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7年了,《新世界》Bromance至今萦绕心头。


    所有人忙着打打杀杀干掉别人,丁青怀抱自己的软肋,把所有给了李子成。


    所以,你找到答案了吗?

    丁青为什么没有干掉李子成?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片名:《爱情小说》

    国别:韩国

    上映时间:2012-02-29(韩国)

    导演:全桂洙

    编剧: 全桂洙

    主演:河正宇 孔孝真

    推荐人群:看腻了小清新电影和欧美大片的观众;河正宇、孔孝真的影迷


    2012年,那个时候的河正宇,已经完成了《追击者》(国民杀人魔王)和《黄海》(偷渡去杀人的延边朝鲜族)这两部留名韩国影史的犯罪追击大戏,同时期上映的还有《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黑帮老大)。演了这些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具有强烈动作属性的角色以后,回头出演一个软弱的文艺男青年——跨度之大。但《爱情小说》里的河正宇,脸上始终带着孩童般的天真,这份理所应当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从不完全统计的数据看,这部片子在国内的评价并不是特别高,在某网站上只高于了38%的爱情片。因为它既不属于近年来韩国大热的向政府喊话的政治、罪案类型题材,也不像传统的韩式爱情跌宕愁苦。一开始看会觉得有点无聊,有点恶趣味。要影片后半段,才get到点。在当下这样一个“相爱”已经变得很容易,甚至说起“爱情”觉得莫名想笑的年代,我们偶尔还是需要爱情片的调剂。(音频节目三首插曲均来自《爱情小说》电影OST)


    ——剧透分割线——


    影片剧情:由河正宇主演的一个名叫朱月的小说家,需要一段爱情来摆脱当下的创作困境。在这样的心态下他遇见了李希真,身份是学摄影的、在电影公司工作的女白领。朱月对李希真一见钟情,却在得到之后,因为对方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随之起了疑心,进而吵闹分手。这几乎是你上街随便拉一个人就能有的狗血情节。但这个影片的精彩就在于,在特别简单的剧情线上,包裹了一层一层猎奇的外衣,怎么不浪漫怎么来,用彻底的反浪漫叙事完成了整个故事。


    首先就是男主人公的设定。男主人公是自己只给自己的外形打5分,被太多人贴上 “不够俊美” 标签的河正宇。他影片里的形象确实也和帅气搭不上边。凌乱的头发,粗糙的皮肤,叽叽歪歪唠唠叨叨,动不动掉书袋,毛病特别多,就是一个屌丝直男癌的人设。


    一、他在里面是吃素不吃肉,电影里为此设计了三场吃肉戏。1、和女主角首次约会。为了迁就女主,他包了6片生菜把一丁点五花肉吃了下去;2、去动物园看黑猩猩,女主心情好,结束后去吃肉,给朱月点了蔬菜沙拉,但他却说没关系等女主吃完路边吃份炒年糕就好(这场戏后面还要细讲);3、直接表达对女主吃肉的不满,说:“你又在吃肉吧?少吃点吧,真是野兽一样。”这就三场戏的递进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白月光,到后来都是白米粒。


    二、朱月还很喜欢砸东西:玻璃瓶,花瓶、花,奖杯,总之一不高兴就要扔,而且非常理直气壮,一副我是小说家,我就应该有脾气的样子。有一次甚至是当着女生的面,直接把东西砸在了地上,非常粗暴。这要是搁其他地方,这种直男的会被喷死。


    三、这男主角是个“哥宝”。对着池珍熙饰演的哥哥,那叫一个任性。第一次要带女主回家,就让哥哥出门,第二次要和女主在家里吵架,直接把哥哥骂了出去,两场让哥哥出门的戏间接反应了朱月的性格,他对身边的人,都是列成条框,来对应自己的需求的自私性格。但池珍熙两场“被赶”的戏非常精彩,因为前后有对比,亲情的疼爱关照很有记忆点,是除了男主和女主条线外我认为处理得最好的人物关系。


    另外,影片除了正在发生的叙事线以外,还有一条男主角创作的小说的条线。里面基本就是男主的意淫,意淫自己的高大威猛、无所不能。男主人公还会和想象出来的一个人M对话,这个M男子会让人想到《legal high》里的服部大叔——无所不能。


    相比不讨喜但扎实丰满的男主,女主虽然亮点很多,导演确实也想通过这个角色表达一些“女性独立宣言”,但最终的效果也只是男小说家笔下的女主人公而已,这也刚好对应了《爱情小说》的片名。


    首先是叙事视角。全片90%都是以朱月的视角来叙述的,直到他们分手、女主要离开韩国了,才出现几个平行剪辑的女主单人的视角的画面,所以有人说这个片子“女权”,但它其实是个完全的男性叙事的影片。当男主的小说写完了,才开始有女主人公的视角。那是电影只剩下十分钟不到的时候,影片展现了女主在阿拉斯加的生活。


    当然,为了塑造独立女性形象,导演也没有少下功夫。首先李希真是短发形象,但男主小说里的希真是长发的,照理说她是现实中的人物的幻想,就应该照着李希真本人的样子来,但我们看到朱月意淫的希真是长发的。这就说明朱月潜意识里就是希望希真是长发的。然后朱月小说里的李希真话很少,始终一副依偎在男主身边的样子,和现实里的希真大大咧咧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她母亲过世,父亲远在阿拉斯加,目前离异,独自生活。这和很多韩国电影当中对女性“她者”的塑造是反着来的。她不是谁的妻子,谁的女儿或是谁的母亲。


    最明显的就是那场脑子长在子宫上的戏。他们两去动物园看黑猩猩,回来以后吃饭,朱月说你今天有点儿不对劲 是生理期么?希真反驳道:“你知道我最讨厌什么话吗?女人们以正当理由发火的时候,没有责任感的男人们就会扔出一句最暴力的话,以为女人的大脑长在子宫上。”这句话直接把河正宇说懵了。


    先不说这一段出现的是不是合情合理,是否符合李希真这个人物,但只是说出来,就足够让底下女性们雀跃了。这让我想到2018年李沧东在《燃烧》里也有一段通过街头粉红女说的 “当女人很难的” 的那段话。


    我认为这是一段跳脱叙事的直接喊话和批判。因为除此之外,李希真独立女性的塑造都非常自然,非常理所应当,绝不是那种把“女权”挂嘴边的人,举几个例子:


    1、和郭道沅扮演的男导演喝酒,在旁的朱月硬要出头,但希真自己却落落大方,视听表达也毫无情色感;2、在朱月质疑腋毛时,她说阿拉斯加的女人就是留腋毛的,还反问朱月你不是也有么?这里这么设计就显得她认为留腋毛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而非惊世骇俗的举动;3、女主在摄影俱乐部上展出了朱月和其他更帅身材更好的男模特的照片,朱月柠檬精上身要分手,希真还是对大家说要感谢自己的男友;4、甚至朱月当着她的面摔东西大骂她是校车的时候,她都非常冷静很自然的说那就是事实啊,这样我才能拍到我要的表情。


    以上这些,要是落在传统叙事上,那都得花大篇幅去消解女方的动机和情绪,然而这都被导演非常规矩的中景镜头,还有孔孝真自然的表演,轻轻一挑,过去了。这也使得这个片子整体比较轻松。甚至是理应最难受的分手后怎么办,电影也处理地相当有技巧。首先采用了双画框的电话对骂,没有苦情戏睹物思人,就是敞开了对骂,用骂对方来证明依赖;还有男主去精神科解压,那里的人都神神叨叨,男主也加入他们说了很清奇的四个字,他说:我爱腋毛。听到这里你不想哭你只想笑。


    最后来说结尾。结尾的处理,相比前面又是腋毛、又是低俗小说的猎奇,就很小清新,是标准的浪漫爱情片桥段。男主人因为女主的离去而自觉错过,地铁上拿报纸捂脸哭泣那段特别好看,就是微信的新功能,陌生人拍了拍你。


    后来他给女主写信,因为他们最初相识也是靠信件,女主说过喜欢看男主给他写信,但男主追到女主以后再也没有写过,直到女主离开。这封信里面有一句“浪漫黑猩猩们 都在挂念你”。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思念,还串起了前面的情节,还记得么,前面他们去看黑猩猩,后来吵架那场戏吗?相信观众听到这句“浪漫黑猩猩们 都在挂念你”也会笑出来。


    如果这个笑是有点感动的微笑,那么看《阿拉斯加》这首歌的mv,一定会大笑
    出来。朱月给希真写了一首歌,并出演MV。那是给希真迟到的生日礼物。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很难看到忠武路的顶流演员唱歌跳舞的,如果不是宣传电影期,他们真的很少出来营业,所以在这个片子里,你能看到千万演员河正宇,这里面又唱又跳,还念了两段rap,简直疯了。


    好了,该结尾了。一封信、一个mv,朱月重新追回了希真——真是文艺男青年的胜利。我们的“低俗爱情小说”之旅也要结束了。所谓爱情,就是充满了误会、充满了不合适,充满了我一开始是很喜欢你但我后来不喜欢了怎么办呢。电影里直接提到,罗密欧和朱丽叶也不过是因为误会死在了当时,我们才直到现在还在歌颂他们的爱情。朱月和希真也是这样,他们的爱情早就在《爱情小说》这部小说结束的时候结束了,在希真离开韩国的时候结束了,在朱月用报纸捂住脸哭泣的时候结束了。结局不过是导演给朱月和希真造的梦,也是给我们观众造的梦。


    用尽了猎奇的手段,讲的不过就是爱情这回事。而“反浪漫”,不就是爱情真实的样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