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1、早起,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2、训练早起的时候,循序渐进,起床后,先从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做起

    3、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之后,人的大脑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而通过冥想练习,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我们生理上能变得更加聪明

    4、我们平常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其实都在头脑中的很多角落,没什么用,但却占据带宽,让我们总是不能集中精力,甚至到最后就是心浮气躁,无心做事,那些觉得非常焦虑

    5、最关键的自我成长因素,这就是阅读

    6、阅读,书籍是传承思想最好的媒介,顶级的思想,都能在书里找到

    7、读书是个技术活,如果技术不好,就会陷入低效状态,首先必须要先学会选书

    8、阅读是为了改变,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常常读着读着就忽略了

    9、所谓高级读书法,其核心是不断地要跟自己产生联系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1、我们通常都会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仍然看不到结果,体验不到好处,让自己很迷茫,这时候,我们已经到达了自己的认知临界点


    2、如果想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不会像书上说的,什么21天,而是要持续做,最少要半年


    3、所谓知行合一,必须要动起来,持续行动,才有机会改变,光知道其实没有任何作用


    4、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趋利避害,选择最简单的,有短的反馈回路,他就不会选择长的,那些短期能令你高兴的事,一定极具吸引力。所以你不做练习,不可能规避这些人性中的弱点


    5、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的成长过程,这就是我们进步的逻辑,所以不要总想太多,担心做不好,然后就不做了


    6、不是有钱人天生涵养高,而是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所以能够思考的更全面一点


    7、内卷化的社会形态,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怎么办?作者给出了五步走(17:25)


    8、我们的消极情绪,完全自于自身,而并非是事物,我们自己才是让自己消极的原因,如果不想消极,那么任何东西都不能打击到我们


    9、有一种心态叫做「游戏心态」;这在积极心理学有机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需求被分为三种:关系需求,能力需求,自主需求


    10、要树立自己一个心态,为自己而做,为了玩而做


    11、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可以慢慢来做,先把最有意思的事情完成


    12、人生五件套: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







  • 1、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的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括有效的知识,认知体系是基于个人情况而存在的,他不太容易复制,但是知识却可以传播。


    2、学习知识,提高认知,关键在于:寻找那个触动点


    3、做了知识框架梳理,也做了思维导图,不等于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4、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最容易让人感触,反过来说,我们怎么才能对大家产生帮助,也一定要说一些对方认知圈边缘的知识


    5、体系的本质,就是用一些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者观点,整合成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一定要想清楚,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要做出哪些改变,然后再去学习


  • 1、进化是一把双刃剑,他给人类带来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太多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心神不宁。或者因为更多的欲望痛苦不堪。


    2、幸福等于所得比上欲望,当你的欲望无限膨胀,所得跟不上的时候,你的幸福感就会持续下降。


    3、集中精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本能。能力弱者,容易分心,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学习;能力强者,则可熟视无睹,专心致志。


    4、核心两要素:其一,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其二,创造氛围,保持专注,沉浸其中。


    5、训练注意力要给与及时反馈,人性就是这样的,对于及时反馈的东西,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调动。


    6、始终要在拉伸区进行练习,一味重复简单且已掌握的事情,无意义;太难的事情,挫败感强,无法坚持,沉浸其中。因此,必在拉伸区,认真做,做得足够好。


    7、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努力。好的学习,是你始终要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


    8、当你觉得干什么都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做选择就已经耗费你大把的精力了,然后总觉得时间还很富裕,于是就沉浸于大量的消遣当中。


    9、为什么目标重要?目标能帮我们解决最大的问题,动力和动机;没有目标,无法行动;其次,目标有层次,分为大目标和小目标。


    10、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点,关注点越是细致,注意力越集中。


    11、如何高效且深度的学习最有用的知识?运用「金字塔理论」


    12、学习三步走。


    13、关联是很多的创意,创新关联的结果。


    14、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善于关联,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


    15、怎么才能获取关联信息的能力呢?(四个层面)

  • 精彩回顾:


    1、所谓元认知,就是更高级别的认知,他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只有你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你的认知才真正开始「觉醒」了。

    2、如何获取元认知?(四步走)

    3、所有的认知,都要通过自控实现,元认知能力,就是察觉力和自控力的组合。人类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主动控制的过程;
    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大脑前额皮质开始发育,理智脑的战斗力,慢慢增强。

    4、关于「元时间」,其说的是:在一件事,一个阶段,或者一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这时候是最为关键的点。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丧失主动权,如果在这些关键的节点上没想清楚,就会陷入到各种混乱当中

    5、有人总觉得,我都已经忙成狗了,哪还有时间去做计划,其实就是因为你没有计划,所以才忙成狗

    6、是什么让我们「分心」?(4个层面)

    7、如何应对「分心」?首先,我们要正视它,不要躲避,不要自责,因为分心就是人的天性;其次,结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习惯三(要事第一),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专注即可;




  • 精彩回顾:



    1、我们平常举手投足之间,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

    2、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更倾向于去做高耗能的事情

    3、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其转入潜意识,越来越模糊,具体的事情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 原来并不是很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了。

    4、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感性的,一种是理性的,我们一直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但其实感性也非常重要,感性的运转速度极快,会在很短的瞬间,就产生反馈,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就会先入为主,有个印象,这就是感性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有这个结果,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5、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用感知力去代替思考力

    6、该怎么捕捉这种感知力?5大方法



  • 大家最近越来越焦虑,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那么安全感来自于哪里?
    能力,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但凡你具备一项,就不会在焦虑了。

    一般焦虑者,都是四项都不具备。
    想要就摆脱焦虑,我们要先认识我们的焦虑,接受它,直面它,延长满足。


    在投资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复利效应」,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开始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变化,但是几年之后却发现突飞猛进,进入指数型成长的速度。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三个区域,最核心的是舒适区,边缘上是扩展区,最外围是困难区,大部分人其实都停留在舒适区内,不愿意让自己走出来,然后发现焦虑了,又开始急于求成,瞬间跑道了困难区,结果严重受挫,信心被伤害。所以这显然是大错而特错了,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先到扩展区,扩大舒适区的边缘,然后慢慢的向困难区靠近,最后把困难区也变成扩展区。



  • 《认知觉醒》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的好书。


    书中提出了7大底层逻辑,20个自我成长关键词,帮助我们走出焦虑与迷茫,建立清醒的认知、使我们能够制定清楚的目标、找到清晰的路径、并拥有清爽的情绪。本书凯撒会从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开始,逐步认识到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和各位一起探索我们的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最终能够看清自己,看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