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馬芳老師直播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680792542/videos/10154706444167543/

    「音樂五四三」2002/3/17 – 2017/7/4

    錄這期節目,我本來很有信心,應該可以把聽眾弄哭,然後我以為我不會哭的……。

    最後一集就讓我任性一次,先不預告曲目和來賓,直接聽啦。(附註:新增曲目在文末)

    我很少聽自己的節目,不過,星期二晚上21:00,我會斟一杯酒,在家裡打開收音機。請大家陪我一起聽完這最後一集吧。

    播出曲目:

    一首催淚的英文歌
    一段有趣的歷史材料
    另一段有趣的歷史材料
    一個來自2003年的節目片段
    一段來自2004年的空中現場
    一段來自2005年的空中現場
    現場專訪:史上首次受訪的超特別特別來賓
    一首我從18歲就在幻想以後當DJ一定要放的英文歌
    第三段有趣的歷史材料
    一段來自2013年的超猛空中現場
    一段來自2015年的催淚空中現場
    一段來自2012年的經典空中現場
    一段來自2013年的某團應景歌
    一段來自2015年的女神演唱
    一段來自2015年的另一位女神演唱
    一段來自2013年的動人實況
    一段來自2011年的大叔柔情之歌
    最後放一首想弄哭大家的歌(結果…)

    bonus tracks:
    暫時保密啦
    ———-

    【附】2017/6/29的臉書貼文:

    事情來得比較突然,卻還是必須面對。

    今天(6/29)中午,我將錄製最後一期「音樂五四三」節目。下週二(7/4)首播的這期,就是告別作了。

    結束「音樂五四三」是我的決定。我原本以為可能會在這個節目度過餘生,卻意外接到了新的功課。我想了想,決定出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給中年的自己一次機會。

    算算這檔節目做了十五年,我很幸運,從來不曾訪過不想訪的人,也不曾說過不想說的話。沒有業務的壓力,沒有內容的限制。衷心感謝News98電台,給了我完全放任自由的空間。

    感謝張大春大哥,若非他十六年前邀我去他的節目對談,後來一切事情都不會發生。感謝台長孫偉鳴大哥,2002年當我斗膽提出做一檔音樂節目,他什麼都沒問,就這樣答應了。

    感謝我的節目企製李佳珍,她從2008年開始接手「音樂五四三」,我們的默契好到往往不需過多言語,就能彼此瞭解。她的認真、細心、善良,是這個節目最重要的依靠。

    感謝前些年幫過我的幾位企製:林清盛、方詩瑋、沈倩吟,我懷念那些共事的歲月,太多動人的回憶。謝謝。感謝News98每一位幫助過我的同事,我愛你們。

    信不信由你,我生性內向怕生。之前做了好幾年的廣播,直到「音樂五四三」才敢試著邀訪來賓。感謝每一位願意在錄音室裡敞開心懷,甚至現場彈唱的音樂人。能夠面對面見證這一行最精采、最優秀的故事在眼前展開,實在是我最大的榮幸。

    感謝每一位打開收音機,並且願意聽下去的聽眾。我沒有想到一檔廣播節目,竟能讓中文世界各地的聽眾組成社群,協作錄音,上傳分享。我總說希望這個節目能夠服務認真的樂迷,我想我沒有辜負你們。

    今天要錄的最後一期節目,我仍一秉初衷,不打算開放點播──就讓我點幾首歌給自己吧。不過,若你對這個節目有什麼話想說,請留言,或許我可以在最後一期唸幾篇聽眾來信呢,就像學生時代聽的節目那樣。

    謝謝你們。

    曲曲折折,你我總會相見。

    「音樂五四三」2002/3/17 — 2017/7/4

    There once was a note, listen.

    本集完整播出曲目:

    Neil Young / Journey Through the Past(Live at Massey Hall, 1971)
    音樂五四三首播片頭(林強 / 單純的人:播出日期20020317)
    音樂五四三片頭第二版(2002,林強 / 單純的人)
    夏宇 / 失明前我想記得的47件事(20030913空中現場,襯樂 Linton Kwesi Johnson / Loraine)
    蘇打綠 / I Don’t Care(20040911空中現場)
    蘇打綠 / 小情歌(20050924空中現場)
    專訪:「音樂五四三」企製李佳珍
    The Smiths / Panic(1986)
    音樂五四三片頭第三版(崔健 / 農村包圍城市)
    生祥樂隊 / 草(20130720空中現場)
    盧凱彤 / 天色很暗(20150530空中現場)
    張懸 / 玫瑰色的你(20120922空中現場)
    那我懂你意思了 / 該說再見了,朋友們(20130302空中現場)
    雷光夏 / Thank You(20151017空中現場)
    萬芳 / 一半(20150404空中現場)
    陳永龍 / 海岸線(20130119空中現場)
    陳昇 / 不再讓你孤單(20110618空中現場)
    陳昇 / 麗江的春天(2007)
    OS襯樂:雷光夏 / 不想忘記的聲音(專輯,2015)

    謝謝。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704/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是的,是的,這些專輯,這些歌,都滿十週歲了。

    2007這一年,方大同在台灣首度發片,魏如萱出版「自然捲」之後的首張個人專輯,盧廣仲發行三張單曲讓大家初識這位公車輾過的天才,誰會知道整整十年後,他們行過千山萬水,又在金曲獎現場相逢。
    那是周雲蓬唱「中國孩子」,李志唱「梵高先生」之年。
    那是「愛情轉移」之年,是陳昇開始「流浪三部曲」之年,是滅火器出道之年。
    也是張懸唱「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 / 我最喜歡你」的那一年。

    來吧,光陰似箭,只有歌,能暫時讓你忘記蒼老,同時想起某些以為早就放下了的遺憾。

    播出曲目:

    羅思容 / 落水天
    蔡健雅 / 達爾文
    張懸 / 喜歡
    張懸 / 討人厭的字
    蘇打綠 / 無與倫比的美麗
    Echo / 被溺愛的渴望
    1976 / 完美的演員(卡夫卡不插電Live)
    魏如萱 / 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
    盧廣仲 / 啊大岩壁
    盧廣仲 / 早安晨之美
    PixelToy / 喔噢(女版)
    方大同 / Love Song
    陳奕迅 / 愛情轉移
    李志 / 董卓瑤
    李志 / 梵高先生
    周雲蓬 / 中國孩子
    陳昇 / 麗江的春天

    bonus tracks:
    黃玠 / 綠色的日子
    滅火器 / Let’s Go
    MC HotDog + 馬念先 / 斷背山
    這位太太 / 而我(眼已垂落)
    蕭賀碩 / 我愛你Salanheo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627/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2016年,堪稱鄭宜農人生中前所未有、驚濤駭浪的一段時光。她萬萬沒想到,居然因為自己的性向和離婚消息,變成影劇版窮追不捨的八卦對想。更沒想到,她只是覺得「總該做個交代」的發言,被解讀成「出櫃宣言」,一大堆團體都來找她,希望她相挺、代言、講演。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也不打算變成「同運代言人」,拒絕了所有邀約,把自己關在家裡,不知不覺,寫出了一批新歌,最後變成這張個人專輯《Pluto》。

    和前作不同,鄭宜農在這張專輯的創作方式,往往以節拍和大段和弦出發,先在電腦編出基礎架構,再思考樂器和人聲的表現。這張專輯有電音弦樂和管樂,也有民謠和搖滾,整個聽下來,一點兒不覺得突兀勉強。雖然動用了許多不同的聲音元素,卻不顯得擁擠炫耀。她親任詞曲演唱製作,各方樂界好友熱情助陣,一起成全了《Pluto》這張充滿驚喜的專輯。

    這期節目,我們把整張專輯11首歌包括隱藏軌都放了,而且談得很深。聽完那些故事,再聽那些歌,可能又有不同的體會。

    播出曲目:

    獸眠
    太空垃圾之死
    雲端漫舞
    冬眠
    溫州街五巷
    那些酒精成癮的日子
    Our Pop Song
    光(專輯版)
    光(《燦爛時光》版,hidden track)
    飛行少年
    酒店關門之後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620/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Jimi Hendrix不會知道,從這張專輯問世算起,他只有短短三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創造歷史,然後在1970年九月驟然離開地球。他更不會知道,在這張專輯之後,全世界每一個拿起電吉他的孩子看待這個樂器的方式,都再也不一樣了。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美國黑人,兩個英國青年,加上一位剛剛離開搖滾樂團改行做幕後,沒啥錢的經紀人兼製作人。也是關於一把Stratocaster,一顆fuzz效果器,和一座Marshall音箱疊成的高塔。關於一個出身貧困家庭的西雅圖黑人青年如何掙扎過青春期,不要命一樣地練吉他,偷車被抓只好入伍抵刑期,傘兵退伍加入巡迴樂團替明星伴奏,又因為太出鋒頭屢被打壓開除,決心去紐約打天下,認識了賞識他的朋友勸他去英國試試運氣,曲曲折折,終於在異邦成為同行心目中的吉他之神……。

    那個經紀人兼製作人是The Animals的前團員Chas Chandler,他把事業賭在Hendrix身上,替他在倫敦找了鼓手Mitch Mithell和原本彈吉他的貝斯手Noel Redding,幫忙安排演出。在美國很憋屈的Hendrix到了倫敦如魚得水,Eric Clapton、Jeff Beck、Pete Townshend都去看他表演並且深表威脅(Clapton說他看了Hendrix表演,覺得大家都玩完不用混了,乾脆東西收收退休拉倒),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也成了忠實粉絲。

    經紀人沒啥錢,只能讓他們去相對便宜的De Lane Lea錄音室錄唱片,為了節省預算,Chandler總會事先和Hendrix花很多時間把曲子編好,這三個傢伙都太強,不需怎麼排練就能立刻進入狀態,錄音極有效率。Chandler也鼓勵Hendrix寫自己的歌,他交出來的作品證明這小子不只彈一手炫吉他,也是非常厲害的詞曲作者。

    他們在巡演空檔抓時間錄音,Chandler後來也帶他們去了比較好的CBS錄音室,又因為老闆要求預付費用而翻臉走人,終於找到願意贊助的好人,讓他們賒帳使用倫敦最頂級的獨立錄音室Olympic,並且遇到偉大的錄音師Eddie Kramer。當年英國只有四軌錄音器材,Kramer卻能巧手在有限的條件下,捕捉了這支三人樂團澎湃豐富的聲音。

    五十年前的五月,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在英國出了第一張專輯,轟動四方。六月,他回到祖國參加Monterey Pop音樂節,在台上一把火燒了他的電吉他,一戰成名。八月,美國終於出版了這張專輯,曲目封面都和英版頗有不同。如今大家都同意,這張專輯和同樣在1967年問世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那張「大香蕉」,都足以列入人類史上最驚人的出道專輯。

    今天就來細細分說這張專輯的故事,大致依照錄音的順序,穿插現場實況和outtake版本,感受一下那穿越五十年依然令人戰慄興奮莫名的琴音樂聲。

    播出曲目:

    Hey Joe (Live at 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 6/18/1967)
    Hey Joe (Billy Roberts, 1965)
    Hey Joe (album version)
    Hey Joe (Live at the BBC, 2/13/1967)
    Stone Free (single)
    Foxy Lady (alt take)
    Foxy Lady (album version)
    Love Or Confusion (album version)
    Third Stone from the Sun (album version)
    Red House (UK album version)
    Purple Haze (alt take)
    Purple Haze (album version)
    Fire (album version)
    The Wind Cries Mary (Live at 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 6/18/1967)
    The Wind Cries Mary (album version)
    I Don’t Live Today (album version)
    Manic Depression (album version)
    May This Be Love (album version)
    Are You Experienced? (original backing tracks, no reverse effects, no piano)
    Are You Experienced? (album version)

    bonus tracks:
    Highway Chile (single B-Side)
    Can You See Me? (UK album version)
    Remember (UK album version)
    51st Anniversary (single B-Side)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613/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錄完這期,看到消息:《胡椒軍曹》發行整整五十年後,再次登上全英專輯榜冠軍。賀!

    連續做了兩星期特別節目,我下足了工夫,把每首歌的演化過程、編曲版本一一拆解,一面也會奉上創作背景故事,以及錄音間裡的軼聞。即使如此,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講。

    比方影響力並不下於音樂內容的這幀專輯封面,是四披頭各自以「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成員身分想像他們要邀請參與的成員,現在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封面人頭對照表。
    比方Sgt, Pepper是流行樂史第一張把全部歌詞印在封底的專輯(之前歌詞是另售的,等於唱片公司的外快收益)。他們不只要你聽音樂,也要好生讀讀他們要說的故事和道理。
    比方Sgt. Pepper是流行樂史第一張曲目之間完全不留空隙、一首一首不間斷地播下來的專輯。而且沒有任何一首歌單獨發行單曲,這樣「以整張專輯作為創作母體」的手法,促成了所謂album rock的興起。
    比方Paul在這張專輯的貝斯幾乎都是錄完基本聲軌之後,才又重新配錄的。他用這樣的方式彈出旋律極漂亮的、幾乎可以和主唱分庭抗禮的貝斯,大大提昇了這個樂器的地位。
    比方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的歌名靈感來自家樂氏玉米片的電視廣告歌。
    比方唱片最後A Day in the Life那個E和弦漸漸淡出之後,披頭調皮地放了一段人耳幾乎無法辨認的超高頻(據說狗耳會聽得很清楚,算是披頭要刺激眾多樂迷的狗狗的實驗),然後在唱片內圈循環放了一段亂七八糟的拼貼音效,眾多歌迷嘗試解碼,做出各種天外奇想的結論,包括披頭在這裡逆錄了一段髒話。

    上面這些,這期節目都沒來得及說。但看看我放的歌目,相信也夠精采了。我想,這兩期廣播放到世界上和同行相比,也不至於漏氣吧。

    胡椒軍曹五十大壽生日快樂!

    播出曲目: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2017 stereo remix)
    She’s Leaving Home (take 6, instrumental)
    She’s Leaving Home (original stereo mix, original speed)
    She’s Leaving Home (original mono mix)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take 1/take 2) (Anthology)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take 7)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2017 stereo remix)
    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 (bass track)
    Within You Without You (George coaching the musicians)
    Within You Without You (take 1, Indian Instruments only)
    Within You Without You (original mono mix)

    bonus track:
    She’s Leaving Home (take 1, instrumental)

    When I’m 64 (take 2, original speed)
    When I’m 64 (drums+piano track)
    When I’m 64 (2017 stereo remix)
    Lovely Rita (take 9, original speed)
    Lovely Rita (George Martin’s Piano solo)
    Lovely Rita (instrumental outro)
    Lovely Rita (2017 stereo remix)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take 1 instrumental)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guitar solo track)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drums track)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2017 stereo remix)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reprise)(speech+take 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reprise)(2017 stereo remix)
    A Day in the Life (take 1)
    A Day in the Life (take 2, hummed end)
    A Day in the Life (bass and drums track)
    A Day in the Life (orchestra overdub)
    A Day in the Life (the last chord)
    A Day in the Life (2017 stereo remix)

    bonus tracks:
    Sgt. Pepper inner groove
    A Day in the Life (original mono mix)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606/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距離初聽《胡椒軍曹》,整整三十年了。那時候,這張專輯正好二十歲,被《滾石》雜誌選為20年來最佳專輯第一名。我拿著那期雜誌一字一句讀那篇文章,開頭便引用了John Lennon的話:”Well, it was a peak”。我愈讀愈激動,然而在我十六歲的朋友圈子裡,能分享這份激動的人幾乎沒有,只能暗暗藏在心裡,偶爾強迫同學分一邊耳機一面聽一面讓我講解,或者發洩一樣寫成一大篇校刊文章。

    十六歲在高中校刊連著兩期寫披頭,回想起來,竟是我音樂文字生涯的起點。雖然那文章不成樣子,至少那股急著分享的激情是真實的。後來的許多年,我變成了廣播人,寫了更多更多文章,開始被邀請到這樣那樣的地方講演上課,開了一個兩個三個節目……骨子裡其實都還是那個十六歲小青年初聽《胡椒軍曹》的那種急著想分享的激切。

    2017年6月1日,《胡椒軍曹》問世整整50週年,也讓我有機會再次用廣播的形式,向識或不識披頭的聽眾細細分享這張仍然美麗、仍然飽滿、仍然青春洋溢、仍然氣場強大的專輯。我們從「前導」的兩首獻給故鄉利物浦的歌: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Penny Lane聊起,再從A面第一首開始播,穿插demo、樂器聲軌、相異版本,最後再以mono版混音作為「標準經典版」完整播出。

    做了兩小時節目,A面還沒放完,下星期繼續,敬請期待。

    播出曲目: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4)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demo sequence)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1) (Anthology 2)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7) (Anthology 2)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take 26)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mono single)
    Penny Lane (Anthology 2)
    Penny Lane (mono single)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ake 9)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mono mix)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bass track)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mono mix)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take 1)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mono mix)
    Getting Better (Drums track)
    Getting Better (mono mix)
    Fixing a Hole (Lead Guitar solo)
    Fixing a Hole (mono mix)

    bonus track:
    Fixing a Hole (take 3 with speech)
    She’s Leaving Home (instrumental)

    最後附上我寫給環球唱片全新發行的《胡椒軍曹》50週年紀念版寫的解說小文:

    「西方文明史的決定時刻」──這是英國《泰晤士報》1967年《胡椒軍曹》專輯評論稿的開場句。是的,過了整整五十年,這張唱片不但仍被視為1960年代流行音樂登峰造極的成就,不誇張地說,它確實是西方文化史的一座里程碑。

    這四個來自利物浦的小伙子,讓搖滾樂不再只是娛樂青少年的歌唱路線,而正式登入世人仰望的藝術殿堂。《胡椒軍曹》首尾統整的完整結構,更開啟了「概念專輯」的時代,解放了搖滾的形式框架。樂史經典名盤多矣,但若要挑一張最能代表1960年代「時代精神」的唱片,《胡椒軍曹》當之無愧。

    這張唱片涵括了跨時代、跨世代、跨文化的題材:標題這支虛擬樂團,便是向世紀初爺爺輩的軍樂隊致敬。專輯裡有如夢似幻的奇境之旅、談戀愛的憤青、離家出走的富家少女、維多利亞時代的馬戲團奇觀、可愛的停車管理員姑娘、城郊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歌頌老年的愛情,還有對於人生存在意義的哲思。他們什麼題材都能入歌,並且擁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這些歌構成一個五彩繽紛的小宇宙,引領聽者浮想聯翩。披頭四耗費將近五個月,在錄音室累積工作700個小時,才終於完成這張專輯(他們1963年錄製首張專輯《請取悅我》只花了585分鐘),是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他們「把錄音室當成樂器」,逆放、拼貼、變速、疊錄、惡搞器材,創造許多天外飛來的聲響。這場大膽的聲音實驗,在壓軸曲A Day in the Life發揮得淋漓盡致:那兩段管弦樂團世界末日般的轟響,或許是流行樂史最最驚人的聲音奇觀。

    2017年版的《胡椒軍曹》由原製作人George Martin的公子Giles Martin根據原始類比母帶重新混音:這是半世紀來,披頭四專輯首度發行全新混音,Giles Martin參考樂團當初認可的「決定版」單聲道混音,重新定位所有樂器和音色,鼓聲更鮮活,樂器細節更豐富,音場更飽滿深邃,卻保留了原始專輯的精神,堪稱這張曠世鉅作發行以來最重要的「升級版」。此次紀念版更收錄了一系列珍貴的相異版本,許多都是初次出土。細細聽下來,你也會嘆服:那真是一個元氣淋漓的時代。

    能活到這個時代,親耳聽到《胡椒軍曹》紀念版的樂迷是最幸福的。恭喜你。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530/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蔡藍欽(1964-1987)
    節目播出這天是情人節,也是蔡藍欽逝世30週年的紀念日。1987年2月14日凌晨,蔡藍欽休克導致心臟麻痺,溘然長逝。距他完成專輯配唱,才不過短短七天。上天像是跟我們開了個大玩笑,讓他永遠停留在22歲,再也不會變老。
    蔡藍欽和金智娟、林強同年。他若活著,今年將滿53歲。
    設若蔡藍欽活了下來,《這個世界》仍會被目為傳奇經典嗎?想了很久,沒有答案。歷史畢竟不能重來,我們聽這張專輯,早已無法把作品和歌者的生命歷程分開了。
    或許換個角度說:起碼,他是先做完了這張專輯,才告別這個世界的。他若知道這張遺作將對多少人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英年早逝的遺憾,或許也稍稍可以安慰了。
    第一次聽《這個世界》是在1987年春,離正式發行還有好幾個月,那年我高一。飛碟唱片老闆吳楚楚拷了一捲錄音帶給我母親,說是他準備發片的學生歌手,剛錄完專輯就去世了。媽媽聽了非常感動,也拿來給我聽,我把那捲只寫了「蔡藍欽」三個字的卡帶放進隨身聽,沒歌詞,沒照片,「出發」的歌聲響起:

    在一張張臉譜匯合成的汪洋中
    我是在一旁頑皮飛舞的精靈
    本以為可以完全不受牽絆
    在這臨走的一刻卻如此捨不得……

    後來才知道,這是他弟弟蔡淳寫的歌,這破題的詩句,竟呼應著歌者的生命故事。我一口氣聽完整張專輯,有點兒想哭又哭不出來。青春歲月的焦慮,被升學主義壓得喘不過氣的悲忿與自嘲,一樁樁狂妄浪漫卻又真誠無疑的夢想,根本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寫照啊。
    那捲試聽的卡帶只是把歌放在一起,曲序並沒有特別排過。我和媽媽都覺得照這個順序已經很完美,不用再動。她後來和吳楚楚建議曲序不必調整,那就是我們後來聽到的《這個世界》了。
    蔡藍欽短短的一生,活得精采,活得盡興盡力。他是升學主義當道的台灣社會中,大人眼中典型的「品學兼優」好孩子,小學當了六年班長,一天到晚代表參加作文演講繪畫比賽。南門國中全校第一名畢業,考上建中、台大機械。嗜騎單車、游泳,拿過校運會短跑比賽亞軍。五歲開始學鋼琴到十四歲,高中玩樂團彈鍵盤,上大學又當了吉他社熱門組副社長。再加上家境優裕,足以支應他發展興趣,大學就擁有一部自己的DX-7合成器,房間裡排著價值十萬的原版唱片……。
    這一串輝煌經歷,簡直像漫畫裡走出來的完美角色。但他的人生有他的焦慮和壓抑,再多獎狀獎盃都填不滿。外人眼中的蔡藍欽是運動健將,這背後卻是把命都拼搏出去的決心和鬥志:他十五歲因為焦慮過度罹患腸炎,從此多病。大一沒念完,就因為肝腎出狀況不得不休學。為了避免被抓去當兵,他故意考到屏東農專念了一年畜牧科,又在屏東拿了校運會游泳比賽亞軍、短跑比賽季軍……。
    他在高中迷上搖滾樂,成為青春期最重要的解放和寄託。1985年他回到台大,次年因為好友詹育彰引介,開始出入學校後門的飛碟唱片辦公室,嘗試為同輩人寫歌。蔡藍欽私心珍愛的是Led Zeppelin、Deep Purple、Queen那些張狂的老搖滾,但他卯起來聽了三天蘇芮的專輯,便能抓出重點,寫出後來丁曉雯林隆璇專輯「不再想起」那樣hook極甜極好記的爽朗流行曲。
    從1986年開筆寫歌到1987年2月猝逝,不到一年的時間,蔡藍欽累積了二十幾首創作,從民謠到前衛搖滾到fusion都玩了一遍,甚至還有團康式的歡樂歌。他用雙卡手提錄音機錄的demo,大部分收錄在2001年出版的《這個世界》雙碟紀念版。
    1986年10月,「飛碟」的吳楚楚、彭國華、樓文中聽了「老師的話」demo,很是驚艷,提議錄一張他的個人專輯。蔡藍欽一口回絕:他不想出鋒頭,不想成為台上眾人目光的焦點,不要再有成名帶來的壓力。唱片公司苦勸許久,總算以「留個紀念」的心情說服了他。雙方達成共識:不上電視,寒假錄音,暑假出片。
    《這個世界》的所有歌曲,是短短兩個月裡寫出來的,他果然信守諾言,全力以赴。儘管生平第一次在專業環境正式錄唱,他的歌聲清朗、自信、真誠、充滿感情,並不顯得青澀,卻也絕無前人習見的賣弄做作。這張唱片的樂風,比起「大學城」或是之前的校園民歌,更近於民謠搖滾。陳志遠的編曲,給了這些歌恰如其分的豐富肌理。樓文中的製作,則兼顧了精緻的質感和樸實的精神。
    蔡藍欽處理詞曲咬合和敘事節奏的工夫相當純熟,很難想像他開始寫歌才短短幾個月。他寫歌少有陳詞套語的文藝腔,質地明朗透亮。聽他的歌,無論唱的是生活瑣事、青春愛戀、教育體制、抑或扣問生命意義,「小我」的視角總是明確,落實了觀照「大我」的邏輯。除了他自己的詞曲,專輯也收錄了兩首弟弟蔡淳的歌,姚若龍、陳克華各貢獻一首歌詞,當年他們都還是二十出頭的小青年。想想那時的唱片業,確實還是一個青春早熟的行業。
    蔡藍欽就像許多典型的早慧文青,經常多愁善感,偶爾憤世嫉俗,對未知的未來既疑惑又期待,有時自信、有時惶恐。專輯中觸及升學主義、教育體制的歌至少有四首,它們並非憤青的吶喊,而是在批判中夾雜著無奈、自嘲和困惑。
    壓軸曲「這個世界」是蔡藍欽傳世的不朽名作,我總會聯想到李壽全「張三的歌」:你得先走過谷底,凝望過深淵,懂得黑的顏色,才知道珍惜光亮和溫暖。「這個世界」便是一首從惘惘的虛無中仍然尋到力量的,悲欣交集,最最美麗的歌: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 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

    時間飛快地過,如今90後、00後世代的聽者,知道蔡藍欽的人應該不多了。願以這期節目搧一搧風,讓他猶然青春的歌聲,繼續流傳到這一代年輕的耳朵。

    播出曲目:

    出發(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不再想起(demo)
    不再想起(丁曉雯演唱)
    他的話(demo)
    他的話(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少男日記(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同樣的路(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追尋(demo)
    校園美女(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以為(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謎(demo)
    謎(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老師的話(demo,舊版)
    老師的話(demo,重寫版)
    老師的話(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聯考族的假期(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春去秋來(demo)
    逝去(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告別憂傷(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這個世界(1987《這個世界》專輯版)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70214/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錄完這期節目,陳綺貞在她的網站寫了一篇心得,謝謝她的讚美。

    這不是我第一次訪問綺貞,卻是第一次談這麼多、這麼深。認識這麼多年,這次感覺彼此終於比較熟一點了。

    2016年,陳綺貞一口氣出了兩大本書:和鍾成虎合作的歷年作品吉他譜《吉他手的小動作》和歌詞集《瞬:陳綺貞歌詞筆記》,並且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回顧展,算是為自己四十歲的人生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這次綺貞來上節目,就是為了這兩本書。既然沒有需要宣傳的新專輯,這期節目順理成章變成了她的音樂人生總回顧。

    自從1998年《讓我想一想》出版,中文歌壇從此樹立起一道「陳綺貞障礙」:每一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自己寫歌的女生,都會被拿來和她比較──不管願不願意,她變成了衡量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benchmark。

    在她之前,台灣當然有過許多能寫能唱的才女,遠的有民歌時代以降的洪小喬邰肇玫鄭華娟王新蓮黃韻玲,近一點的有雷光夏陳珊妮黃小楨,各有各的風格和姿態。唯獨陳綺貞,憑一人之力便成就了一門類型。流風所及,影響至大至鉅:當初有人稱之為urban folk,有人稱之為folk rock,現在,那個標籤再簡便不過:「小清新」。

    我想綺貞是很不甘願被目為「小清新教母」的。在她之後成千上百抱著吉他哼哼唧唧唱歌如貓吼的「小清新」女生,或許真有許多人以她為榜樣,卻往往誤以為「粗糙即自然,做作即清新」,結果思想語言技術旋律通通乏善可陳。這些年,類似的作品四處蔓延,災情可觀。當然,這筆帳若要算在綺貞頭上,是不公平的,畢竟她也算是「苦主」:她擁有這些年台灣樂壇難得一見極容易辨識的歌喉,無論什麼樂風,只要張嘴唱兩個字你就知道是陳綺貞。那印象太強烈,或許遮掩了她無與倫比的作曲才華,和唱片製作不斷突進的野心。

    是的,我以為除了那副融化千萬顆青春之心的嗓子,陳綺貞最厲害的才能,是作曲。她有極好的旋律直覺,也極願意耐心打磨一首結構漂亮的歌。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綺貞一直在讀書,讀得比絕大多數同行都多。她寫歌抒情敘事,文字並不生僻,人人都能共鳴,語言卻總是新鮮。

    我也在想:陳綺貞自己怎麼面對「陳綺貞障礙」呢?當年那些所向披靡的青春,到了四十歲的現在,會不會反而時時回過頭來找自己的麻煩?尤其她仍要在每一場演唱會陪著萬千樂迷重溫那段愈來愈遙遠的歲月。

    綺貞說:她直到最近,才真正能夠享受自己的演唱會。這陣子她揹著一把吉他巡演,沒有樂團伴奏助陣,像是回到剛出道的時候,若是幾年前,她恐怕會極度缺乏安全感,惟恐一不小心搞砸了整件事。這一次,她反而特別輕鬆,特別開心。

    她說:前幾年她曾經墮入黑暗的低潮,一首歌也寫不出來,每天關在家裡,與所有人斷絕社交關係。現在回想應該是憂鬱症,只是沒有病識感。後來她逼自己就算寫不出歌,每天也要坐在電腦前無論如何寫點什麼。就這樣一點一滴,寫成了2014年出版的散文輯《不在他方》。聽她說那段歷程,很像是寫作治療,說也奇妙,當她寫完那本書,歌也就寫得出來了,簡直像是完成了「排毒活血」的療程。

    這期節目,我們也聊到她在景美女中怎樣以樂隊小號手的身分跑去吉他社混,從此和吉他結緣。聊到她怎樣寫下生平第一首歌,回顧她從素人歌手到唱片歌手,經歷世紀末台灣唱片工業最後的榮景,怎樣學習做一個專業創作人,學習做唱片的手藝,怎樣輾轉創業當獨立音樂人,怎樣一張一張唱片艱難萬端地一次次推翻歸零重來,怎樣找到在舞台上一場一場不斷唱下去的能量,怎樣面對過往的自己樹立的巨大陰影……。

    綺貞知無不言、坦誠敞亮,成全了這期堪稱重量級的訪談。謝謝她。

    (也謝謝她借我那本很厚的《Songwriters On Songwriting》,我會好好拜讀的。)

    【附:陳綺貞在cheerego.com網站寫的小記】

    馬世芳的文字
    從我還是大學生時(他也還是大學生)
    就開始滋養我(那時有一本台大學生為流行音樂編的刊物)
    而他的每一本書都寫的太好了
    寫音樂 寫悸動 寫下他深度的聆聽和思考
    除此之外
    我也愛看他寫他的成長
    寫他對廣播的迷戀
    若沒有心理準備在睡前隨意翻開
    就會一路痴讀到深夜
    那天一去電台
    我就跟他說
    我患有「馬世芳強迫症」
    這些年凡聽到跟Bob Dylan有關的小道消息
    都會想到他
    不僅因為在我眼中馬世芳是介紹Dylan最精彩好看的作家
    他同時也是台灣Dylan歌迷心中的百科
    當有細瑣的發現
    自然覺得有義務向他報告
    他在節目中也提到了「陳綺貞障礙」
    在與自己相處這麼多年以後
    還沒有人這麼清楚指出過 我身而為我
    所要面對最大的挑戰
    這天
    透過馬世芳的訪問
    音樂 文字 人生
    全都立體而鮮活
    言談之間
    讓我對未來將要創作出版的音樂
    又燃起新的沸點
    告訴你們
    廣播金鐘獎真不是蓋的
    敬請期待
    ———-

    播出曲目:

    一首歌,讓你帶回去
    吉他手
    情歌
    狂戀(demo 1, 木船民歌大賽實況,1994)
    狂戀
    偶然與巧合
    腐朽
    流浪者之歌
    失敗者的飛翔(live)
    微涼的你(Demo 2)
    80%完美的日子
    Peace and Revolution
    最初的起點(live)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1213/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整整二十年前,我生平第一次的採訪,對象就是張楚。那是1996年,我初訪北京,通過賈敏恕約到了張楚來我住的酒店房間。那大概是我當時二十五年人生中最尷尬的兩小時:對於我那些關於中國搖滾未來的大問題,他沒什麼話要說,我愈問愈氣弱,最後兩人盯著錄音機在那兒空轉,他把我買的兩包菸一支接一支抽得精光。這段故事,後來我寫進那篇〈那年北京刀子一樣的風〉。

    當然,和千千萬萬歌迷一樣,我在1992年《中國火》合輯聽到開場曲〈姐姐〉,徹底被擊潰,從此知道了張楚。1993年「魔岩三傑」還沒正式發片,張培仁邀家母和我去忠孝東路魔岩辦公室聽他剛收到的白片,《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專輯開場曲〈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前奏先是一抹電吉他feedback,然後鋼弦木吉他大開大闔刷起來,張楚開口唱,當場雞皮疙瘩從腳底麻到頭頂,就在那個瞬間,我看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在眼前打開。

    然後正式發片,轟動全中國,然後遠征香港紅磡,辦了神話一樣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錄影畫面裡二十六歲的張楚坐在高腳凳上,衣服褲子都垮垮地,特別顯出他的瘦小。我是先把實況專輯聽得爛熟,又隔了好一陣子才看到影片。當時想,總有機會看一場張楚的現場的,大家都還年輕,中國搖滾的黃金時代才剛開始呢。

    然後,就像大家知道的,魔岩撤出對岸,「三傑」星散,各自曲折。張楚在1997年出了極精采然而未必叫座的《造飛機的工廠》,漸漸對歌手生涯感到疲倦,淡出了眾人視線。這些年,他的名字偶爾出現在合輯裡,貢獻一兩首歌,出手仍非凡品,個人狀態卻難以捉摸。

    直到2005年,他從青島搬回北京,重拾音樂創作,「歌手張楚」才算慢慢「復活」。這幾年,他從低調隱居生活探出頭來,唱了拼盤演出、上了電視選秀節目當嘉賓、出了EP、辦了劇院巡演,甚至錄完了一整張新專輯,要在2017年初發表:距離《造飛機的工廠》,整整二十年。

    2016年12月,張楚應張培仁邀請,首度來台灣,參加「簡單生活節」演出。我真沒想到,二十年後,我會在台北的電台錄音室裡,和張楚面對面坐下,問他一些當年我還沒想出來的問題。都說張楚難訪,寡言,糾結,老害訪談人冷場尷尬,可我這兩天認識的張楚,氣場平和,十分健談,說話總是慢慢地,想清楚了才誠誠懇懇地說,而且,知無不言。我想,他在台北感受到比北京更舒服的步調、更乾淨的空氣、更友善的人群,也都幫上了忙吧。

    這期節目,先從他幾首近年新作聊起,再回頭聽聽他初入行二十歲那年錄的那捲壓了五年才發行的錄音帶《一顆不肯媚俗的心》,那粗糙而勇猛的青春,也聽他談談自己的成長和音樂啟蒙歷程。

    第二小時,從改變他與萬千樂迷人生的〈姐姐〉聊一首歌怎樣創造、反映了一個時代,聊他的「魔岩時期」,那場紅磡演唱會(他坐在那把高腳凳上,到底是緊張還是開心還是一陣暈?),聊他慢慢在和賈敏恕與樂手合作過程中累積專業自覺,認識歌樂和大眾怎樣建立溝通的方式,聊《造飛機的工廠》被嚴重低估了的成就。

    張楚談專輯與現場的編曲差別,談歷來合作的音樂人,談歌與時代,談自己前些年怎樣極力避免墮入安逸的狀態,深恐那代表墮入平庸,結果把自己逼得很苦,近來才終於想開了,認定人得要有健康的心態,纔能為自己做最好的安排。

    1994年的張楚,留在了歷史畫面裡,那和我們的青春一樣,是不會再回來的了。二十多年,經歷了舉國從集體主義走向個體主義走向消費主義的暴衝,經歷了瘋狂喧譁的亂世,張楚卻總是和那些翻江倒海的時代大戲保持幾步距離,靜靜地想著那些大家愈來愈懶得想的,從來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

    於是,他臉上有了風霜的痕跡(我們也都是啊),眼神卻依然清澈如少年。就像他在〈晃動一下〉唱的:
    你說你看閃電 / 我說風雲還在天邊
    真實該來自智者 / 還是更像一位懵懂少年?

    播出曲目:

    晃動一下(《不在繩子上的珍珠》,2016)
    天空角落(《清楚》,2014)
    向日葵(《不在繩子上的珍珠》,2016)
    西出陽關(《一顆不肯媚俗的心》,1988/1993)
    將將將(《一顆不肯媚俗的心》,1988/1993)
    姐姐(《中國火》,1992)
    冷暖自知(《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廁所和床(《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螞蟻螞蟻(香港紅磡實況,《搖滾中國樂勢力》,1994 )
    螞蟻螞蟻(《孤獨的人是可恥的》,1994)
    造飛機的工廠(《造飛機的工廠》,1997)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2013(《不在繩子上的珍珠》,2016)
    發光(尚未正式發行的新歌)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1206/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盧凱彤,我們叫她Ellen。每次來上節目,總不忘在我的CD上簽名,每次簽名,上款都是「馬芳爸爸」。她說:「當年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會來台灣。」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2005年,我還在做獨立唱片發行生意,引進香港「人山人海」旗下作品,包括她和Eman林二汶合組的女生二重唱at17的專輯,並且邀請她們來台參加「野台開唱」,辦了河岸留言小演出。當時盧凱彤19歲,瘦瘦小小的女孩兒,在台上連彈帶唱,使一柄Telecaster電吉他,威風八面,所向披靡。我一眼就成了粉絲。

    說來慚愧,「馬芳爸爸」並沒幫上她太多。兩年後我結束了獨立廠牌事業,at17在艱難的香港樂壇拼搏,市場跟不上她們的發展,兩人愈發挫折茫然,終於決定解散。林二汶留在香港做音樂,盧凱彤一面擔任陳奕迅的巡演樂手,一面試探到台灣發展,陸續發行兩張國語專輯,2013年提名金曲歌后暨最佳作曲人獎,2015年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Ellen事業攀上空前顛峰,她卻身陷躁鬱症谷底,最嚴重的時候,五分鐘想一次自殺,割腕自殘,不吃不喝,不想接觸任何聲音,戴耳塞纔能上街,除了海浪聲,什麼都聽不進。在醫師和朋友的幫助下,Ellen花了兩年慢慢走出幽谷,那段歷程,都留在《Pillow Talk》這本畫冊 / 文集 / demo專輯。過去一年,她公開談了很多自己的經歷,也做了很多事情,希望幫助更多深受精神失調症所苦的病友。

    2016年,Ellen總算錄完了全新個人專輯《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照理說,以她的條件,不至於找不到願意投資的唱片公司,然而她說:的確有和大公司談過,他們卻對專輯中關於躁鬱症、同性婚姻、反核、環保的歌感到有點困擾,希望她「修正」一下方向。另一方面,香港「雨傘運動」以來,Ellen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受到不少限制,這也讓投資方忌憚縮手。她索性自己投資自己,開設Rockmui工作室當起老闆娘,含自己在內員工兩人,一切自己幹。《Pillow Talk》是Rockmui創業作,新專輯《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則是公司面對大市場的第一場硬仗。

    新專輯大部分仍是Ellen和老搭檔蔡德才在香港人山人海錄音室完成的,從她發病前就開工了。在她身處谷底的時候,仍會天天到錄音室報到,她說那個地方就是她的第二個家。有時沒有心情錄音樂,蔡德才便靜靜陪著她,說說話,一點兒也不急。對她來說,那便是最大的支持。後來狀況漸佳,她總算把專輯做完,算一算,從開工到殺青,歷經四年漫長光陰,真是得來不易。整張專輯,似乎也可以視為Ellen自我療癒的紀錄。

    那個15歲出道走江湖、19歲令我驚艷的rocker妹妹,今年30歲了。這張專輯,便是她走過人生關卡,終於「轉大人」的階段總結。

    (附筆:「我們的皇冠」一曲有「我的皇冠鑲滿了吉他」句,「鑲」唱成了ㄖㄤˊ,她說這麼唱比較順口。查「鑲」確實有破音ㄖㄤˊ,字義稍異,亦極罕用,是為記)

    播出曲目:

    懂事
    留一秒
    賣空氣的人
    還不夠遠

    盧凱彤 unplugged live @News98:

    賣空氣的人
    我們的皇冠
    留一秒
    卡帶

    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1025/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先看一下這期曲目,看到歌名若腦中沒有立刻響起副歌,那麼你當時大概還沒出生,或者正好去火星出差了。是的,這些歌今年都滿20歲了。歲月如梭,我們都早就不年輕了,歌還在那兒兀自青春閃耀,那些糾結的人,無望的愛,那些傷啊疼啊淚啊,現在聽聽,好傻,好殘酷,然而好美。

    如今情歌不這麼寫了,更不那麼唱了,姑娘們不再需要對著爛男人悲悽地唱:

    「有了我你應該什麼都不缺 / 心再野也知道該拒絕」,

    「我像是一個你可有可無的影子 / 和寂寞交換著悲傷的心事」,

    「我會在這個世界的盡頭等你 / 雖然你不斷從遠方捎來消息 / 要我從今後就忘記你」,

    「你的愛像火加速蔓延 / 卻不能燃燒我和你之間 / 唯一的選擇是讓步 / 悄悄的割愛」……

    或許,這是時代的進步吧?但那些歌,也確確實實在二十年前,安慰陪伴了多少顆碎裂一地的心哪。

    再聽一次這些歌,忍不住跟著唱起來,咦,明明都是幾乎忘掉的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怎麼眼角竟然泛淚呢。

    播出曲目:

    辛曉琪 / 愛上他不只是我的錯
    dmDM / 愛上你只是我的錯
    林憶蓮 / 夜太黑
    林憶蓮 / 誘惑的街
    張惠妹、張雨生 / 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張惠妹 / 認真
    張惠妹 / 原來你什麼都不要
    萬芳 / 割愛
    萬芳 / 就值得了愛
    彭羚 / 囚鳥
    坣娜 / 自由
    許茹芸 / 淚海
    許茹芸 / 如果雲知道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920/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應該是台灣廣播史第一次,歌手一面受訪一面刮痧,還能侃侃而談面不改色……。

    是的,「新寶島康樂隊」回來了,這天阿煜忙著排戲「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沒法到場,阿Von從屏東北上陪昇哥跑通告。錄音時間上午十一點,昇哥晚了半小時才到,戴著墨鏡,面色如土,一進來就垮在椅子上說:「給我一個桶子,我就可以吐了」。唉呀,前一天喝多了,宿醉未解。

    「昨天喝到天亮嗎?」
    「沒有,一點半吧。」
    「咦,那算是很早就收工啦?」
    「可是五點半就開始喝,喝了八個小時……。」

    於是我讓昇哥緩口氣,和阿Von先聊。聊著聊者,昇哥興致來了,一面加入聊天,一面脫下上衣讓同事幫他刮痧。一面刮,一面說話,時不時還要同事「用力一點,這樣沒感覺」──昇哥肌肉極是結實,晒得黑烏烏,刮完還真沒看到什麼痕呢。

    陳昇的生活並不如某些人想像的頹廢糜爛:他幾乎天天游泳,單車環島應該也不只一次了(還跑去沖繩騎車),平日經常騎單車在城裡來來去去。他的工作和生活,自有外人未必可解的紀律。

    這期節目,我從阿Von的歌聊起,也回顧了他二十多年前加入新寶島康樂隊的故事:那時候阿Von在墾丁觀光飯店帶團駐唱,自以為一方之霸,陳昇聽了他們的演出,邀請阿Von來演唱會當嘉賓,沒想到阿Von的團員初次見到那樣的陣仗,通通怯場落跑……。陳昇還順帶講了「新寶島康樂隊」如何在1992年被當時真言社「倪桑」倪重華鼓勵組團,又在詹宏志的建議下從「寶島康樂隊」變成「新寶島康樂隊」。他也生動地又說了一次阿煜如何在酒館蹭過來,拿demo要他聽的故事……。

    大抵只要陳昇來「音樂五四三」,我都做好「發生任何事都能淡定主持到最後」的心理準備,這期節目,應該還是不辱使命吧。

    播出曲目(括弧是歌曲主創人):

    回家(阿Von)
    拖拉庫(阿煜)
    搖籃曲(阿Von)
    水尾郵便車(阿昇)
    Okinawa Blues(阿昇)
    唱四季(阿煜)
    午夜狂奔(阿昇)
    驚到沒代誌(阿昇)
    共下來跳舞(阿煜)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830/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距《第二人生》將近五年,五月天終於出了新專輯《自傳》。不過,過去這幾年他們一點兒都不算「沈潛」:五月天不只陸續出了好幾張單曲、EP和戲劇主題曲,還出了一張舊曲新唱的自選輯,外帶一張女歌手翻唱五月天的精采企劃《女也》。「諾亞方舟」一連巡演八十幾場,創下中文樂壇的紀錄。此外,團員各自也有亮眼的單飛事業:阿信做潮牌,瑪莎冠佑開咖啡店,怪獸和石頭則分別當了電影男主角,石頭寫了書,每年的「犀利趴」更是一屆比一屆熱鬧。
    時候到了,新專輯要開工,他們還是得設法拋開一切,集中精神寫歌練團。《自傳》的音樂部分從幾十首demo一輪輪淘汰到最後,挑出十幾首歌,廣發編曲、比稿、赴日本錄音,再回台灣配唱,阿信的詞總到配唱前夕才終於完工。他們說:寫歌做唱片的過程堪稱煎熬,簡直像死過一次又活回來(阿信則說:寫了十幾首歌六千多字的詞,根本像死了十幾次)。
    不過成色是滿意的。阿信總說,希望這張唱片在幾百年甚至千年之後,替未來人留下21世紀初的時代精神,話說得誠懇,口氣是極大的。專輯正式發行上線的深夜,幾個團員守在線上,忐忑等著第一批歌迷的反應,看到大家一片贊聲,才敢稍微放心。
    曾幾何時,五月天也成為平均年齡四十多歲的大叔樂團了。不過,他們的歌迷仍然上抵銀髮族、下探幼兒園,保持中文流行樂壇「樂迷多樣性」無人能敵的規模。別的不說,我在台科大每學期讓同學寫一篇「代表我們這代人的歌」報告,五月天幾年來始終名列第一,儘管每次選出來的歌未必相同。
    在《第二人生》簡直「利空出盡」、煙花漫天的能量釋放之後,《自傳》更多歌曲返歸「小我」的宇宙,阿信說這是他出道以來第一次不考慮外人的眼光、不為「別人」(甚至包括『五月天』這個角色)、只為自己寫歌。許多歌詞剪去一再重複的副歌段,纔能容納他一發不可收拾的文字。歌詞滿是回望過往的感歎,傷感有之,勵志有之,大抵都從這句歌詞出發:「我身在當時你幻想的未來裡」。
    「成名在望」、「任意門」都是五月天名副其實的「自傳式」故事,「人生有限公司」像是「三個傻瓜」的續篇,「頑固」像是「倔強」的大人版,「如果我們不曾相遇」、「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後來的我們」則把人生故事的視野放得更高。壓軸的「轉眼」寫衰老、記憶、死亡,五月天畢竟也到了可以舉重若輕處理如此主題的年歲了。
    比起《第二人生》,《自傳》的底色似乎多了幾分沉鬱、少了幾分張揚:雖然還是有「派對動物」、「最好的一天」這種舞曲搖滾,那股歡快比較像是過場儀式。論樂手功力,五月天未必是maestro「大師級」,但他們的歌總能聽到漂亮的編曲動機和生動的器樂表現。「人生有限公司」流暢過癮的爵士搖滾(這首和「兄弟」都有厲害熱鬧的銅管),「成名在望」樂章式層次迭出的結構,「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好萊塢大片式的磅礡弦樂,都是耐聽的佳構。
    五月天難得全員到齊來上通告,還有更多故事,就讓他們自己說吧。
    播出曲目:

    成名在望
    人生有限公司
    頑固
    你說那C和弦就是……
    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任意門
    派對動物
    最好的一天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轉眼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823/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播出曲目:

    開場白
    生命中的精靈
    生命中的精靈(live, 2006「理性與感性」演唱會)
    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live, 2006「理性與感性」演唱會)
    風櫃來的人
    《生命中的精靈》卡帶A面最後口白30秒
    你像個孩子
    你像個孩子(live, 1990年代初?)
    你像個孩子(live, 2006「理性與感性」演唱會)
    如果你要離去
    寂寞難耐
    寂寞難耐(live, 2006「理性與感性」演唱會)
    一個人

    bonus tracks:

    油麻菜籽(1989)
    最愛(live, 2005盧冠廷演唱會)
    ———-

    奉上舊稿一篇:

    開場白(2011)

    你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呢?
    是歡喜悲傷?還是一點點不知名的愁?
    如果是,請進來我的世界,稍作停留
    在這裡,有人陪你歡喜悲傷,陪你愁

    一九八六年一月,李宗盛終於在滾石唱片出版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開場白」是它的第一首歌,歌詞只有短短四行。作為第一張個人專輯的第一首歌,再也沒有比這首歌更合適的開場了。
    這年李宗盛二十八歲,早已不是「新人」。七十年代末他還在「明新工專」讀書的時代,就加入了民歌組合「木吉他合唱團」(你聽新格唱片當年出版的專輯,「散場電影」、「廟會」那些歌,合唱的有個傢伙大舌頭十分明顯,一聽便知是他)。那時他一邊混音樂圈,一邊還得在父親開的瓦斯行幫忙,有時要去民歌餐廳趕場,他得跨上摩托車,揹著吉他,瓦斯桶綁在後面,穿行在北投的巷弄之中。那時候的「小李」腦子裡轉來轉去大概都是他的大夢:在音樂圈安身立命,寫出家喻戶曉的好歌,有一天或許能夠成為像李壽全那樣了不起的製作人……,然而他當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可以再也不用送瓦斯。
    一九八九年,滾石出版合輯《新樂園》,邀集旗下創作男歌手,每人貢獻一首最能表現自己當下狀態的歌。李宗盛那時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超級製作人」,出手動見觀瞻,為許多明星量身打造橫掃千軍的暢銷曲。但為了這個企劃,他決心「洗盡鉛華」,只為自己寫一首歌,回到初衷,回到原點,這首歌叫「阿宗三件事」,以三段短歌組成,分別是寫給新生女兒的「純兒」、自剖心跡的「你說你喜歡我的歌」,和回憶過去的「往事」。在「往事」這段,他唱著當年送瓦斯的日子,迤邐的長句道白,簡直令人歎為觀止,華文世界大概也只有李宗盛可以這樣寫歌、唱歌吧:

    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
    在還沒證明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以前
    我的父親要我在家裡幫忙送瓦斯
    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
    在新社區的電線桿上綁上電話的牌子
    我必須扛著瓦斯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生命中的精靈》這張專輯,就是在北投那間瓦斯行樓上的房間裡寫出來的。那些百轉千迴的情歌,都是獻給同一位無緣的女子。創作,不僅是情傷之後的自我療癒,後來也療癒了千千萬萬聽眾。他的哥們兒,後來創辦「魔岩唱片」的張培仁,當年也才二十三歲,在滾石宣傳部上班。據他回憶:當年去探望小李,兩人擠在二樓的小房間,李宗盛抱著吉他奮筆寫歌,張培仁則在旁邊百無聊賴玩著任天堂紅白機「超級瑪琍」。新歌寫好,便彈唱給他聽,每到動情處,往往痛哭流涕。
    其實那時候,「小李」已非池中物。早在一九八三年,民歌手出身、演唱過「月琴」的鄭怡將要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原本擔綱製作的侯德健(那個寫出「龍的傳人」、「歸去來兮」、「那一盆火」、「捉泥鰍」的厲害傢伙)做完半張唱片,忽然「叛逃」,出走中國大陸,丟下一堆爛攤子。時年二十五歲的李宗盛臨危受命接下這樁製作案,成為他生平製作的第一張唱片。《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後來大獲全勝,鄭怡成功脫離「學生歌手」身分,轉戰主流市場,開啟了演藝生涯耀眼的全新階段。李鄭兩人合唱的「結束」更紅極一時,而那竟是李宗盛最早發表的歌曲。回頭望去,這張專輯的成功,彷彿也預示了後來李宗盛最令人稱道的成就:他擅長掌握女歌手的氣質,為她們量身打造全新形象。一九八五年他再接再厲為張艾嘉製作《忙與盲》,嘔心瀝血。之後的潘越雲、陳淑樺、娃娃、林憶蓮、辛曉琪、莫文蔚……經他製作,總能脫胎換骨,展現全新的深度和感染力。
    那個年頭,CD尚未問世,「聽唱片」就真的是聽黑膠唱片,但大多數人還是聽錄音帶。唱片也好、錄音帶也好,都沒有後來的「隨機播放」和「設定曲序」功能,買一捲卡帶,就得老老實實從第一首聽到最後一首。所以,歌目的排列便十分重要了。當時唱片和錄音帶都是分A、B面的,通常主打歌擺A面第一首,其後依序放第二波第三波主打歌,B面第一首也會挑個賣相比較好的。至於B面最後一首,往往是賣相不佳的「雞肋」之作,就像報紙用來填版面的「報屁股」文章。但當然,這只是唱片業企劃人員習慣的思維,遇到像李宗盛這樣的創作者,一張專輯的曲序,牽涉到聆聽的呼吸與節奏,鬆緊明暗的拿捏。就從「開場白」木吉他清澈的撥彈開始,這張只有八首歌的專輯,一如歌詞的敘述,創造了一個可居可遊、引人入勝的世界,一幅幅直通內心深處的幽微風景。
    CD時代的聽眾,已經難以體會A面放完,翻面聽B面第一首那種「柳暗花明」的轉折感了。《生命中的精靈》錄音帶A面末尾,「風櫃來的人」唱完之後,李宗盛錄了一段口白,帶著幾分憨氣,幾分自嘲,誠惶誠恐,卻又懇切十足:

    「各位朋友,呃,這面到這邊全部都唱完了。欸……對於喜歡剛才這些音樂的人哪,十幾分鐘太短了(笑),不喜歡的又會,可能會嫌太長。可是這沒有辦法!這個……我必須很忠實地紀錄我過去一年多的生活的經驗啊什麼,感情的經驗啊,這個,啊。嘖。所以,沒有辦法啦。請你換面!」

    這是還沒變成「大哥」的「小李」,他還不知道自己這張唱片將會成為樂史經典(事實上發行之初賣得也不算太好),更不知道接下來幾十年的人生將要面臨多少驚濤駭浪,華語流行音樂這個創作門類又會因為他的加入而從根本產生多麼巨大的變化……。這時候的李宗盛,只是一個年輕的創作者,希望在流行音樂這個慣於浪擲才華的行業,尋找足以安身立命的前途與尊嚴。
    重新再聽那個誠誠懇懇唱著的大男孩,你還是會感動的──我們後來都進來了他的世界,而且,豈只稍作停留而已。

    延伸閱讀:

    今晚,請將耳朵借我 ── 李宗盛×馬世芳對談逐字稿(2014)(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7503214/)
    青春不再,琴音猶存(2013)(https://twghome.pixnet.net/blog/post/38083935)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712/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今日營業中》發片第一天,林宥嘉來上節目。這麼一張熬了這麼久,歷經這麼多曲折,讓他心力交瘁的專輯終於要從小房間的監聽喇叭釋放出來面對世界,林宥嘉有一點兒忐忑,但更多的是自豪:這一次他真的盡力了。

    上一張專輯《大小說家》已經是四年多之前的事了,回頭看看這四年,林宥嘉已經越過千山萬水,發了EP、錄了幾首單曲、慢慢建立起創作人的身分,最重要的經歷或許是在藝工隊服役,當了一年兵。這一天走進錄音室的林宥嘉,眼神明亮,氣場平和,對自己、對未來,仍有一種恰如其分的自信和把握。

    初聽《今日營業中》有點兒詫異,原本以為他會在退伍後第一張專輯延續入伍前和大象體操合作「口的形狀」那樣劍走偏鋒的酷異路線,繼續向獨立搖滾靠攏。沒想到卻聽了一張很悅耳的流行音樂專輯。林宥嘉說:在藝工隊服役的經驗對他震撼非常大,他直到當兵才真正體會一件事:做音樂不見得要一味表現自己、證明自己,也可以服務聽眾、陪伴聽眾。而這兩種面向,未必是矛盾的。

    《今日營業中》一路聽下來非常悅耳,但它並不是「流水線」做出來的唱片。正好相反:從開案到錄製,林宥嘉事必躬親,投入極多,不但自己寫了好幾首歌,也和詞曲作者、編曲人、共同製作人、樂手密集溝通討論,這是他涉入唱片製作工作最深的一次經驗。壓力之大,甚至害他犯了整整一個月的腸胃炎,唱片卡關情緒低落的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絕症……。

    還好最終拿出手的東西,是大家都願意引以為傲的。他嘗試了許多第一次,包括首次和青峰、惠婷合作,首次在陳奕迅的協助下唱廣東歌。林夕和黃偉文兩位香港「詞神」各自給了他極精采的歌,而林宥嘉自己的創作水準,即使和各方高人交手,也絕對能以「創作人」的身分立穩腳步,不需要臉紅了。

    他誠心誠意希望以這張專輯作為贈予歌迷的禮物,在這個「專輯」作為載體形式愈來愈不受重視的年頭,箇中心意,尤其讓人感動。

    《今日營業中》,肯定是「音樂人林宥嘉」的生涯轉捩點,衷心期待他繼續帶給我們更多驚奇。

    播出曲目:

    白晝之月
    天真有邪
    兜圈
    一點點

    壞與更壞
    熱血無賴
    我已經敢想你
    寵兒
    我夢見你夢見我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621/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Matzka去年底出了新專輯《東南美》,早早就想找他來上節目,好事多磨,等他終於拎著吉他來到News98,卻也是個不錯的時機:他以這張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正好,這集節目可以讓第一時間錯過的聽眾,有機會補補課。

    這次他以個人身分出片,找了老朋友荒井壯一郎(荒井十一)當共同製作人,並且邀得各路英雄好漢助陣:鼓手恭碩良自願報名參加他的演出和錄音,兩人玩得很瘋,李榮浩和彭飛各自貢獻了囂張的吉他和提琴獨奏,常石磊在隔壁錄音間聽到他們玩的東西很感興趣,遂順手編了多部和聲還自己唱了!還有家家和A-Lin擔任客席主唱,沖淡了幾分陽剛之氣。

    初聽這張專輯,深深感到Matzka「長大」了,醉人的律動、厚實的音樂底子和他千金不換的厲害聲嗓都在,歌的主題卻進一步深入以往未曾處理的議題:土地正義、族群記憶、校園霸凌、問題家庭……可貴的是,《東南美》並未變成「說教」的專輯,反而可能是他出道以來最「好聽」、最飽滿、最平衡的作品。

    這是一張鎔鑄了各方音樂神人的心血、帶著即興的活力又有著細膩的musicianship的好唱片,值得仔細品味。除了空中現場彈唱,節目中我也讓Matzka解說玩雷鬼、聽雷鬼的心法,他還現場來了幾段示範,錯過可惜唷。

    播出曲目:

    opening + 開山
    原來
    瑪麗曾
    哎一

    Matzka unplugged live @News98:

    原來
    瑪麗曾
    (Reggae 示範)
    嗚哇嗚
    嗚哇嗚
    別踩我底線
    部落Party Night
    大叔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24/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音樂五四三」上次訪問滅火器是2014年11月底,當時他們正在籌辦大型演唱會(後來賠得很慘),「島嶼天光」剛要正式出版單曲(後來拿下了金曲獎年度歌曲)。他們當時不說,我也還不知道,但滅火器已經漸現疲態了。而我們更不可能預見接下來這一年半,還有多少驚濤駭浪等在前面。

    2015年他們上台領「島嶼天光」金曲獎年度歌曲大獎的時候,大家以為滅火器終於出運,從此一片光明,誰曉得,樂團沒過多久就決定解散了。箇中緣由,主要還是與前東家的不愉快,他們覺得自己長期付出勞務、到處演唱接案子,卻沒有獲取應得的回報:很長一段時間,團員銀行存款甚至窮到只剩兩三位數,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對比檯面上大家看到的風光,他們有時還得在後台把沒人吃的便當帶回家,省下一餐的錢,真是情何以堪。

    楊大正也在這段時間經歷了私人生活的大風暴:鄭宜農公開出櫃,結束了和大正的婚姻。於公於私,那段時間都是他有生以來的最低潮。

    長話短說:他們約好遠離台灣,去石垣島散心。團員在那兒長談,大家終究還是不甘願,決定往下走。於是,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火氣音樂」,一切歸零,從頭開始。2016年三月下旬,滅火器出版自己當老闆的首張專輯《Reborn》,名副其實,浴火重生。

    這張專輯,俯拾即是人生的慨嘆。之前的滅火器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們熱血勵志的青春銳氣,那麼這張專輯的滅火器,卻讓我們看到長大之後儘管無奈卻必須面對的人生風景,那是經歷過江湖風雨,摸爬滾打、遍體鱗傷之後,才寫得出的歌。創作這些新歌,多少也是大正和團員「自我治療」的嘗試吧。

    當然,知道了他們過去這段時間的經歷,許多句子都有「對號入座」的想像空間:

    在什麼所在我弄丟青春 / 在什麼所在我失去愛情
    什麼所在 / 在什麼所在 / 安怎攏想不起來
    在什麼時候我不再熱情 / 在什麼時候我不再單純
    一天一天 / 過著無奈的生活
    在堵車的基隆路 / 漸漸失去靈魂
    ── 「基隆路」

    我徛咧人性的十字路口 / 看起來正義是茫茫渺渺
    你捌講情佮義是基本的道理 / 莫連按怎做人攏袂記
    敢講情佮義 / 拄著名佮利 / 就會漸漸痲痺 / 化無去?
    ── 「十字路口」

    當然,新專輯也不都是這樣的幻滅和義憤,他們還是給了不少正能量,畢竟峰迴路轉,總算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

    我會寫一首歌 / 下一次唱給恁聽
    相逢的時候你們會看見 / 擱卡好的我
    這條歌是屬於咱的歌 / 屬於彼一年 / 你我作陣行過的生命
    ── 「石垣好朋友」

    至於「晚安台灣」的續篇「早安台灣」、還有樂團重整出發時寫的「繼續向前行」,就更接近我們熟悉的那個熱血、勵志的滅火器了。

    滅火器剛剛辦完門票秒殺的發片演唱會,馬上要在520小英就職典禮演唱林強的「向前行」和「島嶼天光」,這註定將是他們畢生難忘的時刻。接下來,是新專輯發片的第二輪巡演,他們要載著器材,去許多中小型場地環島演唱。和前東家的糾紛尚未落幕,大概只能交給法律解決。無論如何,這天和滅火器聊下來,想想之前那樣的低潮都挺過來了,我想這個團還可以再玩很多年的。

    播出曲目:

    十字路口
    早安台灣
    石垣好朋友
    基隆路

    滅火器 unplugged live @News98:

    繼續向前行 (+錄音室版本)
    基隆路
    石垣好朋友
    台11 (+錄音室版本)
    Don’t You Fight (feat. 細美武士)
    今天喝酒了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10/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左起巫堵、世暄、主持人馬世芳、筑筑、劉立。

    這竟然是草東第一次上廣播通告,當然也是第一次做電台空中現場。他們帶了樂器但沒帶音箱,我和工程部同事費了些力氣,兩把吉他、一把貝斯都直入音控台,盡力調出還可以的balance。姍姍來遲的鼓手劉立什麼也沒帶,現場找了個空紙箱倒扣過來當鼓打,效果居然也不壞。

    過去這一年,你若稍微關注過台灣獨立樂圈,必然對「草東沒有派對」這支平均年齡23歲半的樂團不會陌生,一首「大風吹」儼然已是「九○後世代」不分魯蛇憤青文青齊聲高唱的國歌。去年開始,草東演出場場爆滿,前陣子初次遠赴香港、深圳演出,小小的live house也都各自吸引了幾百位當地歌迷擠爆現場。深圳歌迷甚至自製了一幅「草東街」的街招,和他們自己帶去的「正貨」上下輝映。

    2016年3月,草東歷經四個多月的製作期,終於發行第一張專輯《醜奴兒》,這是他們初次以稍具專業規格的方式錄唱片,為了捕捉類似演出現場的能量,又要兼顧錄音室的精準,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尋找箇中平衡,換了一批又一批的器材,一度大大卡關,加上他們決定不簽任何廠牌,一切自己幹,從印製到發行又多了許多始料未及的活兒。幸好,最後的成色非常精采,首批2000張CD沒幾天就被搶光,第二批補貨眼看也快斷版了。

    很多人說:草東的歌聽來像某些中國獨立樂隊(最常比附的是萬青,也有人說主唱口氣像宋冬野),我卻想說:這是因為主力作詞人兼主唱巫堵很在意「詞曲咬合」,草東的歌大抵不需要歌詞本就能聽懂,另一方面,又沒有忘記旋律的經營,沒有變成「說唱、唸歌」。這門手藝,本是中文歌壇寫詞作曲的基本工夫,如今年輕些的音樂人大多不在乎這件事了,忽然來一個比較講究聲律的草東,才會聽起來有陌生感。

    草東的節奏組緊緻而流暢,雙吉他經常餵你甜甜辣辣的riff和分解和弦,該大爆炸的時候也絕不手軟(順道一提,筑筑是繼盧凱彤之後,中文樂壇另一位令我驚艷的彈Telecaster的女生)。他們的歌結構並不複雜,但和弦行進常有巧思,多半短而耐聽。雖說巫堵是主唱,每位團員也都能唱,讓聲線多了層次和變化。

    當然還有歌詞:草東並沒有萬青那種複雜晦澀的修辭,更沒有台灣樂壇習見的拖沓黏膩的文藝腔。他們的詞,真槍實彈,刀刀見血,骨子裡是絕無出路的虛無,難怪成為「崩世代」青年人樂於傳誦的佳句:

    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
    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 ── 爛泥

    請別舉起手槍,這裡沒有反抗的人
    不用再圍牆,這裡沒有反抗的人 ── 勇敢的人

    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美好結局,卻沒能成為自己
    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 山海

    我們義無反顧的試著後悔
    我們聲嘶力竭的假裝吶喊
    我們萬分惋惜的浪費著
    用盡一切換來的紙張 ── 我們

    我把故鄉給賣了,愛人給騙了
    但那挫折和恐懼依舊,但那挫折和恐懼依舊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 ── 情歌

    還有貌似成為文青滾青廢青圈子「年度流行語」的:

    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孩子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哈 ── 大風吹

    初次上電台的草東,大概還沒適應「上通告」這件事,自然也沒有應付媒體講套話場面話的訓練。前半集節目的問答,總覺得頻道對不太到,到後半段做了空中現場,才慢慢稍微熱一點。還有幾個原本打算探討的問題,就留待下次吧。今天的草東作為受訪者,有點澀,有點尷尬緊張,其實我珍惜這樣的澀,和這樣的尷尬緊張。

    這天草東唱了一首新歌,是台語詞,風格已經和《醜奴兒》又不大一樣了,這是一支不斷持續在進化的樂團。我相信下次再在「音樂五四三」錄音室相見,他們還會更強大的。

    播出曲目:

    山海
    Intro+醜
    爛泥
    大風吹

    草東沒有派對 live@News98:

    巫堵 / 主唱、電吉他
    筑筑 / 和聲、電吉他
    世暄 / 和聲、貝斯
    劉立 / 和聲、打擊(紙箱)

    離歌
    (新歌,台語歌詞,還沒有歌名)
    艾瑪
    我們
    勇敢的人

    情歌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412/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近年每次拿到陳昇新專輯,總有點兒忐忑:儘管打從八十年代後期出道,陳昇就一直是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創作歌手,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他與流行音樂的「主流配方」漸行漸遠,專輯愈來愈多長篇大論的歌詞、歪七扭八的唱腔、希奇古怪的合作對象(對,馬上想到左小祖咒和艾未未),於是每次聽陳昇的新專輯,都得先深呼吸準備接招,不知道這次他又要拋出什麼來。

    初聽2015的新專輯《是否,你還記得》,第一首就是催人淚下的「兄弟」,再聽接下來的「是否,你還記得」、「我們去巴塔哥尼亞」、「風見雞」……,唉,那個深情款款、善說故事、善寫動人旋律的陳昇,其實一直都在啊。

    當然,陳昇還是照例給了我們「婉君妹妹,我錯了」、「從來不是主流」、「主要是好玩」這些突梯之作──說真的,我已經習慣了這些已成近年陳昇特色的「怪歌」,每次聽聽這位老憤青又要對社會對世局發表什麼意見,也是滿令人期待的固定節目。

    這期節目,照例是無窮無盡的岔題,而且來不及聊太多新專輯的作品──陳昇帶著近來和他一起巡演、也參與了新專輯的創作歌手PiA,一塊兒唱了好多歌。看看播出曲目便知,這是陳昇有史以來在「音樂五四三」唱得最過癮的一回。

    《是否,你還記得》是我很喜歡的專輯,我應該會再聽很多遍的。

    播出曲目:

    冷情歌
    主要是好玩
    我們去巴塔哥尼亞
    是否,你還記得

    陳昇、PiA live @News98:

    陳昇:主唱、口琴
    PiA吳蓓雅:主唱、吉他、和聲

    牡丹亭外 / 子夜二時,你做什麼?
    搖滾歌手(PiA)/ 不再讓你孤單
    一佰萬 / 然而
    把悲傷留給自己 / 擁擠的樂園

    兄弟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51219/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

  • 「女巫店大概是全台灣我認識最解放的地方,她不張牙舞爪,但是她比所有的地方都多元,包容性更大,所以(女巫祭)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鳴叫的祭典』。」這是安溥在這期節目說的一段結語。

    2016年,「女巫店」開張將滿20年,12月18-20日在文山農場辦一場盛大的「女巫祭」盛會,卡司極其驚人.

    話說1996年舊曆年前夕,正在西華飯店學做點心的彭郁晶接到「女書店」急電,說是新生南路巷子裡她們一樓的花店搬走了,趕快來租下來開店啊!就這樣,彭郁晶跟長輩朋友湊了一筆錢,開了「女巫店」。那年,台海飛彈危機,李登輝當選第一屆直選總統,台北木柵線捷運通車,台北市長是阿扁。那時我25歲,前一年剛退伍,正在替台北之音李文瑗的節目「台北有點晚」當製作人,設計了一個「青年論壇」單元,廣邀20-30歲的這一代人(所謂X世代、Y世代),談各自的工作、事業和夢想。記得當時就邀了彭郁晶談剛剛開張的「女巫店」,這家椅背上掛滿了奶罩,菜單(https://www.witchhouse.org/#menu)許多品項取名叫人臉紅的奇店。算起來,那時候或許已經開始有音樂演出了。

    四分衛阿山記得,早在1996年四月,他們就在女巫店做了開場表演。彭郁晶說:是「骨肉皮」的阿峰、阿吉在他們開的Scum不堪鄰居檢舉終於關門之後,地下樂團無處可去,問她能否安排表演,就這樣開啟了20年的演出故事。從此,這間新生南路巷子裡的小小餐廳,就變成了台灣地下音樂、獨立音樂、原創音樂的「育成中心」。看看這個網頁整理的歷代演出名單,不折不扣就是一部當代台灣獨立樂史的點將錄。「女巫店」容客量大抵以幾十人為度(最多有過破天荒的230人,那是蘇打綠、陳綺貞締造的紀錄),於是能夠容許那些相對邊緣的、地下的、不乖馴的、沒什麼行銷的音樂人,在這裡試身手。已經有了江湖地位的音樂人,也喜歡這裡隨興貼近的氣氛,於是每到週末,新生南路三段56巷便常常排著蜿蜒的人龍。以前,那可能是陳珊妮、雷光夏、黃小楨、陳綺貞,幾年之後,那可能是蘇打綠、張懸、盧廣仲……。

    2000年左右,高中輟學的張懸帶著厚厚一冊寫了幾百首自創曲的歌本,到女巫店給彭郁晶面試:她說當時她還不大會彈吉他,所以全是清唱的,郁晶讓她登台了。為了在女巫店上台唱歌,張懸開始認真練吉他。後來她輾轉流浪,出國回國,郁晶邀她回來唱歌,並且收留了她,讓她擔任女巫店的音控。這段故事,至今許多歌迷津津樂道。話說現在女巫店菜單還有兩款長期暢銷的飲料,一種是「蘇打綠」(據說對岸來的文青入店必點),另一種是「芒果跑」──那是當初張懸組的樂團名字。

    這期節目,我們讓彭郁晶自己說說這一切的緣起,也聽安溥說她如何在這裡學習做人做事,而終於成為一個真正的artist。感謝女巫店,為台北這座城,也為那些不工整不乖馴的靈魂,留下這麼一個家一樣的窩巢。

    播出曲目:

    陳珊妮 / 不做夢(Live, 1997)
    狗毛 / 政治妓女(Live, 2003)
    骨肉皮 / 毛毛雨(1995)
    1976 / 方向感(Live, 2000)
    龍哥 / 打麻將(2001)
    圖騰 / 我在那邊唱(2006)
    芒果跑 / 畢竟(2003)
    張懸 / 寶貝(In Life)(2006)
    雷光夏 / 情節(2003)
    黃小楨 / 15秒練習曲(demo, 1997)
    陳綺貞 / 讓我想一想(demo, 1996)
    巴奈與Message / 也許有一天(2008)

    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51212/

    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