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弟子陆澄问:「清静的时候,便感觉自己心境泰然,想法清晰,可是一旦遇到事情,感觉就不一样了,那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这是只知道静养,却不知道做克除私杂念功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覆覆。人必须在做事上去磨练,这样才能清静时能安定,变动时也安定。]

    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被打败,而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这些情绪一起发作,扰乱心灵原本的宁静,甚至还在错误的方向上埋头苦干,始终无法把力量用在该用地方,忙碌不止无法得到满意结果。

    结果越是不令人满意,人们的内心就会越浮躁,越难安静,也就越难以成功,进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老子说:「轻率就会丧失根基,烦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持重守静是抑制轻率躁动根本。缄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保持一份宁静,让大脑在清澈的湖水中得到净化,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对什么负责,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人生,有条理地生活,防止陷于杂乱的事务中。

    工作越是忙碌,我们越是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对自身多一些关照和内省,有助于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王阳明一再提倡静心,因为静心可以带来内在和谐,恢复纯明的良知。,内心宁静的人,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目前,人们对于靜心修养越来越重视,比如有人透过净坐冥想、练瑜伽、打太极拳等方式消除浮躁,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弟子孟源问:「我在静坐的时候,总是想东想西,心里一刻也不得安静,我试过许多办法都不见效,应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将头脑中那些乱复杂的念头强行抹去,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找到产生这些纷乱复
    念头的根源,观察它和改善它,在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反省,才可以消除内心的那些纷杂思虑,就会安静下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坐能够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就能让人变得心静,感觉到自己的呼吸,然后进入忘我之境。而且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平衡,有利于提升自己心境界。如果一个人在吵杂的环境中能够达到心如止境,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王阳明提倡静坐养心,建议弟子们「日闲功夫,觉纷扰,则靜坐]。闭上眼睛养神,外在的喧嚣和热闹会逐渐消失,就会发现心灵内在更美好的境界。透过练习静坐,可以觉察自我,注意力中集,开发潜在智慧。
    人们在心静下来的时候,才可以观照到自己的本心。就像波浪送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
    情况,只有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清澈的水底。静坐是人们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苏轼是古代名士,即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又相容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有这样一个故事:苏轼被贬到江北瓜洲的时候,和金山寺的和尚印相交甚多,经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无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再三吟诵觉得颇有蝉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后,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是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一个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佛印看过诗以后,只提笔在诗搞背面写了两个字,然后让书僮带回。
    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信封,只见他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在诗稿背面只写了【狗屁】2字,苏轼即生气又疑惑,坐立不安,最后搁下手中的事务,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苏轼的船刚靠岸。就看见了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
    苏轼怒不可遏的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
    佛印笑吟吟的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
    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笑着回答:【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过江了呢?】
    苏轼立刻明白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说,凡是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不是遭遇多么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良知被蒙蔽。恢复良知,到达不动心的境界,就要磨练自己,用心做好每件事情,不使内心有便倚,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意思是一个有理想和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要被他们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要将他们当作磨练自己品性和提升自己素质的工具。王阳明,正是因为到达不动心的境界,才可以在毁誉参半的生活中,活出自我的精彩。
    王阳明在西元1516年7月,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他的同事王思輿对季本说:【王阳明此行,必定会建立极大的功勋】,季本好奇地:【你是凭什么这么说?】王思輿感叹的说:【我用各种言语试探,根本无法动摇他!】事实果然证明王思輿的判断是正确的。
    面对人生中许多的荣誉毁誉,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要以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并且借此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你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
    世间的事情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可以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强调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也可以恬静自如。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保存一颗娴静淡泊之心,寄予灵魂。虽然在忙碌中身体劳累,却因为随时有一颗清静洒脱无求的心,就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约翰:【侮辱也是一种动力。】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约翰的信中写道:你或许还记得,我一直珍藏一张中学同学的多人合照。那张照片
    里面没有我,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珍藏它,更在心中珍藏拍摄那张照片的情景:
    「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下午,老饰告诉我们,有一位摄影师要来拍学生上课情景照,对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说,照相是奢侈的。摄影师刚出现,我就告诉自己要多一些微笑,甚至开始想立刻回家告诉母亲:『妈妈,我照相了!是摄影师拍的,棒极了!』」
    「我兴奋地注视那位弯腰取景的摄影师,但是摄影师在取景以后用手指着我,对老师说:『你可以让那位学生离开他的座位吗?他的穿着实在是太寒酸,和画面不搭配。』面对老师的命令,我无力抗争,只能默默地离开。」
    「站在一旁,我感觉我的脸在发热。但是我没有发怒,也没有自哀自怜,更没有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让我穿得更体面。事实上,他们为我可以受到良好教育已经竭尽全力。看着在那位摄影师调动下的拍摄场面,我握紧双拳,在心里向自己郑重发誓: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你照相算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你画像才是你的骄傲!」
    「我的儿子,我那个时候的誓言已经变成现实!在我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我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如同排山倒海,催促我,催促我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
    洛克菲勒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侮辱可以形成一股力量,可以震撼你的灵魂深处,促使你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进而将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就一番事业。
    一代圣贤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们:如果面对别人的毁
    或悔辱,不知努力用功,而是过于在意,与之纠缠不清,就会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与时间,使身心被拖累,最终将会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当人生遇到恶意的毁谤和侮辱,要以此为契机,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要做得更好,做出更大的成积,让毁谤者闭嘴的最好方式,也是对那些侮辱你的人最好的回应。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面对毁和侮辱,王阳明宣导人们既要有超然坦心境,又要实在地用功,相信自己的良知。如果
    可以脚踏实地地下苦功,就可以在毁和每辱中得到益处。如果不用功致良知,别人的毁和侮辱就会像魔鬼一样对你新缠不休,你也会在和这些魔鬼的对抗中身心疲惫,最终被害的还是你自己。
    一个人成功之后,往往会被嫉妒和毁谤。正如俗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棵树长得比其他树木高,风首吹断的必定是这棵树;有才能和地位比较高的人,往往是别人争相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圣人也难以幸免。
    在王阳明说:面对毁谤和侮辱,既要有超然面对的心态,更要有超越它的勇气。也就是说,只要有
    奋发向上的决心,毁谤和侮辱也可以成为进取的动力。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别人不公平的批评或不理解的辱骂,无论如何都不要因为对方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失去理智,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正面冲突,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必要。如果别人骂你,你可以把它当作空气对他置之不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和辱骂,即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带给另一方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
    忍得一时才可以成就伟业,不能忍耐最终只会错失良机而遗恨千古。祸患大多来自于不能忍耐,刘邦在取得胜利以后,按兵不动将功劳经常赠予项羽是忍耐,最终厚积薄发,成就汉高祖一代帝业;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马迁受到宫刑,忍耐而著【史记】;刘邦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忍耐,之后韬光养晦,才有与曹操和孙权三足鼎立之局。
    学会忍耐才可以成为王阳明那样的【天下之大勇者】,并且凭藉忍耐,获的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曾坦言道:“【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说话畅快淋漓时懂得见好就收,在意气风发时能够保持虚怀若谷,在愤怒之余可以控制怒火,有如此超强的忍耐力,那么此人便算得上是天底下最有能耐的勇者了。
    所以,“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为常人所不能为”,以“忍”为道,才是成就自我,解脱自身的最好方法。
    人无“忍性”,难成大器。名利面前不能“忍”,则容易“重小利,轻大义”,忍不住利益的诱惑,就容易抛弃底线、弄丢原则,最后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失去了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世俗名利面前——要忍。
    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必定是具备能忍耐的品格之人。西方學者曾經說:【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是他會逐漸給你帶來幸福】。
    王阳明也坦言,当时被贬到龙场,那里是最可以锻炼自己忍耐力和最可以使他静心忍性的地方。在军事思想上,王阳明最擅长的就是绝地反攻,在平定朱宸濠叛乱的时候,王阳明率领的军队几次陷入绝境,却又几次次奇迹般地获得胜利,最终打败朱宸濠。即使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时候,王阳明也善于忍耐,等到最佳时机,用最少的损失获得战斗的主动权和最后的胜利。
    【自行本人者为上。】做人要忍,尤其是性格易躁的人,遇事不要轻易发怒,要学会自制,否则不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主管或者师长,不能容忍下属或者学生犯一点错误,或者有一点缺点,久而久之很难在下属和学生之中树立威信。
    历史上有很多明君都是包容的人,他们在小事上不会计较太多,导致让下属每日战战兢兢。遇到大事的时候,或是触犯原则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客气一点也不会手软,宽容别人的过错是一个心胸宽广的表现,也是一种生存的谋略。
    领导者可以宽容下属的过失,必定会得到下属的倾力回报,进而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所以,对于一些不属于罪不可赦的错误,为什么不给对方一个改过的机会?犯错的人如果获得别人的宽容,就会产生感恩图报的心理,以期自己加倍的良好表现来获的对方的认同。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一个人有博大的胸襟,可以包容和宽恕别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可以包容和宽恕别人的过失,是对别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可以包容和宽恕别人对自己的敌视和仇恨,是自身人格至高的表现。这样的人也可以因为包容别人而成就自己,王阳明是一位能容能恕的大人物。
    王阳明曰:【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意思是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相互谦让,这样才会受益;相互攀比,互争高低,只会受到损失。王阳明告诫人们要有宽容之心,才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人不害怕犯错,害怕的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总是会放一些错,因此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是【致良知】的表现。

    王阳明曾经告诉学生:凡事要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可以将这种反求诸己的忏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忏悔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忏悔中思考过去所有过失,让这一切透过时间的作用变成神圣的永恒。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确实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但有些过错要改正,却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会犯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要如何面对我们的过错。如果连自己的过错都不承认,又谈何改错,其后果也必定会一错再错。如果可以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笔财富,我们的良知就可以保持豁然明亮,进而轻松应对任何事情。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人有过,多予过上用功,就是補甑,其流必归予文过】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过于在那个过错上用功,就像是補破的饭碗,必然会有文过饰非的弊端。这也是许多人在自省以后经常犯的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自省有错误的认知;自省不是为了帮助演饰错误,而是彻底的改正错误。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写到【文过饰非】说的是:人们用漂亮的言语,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做事,难免会有过失出现。问题在于怎样对待已经出现的过失: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问题是什么就承认什么,有多大就说多大,绝对不会故意掩饰和扭曲事实。另一种态度是报喜不报忧,用虚伪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既是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很容易放大错误带来后果都是事与愿违。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自省的时候,只看到过失和错误的负面影响,忽视了正面的价值。总害怕犯错,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以至于只想避免做错事,就难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接触新的技术,不接受新的事物,就会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勇敢的去克服它,因此就总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糟糕,所谓不进则退。
    王阳明说到: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就坦然面对,努力改正;如果竭力去掩饰错误,就像补已经破碎的饭碗一样,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发展也没有益处,这才是自省的真谛。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这么评价颜回:他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也只有【未发之中】的人可以做到这样。【未发之中】源自【中庸】,意思是喜怒哀乐的情感不会表露出来,也不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观点。
    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颜回很好学,而且他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过失和犯错的事,不是千方百计辩解,要不就是强调客观怨天尤人,也有些人认为过失和错误,人皆有之不足为怪。就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产生的根源,下次势必还会再犯错。
    【易经】上说【日新之谓盛德】: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就是最高尚的品德。【行无贰过】是【日新】的基础,如果不犯同样的错误难以做到的话,又谈何有新的进步。
    王阳明强调【自省】和【慎独】,这2点都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反复犯错的重要方法。善于【自省】,才可以牢记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做到【慎独】,精神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而不至于优柔寡断,最终又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
    我们人之所以犯同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世事百态繁杂难以精确掌握,更重要的是因为不善于自省。越是不善于反思和总结,缺乏自制力,犯同样错误的机率就会越高;性格坚定沉稳而善于自省的人,反复犯错的机率也就会低很多。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王阳明对弟子们说: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骄傲自满,人心中若装满了骄傲自满,就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为子女的骄傲自满必不孝,为臣子的骄傲自满必会不忠诚,为父母的骄傲自满必定会不慈爱,朋友骄傲自满必会不守信。所以,孔子的弟子像和丹朱都不是贤明,因为骄傲自满而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各位要经常体会这个道理。
    人心本是精明纯净的,没有丝毫的沾染,是因为【无我】,如果心里装了【我】自己,就有了骄傲自满之心。
    古代的圣贤都是【无我】境界。孔子曾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娇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又吝啬小气,那其它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孔子反对骄傲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曾说:【九牛一豪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也就是在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骄傲自满,你可以做到的,别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你可以想到的,一定也有人会想得到,甚至比你考虑的更周全。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的见解有时候只是大众心照不宣的共识,你做成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李威被公司升迁为企划科科长,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升迁的征兆,对那些和李威在同一间办公室,相处好几年的其他同事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想到平日能力不分上下暗中竞争的同事,如今成为自己的主管,总是让人感到不是滋味。企划科的几个同事就在李威的背后说:【哼!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他升官?】不服气与嫉妒全部脱口而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把李威数落得一无是处。
    孟刚是刚到企划科不久的大学生,看见大家说的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出一些李威的坏话,例如:说他办事拖拉,疑心太重之类的话。其中有一个阳奉阴违的同事王某,尽管他在背后说了李威的坏话比谁都厉害,可是一转身,他就把大家说李薇坏话的事情,讲给李威听。
    李威心想:【别人对我不满,说我的坏话我可以理解,孟刚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才来公司几个月,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李威对孟刚很冷淡,而且经常藉故刁难他。
    可怜孟刚大学毕业,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威的指责和刁难,成为背后说是非的牺牲品。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作一种消遣,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这种人大多数时候没什么不良企图,只是图口舌之快,可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无意中说的话,很可能会被有意者断章取义,成为攻击别人和自己的武器,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该辩证的去看,被议论的滋味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强加给别人呢?
    喜欢议论别人的人,总会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可以明察秋毫,对自己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往往就是看不到,这样一来缺点无法得到改正,长此以往就会阻碍自身发展。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
    王阳明说:是与非相差并不遥远,但是只差毫厘就有本质的变化。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只是在一念之间。
    既然这样,不如少谈论一些是非,多一些对自己的省思,更好的完善自我。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有一个朋友经常容易生气而责备别人,王阳明告诉这个朋友:【你要学习反省自己,如果只是责备别人,只能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可以反身自省,就可以看到自己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哪里还有空闲时间来责怪别人?】这个朋友听了以后,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
    王阳明又说:【你今后不要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只要你想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谈论别人的是非,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古人曾经如此告诫世人:【懂得时时检视自己的人,哪有功夫去挑剔别人。】孔子也曾经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个人犯了错误,或者在被别人指出不足的时候,是极力辩解还是坦言承认?一个人在被他人误解时,是云淡风轻置之一笑,相信清者自清,还是怒火中烧指责他人?一个人在面对他人错误时,是选择宽容还是批评?
    【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事情,背后议论别人也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应该要光明磊落,有话就当面说,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搬弄是非,不仅是害人,同时也是在害己,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不要去做损人不利己之事。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认为存天理去私欲,其精微之处必须随时反省体察克制,才可以逐渐有所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观自省,才可以认识和改善自己。正如一个东西用磅秤量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人们透过自我反省和检查,就可以【自知己短】进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孔子的学生曾参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从三个方面反复检查自己:替人办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认真温习?他就是这样每天自省,长处继续发扬,有缺点及时改正,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的贤人。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以随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跳出自己的局限来重新观看和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和随时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个智慧树,只有生根在思维里,才可以与你的神经相连,为你提供源源不断地智慧。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刘德章向王阳明表达自己的一个疑惑,问到:【先生以纯金比喻圣人,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的才智大小,用炼金比喻学者的休养功夫,最为深刻准确。只是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的纯金,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的纯金,似乎不太妥当。】
    对此,王阳明回答:【你是从外在形式上去考虑问题,进而有意为圣人争些分量。如果不是这样,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纯金也不为多,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纯金也不为少。圣人之所以为圣,重点在于他们的内心是否精一纯明,而不是在于他们心智的大小。只要心至纯至金为天理,就是圣人。如果谈到他们的才能气魄,怎么可能相同?
    后世儒生只在才能上作比较,因此兑变为只考虑功利。如果消除比较才能的私心,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存养天理上下功夫,就会功德圆满:能力大的做出大的成就,能力小的做出小的成就,无须依靠外力,无不完美纯粹,这才是踏实而明善诚身的事情。】
    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是很大,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平衡;如果自己比对方好,心里就容易产生骄傲感;如果自己不如对方,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痛苦;更有甚者,会因为嫉妒而诋毁那些比自己出众的人。
    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滋生出来。其实世上本无事,实是庸人自扰之。别人在熟知的领域超过你,并不表示你技不如人,只能表示你不了解某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其他方面,你可能比他人强,想明白这些,也就没有心结。总之,只要跳出【与别人比较】的心理,才可以成为自己的独立自我。
    如果无法消除与人比较才能的私心,至少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不仅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清自己的生存价值,也就可以知足常乐,真正达到王阳明所说的【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境界。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在被贬到偏远的龙场以后,并未因为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而痛苦不堪,而以平和心态面对。正如他在【何陋轩记】中写的那样:【孔子当初想居住在九夷,弟子们都认为九夷环境太简陋,不宜居住。孔子认为,君子居住在那个地方,就会用君子之风去影响当地的人们,把文化传播到那里,改变那里的习俗,哪里还会简陋?】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驿站,龙场在古代是蛮荒之地,到现在那里的生活条件依旧很落后。王阳明说:【人们都以为我这个从繁华的都市来的人,难以在这个简陋的地方居住,然而我却在这简陋的环境里安然处之,以苦为乐。】
    根据当时随同王阳明前往的弟子说:龙场简直就是野生动物园:毒蛇遍地,野兽奔走,在路上行走不小心就会踩到蛇的尾巴,每天早上醒来,由于山中的空气夹杂毒气,经常使人感到胸闷和头痛欲裂,而且山中大雾弥漫很难看清道路,行走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摔的头破血流,更糟糕的是,因为龙场驿站年久未修已经没有房子可供居住,王阳明和弟子们为房子问题花费许多心思。他们先是搭一个茅草棚栖身,但是考虑到容易被野兽袭击,又选择一个山洞住下,但是山洞太阴冷潮湿,王阳明的随从弟子们生病了。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王阳明仍然十分乐观,没有半句怨言,后来将居住的山洞命名为【阳明小洞天】。他亲自劈柴、打水、煮粥、照顾生病的随从弟子们,还为他们唱家乡小调,以抚慰他们低落的心情。
    他还教当地的居民们如何建筑稳固的房子,教他们如何种粮食,丰收翻倍。当地居民也帮忙到山里砍伐木材,帮他搭建房屋,王阳明将其名为【龙冈书院】。
    王阳明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来到龙场这样的恶劣环境,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还可以【安贫乐道】独守内心的清净,在龙场开悟和讲学中独创心学。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王阳明先生两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没有获得功名,他没有像其他莘莘学子呼天抢地,或心灰意冷,他的态度可谓卓尔不群,他说:【我着实有些难受,但不是因为没有考中,而是因为不能为国家效力】。1.他的【心志坚定】是因为读书做圣贤是他的人生第一等大事,2.【志不在名】纵观他的政治生涯,全心全意为国家尽忠效力,为百姓谋福。正因为这样,他成为备受后人推崇的名臣和圣贤。
    古人云:【声名,谤之谋也】是说,人们经常为名声这个虚名所累。 虚名者,有名无实,或是要名不在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王阳明和学生讨论有关【名】的问题时,他说,如果一味地力追名声,就不会懂得真实纯朴的道理,人生就会徒增烦恼。【圣贤不是没有功业气节,,他们只是遵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以【功业气节】而闻名。】真才实学的人不需用【功业气节】一些需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人生太短暂,要做的事情却很多,放眼未来,脚踏实地,终将会达到人生的制高点的。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