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当我们感到无力应对时,可能并不是由于问题本身十分复杂,而是我们在头脑中把问题复杂化了。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也许这事儿很简单呢?”这是一种倒置思考的方法,看起来容易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也正是因为它容易,才如此有用。
-
我得到的教训是,努力过头会让我更难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开始意识到,在人生中每一次失败的背后,我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我很少由于不够努力而失败,我失败都是因为我努力过头了。 我们一直都习惯于相信这样的假设:要实现超出预期的成绩,必须付出超出预期的努力。结果,我们让事情变得比实际情况更难了。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
Saknas det avsnitt?
-
如果我们能不去与“寻找最省力路径”的天生本能做对抗,而是拥抱甚至利用它,使它成为我们的优势;如果我们能不纠结于“应该怎样对付这个真正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事情”,而是直接把问题倒过来问“这个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否可以变得容易呢”,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
很多时候,我们牺牲了时间、体力和脑力,并且确信这种牺牲是必要的。问题就在于,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用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把事情粗暴地分为“重要且艰难的”和“容易且琐碎的”。大多数人奉它为铁律:容易的事情都不重要,艰难的事情才重要。
-
大脑每天能处理约6 000个想法。所以当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如何分配剩余的认知资源,大脑必须做出选择。我们的大脑天生会优先考虑那些“情感价值”高的情绪,
-
发现轻松的生活方式,就像使用特殊的偏光太阳镜进行飞钓。如果没有眼镜,水面上刺眼的光线会让人很难看到水下游动的东西。但你一旦戴上眼镜,镜片就会过滤掉来自水中的横向光波,屏蔽掉刺眼的光线。突然,你可以看到水下面所有的鱼了。 当我们习惯了用“困难方式”做事,就如同被水面上刺眼的光线蒙蔽了双眼。但一旦把“轻松方式”的想法付诸实践,你会看到,更容易的方式一直都在,只是隐藏在了视野之外。
-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那么艰难地完成,不是要我们筋疲力尽事情才能取得进展,我们做出贡献也不必以身心健康为代价。当重要的事情变得难以处理时,你要么放弃它们,要么寻找一种更简单的处理方法。
-
过度努力不是荣耀。 的确,努力工作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但这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毕竟,我们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上限的。我们的投入超过上限越多,我们通过努力得到的回报就越少。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直到最后我们精疲力竭,却仍然没有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
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努力工作是生活中获得一切的关键。这是当代人的常见思维方式:工作理念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作为一名成就非凡的人,他已经把这一点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他不只是认为无休止的工作会带来成功,甚至还认为无休止的工作本身就是成功。
-
我看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在中国,90%以上的人都认为勤奋是一种美德,但在其他很多国家,这个比例要低得多。勤奋没什么不好,只是有时候人们会用“盲目勤奋”来逃避真正的思考。前阵子流行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很多人因此而认为“难的事情”就一定正确,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
人们感到不轻松通常源于自视过高或预期过高,因此,有人总结了“人生三部曲”——成年之后发现父母是普通人,中年之后发现自己是普通人,老年之后发现孩子也是普通人。人的一生应该先尽力而为,努力探索能力边界,让自己配得上想要的生活,接下来就应该顺其自然,因为说到底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
-
“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精要主义之父” 格雷戈·麦吉沃恩 让关键的事情变得容易做你的人生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