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rat
-
-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心即理:*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
解读者:远听山声
朗读者:远听山声
总时长:1时34分44秒
书名:《大学》
作者:旧传为曾子(曾参,孔子弟子)
参考译注1:孙虹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版本:2014年2月第1版
参考译注2:孙佳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版本:2015年3月第1版
专辑简介:本专辑为解读朗读版——前部分为朗读,后部分为解读。
书籍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内容简介】
《非唯现实主义:中国之信心与人类之命运》系作者“建党百年献礼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五方面初步梳理全方位自信的本钱,并比较朝贡体系的和谐与殖民主义的罪恶,旨在为东西方文明对话进行话语储备,服务大同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要。上篇论述非唯现实主义。理论上,“唯”的使用早存巨大争议,物质定义早被科学实验击得粉碎;实践中,唯心迟早虚妄,唯物难免机械。希望由此奠定“三部曲”论证立足点、逻辑出发点。中篇论述中国信心满怀。几千年深厚历史底蕴,必然不同程度反映在现实中,所以,过去根本没有走远。不管是比较欧美的过去与现在,还是回首我们的过去、审视我们的现在,中华崛起都将不可阻挡,霞光普照。下篇论述人类命运与共。随着遵循“仁者爱人”的中华文明重铸辉煌,随着“以仇嫉外人为奖励爱国冲动之唯一手段”(全集P3604)的欧美国家集体势弱,人类“黄金世界,荼锦生涯”(全集P464)的世界大同正款款走来。事实是真理,还原是大爱。弘扬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还原殖民主义者曾经的罪恶,既警醒自知之明,又鞭策自我反省,更要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掌握主动。
作者:梁小青
-
-
极近原本的帛书版《道德经》(下图),看一遍就能让你恍然大悟!
精心列出帛书被修改过的139处重大差异!
作者见解独到,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道德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真正的《道德经》,只需一遍就能读通,就能领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
如今本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帛书版在篇中靠后的位置,而且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帛书版是“大器免成”。
如常被引用的“多言数穷”,帛书版是“多闻数穷”;“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帛书版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意义完全相反!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先有道,后有《道德经》。大道常存不改,经文虽有差异,闻道则能知之。本书作者以自身领悟的本源之道为依托,以 “近古存真”的马王堆帛书为底本,对《道德经》进行版本校正与注读。十年悟道之作,其文大有可观! -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谟、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
-
文化是当今哲学关注的热点,文化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文化自信是具有引领意义的纲领和信念,也是富有前景的追求和展望。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性的命题。
坚持文化自信,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价值。
本书是陈先达老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文章的丰富与扩充,也是对陈老师以“文化”为主题的文章的重新梳理。本书关于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责任等一系列重大议题的论述,对于从事文化研究和思想理论工作的学者具有重要理论启示价值,与此同时,本书也是党中央精神以及文化理论向大众的普及,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