有一位好友叫吳兆騫,小時就有才名,但生性狂放。
順治十四年,吳兆騫考中舉人。但因主考官被揭發偏袒作弊,吳兆騫被仇人誣陷,捲入其中。到京城複試時,他交了白卷。吳兆騫被革除舉人身分,受四十大板刑罰,家產被沒收,家人全被流放到黑龍江。
顧梁汾許下諾言,全力營救他,十多年來沒能成功,再請求納蘭性德幫忙。納蘭性德讀了顧梁汾的金縷曲後,表示義不容辭。五年後,吳兆騫終於回來了。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
納蘭性德字容若,出身滿州正黃旗人,有「清初第一詞人」之稱,二十二歲中進士,文思敏捷,書法娟秀,明音律,又精於騎射,是一位真才子,康熙也特別重用他,可惜三十一歲時因病逝世。
納蘭性德有一位好友顧貞觀,號梁汾。也是位才華卓絕的詞人,時常和納蘭性德一起相唱和。
在文人風雅間,還有更多友情的故事,歡迎收聽。 - Visa f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