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前几天听了两期有关发掘自身优势的播客,结合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和思考,竟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悟感。于是趁热打铁,约上竹子展开了这段对话。


    也许我们更多地习惯于高看别人、低看自己,也十分擅长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板比较,得出「我没有特别擅长的事情」这种消极结论。但只要细细回想,我们总能找出一些心流涌动的投入时刻、废寝忘食的专注时刻、热血沸腾的兴奋时刻、排除万难的努力时刻……看见它们、观察它们、理解它们,最终,你一定能找到自己也许不是得天独厚,但一定愿意慎重对待、好好珍惜的个人优势。


    01:19 你会怎么描述自己已经察觉到的优势?

    03:36 这种优势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06:05 我的优势让我遇到了很多贵人

    12:43 去法国之前,你是如何发现自己的这种优势?

    15:57 充分发挥优势的时候,你如何描述你的感受?

    19:06 你的优势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21:09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用你的优势无法解决的?

    25:12 如果离开现在的岗位,你的优势还可以带你去向哪里?

    29:38 你是否仍在努力夯实你的优势?

    31:57 我打通了过去的若干感受片段,开始越来越靠近自己的优势

    38:08 找到优势之后,人就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工作或一个岗位里

    44:07 运用优势做热爱的工作,依然需要面对9/10的狗屁时刻

    46:17 找到热爱其实是「痛苦」的开始

    47:39 寻找优势的过程也容易出现偏差

    57:30 找到优势和热爱之后,你是否介意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


    开场音乐:

    Los Índios Tabajaras - Maria Elena


    结尾音乐:

    苏醒,陆虎,张远 - 你曾是少年



  • 蓓蓓是一个生活类新媒体账号的资深编辑,在从业10年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小伙伴们每天都在探索成都本地有关吃喝玩乐的一切。这个账号的slogan我很喜欢:「城市是水,我们负责寻找气泡、糖和酒精」。


    他们游走在成都市区和周边的大街小巷,告诉你哪个菜市场的萝卜干好吃,哪个摊位的老板皮肤超好,哪个小店里的大叔正在和自己的孩子对诗;也告诉你在哪家咖啡厅里能听到最多八卦,哪家医院的急诊室又进了卡鱼刺的病人,从哪个地铁站出来能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


    他们像天生带梗的老朋友一样,永远精力充沛,永远细腻温暖,陪你进入生活的缝隙里,消解日复一日的无聊,感受最微小又充实的快乐。


    这是一场轻松愉快、没有什么「大价值」的对话,我却从蓓蓓阳光扑面一般的讲述中,感受到了最值得被反复回味的生活哲学。


    01:24 10年了,你们如何保持创作热情?

    04:09 如何避开商业化、流量化的影响?

    05:31 我们更愿意走近在这个城市里真实生活着的人

    07:25 是什么支撑着你的快乐工作?

    15:17 这种极其接地气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18:39 面对公众号的跌落,你们如何应对?

    20:16 同样的工作做了10年,没有倦怠吗?

    22:10 特殊时期,怎么解决选题和创作?

    26:07 「成都偷听」系列是什么样的?

    30:00 创作的底线是什么?

    33:06 和其他账号撞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表达角度?

    38:02 一切皆为选题

    43:32 来成都20年了,我居然真的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

    49:07 在咖啡厅录音,听听叫卖声


    开场音乐:

    The Macarons Project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Live Acoustic)


    结尾音乐:

    孟慧圆 - 哈哈哈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从这一期开始,我会经常请来不同职业、性格迥异的朋友们一起对话。本期登场的是占星师Frank——一位我联系不多,但给过我很大帮助的朋友。


    为什么从事占星事业?

    怎样判断占星师的能力高低?

    如何理解并引导一个人的方向和使命?

    占星师能提供明确的建议或答案吗?

    ……

    这些都是在节目中会出现的问题。


    而让我意外又惊喜的是,Frank不仅分享了许多占星领域的干货知识,还在他的自我身份和职业认同层面,和我进行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深度讨论——尽管出于时间关系,这段讨论被我剪掉了大部分,但这种真诚又迂回的探讨、甚至纠结,让我收获很大。


    一位占星师尚且有如此困惑,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好一点?


    05:02 作为一个学设计出身的人,让你进入占星事业的推动力或契机是什么?

    11:04 你在占星事业里发现了怎样的自己?

    15:01 从业过程中,给你最大惊喜的一个案例?

    18:00 如果你没有在星盘里找到支持对方行动的证据,你会怎么办?

    21:29 当你在星盘中看到一个人有自己的“使命”,但ta正陷在困顿中,你会怎么引导ta?

    23:55 占星师其实是翻译师

    25:11 如何评估一位占星师“翻译”水平的高低?

    28:30 方向是方向,使命是使命——“我叫你,你敢答应吗?”

    30:46 你是否有没法给出准确星盘信息的时候?

    32:19 占星一定能够给出信息和指引,但只有你自己才能整合起来

    32:40 占星师只能提供真实画面,而你才是导演

    34:37 一个人的星盘会变吗?

    35:16 命运是本命和行运的统合——本命是固定的,行运是流动的

    39:16 做好占星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要过好真实的生活

    41:01 Frank的瞬间压力时刻

    42:06 “你到底说了啥?”——“留白”


    开场音乐+两段BGM:

    武部聡志,手嶌葵 - 夜明け~朝ごはんの歌


    片尾音乐:

    李健 - 水中花 (Live)



  • 当「确定性」已经成为妄想,坦然地从变化中汲取营养、在变化中学习成长、选择去走一条更难的路,成为了我们乐此不疲的日常。


    和近期经历了不少变化的@老柴 再次面对面,度过了一个在放松中随势而动的下午。前半段聊到在创业中的观察与突破,后半段我们浸入生活,一起探索如何把必然到来的变化一点点转化为让人雀跃的可能性。


    祝福我们,都能在变化中埋下等待破土的种子,长出更加坚实的筋骨。


    02:52 昂首高歌的时期过去后,在低迷期遇到了什么阻碍?

    05:21 在高低潮时遇到变化的解法有什么不同?

    06:40 在创业中遇到了什么具体的困难?

    09:07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做了哪些尝试?

    13:52 商业是公平的

    17:00 固化思维遭遇挑战的时候,怎么办?

    19:19 为什么选择一条更难的路会让自己更稳固?

    22:48 创造价值是最大的安全感

    26:17 经济低迷期,一个销售规模不减反增的案例

    33:30 变「确定性」为「可能性」

    34:31 生育对自我认知的改变

    38:01 变「主体性唯一」为「客体性重视」

    46:07 人的「种子」是分大小的

    52:08 人生的长短由时间的密度来定义

    53:42 坦然承认自己的需求和脆弱,是我很喜欢的变化

    56:03 做自媒体,如何面对用户习惯的变化和数据焦虑?



  • 周一一早,和上班路上辛勤的打工人共享我们对老板的观察、吐槽和反思。


    不管工作领域和内容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选择或评估和自己共事的人——其中,老板是最重要的角色。


    差劲的老板给我们带来过什么伤害?

    差劲的老板会给工作环境带来什么问题?

    和优秀的老板相处是什么感觉?

    优秀的老板如何让我们在工作中成长?

    如何识别一个老板是否适合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彩蛋,愿为被工作折磨至深的你带来一点点宽慰。


    01:20 你们的老板对实际工作的影响有多大?

    07:01 发生在你和老板之间最不愉快的一次经历

    13:57 差劲老板在管理上呈现的问题

    28:56 一个差劲老板会给职场环境造成什么问题?

    37:02 如何去判断,工作问题的大量出现根本上就是老板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原因?

    42:11 让竹子高度评价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9:21 让堂曾获益的一位老板,他做了什么事?

    53:18 boss和leader有什么区别?

    58:20 如何在面试时就对未来的领导有一个初步评估?

    63:27 多面试,多去看看市场,对自己有好处

    68:15 一个彩蛋!


    开场音乐:

    买辣椒也用券 -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结尾音乐:

    孟慧圆 - 明明白白我的心


  • 这期是我一个人的独白,灵感来自于最近读到的一本书——《日常的深处》。书中并没有高概念和大道理,作者虽是一位相当专业的哲学研究者,文字却极尽日常,带人慢慢走近那些曾习以为常、却已然和我们丢失了深刻关系的物件——房子、衣服、食物、电视机、学校、回家的小路……并唤醒我们曾经和它们朝夕相处、互惠共生的珍贵记忆。


    我们曾通过和它们类似的「焦点事物」与家人朋友、与世界、与自己产生联结,却在迅猛的社会发展中变得骄纵、傲慢、自以为是地主宰一切。我们让身边的物件沦为简单的工具,沦为任凭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或丢弃的「东西」。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却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道理虽不深,却是一次及时的深刻敲打,让我在无地自容中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与你共勉。


    01:19 技术哲学的研究者,其实都有点「反技术」

    04:23 曾经,和朋友打电话充满了仪式感,我还会用座机对着复读机的喇叭给朋友放歌曲

    07:57 大家一起在客厅看乒乓球比赛,头都摇累了

    09:17 你还记得《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吗

    10:30 伯格曼所提出的「焦点事物」

    14:02 自大的人啊,自诩世界的主人

    17:22 购物狂并不快乐

    22:55 它是「时代的眼泪」,但我很爱它

    26:22 要不要买一个物件、要不要去一个地方,你会基于什么做决定?

    29:38 对事物的简单评判,让我们丧失了生活的耐心和能力

    30:23 我习惯给出那个装b的回答,这是我的反抗和坚持

    34:13 我们在一个城市的游走体验,由什么决定?


    开场音乐:

    椅子乐团 The Chairs - Paradise... How Far?


    插曲:

    椅子乐团 The Chairs - Rollin' On

    椅子乐团 The Chairs - 日常的镜头


    结尾音乐:

    椅子乐团 The Chairs -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 (Live)

  • 广受欢迎的吕帆师兄再次返场,我们聊了一个现在已经鲜少被深入讨论的关键词:尊重。


    生活中,还有谁值得你的尊重?他们拥有怎样的品质?


    在尊重他人之前,你是否学会了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应得」什么尊重,又将「赢得」什么尊重?


    追求良好的个体秩序和社会生活,需要建立怎样的尊重基础?


    从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到人的自尊,再到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这个看上去略显严肃的、沉甸甸的词语,其实就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拥抱着我们。只有当你感受到它的匮乏时,它才会显得如此不可或缺。


    在流行文化中,虽然respect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很高,但它和我们所探讨的尊重其实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愿意打开一个讨论的窗口,与你共勉。


    02:13 这位已经去世的企业家,为什么让我们无语凝噎?

    06:03 一位年轻人,在他的铜像前鞠了三躬

    09:28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得到过你真正的尊重?

    17:20 人要看得起自己

    19:05 贯穿一生的知行合一

    19:54 独善其身与影响他人

    21:24 两位中学语文老师,我记他们一辈子

    25:26 「应得」的尊重和「赢得」的尊重

    30:07 「乱节奏」的媒体环境里,我们要怎样去接受海量信息,又该做怎样的传播者?

    38:02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首先是自重的人

    42:44 应得的尊重和赢得的尊重

    44:55 自尊不是玻璃心,而是一种给自己的「压力」

    48:04 我坚信我不断地做一件事情,就总能改变些什么

    48:37 「我做到的就是我能做到的」

    57:30 为什么叫「甲方爸爸」让我恶心?

    62:37 尊重自己的基础上,也把别人当人来尊重


    【音乐】


    开场音乐:

    Carpenters - Top Of The World


    结尾音乐:

    李健,李克勤 - 花火 (Live)



  • 观察人的性格、和人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在进入深层的人际交往前,有一些外在的常被忽视的小细节——头像、微表情、微动作等,其实多多少少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内在特质。太浪恰好在这方面有一些天赋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我们从比较浅层的识人细节展开,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个人经验参考。


    和人相关的话题还有许多面向值得讨论,这期就作为一个微小的入口吧~


    02:12 微信头像的选择有什么微妙之处?

    11:13  如何观察人的微表情和微动作?

    15:02 眼神的闪躲背后藏着什么?

    15:36 如何解决双方的尴尬或闪躲?

    18:48 穿搭和配饰所穿搭的微信息

    30:54 工作场合的细节识别

    35:02 识人很重要,但共情力更重要


    【音乐】

    结尾歌曲:李上安 - 《解梦人》



  • 我和竹子都不是太会做详尽规划的人,而是更多地凭借对世界的感知、对自己的了解,凭直觉去一步步地探索未知。三十多年走下来,迎面撞上了很多困难,收获更多的却是惊喜。


    直觉,不是拍脑门的冲动,不是不管不顾的任性,而是在不断地试错中,从内心生发的逐渐清晰的声音。它帮助我们摆脱嘈杂的干扰,引领我们感受勇气的充盈。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都能大胆地放开手脚,长出更坚实的筋骨,拥有更精准的直觉。



    01:40  你怎么看待自己做决定的动力?


    03:17  这种动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04:48 直觉是来自于DNA的驱动,也是过往行动的强化


    06:01  你最近的一次凭直觉做出的决定是什么?


    07:36  直觉告诉了你什么?


    10:35  你的直觉是依靠什么建立的?


    11:39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可能是直觉发挥作用的基础


    13:46  “出席”和“在场”很重要


    16:02  生活给你的启示,你能识别吗?


    18:06  当外界的声音盖过了直觉的引导,她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


    19:08  在星巴克里,咖啡味道不够浓了是不对的


    20:55  所有的数据都是过去的东西,对未来是否有用,得打个问号


    23:01  创新,就是用外星人的眼睛生成了汽车车灯


    26:20  《繁花》告诉我们,“要先输才会赢”


    28:59  心态上的抗风险能力可能比经济上的更重要


    29:32  在奥美待了12年,实在是太久了


    34:50  当在一个环境里面只有输出没有摄入时,我就决定离开了


    37:55  直觉帮你未雨绸缪


    41:06  如果离开这个平台,你到底是谁?


    45:04  不是失败不会来,而是就算来了也没太大事儿


    45:47  connect the dots



    音乐信息


    开场音乐:王OK - Go, Bye!

    结尾音乐:李天责,王OK - 小宇 (live)


  • 新年将至,和远在巴黎的竹子和卷在深圳的太浪来一起聊聊我们生活中的一点点「催化剂」——因为它们的加入,我们得以收获一点点不同。有时候是简简单单的物件,有时候是沉静温暖的场所,有时候是一次带点仪式感的微醺,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对我们不太好的人……


    它们往往是日常中的微不足道,却足以在特定的时刻让我们成长一点点,或单纯地被照亮一点点。


    ——— 感恩的分界线 ———


    感谢「森林先知」果冻气泡酒对本期节目的支持和对我们仨的大方投喂!


    「森林先知」非常有创意地往酒里加入一整颗果冻,这种搭配方式乃国内首创~果味十足,清凉爽口,三度酒精的低度数刚刚好,让人有种一边微醺一边吃零食的愉悦感。喝之前冰冻个3小时,入口的瞬间你一定会有惊喜。


    除了各有精彩的三种口味外,我们仨还特别喜欢它具有创造力和设计感的外包装,不管是放在家里还是办公室作为装饰使用,它们都时常能帮助我们一扫疲态,成为生活中一剂获取松弛感的「催化剂」。


    最后,尤其推荐给年末聚会很多的年轻朋友,大家一起举杯碰杯的时候拍照超好看!


    【优惠信息】原价85元/箱(6瓶),「浪费时间」的专属优惠是券后51元/箱,新用户还能叠加新人券,到手预计一箱50元以下。下单时备注「浪费时间」还能获赠一个手机支架~一定记得复制下面的淘口令再打开橙色软件!


    【淘口令】97� D9b6WfQc6uu �



    ——— 你会听到 ———


    03:48 一双阿甘跑鞋


    05:11  一根会变色的包带


    07:09  一家老书店


    14:28  一次受伤


    16:22  一段陪伴


    18:16  一个坏的导师


    23:08  一双彩色的袜子


    26:14  一个给自己设定的穿搭主题


    29:20  一杯美酒


    33:16  森林先知带来的满足


    38:32  一段通勤路上的阅读


    40:11  一段交响乐


    42:11  一个负面例子



    ——— 音乐 ———


    开场:Lil' Ashes - 仙乐处处飘


    结尾:葱香科学家(王悠然) - 对我的所有人说



  • 前段时间和吕帆师兄聊天,听到他对自己当下状态的评价:「完全不焦虑,感到很幸福」,于是我在惊讶之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平时同时做着七八项工作的大忙人,到底是如何保持着内心的平和、充实与富足。


    吕帆师兄再次来到节目中,第一次谈及他的过往经历与人生哲学。这段对话不仅慢慢抚平了我内心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焦躁,也让我对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和未来要前行的方向有一种逐渐明晰的清朗感。我十分相信,这些讲述对每个人的向内探索和向外生长都有益处。


    当没有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当「卷」成为主流趋势时,除了顺应它,我们是否有跳脱出来的办法?我们能用怎样的思维方式从结构性困境里跳脱出来?在踏上无可奈何的谋生之路以前,有些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先寻得答案?


    一次基于焦虑而临时发起的对话,却让我收获了能量满满的结果,也让我再次相信:当你对自己、对人生抱有更高的追求,「求仁得仁」的反馈终会出现,哪怕它还需要一点时间。


    这次对话就是最好的例证。


    01:58 你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04:39 往回推5-10年,你对于未来是怎么规划的?

    07:44 我要的生活方式:我不要被人选择,我要做去选择的人

    09:47 我怎样避免成为螺丝钉

    10:35 长期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态度

    11:54 当上升路径已经不够明晰或稳定,你该怎么办?

    14:37 我为什么拒掉了天花板的offer

    23:22 我跟平庸对抗的8年,我做了什么

    29:49 你真的长大了吗?

    32:45 我在pyq刷屏,却获得了当时最无法想象的机会

    36:00 我的每一步都很踏实,所以我不焦虑

    40:16 我说工作不是只为了挣工资,但好多网友骂我

    45:35 你做这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46:47 你的发心决定了你的结果

    50:01 怎么做到长期主义

    59:54 正反馈的频率,决定了你的幸福感

    66:41 这期播客也实践了长期主义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便捷性中,想要获得任何资讯,动动手指就能让它们在屏幕上悉数呈现。我们更困顿于这巨大的便捷性中,它让人习惯追逐简单、厌弃复杂,只想看到最粗暴的结论,却对得出结论之前的一切细节不感兴趣。


    然而结论如何并不重要,因为哪怕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也都会产生不同的观察,获得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认知。而正是这些被忽略的过程性细节,才是让我们和别人区别开来的关键:它们是沉浸在厨房里的手忙脚乱,是每天更换不同衣服的微妙享受,是和身边人有来有往的激烈对话,是进入新环境时的茫然探索,是直面矛盾冲突时的隐忍对抗……


    这些实实在在的纠葛与行动,构成了灵动而立体的生活。我们因此获得专属于自己的一手经验,不会被别人的说法牵着鼻子走;我们也因此免于自大地活在幻想中,与抽象概念拉开距离,和切身感知相濡以沫。


    讨论从项飙老师提倡的「附近性」展开,但愿我们能用自己对世界发出的主动信号,唤起你心中「我正活在此刻」的感受。


    04:03  你在生活中的抓手和锚点是什么?

    04:49  我连小区的垃圾站都找不到

    11:20  跑步或散步,构建了只属于自己的视角

    14:08  拍穿搭记录,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鲜活

    16:18  太浪的精致厨艺和用心摆盘

    21:59  每个人的菜谱都不一样

    25:03  好的理发师长什么样?

    29:12  跟朋友们的真实对话,让我变得更开放

    32:12  有人厌恶李敖,有人却和他成为知己

    35:25  面对二手经验,要先打个问号

    38:43  我对自己的一手经验有自信

    42:14  和这个小姑娘结伴同行的旅程,让我们都完成了一次成长

    47:35  对他人保持好奇心

    51:40  今天的无力感和昨天的亢奋是不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53:28  那些不愉悦、但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东西,让我们成为思考的主体


    开场音乐:

    寺尾聰 - ルビーの指輪


    插曲:

    Mark Masri - O Sole Mio


    结尾音乐:

    Mree - Goodnight & Goodbye



  • 「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老柴」


    一点不夸张地说,老柴的文字常常是我的精神食粮。虽然她笑称自己的创作是「马桶文学」,但她的灵光乍现就像散落在头顶的星光一样,总是关照到生活的细微处,并给人带来慰藉和滋养。


    和老柴从微博网友发展到线下友谊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我们聊到为什么写作对她来说特别重要、她如何理解「生命力」的获取和维持、她面临重大决定时的底层逻辑;聊到在目前经济回落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个人独立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反而可以获得生机;聊到如何看待「走出舒适区」,聊到为什么充分流动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聊到生育对她的深刻改变和影响……


    在录音结束的傍晚,我带着满身能量走出老柴的家门,三环边的车水马龙也变得温柔起来。感谢世界上一直有这样的人,更感谢命运让我们相识。希望大家在遇到欣赏的人时都能主动出击!收获的反馈总比预想中富裕太多~


    04:07  写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08:06  文字里的积极性,是你进行筛选的结果吗?

    10:47  生命力是先天产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15:00  当正反馈已经很久都没出现过,我们还能怎么过好生活?

    21:39  当外部已经没有缺乏“带我们飞”的机会,或许才是我们真正成长的开始

    31:30  直觉是更高级的逻辑算法

    35:16  老柴做决定的底层逻辑

    40:07  「走出舒适区」要付出的代价,你认不认?

    44:57  「考公」可能面临的风险

    47:24  为什么决定生孩子?生育带来了什么改变和影响?

    60:13  人是在互相麻烦中变得更亲密


    开场音乐:

    Try try try - Jason Mraz


    结尾音乐;

    Prettiest Friend (Demo) - Jason Mraz 




  • 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我们的耳机里都会循环着一些心爱的歌。它们中的一部分,因为和具体的故事相连而拥有特殊的意义;另一部分,则流淌成一段记忆的BGM,也成为我们生命中一位忠诚而温暖的老友。


    我选择了六首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歌曲,分享了一些和它们有关的故事,也和过去的自己完成了一场重逢。


    还是多听听歌吧。记忆也许会褪色,但熟悉的旋律会替我们记得所有的颤抖时刻。



    02:25  这首歌,是平凡人在鼻青脸肿之后,依然不灭的旺盛生命力

    07:23  这首歌,让我在无意识的拧巴中有意识地成长

    13:28  这首歌,让我一边爆哭一边开飞机

    25:48  这首歌,让我确信「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存在的

    33:36  谁家好人会听着这首歌开始小鹿乱撞啊?

    38:44  这首歌,就是那临门一脚


    开场音乐:

    A Beautiful Mess - Jason Mark


    结尾音乐:

    祝福 - 叶倩文



  • 生活的难,从日常琐事到人生困扰,有时候光靠我们自己是很难硬扛过去的。当被卡在原地时,是否要求助、向谁求助以及如何求助,是我和第四次做客节目的吕帆师兄在这期探讨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求助不是向他人和世界发出求救信号的独立事件,而是主动让真实的人际关系流动起来和保持延续的一项技能。它是我们向外界暴露脆弱的勇敢,是我们向他人释放信任的表现,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建立联结的通道,也是我们不断完善人格的努力。


    人生之苦,常常让我们误以为一切都只能停在此刻了。但无论如何请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当下的困境只是暂时,前方永远还有路。所以,在洞察自我的基础上,大胆地向他人寻求帮助吧!至少我们还能彼此关心,抱团取暖,然后一起到达某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刻。



    01:32  为什么求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04:08  虽然每两年就遭遇一次困境,但“老子原本是个从不低头的人”

    08:45  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太多的时候,我终于感受到了协作的力量

    16:06  当自己硬扛的时候,会出现哪些后果?

    17:39   人其实是天然需要帮助的动物

    21:37  被人求助时,其实「拒绝」的心理负担也很重

    24:18  良好的关系是「交情」,不是交易

    25:33  当无法获取原本想要的帮助时,说不定能打开别的可能性

    28:16  如何挑选寻求帮助的对象?

    31:37  当被学生指着鼻子骂的时候,我获得了怎样的帮助?

    36:02  当老师,「你就是至善本身」

    40:55  成为可以让别人求助的人

    41:52  「我眼中的你才是我自己」

    45:37  我不愿意去回答那些「假问题」

    47:30  向别人求助时的「要」和「不要」

    54:29  「自我障碍」有时是更大的障碍

    56:15  人生是流动,再往未来看看

    59:44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让我们抱团取暖


    开场音乐:

    Chantal Chamberland - J'ai deux amours

  •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决定,很多在当下看来都是独立而不足够显现明确效果的。只有当时间流去、每每回望时,才能觉察出它们的内在逻辑、互相关联和对自己产生的绵长影响。它们指向我们不同的自我认知、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活选择,并最终回答了「我为什么是我」的问题。


    我在过去的10年中,选择了4个让我感到幸福和获益至今的微小决定进行分享。一段小小的独白,是我对自身的阶段性小结,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宽慰。


    祝假期愉快。

    02:12  第一个决定,我选择了跟自己更喜欢的团队待在一起

    10:03  第二个决定,我不要“钱多事少离家近”,我要跟真实人类对话

    18:05  第三个决定,当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选择转变了思维方式

    31:17  第四个决定,我为什么开始做播客


    开场音乐:

    Gordon Webster -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 和太浪聊起,现在频繁听到的各种理论名词和把人群进行分类的大标签已经有些令人生厌了。这些宏大的概念本没有错,它们原本只是为人所用的思维工具,却因为常常被人拿来套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变了味道。


    有人用它们分辨敌我,攻击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有人用它们定义自己,在对自身尚未进行明确观察时就放弃探索。然而生活从来都不由概念构成——它存在于我们每一次难以描述的情绪变化,存在于我们和伴侣、朋友、家人的亲密互动,存在于我们面对问题时的纠结与困惑,存在于我们困难中的煎熬、欣喜时的泪光、愤怒时的冲动、愉悦时的满足。这是不能被贴上标签的真实,更是不能被任何理论所概括的活生生的自己。


    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寻找同类,也不要用别人口中的论调帮自己思考。充满细节的生活永远鲜活于旗帜鲜明的口号,请试着感受你的独一无二吧。



    01:45  每次讨论问题时,太浪总会提醒我们:不要急于把性别差异放在首位

    04:49  把很多问题直接归于男女,也许是更简单或更偷懒的作法

    06:33  主动给自己贴上标签后,讨论就变成了敌我之争

    07:51  没有一个人可以把自己完美地嵌入一个理论里,真实的人不等于理论本身

    08:39  为什么人们如此需要一个大概念来解读自己?

    12:46  此处会高度引起荞麦粉丝的心理不适

    13:44  她好像在创立某种新的流派

    18:50  还是聊一下消费主义

    25:45  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推动每个人消费行为的微妙心理也许也被掩盖了

    27:32  分析行为之前,让概念先行,这本末倒置了

    29:38  给自己贴标签,或许是为了归属感安全感

    34:13  贴上标签之后,原来还能体会到阶级差异的优越感

    35:40  虽然非常老土,但终于聊到mbti了

    44:50  当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人会走向玄学

    47:13  我又是i人又是e人,那这个定义还有啥意义


    开场音乐:

    Jim Reeves - Just Walking In The Rain

  • 作为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都高度相似的好朋友,我们在电影的偏好上却时常出现偏差。于是在聊了若干期严肃话题之后,我们从自己的观影体验出发,进行了一场相对轻松的谈话。


    有的电影因为「很爽」而热度飙升、票房夸张,却被我骂了个狗血淋头;有的电影在影史上被奉为经典、持续高分,却让我不知所云、兴致寥寥。不过疑惑归疑惑,批评归批评,在极其主观的个人情绪之后,感谢两位朋友抽丝剥茧地为我拨开眼界,也帮我找到了不同的观影角度。而作为曾经学习电影专业的前从业者,太浪给出的细致解读与深度延展,也为我们拓宽了面对电影时的认知边界。


    不过,电影作为目前综合性最强的艺术呈现形式,对它的要求高一点,总不是什么坏事。


    01:30  竹子觉得《消失的她》看起来很爽,我憋了十分钟不敢骂

    04:56  陈思诚这个家伙自诩自己很懂悬疑片?

    05:40  人物塑造得很差劲,太浪终于帮我说了!

    09:05  制作精良?我tui!

    12:54  一开始就看笑了,但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圆回来

    15:02  什么元素都给你,就让它蹭到了!

    17:57  就把导演当作产品经理,把这部片当作商品吧

    18:32  烂片对电影行业的积极作用

    23:44  竹子的朋友决定再也不在电影院看中国电影

    25:02  要先生存,才能谈发展

    28:55  有没有别人觉得很好,但你完全打不起兴趣的电影?

    32:17  纯爱电影不是太浪的菜

    34:01  我看不进去《教父》,救救我

    40:37  看电影,也需要看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44:04  治愈型的电影,我也看不下去怎么办……

    50:55  电影所折射的不同文化与价值观

    52:14   不同的民族对于电影偏好的也大相径庭

    62:58  太浪的童年阴影


    开场音乐:

    Tom Misch - Movie



  • 最近《装腔启示录》火了,我这个已经很久不打开爱情剧的人,竟然也看得有点心痒痒,忍不住和两位朋友就恋爱问题聊开去——踩过的雷、吃过的亏、付出过的努力、得到过的教训,我们在有限的恋爱经验里将它们铺展开来,慢慢在心里浇灌出一朵半生半熟的花。


    一段成熟的爱情关系需要什么?是荷尔蒙上头时的相互吸引,是冲动减退时的真实袒露,是双方为了探索彼此的真诚付出,是面对狼狈不堪时的全然接受。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把「爱」视作一种不断修炼的能力,把「我们」视为共同进退整体,再将对彼此的深度了解写成最浪漫的诗句。


    就像剧里最后所说:「爱上你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浪漫的不是相遇,浪漫的是我们」。


    01:42 是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爱上了一个人?


    11:00 对这个人的爱又是怎么消失的?


    13:27 太浪外号「勉强哥」,太容易的不想要


    19:39 发现前男友不断出轨,竹子太难了


    24:24 看别人暧昧拉扯,竹子产生了一点改变


    25:58 我对你有四次心动,告诉你也无所谓啊


    26:55 把自己的情愫看得轻一些,让真实流动于双方之间


    32:05 太浪为了维持异地恋,坚持了两年的事情


    33:50 当两个人的根本价值观上有巨大差异,怎么破?


    40:18 我愿意看看在你那些不合理的诉求背后,藏着什么


    42:09 是我们在彼此身上花费的精力,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唯一


    45:36 撩拨之外,你的真实在哪里



  • 「松弛感」是一个最近已经听到生理性逆反的概念。这个词被频繁提及,或许是源于拼命奋斗的人想要停下来喘口气的诉求,也或许是在焦虑横行的大环境下,很多人觉得自己前行的状态已不够从容而进行的向内自观。之所以还是决定聊一聊它,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人的复杂心理只被简单粗暴地放置在天平两端,而那些处在两极之间、大量的难以言说的摇摆不定,被隐身、被忽略;更不希望对松弛感的极力鼓吹,变成一种对人的新型规训。


    对我们来说,松弛不是躺平,更不是摆烂,而是在忙碌的缝隙中不时问问自己:对外界压力的承受限度在哪里,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以及对自己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松弛与否并不重要,所有的定义或标签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只有我们如何在生活的真实里,为所做的事情找到维持内心平衡的秩序——


    确认专属于你的规则,确认专属于你的意义,确认由自己定义的「你是谁」。


    02:22  你如何理解「松弛感」


    04:27  你最近的一次「不松弛」是怎样的?


    09:12  松弛就等于完全放松吗?


    11:07  一个人永远能在问题中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法,是天生的能力还是一种自我PUA?


    15:46  当目标变得遥遥无期,对「松弛」的渴求是一种逃避吗?


    16:35  「江浙沪独生女」怎么就变成了网络热词?


    19:21  除了把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24:48  当进入新的职场环境、面临新的问题,你如何保持松弛?


    32:08  我当然可以为工作赋予意义,但如何摆脱「我就是一颗螺丝钉」的困扰?


    36:40  人啊,只能吃自己能吃得进去的苦


    42:32  你的目标到底意味着什么


    46:23  「不松弛」时,可能面临的不是具体的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处境


    47:38  社交媒体的碎片化,在逐渐消解我们形成「方法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