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这两具外星人,是人造出来的。
    造假者将人类的指骨、掌骨,甚至是小木棍这些材料,重新组合拼接而成了这个木乃伊。
    外星人的头部,用的是羊驼的脑壳加工而成,只不过倒了个个,也就是说把羊驼脑壳的后脑勺挖个洞,变成了外星人的脸。
    匪夷所思吧。
    杰米·莫桑说,“DNA证据可以证明这些标本不是这个星球的”。
    但是,早就有来自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实验室给出了结论。加拿大的报告说,他们拿到的样本已经被污染了,而且每个样本里至少包含了一个女性和男性的DNA,俄罗斯的报告说,样本里部分非人类DNA可以确定来自有蹄动物。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
    那时候,秘鲁的一个名叫马里奥的人,宣称自己在一处洞穴发现了3具非人生命体的木乃伊。
    就是这位。
    这位马里奥的身份不一般,他是当地的文物贩子,因为造假黄金和假币被捕过,而且,从2010年就开始倒卖外星人木乃伊。
    没想到吧,倒卖外星人木乃伊,居然是一桩赚钱的生意。
    马里奥找了另外一位法国人来帮忙。这个法国人帮他把木乃伊的信息上传至网络,进行了众筹。
    还写了封信给秘鲁的文化部门,邀请他们一起参与研究,但是秘鲁官方,根本就没理他们。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的盖亚集团很感兴趣,就参与其中了。
    这个盖亚是一家流媒体网站,上面的内容都是关于灵性、神秘学、超自然现象等等这些劲爆话题。
    在盖亚的资助下,一个由俄罗斯的科学家科罗特科夫领衔的调查团到秘鲁当地进行了调研活动。其中就有这位莫桑先生。
    这位科罗特科夫也很有意思,他的主业是在网络上贩卖自己发明的用于探测灵魂能量的设备。
    经过一番调研,专家们都很高兴,愉快地达成了共识,这就是外星人的木乃伊。
    但是这个调查团里,没有一个正经的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或者木乃伊学者。统统都没有
    这整个过程,和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情节,差不多。
    而他们造假的这个过程,也早就有国外的反伪科学组织进行了揭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这六年来进行了哪些运作,这些木乃伊被运到了墨西哥,还来到了议会听证会上,向全世界进行了公布。
    这,就是这件事的真相。
    编审|惠天骄 实习生谢雨欣

  • 这些天,关于人贩子“梅姨”的话题连续冲上热搜榜。
    事情起源于23日来自法院的消息,两名人贩子张维平、周容平的死刑复核已经通过,将于28日被执行死刑。
    就在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出来之后,青岛的律师孙文学,也就是孙卓被拐案的代理人,突然放出了消息,说那名拐卖案件中的核心人物“梅姨”已经落网。
    并且,他还说,要赶在两名人贩子被执行死刑之前,让他们再通过他所掌握的照片,指认一下“梅姨”。
    但是,孙文学出于某种考虑,并不愿意透露,究竟何时何地,是哪家公安机关抓获了这名可能是“梅姨”的嫌疑人。另一方面,广州警方也否认了“梅姨”的落网消息。
    并且,早在2020年,广州警方就曾经公开表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人贩子“梅姨”的存在或不存在。对于“梅姨”的信息仅来自于张维平的供述。因此,也有媒体提出了质疑,关于“梅姨”落网的事情,是不是一个乌龙?
    对于警方的回应,孙文学也有回应,强调自己是一名资深的律师,没有必要去虚构事实。
    在接受我的同事采访的时候,孙文学还透露了“梅姨”的一些情况。

    这个人的嘴特别的硬,她不会承认的,承认了就是死。不承认,你有啥线索我都不承认,对她来讲多好,对吧?
    抓的这个人起码年龄、身高、相貌、人生经历,特别是名字当中带着一个妹妹的妹,我认为她就是她(梅姨)。

    4月27日,张维平、周容平两名人贩子被执行死刑,比之前公告的28日执行提前了一天。
    这一点,恐怕是孙文学没有想到的。
    我联系了孙文学,他说自己现在已经不想再谈这个事情了,对于有些媒体提出的质疑。他表示自己很受伤。

    我如果不发声,张维平死了,周荣平死了,没有能指认她,那么真正的梅姨就会一直逍遥法外。


    那么,“梅姨”是否已经落网,或者说,“梅姨”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希望孙文学律师,能够提供更多自己掌握的信息,帮助警方最终查个水落石出。
    希望最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犯罪分子得到惩处,被拐的孩子能够回家,和家人们团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主播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责编 | 知秋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我认识不少宇宙探索者!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正在热映,讲了那些研究UFO、外星人的民科的故事。
    看了之后,我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我认识不少宇宙探索者。
    疫情之前,我甚至还经常去参加他们的聚会。
    有一次,认识了一些探索者。他们要拉我去召唤外星人。
    说,我们去浦东的海边,因为他们在上海嘛,说要深更半夜去。
    我就很感兴趣,我说怎么个召唤法?
    有没有特殊的设备啊之类的。他们说不用,去了就知道。
    那我就继续问,那如果召唤成功,外星人会到我面前,我能给他们做个采访不?
    那这不就是大新闻了。
    他们说,你可能有点误解。
    然后告诉我说,外星人是不会轻易和人类接触的,
    但是他们一直在太空中观察我们,一旦召唤了,他们会用特殊的形式和我们交流。
    我说什么特殊的形式啊?
    他们说,你会看到天上几颗星星,不停地转动,做出各种图像,那就是他们在跟我们交流。
    去年,美国人不是搞了个UFO的听证会嘛。报社就说,钢哥你不是认识些人嘛,找他们聊聊。
    有个资深的探索者就跟我说,他很失望,美国人公布的东西还没他们这些民间爱好者掌握的证据多。
    然后就给我发了几个视频,他们自己拍的,视频里就有一个圆形的发光物体在夜空中盘旋,速度很快,而且飞行轨迹不是飞机之类的能做出来的。
    还有一个朋友,好多年来,一直想办一个UFO的主题展馆。
    他告诉我,在国外,关于外星人啊,UFO这些东西有专门的科研团队去做,也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国内的氛围来说呢,不如国外。
    他的一个观点和唐志军一样,我问他嘛,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他说要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让人类文明可以大跨步地前进。
    对于这些探索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认为荒诞,有些人感兴趣。
    这个圈子里,像唐志军这样执着的人是少数,更多的是像那日苏和晓晓那样的,有好奇心,就加入了。
    从我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这个圈子的,也是好奇,就想看看他们这些探索者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的观点比较中立,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有人能够关注,做些主流科学界不愿意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们做的这些探索,又没有危害社会和他人,就是一种爱好嘛,从某种视角来看,也很可爱,这个社会应该允许多元化。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宗敏

  • 文、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张继科的事情发酵这么些天了,有些东西开始跑偏了。
    主流媒体清一色的都在那分析各种法律问题,什么涉堵欠条受不受法律保护,传播女友私密视频该当何罪?
    反正就是这类问题。
    但是我发现,比较少人会去说一句心疼景甜的话。
    这整个事情里,景甜是最大的受害者吧。
    当年和张继科谈了场恋爱,也没有什么结果。虽然一度显得很甜蜜。
    那直到现在的事情爆出来,大家才知道,景甜当年看上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手也是应该的。
    这次这个事情出来,很多人关心的是什么,去哪搞到那3段私密视频来看。
    有些人还在评论区里公开求视频,然后就有一堆骗子,说,来加我微信,我给你。
    无论是不是明星,一个正经的女生遭遇这样的曝光,都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你说景甜在整个过程中做错了什么?反而你还很佩服她,在遭遇勒索的时候,直接选择了报警,而不是妥协。
    我觉得不管你喜不喜欢作为明星的景甜,但是在这样的事件中,她就是一个遭遇网络围观的女性。但是,她给很多可能遭遇类似事件的女生树了个榜样,内心强大不妥协,而且,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想想看,如果是你,或者你的家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做个善良的网友吧,奉劝很多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审 | 吴瑕

  • 文、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潮州特斯拉夺命事故调查还没有个结果,一台湾车主又遭遇了失控事故,他驾驶的Model S突然不明原因异常加速,最后撞上了大楼的梁柱。

          媒体的报道,说这个事故的原因还要进一步调查。

          但是究竟怎么进一步调查其实是个大问题。

          说回潮州那个事,看视频你就会觉得很诡异。特斯拉突然加速行驶,显然不正常。车主原本要在路边停车,但是却突然启动,一路狂奔,撞车撞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正常的清醒的车主都会踩刹车,这是基本操作。根据车主家属方面的说法,车主是职业货车司机,而且当时也没有醉驾酒驾。

            特斯拉的回应是,根据他们掌握的后台数据,车主并没有踩刹车,而且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也就是全速输出,只是驾驶员曾经4次短暂按下P档按钮。

            事出反常必有妖,要命的是,这场事故的真相,目前来看依然是场“罗生门”。

           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很不同的地方在于,燃油车的控制依靠的是复杂的机械系统,发动机、刹车系统如果出问题,通过硬件检测还可以发现端倪。但是电动汽车的控制主要靠的是软件,如果软件出现bug,很难通过检测来证实。

           更何况,特斯拉有自己独立的系统,数据方面也单方掌握。这就需要特斯拉的配合,提供完整的真实的行车数据。

           现在,潮州事故说是在找鉴定机构,但是国内的鉴定机构,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做模拟实验,但是软件的偶发性出错,通过实验很难还原真相。也就是说,即使有机构出鉴定结果,这份结果是否能让人信服,到时候恐怕也是要拉扯好一阵。

          我之前采访过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车祸事故的家属,他们后来就一直跟特斯拉打官司,至今好像也没有个结果。唯一的改变是,特斯拉在销售中,取消了自动驾驶功能的说法,改成了辅助驾驶系统。

          你想想,林志颖的车祸事故原因,到现在也是没有个明确的结论。

            除此之外,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标准出台,所以对于类似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一旦出现的事情,也是没有标准可以依据的。

         没法鉴定,没有标准,你说这事怎么弄,想想都头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审 | 吴瑕

  • 文、音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伊朗被英格兰用6:2的比分屠杀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正常,这不就是亚洲足球该有的水平么?
    然后,沙特和日本就用自己的表现打脸了世界,原来所谓的世界强队也是可以被打败的。
    但是从数据上来说,除了进球之外,沙特和日本的表现依然是弱旅的姿态。阿根廷全场有15次射门,沙特只有3次,阿根廷的控球率是66%。但是有一项数据阿根廷落后,那就是跑动距离,沙特队全场比阿根廷要多跑了10公里。这说明什么,说明沙特人积极啊。
    日本人跟德国人的跑动距离差不多,射门数、控球率等等方面,德国人也是全面占据优势。德国人射门25次9次射正,日本人只有10次射门3次射正,但是进了两个球,效率极其之高。从表现上看,你就是能觉得德国人没把这场比赛看的有多重要,后场多少次莫名其妙的失误啊。难道他们就没想过,日本可是差点就击败了比利时。
    那看着隔壁邻居这么热闹,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问一个问题,中国男足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高光表现?
    沙特和日本的足球发展道路明显不同,相比而言,日本人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也更有参考价值。沙特一直是传统的亚洲强队,虽然人口少,但是毕竟是西亚人种,跟我们还不一样。日本这几十年来,真是摸到了足球发展的命门了,中国男足上次战胜日本,还要追溯到1998年的戴维斯杯,也就是现在东亚杯的前身,之后人家就是策马扬鞭,我们难望其项背了。
    单场表现可能是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从长期来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要知道,人家每年冬季举办的日本全国高等学校(高中)足球锦标赛始于1917年,已经超过了100年的历史。而我们呢,青少年足球联赛是是从今年办了首届。这就差了100多年。
    人家已经给我们打了样,学着做就是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至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毕竟,十几亿人找不出11个踢球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审 | 吴瑕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张益唐的直播据说有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这对于高深无比的前沿数论来说,已经是创纪录了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老师的直播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寒暄,拿着一块小白板就开始说。

           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人看,不管里面有多少人是搞数学专业的,大家就是想来见证个历史。

           张益唐做这次直播,主要就是根据他在11月7号传到预印本网站的论文,来做一个说明。

          在10月份的一个北大校友会的线上活动上,张益唐已经透露了一个消息,说自己已经证明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有人评价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张益唐就会因为这个成果而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

           在直播中,张益唐回应了这些网上的评论,他说,很多人不理解零点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证明了黎曼猜想是错的,他可没有这个本事,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部分解决。这都是他自己的话,他说黎曼猜想是对的,说我推翻了黎曼猜想,估计也没什么人会相信。

            张益唐说,自己在论文第二节的结尾引进了三个命题,如果零点存在的话,就会很明显得出一个矛盾。因此可以证明,零点并不存在。

            他说他在本质上其实已经证明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相关指数已经做到 了2024,如果换成1,那么就可以得到原始形式的 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

            什么是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就是研究狄利克雷-L函数(一种定义在复平面的函数)的零点的存在性,是广义黎曼猜想的一种特殊并且可能比其弱得多的形式。这是学术语言。总之,如果张老师的证明是正确的,那么黎曼猜想就没有被推翻。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对于广义黎曼猜想来说,只是一个特例,即使证明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离证明广义黎曼猜想还差得很远。

             要知道,从1837年开始,狄利克雷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快200年了,但是数学界一直都没有突破。

            那么,张益唐的这一成果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在直播中,张益唐也做了回应。他说,在数论里,至少解决了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素数在等差级数中的分布。

              事实上,在2013年,张益唐就因为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而蜚声学界。这是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化版,证明了在数字趋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存在无穷多个差值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  

           这一成果到底多重要,也不是我们这些外行能够评判的,还需要数学界最终给出一个定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审 | 吴瑕



  • 说美国人变笨,这可不是调侃或者玩笑,而是来自于一项正正经经的科学研究,杜克大学和佛州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美国人变笨的原因,论文还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来源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主播 | 李钢编审 | 天骄


  • 钢哥频道: “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体出现以来,就带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但是同时,引发的症状却不如其他变种。最近,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奥密克戎的真相。编审|王倩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实习生杨逸晴 千万别以为得了新冠也没什么,要知道即使治愈,也可能有一系列的后遗症风险。 各位好,这里是钢哥频道。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新冠的后遗症。 巨舌症是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罕见的后遗症,患者虽然经过几个礼拜的治疗,从新冠肺炎中痊愈,但是,他的舌头却变得异常肿大,以致于整个舌头都得向外吐着,吃喝是没法正常了,正常说话也做不到,最后只能做把部分舌头给切了。 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会造成男性患者性腺机能减退及生育能力下降,即使患者康复,这些能力依然会受影响。他们通过对仓鼠的研究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仓鼠们会出现急性睾丸损伤,而根据病例记录,部分男性患者也曾经出现过睾丸疼痛的情况。此外,仓鼠的精子数量和血清内的睾丸酮在4至7天之内急剧下降,42天到120天后,仓鼠的睾丸萎缩,尺寸和重量下降,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也显著降低。 所以,男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以色列的相关调查及临床实践也表明,儿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面临多种长期、严重的后遗症,包括了呼吸短促、肌肉疼痛、头痛、疲劳、睡眠障碍、胸痛、脱发、消化系统疾病、记忆里减退等等等等。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们也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会让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在长期大幅上升,那些痊愈的患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许多疾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没有感染的类似人群。 英国牛津大学和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告诉我们,超过三分之一的痊愈患者,在康复后的三到六个月时间里,会出现至少一种长期后遗症,最常见的是抑郁与焦虑,其次是呼吸异常。 国际上对新冠肺炎后遗症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出现这些后遗症的原因还不清楚,对于后遗症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所以,还是那句话,做好防护,戴好口罩,而且重点是,及时接种疫苗。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实习生 杨逸晴

    这一期钢哥频道,给大家分享一个最新的好消息!

    就在2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报告了一个艾滋病治疗案例:一名混血女性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三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治愈的背后,是科研团队使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名女性患者曾于2017年接受CCR5 Δ32/Δ32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了含有阻断艾滋病毒突变的脐带干细胞与一名成年亲属的干细胞。

    在移植100天后,科学家成功植入了干细胞,此时患者体内已经检测不到HIV病毒。在2020年10月停止抗逆转录病毒(ART)药物治疗后,患者没有显示出任何感染的迹象,这说明干细胞移植了实现艾滋病的长期缓解。

    艾滋病(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患者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此前,已经有两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分别被称为“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

    “柏林病人”名叫Timothy Ray Brown ,他在1995年被发现感染艾滋病,此后一直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2007年,他接受了CCR5 Δ32/Δ32 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内的HIV病毒也彻底消失。此后12年时间里,患者体内没有再检测出HIV病毒。2020年9月,他死于白血病复发。

    2019年,有关研究团队公布了“伦敦病人”的治疗过程。该论文及2020年的跟踪研究显示,这名感染了HIV病毒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接受CCR5 Δ32/Δ32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被治愈。

    那我们要说一下,CCR5是什么。

    CCR5是HIV病毒入侵和感染人类细胞的受体,CCR5 Δ32/Δ32 基因突变后,细胞缺乏CCR5受体,HIV病毒也就无法感染。对于感染HIV病毒的白血病患者,首先通过化疗杀死癌细胞,再移植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有可能在治愈白血病的同时,让患者体内的HIV病毒无法感染,从而逐渐清除HIV病毒,实现艾滋病的长期缓解,甚至是治愈。

    干细胞治疗的风险极高,需要医生用化疗或放疗破坏患者原有的免疫系统,随后用新的细胞对其进行重建,因此这种疗法不适合任何没有癌症或其他潜在致命疾病的人。

    与用于治愈其他两名艾滋病患者的成人干细胞移植相比,第三名痊愈患者的疗法可能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主播 | 李钢
    编审 | 吴瑕

     


     

  • 文、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印象中,时不时地就会有关于锂电池燃烧爆炸引发引发事故的消息,最恐怖的一幕就是发生在去年的,一辆电动车在电梯里自燃,从那时起,无数的大楼都贴出了标识,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

    锂电池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电能源的新时代,当年,三位对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贡献最大的科学家还因此获得了诺贝热化学奖。但是,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这个事就无解了么?

    简单来说,锂电池爆炸的原因,就是其结构受损。锂电池主要有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正极一般是金属氧化物,负极一般是嵌入了大量锂离子的石墨结构,电解液一般是有机酯类,熔点低而且可燃。

    锂电池里,隔膜起到了隔绝正负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高温高压、物理破坏等原因导致隔膜失效,就会引起短路,从而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能否做到百分百的防止锂电池爆炸呢?科学家们说了,就现有技术而言,还真的做不到,锂电池总会有一定几率的发生事故,即使这一概率极低极低。

    不过,解决方案其实并不止锂电池,已经有可替代的储能方案出现了。在本届冬奥会上,有一种铁铬液流电池已经投入了使用,它的电解质溶液是水系溶液,不会发生爆炸,而且效率高、安全性高、成本低,可循环次数多等特点。

    但是,铁铬液流电池目前还只是刚刚从实验室中投入商用,而且目前还只是应用于大型的电网储能,还不能说完全替代锂电池。

    而钠离子电池也是替代方案之一。宁德时代不久之前就发布消息,说自己已经启动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预计在明年,也就是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有什么好处,我跟你们说说说,首先钠这种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很大,是锂元素的上千倍,成本很低,而且钠、锂属于同族元素,物理化学特性和存储机制都很像,钠电池的负极还可以使用更为便宜的铝,而不是像锂电池那样,非得用铜。

    这里面也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譬如说,钠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更容易崩塌,所以需要更稳定的结构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但是,我们得相信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呢,只能说,钠离子电池还只是锂电池的“备胎”。

    编审|王倩
  • 文、音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今天,我们要关心一下树木和森林。

    近日,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简称BGCI这样的一个组织,向世界发布了一份重量级的报告——《世界树木状况报告》。

    这份报告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机构,500多位专家合作完成。这些专家用了五年的时间,首次对全球6万种树木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并不太乐观,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他们发现,全球有30%的树种正在濒临灭绝,受威胁的树种数量是受威胁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总数的两倍,其中有400多种树木野外存活的数量已经少于50棵,甚至有些树种只发现了唯一的一棵,至少有142种树木已经在野外灭绝。

    造成树种危机的原因很多,森林砍伐、病虫害、气候变化等等。

    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是重要的木材出口地,每年木材出口量超过了亚马逊雨林和非洲地区木材出口量的总和。这里出产的龙脑香科树木很受市场欢迎。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森林已经被砍伐,大片的土地变成了农业种植园,森林消失,也导致了当地近70%的物种面临灭绝。

    而在洪都拉斯,这里的玫瑰木,是一种很好的制作乐器的原材料。但是经不住人类的无限索取,玫瑰木已经成为了严重濒危物种。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全球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40%,而且有29个国家已经失去了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大量的土地被用于耕种、城市建设、工业化,或者采矿。

    问题显然很严重啊,但是至少如果我们现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还是有挽救的空间。

    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已经不少地区在开展保护和恢复的工作。譬如非洲国家马拉维,这里曾经盛产一种叫做穆兰杰雪松的名贵树种,不仅木质耐用,而且还自带芳香,但是已经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所以,专家们正在帮助当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指导当地的农民种植大量的雪松幼苗。

    通过这份报告,科学家们都在呼吁,要迫切采取行动,防止物种的进一步灭绝,恢复那些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还建议成立专门组织,来加强全球树木保护工作。

    所以啊,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森林没了,难道说我们真的要让地球变成下一个火星么?

    编审 | 王倩

  • 大家好,钢哥又来了。这一次,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渣男”。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涉及“渣男”的新闻成为热点。那么“渣男”究竟为什么渣,科学能否给个解释?


    科学家们发现,在动物界,“渣”是一个普遍现象。譬如说,在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界,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物种仅占3%左右,而且其中大多数都存在于灵长类——它们共享一个巢穴,优先或者只与配偶交配,雄性参与照料后代。


    虽然到如今,大多数人类社会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似乎却并不能阻止“渣男”的层出不穷。      


    有一种说法是将其归因于两性之间在社会发展中的分工:“男狩猎,女采集。”男性需要不断寻找、追捕猎物,成功捕获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女性则出于抚育后代的需要,往往留守家中,负责采集果实。


    这种说法,也部分解释了男女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别,譬如男性往往偏理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多为感性,而且喜欢逛街购物,喜欢语言交流(一群女人聚在一起采果子,总得聊点什么吧,而男性在追踪猎物的过程中,滔滔不绝显然会惊动猎物)。


    但是,“男狩猎,女采集”,是因,还是果?此前,就有科学家对美国的两种近亲动物进行了研究——草原田鼠和山地田鼠。虽然两种田鼠是近亲,但是这两种田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情观。


    草原田鼠在交配后会形成永久的配偶关系,共同抚育后代。而山地田鼠,则很“渣”,而且不分雌雄,都“渣”,彼此之间没有固定的性伙伴,雌性仅仅对出生的幼崽负责两到三个礼拜,然后就会遗弃后代。


    科学家认为,两种田鼠之间的差异,同样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有关。草原田鼠顾名思义,生活在草原地区,生活环境较为开阔,不断地寻找新的配偶,将会大大增加被捕食的风险。而山地田鼠,由于有地形的掩护,所以外出活动不易被天敌发现。


    但是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的差异与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有关。其中,性激素水平与个体的性欲相关。而多巴胺、去肾上腺素、苯基乙胺等化学物质决定了热恋的程度,而后叶加压素等物质则决定了一个人对于感情的忠诚度。


    早期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加压素能够促进雄性个体的性行为。譬如,对于伶猴属雄性猴子,让它们鼻吸加压素后,这些雄猴子会更加想和他们的雌性伴侣亲近。


    此前,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吴小燕团队在一项名为《垂体后叶加压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提出,不只是动物,后叶加压素与男性的配偶关系/两性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其中,有研究者发现男性个体鼻吸加压素后,能够更加迅速地识别其伴侣生气的表情,也就是说会更加顾虑到配偶的感受。磁共振发现,男性在观看女性面孔时,与奖赏有关的脑区被显著激活,这说明加压素调节了奖赏加工系统来回应异性的面孔。


    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哈斯·沃尔姆对500多名男性的后叶加压素进行编码,检测他们基因的不同形式。沃尔姆还发现,加压素感受体中的一个名为RS3334的基因,与男人的忠诚度有关。这个基因片段的拷贝数量越多,男人的忠诚度越差。数量越多,与伴侣的关系越不牢靠,而且需要不断通过寻找新欢来获得新的刺激源,享受高水平激素分泌带来的兴奋感。


    于是,渣男就此产生。那些没有RS3334基因片段的男人,或许就是忠贞不二的好男人。那这样说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渣男都是天生的,或者说在为渣男洗白?显然不是。


    关于内分泌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研究仍然在动物模型上开展,但是作为已经具有高度文明的人类来说,仅仅用一种生物性的结论来解释渣男现象,显然并不能呈现全部的真相,毕竟人类社会是如此复杂,人类的情感是如此丰富。


    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已经让我们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物种,这显然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承诺、信任、忠诚,是需要坚守的底线。“发乎情,止乎礼”,否则,我们依然只是动物。


    主播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编审 | 吴瑕

  • 文/音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大家好,这里是钢哥频道,我是羊城晚报科技记者李钢。

    今天的话题,跟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种说法,说中年人会发福,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与基础代谢水平下降有关。但是说法归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不一定。

    前几天,有个关于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分析了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6600多名从出生一周到95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的平均卡路里。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被叫做"双标水"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尿液并且分析尿液中一些物质的数值变化,从而计算出机体的能量代谢情况。

    研究发现,在人体的生命周期中,新陈代谢经历着上升、巅峰、稳定、下降的一个过程。 人体代谢的巅峰期比以往认为的年龄要早得多,婴儿的代谢率是最高的,一周岁的孩子燃烧卡路里的速度比成年人要快50%,做过父母的人应该都有体会,自己的孩子小时候身上总是很热,总是很容易出汗。

    在一周岁之后,数据显示,新陈代谢的水平每年减慢约3%,直到20多岁时,会达到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会一直持续到50多岁,直到60岁以后,才会真正开始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渐进式的,每年仅下降0.7%,但是到90多岁的时候,每天的卡路里消耗要比中年人少26%。

    这个发现就颠覆了以前的很多认知,很多人认为人体在30岁之后由于机能的下降而导致了体重的增长,这个研究结果表明,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譬如认为中年以后代谢水平才会降低,青少年时期代谢水平依然会快速增长,等等。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准确测量了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代谢率的高峰和低谷,首次解释了全生命周期的代谢规律。当然,我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为那些发福的中年人提了个醒,你的粗腰围,可能还是得从饮食、生活习惯中去找原因了。

    这期的话题就说到这,谢谢各位。下期再见。

    编辑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