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資深記者李志德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過去30至40年,台灣因為國際情勢的關係,其實相當難取得潛艦,當初為了買荷蘭的海龍、海虎兩艘潛艦,荷蘭還附帶了很多的要求,包括我們必須採購它的工業產品,例如當時建立國家戲劇院的燈,而後來還有機會要跟阿根廷購買,他們因戰役後經濟崩潰而付不出錢的兩艘潛艦,最後還是遺憾未達成目標,原因是對方承辦想要中飽私囊的緣故,但,買賣雖沒成,卻讓國人開始思考潛艦國造的可能性,之後歷經幾任總統,到了前總統蔡英文時期,由總統意志開始往下灌注,才從外國買成熟的設計方案,進到台灣由中船來做系統整合,不過潛艦國造的想法,早在20到30年前就已經出現。

    李志德也認為,很多人對潛艦國造覺得很危險,但這個問題不能太過直觀的思考,潛艦的技術早在100年前就成熟了,所以技術部分根本毋須擔心,相比較之下,飛機風險更高,而潛艦在水底的壓力,跟我們平常去宜蘭要經過的雪山隧道相比,雪山隧道承受的壓力還比潛艦高多了,因此,當我們在說潛艦很危險或是製造很困難的時候,其實常常問題出現在人為使用上出錯,不見得問題在潛艦製造上。

    本集節目重點:

    ◎買荷蘭的潛艦還要買荷蘭的燈?

    ◎陰陽合約並非現在才有?買不到阿根廷的潛艦原由

    ◎何時開始思考潛艦國造

    ◎潛艦其實沒有你想得那麼危險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資深記者李志德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潛艦在戰爭的使用上可以看到顯著的戰果,應該是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說起,當年美國開始向英國提供援助,在橫越大西洋的時候,這些補給船大量的被守在英國外海門口的德國潛艇擊沉,當時叫做無限制潛艇政策,這是潛艦在戰史上最大規模的使用,而且產生重要戰果的開始。

    而關於台灣需要潛艇的理由是避免被中國封鎖,維護航道的暢通一說,李志德也談到,防止台灣遭到中國的封鎖是理由之一,其實還有更積極的使用,試想萬一真的發生武力犯台,我們能否派一台潛艦,蹲在對方船隻必經之處,一旦經過就可發出攻擊,所以潛艦的使用最讓人忌憚的一點,是因為它是可攻可防的武器。

    王家軒還提到有些書的內容提及,中國為何要一定要把台灣拿下來的理由其實跟台灣的地形有關係,李志德認為非常正確,因為如果依照兩岸關係的現況,中國的北海艦隊或是東海艦隊,一旦要進入太平洋都一定要經過台灣周邊或是台日之間像宮古水道這樣的地方,都會有機會被監控到,但是如果今天台灣被中國掌控,一旦中國的艦隊出了花蓮港進到太平洋,就沒有人知道你在哪裡,要去哪裡還有航行了多少距離,這對美國還有其他國家來講,都是非常嚴重的安全威脅。

    關於一些意見認為,潛艦國造花人又花錢,萬一被攻擊打掉一艘,就什麼都沒有了,還不如花錢買一些小型武器,李志德說,有一些武器,它發揮作用的方式不是打起來,而是在出去的時候,發揮威嚇的作用就是它的武器效應,所以在衡量一個武器該不該買的時候,可以用比較寬廣的角度去思考。

    節目中還介紹了核子潛艦與傳統潛艦的不同?如何偵測潛艦經過的方式?還有這個技術什麼時期就有了?想更加了解潛艦嗎?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本集節目重點:

    ◎何時開始有潛艇參與戰爭?

    ◎台灣需要潛艇的理由是避免被中國封鎖,維護航道的暢通?

    ◎中國為何要一定要把台灣拿下來的理由?

    ◎為何不用小型武器代替潛艇?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馬祖青年發展協會黃開洋理事長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分享,馬祖在1956-1992年之間,戰地政務軍事管制時期發生的一些小故事,曾經一位退休校長回憶當時他還在學校做主任時,同學們上體育課雖然可以打球,但是是有管制的,下課後必須清點球數,還要填好表格並將球鎖到倉庫去,原因是怕有人利用球的浮力游泳到對岸,而好多樣文化工作室廖億美創辦人也表示,過去有很多馬祖人一到台灣,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吃到新鮮的白米,原因在於戰地政務管制時期,馬祖人只能吃到戰備糧,都是存放了一陣子之後汰換下來的米,也因此曾經有研究說馬祖人患肝病的比例偏高,因為黃麴毒素的關係。

    節目中還提到,由於過去馬祖被管制,所以很多馬祖鄉親來到台灣,從基隆登陸時,看到萬家燈火跟許多路燈,就問台灣怎麼這麼多月亮?還有當時馬祖人若想來台灣也不容易,必須要經過軍方審核批准,得有正當事由,由此可知馬祖當時管制得多嚴格。

    主持人王家軒還問起,為何馬祖鄉親現今大多聚集在桃園八德一處?黃開洋說,雖然馬祖鄉親是靠捕魚維生,但是後來因為戰地政務管制,影響到生計,而馬祖跟台灣的漁場以及捕魚的方式都不相同,此時剛好遇到台灣經濟起飛,很多工廠都在找人,故而就有很多馬祖鄉親們投身勞動力的工作,像是成衣工廠、製造業等等,這些工廠都設在桃園八德,加上都是親朋好友互相介紹,所以陸陸續續的就越來越多人定居在此,也因為是一個拉一個,所以一般來講南竿、北竿的鄉親比較多住在八德,東引的鄉親則是住在新店跟基隆,東、西莒的鄉親大多住在板橋、頂埔、中和一帶,所以一路從中、永和到新店一直到桃園八德都有馬祖鄉親的蹤跡,也因鄉親群聚,所以也將馬祖的宗教例如臨水夫人跟五靈公等等神明信仰帶來了台灣。

    本集節目重點:

    ◎馬祖上體育課要清點球數?

    ◎以前馬祖鄉親來台灣最喜歡吃的是什麼?

    ◎台灣月亮怎麼這麼多?

    ◎為何桃園八德有許多馬祖鄉親?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好多樣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廖億美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是什麼樣的緣份讓他在馬祖待了17年,一切起源於1996年,當時在環保聯盟工作,由於蘭嶼的最終核廢處置議題,所以跟環保前輩一起去了東莒,那時的馬祖剛解除戰地政務沒幾年,整個過程很像掉入了時光隧道,那次是第一次非常短暫的接觸 ,後來多年以後,又有一個馬祖社區營造的工作機會,當時幾乎沒有考慮就決定要去,也沒設定要待多久,沒想到一待就待10幾年,在認識馬祖的過程中也重新認識了自己。而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開洋,則是因為外公、外婆是福州人,福州跟馬祖因地緣關係,語言是共通的,再加上當初會跟馬祖接觸是因為想在馬祖寫論文,後來也在當地認識了一群年輕人,在馬祖感受到雖然是一個新環境,但是語言又讓人覺得相當親切,有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所以在交完功課後又繼續選擇馬祖服替代役接著又留下來工作。

    而關於馬祖的地理環境,廖億美指出,馬祖其實屬於連江縣,以台灣為基準點就是在台灣的西北方,在閩江口,東引、東莒、西莒、南竿、北竿,這在馬祖叫四鄉五島,1949年後因為國共內戰的關係,國民政府不斷撤退,到了1954年才把所謂的馬祖的概念確認下來,如果地圖沒有特別標出,其實不太容易發現它的存在。

    黃開洋也分享,閩東語也就是馬祖話,跟台灣一般的閩南語有何不同?首先,叫閔是因為在福建下面的語言,以科學性的分類,整個福建省有5種語言,馬祖離福州比較近,是屬於閩東語,但畢竟是閩南跟閩東是比較接近的,所以台語的某些詞彙和馬祖話還是有所相似的,例如「人客」和「謝謝」就有些雷同,這是語言特色之處,現今,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已經把馬祖話正式的列入國家語言之一,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學習。

    節目中還提到台灣在1987年解嚴,馬祖則是1992年才解除戰地政務,所以1956-1992年之間,馬祖基本上是受到非常嚴格的管制,比如說晚上不能開燈,晚上不能捕魚,還有因為語言的方便,當時有很多漁民被賦予滲透的工作,統稱叫豬仔,這些都是當時馬祖在特殊時期的情況。

    本集節目重點:

    ◎為何情牽馬祖

    ◎馬祖的地理位置

    ◎認識馬祖話

    ◎曾經被管制下的馬祖生活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今年11月4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公務員疑似因長期職場壓力輕生,引發社會怒火,也激起更多霸凌案件的被害者投訴自己曾遭受不當對待,台灣的職場環境是否處處充斥霸凌?遇到霸凌該如何處理?主持人王家軒邀訪了台灣勞工陣線協會楊書瑋副秘書長一起來探討~

    楊書瑋接受訪問時表示,其實勞工的定義不僅僅是狹義的勞工,廣義的包括只要有付出勞動,得到相對報酬的勞工,都應該得到保障,所以不管是公務員或是外送員都應該受保護,而職場霸凌的發生,不一定只有勞動部,只是因為這次公務人員的輕生,引發了社會關注,至於哪些職場比較容易出現霸凌,楊書瑋指出,包括文化比較封閉的職場,還有權力不對等,以及要求服從的職場,都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節目中還提到,目前台灣勞動法規裡並沒有明確提及職場霸凌的部分,可能必須要從司法案件當中去搜尋,有些案件認定要有上對下,或是長期性的要素之下,才構成職場霸凌,希望有關單位將來能夠為職場霸凌訂出更明確的定義與罰則。

    楊書瑋還談到,關於霸凌,鼓勵大家參加工會,讓工會扮演集體談判的角色,還有各個縣市都有提供諮詢的管道,若是進入司法程序,就可尋求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協助。

    本集節目重點:

    ◎公務員算不算勞工

    ◎職場霸凌在哪些職場容易發生

    ◎台灣目前處理

    ◎該如何預防霸凌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m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主持人王家軒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來談談過去一年在美國觀察當地民情跟大選的狀況,以及為何會在臉書上發表,看到川普當選並不意外?

    林宗弘表示,基本上經濟、移民、性別、政治跟治安都是民主黨任期內面臨的議題,尤其以通膨跟移民問題最大,以加州來講,疫情前、後的物價可以差到2-3成,光油價大概就是台灣的2.5倍,通膨明顯的反應在民生上,而移民的問題,德州跟佛羅里達州把非法移民用大巴士載到北方收容中心,對社區居民來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也是治安的隱憂,這樣的情況使得美國國內的主流投票對民主黨的支持減少,反而覺得移民的問題需要調整,所以投給川普。

    節目中還談到為何拜登任期內無法解決非法移民問題,林宗弘指出,依據現在的法律架構實際上可以做一些調控,但是因為德州的做法粗暴有效,把問題直接丟到北方各州去展現出來,所以跟人數已經沒有直接關聯了,德州這個做法有效地影響到民意,加上明顯感受到的通膨,以及拜登第一場辯論會的表現,讓大家覺得他沒有辦法處理,一旦印象加強後,就很難改變。

    而美國民眾如何看待台海問題?林宗弘說,他覺得兩黨反中是共同確定的,至於要不要派兵打,民意支持度是有上升,但還是一半一半,畢竟台海議題還未提升到美國民眾主要關心的問題,可以再觀察。

    本集節目重點:

    ◎民主黨任內面臨哪些問題

    ◎為何會改選川普

    ◎為何拜登無法解決問題

    ◎美國民眾如何看待台海議題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台大國安社秘書長黃仲延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表示,關於台灣的國防安全,他個人覺得如何用外交手段避免戰爭是很重要的,以台灣的處境,在能力跟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以及在中國跟美國之間,怎樣取得沒有那麼劣勢的地位,但並非是要退讓主權或是答應他們一些要求,需得考慮台灣真正的國家利益是什麼,至於戰力部分,許多將領提出一些不對稱戰力的構想,由於資源有限,我們可以發展比較小型,有殺傷力,價格又不至於太高的武器,來發展不對稱的戰力,不過也有人質疑這樣的想法沒辦法對中國產生嚇阻力。

    台大國安社國際長倪妮則說一旦戰爭爆發,女生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一方面是實際上投入兵役,法律雖沒有規範女性當兵,但當戰爭發生時可以學習像蘇聯在二戰時期,有更多女性投入戰場,參與戰爭,若是從事先布局考量,則可以將女性納入全民國防,參與後勤準備,讓大家多少有一些自我防衛跟救護的能力。

    節目中倪妮還推薦了「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這本書,認為國際上都說台灣隨時會有戰爭,街道氣氛應該很肅殺,但卻一片祥和,台灣人難能可貴的精神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依然過好我們的生活,而這本書不管是烏克蘭的抵抗精神也好、調適精神也好、對我們都很有啟發性。而黃仲延推薦了美國學者溫特的「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這是屬於一本建構主義的書籍,有意思的是這本書可以從90年代的新現實主義理論加入一點社會學的概念後,發展出一個新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讓我們看國際關係的時候能有不一樣的視角,用更多元的方式看待國家與國家的關係。

    除此之外節目中也討論到了現在大學生在做什麼?還有男女性平議題,想知道現在大學生們都在想什麼嗎?趕快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本集節目重點:

    ◎面對國防安全,台灣該怎麼做

    ◎女性如何參與國防安全

    ◎哪些書籍會對台灣安全有所啟發

    ◎男女性平問題如何看待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許多民眾對年輕人都存有不關心政治、不關心國家議題的刻板印象,主持人王家軒特別邀請台大國安社國際長倪妮跟秘書長黃仲延,打破偏見,讓大家知道,大學生對政治跟國安是很有想法的!

    黃仲延接受訪問時提到當初成立台大國安社的緣由,還有成立後邀請了多位專家和將領,像是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主持人范琪斐,揭仲老師,黃國明將軍等,蒞臨校園演說國安議題,同時也舉辦多次兵推遊戲,吸引同學們參與,讓大家對國家安全有更多的認知。倪妮則因舉辦了一場邀請台、法將領跟學者們的中英雙語對談,吸引了許多國際學生來觀看,令他印象深刻。

    主持人王家軒還問到,大部分民眾對專業的國防議題都感到陌生,你們當初如何去取得專業知識?黃仲延指出他是在加入社團後,從專家口中汲取到許多國家安全相關知識,還有自己本身念國際關係組,才對這個領域有點理解。而倪妮則說,感謝台大校安中心師長的幫忙,介紹了許多專家學者給社團,增進社團的人脈跟專業,還有因為他從小喜歡研究軍服,覺得軍服很好看,這些都是引發他對國家安全感到興趣的原因。

    節目中還談到他們如何看待台灣的國家安全?黃仲延認為,中國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內對台灣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跟中國相處以及如何和美國做溝通,值得深思。另外因許多人不甚了解國防跟國家安全議題,就可能受到錯誤的資訊還有認知作戰的影響。倪妮則認為台灣內部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就國家利益這點,界定誰是敵人?對不同單位、不同立場、不同派系的人來說,就很難有結論,而當難以界定國家利益的時候,在制定政策上,不同觀點交鋒下,就可能會選擇不去觸碰或是很難一以貫之,另外一方面就是灰色區域作戰的問題也需要注意。

    還想知道現在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議題有些什麼想法嗎?快點進去今天的節目,聽聽他們怎麼說~~~

    本集節目重點:

    ◎台大國安社成立緣由

    ◎台大國安社成立後做了些什麼

    ◎為何對國安議題感興趣

    ◎如何看待台灣的國家安全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小島旦總指揮謝淑靖接受主持人王家軒的訪問時表示,今年的國慶表演中發現這次的客家表演和大家熟悉的北一女以及國軍演出相當不同,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更加凸顯了這次客家演出是一個有機聚合的團隊,也呼應了想要呈現的客家精神。謝淑靖舉了六堆的客家人為例,平常在六堆就是各過各的生活,但是當年的朱一貴事件之後,他們互相支援、團結。所以有機聚合,隨機流動,就是客家的特色,而小島旦也將特點展現在表演當中。

    小島旦策略長潘政傑提到,國慶表演中出現的盤花是南部客家祭祀信仰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單一花種,用的都是當季盛開的小花,採摘後將花集結成一個大巨蛋的球體形狀,接著把當季最盛開的花種擺在上面變成半橢圓形,將它呈現在伯公池或是各個信仰中心,盤花還有一個象徵,這些花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色彩相當豐富、很多元,就跟客家精神一樣。

    謝淑靖還說,盤花有分香花跟色花,有些提供香味,有些提供顏色,它的特色是每個人插的盤花都不一樣,我們的音樂總監當時觀看完彩排的影片後說,他覺得這個表演沒有主角, 唯一的主角就是客家,沒錯!這就是我們要表達的盤花精神,因為在盤花裡沒有主角。

    節目中潘政傑也說明,客家六堆是哪六堆,分前堆、後堆、左堆、右堆、中堆以及先鋒堆,依照現在的行政區域來看即是從大高雄跨到大屏東,從山到海都有。主持人王家軒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說法,六堆其實就是六隊的意思,當時是表示軍事單位的意思。

    謝淑靖認為,客家人的「客」字就到是作客他方,到陌生的地方去扎根,而現代人對客家人刻苦勤儉的印象,其實都是他們為了生存而做出的決定,比如為何刻苦,是因為要活下來,為什麼要勤儉,是一種環保,知道東西有各種的使用方式,物盡其用,例如盤花,新鮮的時候摘下來,枯掉的時候曬乾拿去泡茶洗澡,就是知道這個物品在新鮮的時候有用,醃漬之後有作用,死亡之後還有作用,這是客家人非常當代的一個特質,他不是勤儉,是他可以看到事情的本質以及時間轉化之後東西依然存在的價值。

    本集節目重點:

    ◎客家的有機聚合特色

    ◎盤花是什麼?如何表現出客家精神

    ◎六堆是哪六堆

    ◎客家人的勤儉刻苦跟你想得不一樣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這次在國慶演出中備受好評的客家表演「守護(人厓)等个臺灣」節目是由小島旦的總指揮謝淑靖與策略長潘政傑所策劃,主持人王家軒為大家邀訪到這對夫妻一起來談談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小島旦總指揮謝淑靖與策略長潘政傑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他們二人都是從小在新北市長大,但是開始追尋客家文化時是從南客的六堆開始,謝淑靖說,禮失求諸野,很多文化都是在原本居住的地方才能保留比較多的傳統印記,由於世居在此,地方族群濃度較高,自我認同也比較深,因此當這次國慶演出接到客委會的邀請,他們二人就希望能以大家不熟悉的南客六堆文化為主,從六堆先民守護家園的精神出發。

    另外也提到了客家傳統音樂八音,客家的傳統八音是由嗩吶、二胡、鑼、鼓、鈸等等樂器組成,跟基隆北管不同,客家八音4人即可成團,嗩吶是裡面的領奏樂器,對南客來說,無論婚喪喜慶、送往迎來都會使用到八音,這是一種場域型的、生活型的音樂,而基隆北管較常出現於節慶,人數也較為龐大,此次表演的曲牌「大團圓」就是客家八音的傳統曲牌。

    此次的國慶表演,請到了兩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羅文裕、J HALL以及竹頭背客家八音團、美濃國中客家八音團、還有臺灣戲曲學院的客家戲跟歌仔戲、樹德高職的旗舞等等團體,結合六堆為主的客家元素盤花、伯公、八音搖滾,將客家敬拜天地的儀式感和慶典做一個連結,令人驚艷!

    本集節目重點:

    ◎客家文化原來南北有別

    ◎客家八音是什麼?

    ◎國慶演出的緣由

    ◎國慶演出想表達的意念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助理教授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討論到對「疑美論」的看法,王家軒指出美國是台灣經濟、軍事、外交上的重要夥伴,難道因為美國對台很重要,所以不能批評他嗎?到底該怎麼去看待「疑美論」?陳方隅回應,「疑美論」不是不能批評美國,而是我們反對用陰謀論或不實消息或是造謠的方式來批評美國,如今檯面上的「疑美論」,都是在質疑美國到底會不會幫助台灣?甚至有專家彙整「疑美論」的三段論,包括美國一定不會幫助台灣、中國一定非常強大、台灣一定得投降。

    陳方隅也指出,並非所有的批評都叫做「疑美論」,我們批評美國的政治制度 、匯率政策等等,那叫正常的批評,若仔細觀察,「疑美論」其實大部分是跟我們台灣的自我防衛有關,尤其和軍售以及台灣的外交關係更密不可分,王家軒舉例說明,當要求美國賣武器給台灣,有人就會說美國要賺台灣錢,相反的,如果不賣武器給台灣,就會說美國口惠而實不至。

    節目中也談到,「疑美論」也受到1945年到1979年間,台美兩國的外交經歷影響,導致部分人士對美國有根本性的懷疑。因此如何在被帶風向的話題中,擁有獨立判斷的思考能力,不被輿論影響是相當重要的。

    本集節目重點:

    ◎美國可以被批評嗎?

    ◎什麼是疑美論?

    ◎疑美論三段論

    ◎1945年到1979年間的台美經歷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針對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以及國慶大典上的演說,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接受主持人王家軒的訪問時發表看法,認為可以從政治效果跟法律效果兩方面來觀察。

    就政治效果來說,由演講中可以感受到民進黨承認台灣是一個名為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國民黨則是對演說內容褒貶不一,有人因承認中華民國感到正面,也有人認為被奪走了中華民國的詮釋權。

    從法律上來看,國際法所說國家的要素有人民、領土、政府以及與他國交往的能力,這4個國家要素讓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跟1949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可以說是不一樣的,所以1949年到現在的中華民國更像是中華民國的2.0版。陳方隅指出,賴清德總統更強調的是1912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所以才會有台灣是祖國一說,對於1949年後到現在的台灣,則是使用「落地生根」這四個字,這是和民進黨以往觀點不同處。

    陳方隅還表示,賴總統的演說有一個新的觀察面向,就是強調中國大國的責任以及對國際的影響,這樣的說法是把台灣跟中國放在世界的位置,讓台灣跟中國之間的關係不只是兩岸的事情,而是跟世界有關聯,這點值得肯定。

    本集節目重點:

    ◎國慶晚會跟國慶大典演說的觀察面向

    ◎1912年與1949年的中華民國有何不同

    ◎藍綠陣營怎麼看

    ◎讓台灣與中國不只是兩岸的事,而是世界的事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跨國報導人陳映妤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題談到雖然大學主修經濟,但因為著迷於文字的溫度,每周都跑去交大上傳播學系課程,畢業後到了西班牙學習工業設計,恰巧遇到歐洲經歷難民潮議題,就著採訪難民的議題,因緣際會下成為了記者。

    節目中陳映妤還分享了一位從厄利垂亞逃出的難民經歷,歷盡艱辛的從國家中逃跑出來,但在戰爭中卻依然保持著他的優雅、氣質,讓人不禁反思,若是換位生活,能否像他一般?

    而關於主持人王家軒提到陳映妤報導的議題偏向難民、移工、俄烏戰爭等等,陳映妤回應,可能跟他第一篇報導就與難民有關,他們的故事讓他深深被震撼,得到非常多的反思,,再加上俄烏戰爭之後,讓人聯想到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對台灣自由、經濟、政治的打壓,讓他對於台灣未來感到擔心。

    本集重點
    ◎當初如何從學經濟到學設計再變成記者
    ◎難民議題如何變成人生報導志向
    ◎深受感動的難民故事
    ◎因為難民議題聯想到台灣處境的憂慮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中國不斷阻礙台灣在國際的發展,但近年來不管是2023年美國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或是荷蘭跟澳洲通過挺台動議認為2758號決議不涉台,代表著國際社會都支持台灣應該在國際擁有一席之地。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教授指出,關於澳洲挺台動議,認為2758號決議文不涉台有其重要意義,因為澳洲為內閣制,國會要通過任何提案如果政府總理不同意,黨魁是不會通過的,而黨魁本身瞭解這對外交跟軍事上的重要性,之後是否會形成國際上的氣候,可以持續觀察。
    節目中也回顧1990-1999年代台灣政府想重返聯合國做的積極舉措,目前台灣則朝向積極有意義的參與聯合國的方向努力。
    張國城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國際秩序被破壞,讓中小型國家感受到威脅,也讓國際間對台灣的命運有更多的思考。

    本集重點
    ◎2758決議文對台灣的影響
    ◎中國在國際上對台打壓
    ◎重返聯合國所做的努力
    ◎各國對台灣的認同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繼澳洲參議院之後,荷蘭國會也通過「拒絕中國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動議,主持人王家軒專訪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張國城教授時說明2758號決議文的歷史由來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
    張國城教授談到1945年聯合國創立,中華民國當時為5個創始國之一,但1949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另外一個政權,讓聯合國對於中國代表權的歸屬開始有歧異。節目中提到1971年之前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爭取代表權的過程,期間國際形勢的改變以及產生的影響。
    此外張國城教授也說明澳洲、荷蘭國會近日相繼通過「聯大第2758號決議文不涉台」動議的意義及影響。

    本集重點
    ◎2758決議文由來
    ◎代表權的競逐
    ◎國際情勢變化對代表權的影響
    ◎荷蘭跟澳洲通過「聯大第2758號決議文不涉台」動議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藝術工作者陳瑋璇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指出,近幾年的移民政策對加拿大的影響,包括:稅收有一部分是要作為移民安置費用,以及移民政策寬鬆、沒有完整配套措施,導致新移民人數過多,無法很好的融入社會外也無法負擔日常生活費用。同時,由於新移民大量湧入,也讓多倫多的房價高漲,這點也產生不少民怨。而且移民的湧入,也影響到當地就業市場。陳瑋璇表示,對移民並沒有負面想法,而是政府沒有做到相對的配套措施。
    主持人王家軒則提到曾經去過溫哥華的感受,指出當地對不同族群是非常包容的,大家都可以做自己。同時舉例一位加拿大越南裔作家金翠,從初到加拿大時身無分文,到後來有一番成就,這點對加拿大人來說,只會覺得你幫加拿大人創造了新的成就,而非你拿走了什麼,由此可看出對於多元族群文化的尊重。
    另外,當前台灣與加拿大的關係和互動交流,以及該如何增進,請聽王家軒與陳瑋璇的精彩訪談。

    本集重點
    ◎移民對加拿大社會的影響
    ◎怎麼看目前加拿大的移民政策
    ◎加拿大對不同種族文化的尊重及包容
    ◎如何增進加拿大與台灣的關係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

  • 在加拿大生活工作多年的畫家、策展人陳瑋璇,其藝術作品常出現在媒體與大眾運輸工具上。除了藝術工作之外,陳瑋璇也熱心常參與公共事務和活動。此外,在2020年曾有媒體報導一位從加拿大回台選舉的民眾說:我憤怒、我擔憂、我怕下次回台灣人事已非,這句話就是出自陳瑋璇。
    藝術工作者陳瑋璇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時,除了談到在加拿大參與當地公共事務的情形外,也觀察說明疫情前後加拿大社會對台灣的認識,對台灣以及中國態度的變化,還有當地來自中國的民眾對台灣態度的轉變。

    本集重點
    ◎陳瑋璇和她的藝術工作
    ◎2020年的媒體報導
    ◎參與公共事務的源起
    ◎加拿大社會疫情前後對於台灣跟中國的看法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接受主持人王嘉軒專訪一同探討台灣勞工工時與薪資問題。
    台積電讓台灣在世界半導體產業中發光發熱,有學者研究表示,台積電為何如此優秀,原因包括台灣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以及台灣勞工願意配合加班,但是配合加班對一些歐美國家的勞工是不認同的。

    節目中還探討,在高科技業工作的勞工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否藏有隱憂,孫友聯秘書長以橡皮筋的彈性疲乏來比喻,勞工長時間加班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主持人王家軒則表示,高科技產業的薪資會改變學生對科系及未來就業的選擇值得關注。孫秘書長還提到,勞工環境目前也有所提升,包括最低工資法以及推動薪資透明化都是希望能夠讓勞工爭取更合理的勞工條件。

    本集重點
    ◎科技產業員工加班問題
    ◎對於加班歐美與台灣勞工有無差異?
    ◎科技業的高薪對學生選系及就業市場的影響
    ◎最低工資法以及推動薪資透明化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台灣勞工陣線成立至今剛好40年,秘書長孫友聯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談及40年來台灣勞工對於自身權益的體悟由弱轉強、勞工意識的抬頭,過往發生過的不公平情況,以及勞基法修法解決勞工可能無法領到退休金的問題等等。

    在勞工行使罷工權的部分,孫友聯指出,罷工是一個民主的決定 是由工會勞工一票一票投出來的一個「爭議行為」,因為對資方造成壓力,資方才會坐下來討論。節目並討論勞工籌組工會的現況和挑戰。請聽主持人與專家的深入解析~

    本集重點

    ◎ 瞭解台灣勞工意識抬頭的歷程
    ◎ 曾經發生過那些不平等事件
    ◎ 為何台灣勞工想要增進自己權益罷工時會顧忌到社會觀感?
    ◎ 勞工籌組工會的挑戰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 

  •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主持人王家軒訪問指出,此次漢光演習重點在於沒劇本、實兵演練、24小時操演之外,還有去中心化指揮管制部分,讓下級部隊能夠看清情勢做出最好的判斷。主持人王家軒問到,此次漢光演習的進行有較大幅度的調整,基層國軍的反應為何?揭仲表示,這次調整讓基層國軍感受到不再是為了演習而演習。

    另外,主持人王家軒提問,有媒體表示假想中共如果來犯台,最重要的是灘頭的登陸,但現在不僅是防範海岸上殲滅敵軍,還要防空機降的滲透跟攻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真的有可能會發生嗎?揭仲回應,傳統登陸作戰對海岸的地形條件還有潮汐要求很嚴格,包括坡度跟硬度,因為海灘太軟很多重裝備會陷在沙灘裡面,無法推進。而現今條件符合登陸的「紅色沙灘」,因海岸線後退還有海岸後方建築物林立跟堆積許多消波塊等等條件下減少,也因此近年來共軍認為是否採用空降的方式即可以避免傳統登陸作戰的問題,直接將主力部隊下放到目標周邊,不用繞遠路。

    還有共軍的現代化聯合作戰指揮管制,讓下級單位跟上級單位可以有同樣資源,使得小型部隊在面對裝甲部隊的時候能有更多方式規劃跟摧毀。而對於共軍作戰相關轉型做法,參謀本部對這次演習項目做了哪些相關的因應規劃與演練?請聽主持人與專家的深入探討~~

    本集重點

    ◎ 去中心化指揮管制
    ◎ 基層國軍反應
    ◎ 共軍登陸作戰改變
    ◎ 如何因應作為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PODCAST收聽:Spotify SoundOn Apple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