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司馬懿是結束三國時代的關鍵人物,也是日後西晉的奠基者,深諳權謀的他締造了傳奇,亦留下了無法抺滅的汙點,報應也留給了後代子孫。 司馬懿是曹魏的太傅,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的曹魏君主,司馬懿的能力無庸置疑,他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守住了魏國的彊土。但他和諸葛亮交手過程,多次中了諸葛亮的奇計,包括空城計等,即使諸葛亮死後亦能騙過司馬懿,「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典故因此而來。 司馬懿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除掉了他奪權的最大障礙曹爽,從此曹魏落入司馬家之手,司馬懿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祖父。 曹操生前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並告誡曹丕要提防他,曹丕死前亦同樣告誡曹叡,只是曹丕、曹叡都短命,才讓司馬懿有機可乘。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鍾會是三國時期曹魏大臣,也是曹魏太傅與名書法家鍾繇的幼子,鍾會除了軍事上的成就,也是玄學家和書法家,與當時的王弼齊名。 司馬昭為平息縱容屬下成濟弒君的民間怒火,開始伐蜀,鍾會奉命和鄧艾與諸葛緒等人率十八萬兵力伐蜀。蜀漢於漢中失守後,姜維退守劍閣,鍾會大軍攻打劍閣,久攻不下,此時鄧艾偷渡陰平,奇襲進軍成都,導致蜀漢滅亡。平蜀後,鍾會密報司馬昭指鄧艾意圖謀反,司馬昭命鍾會把鄧艾押解回朝。 之後鍾會擬以蜀地為根基謀反,但在胡烈和衛謹的謀算下,死於亂軍之中。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Saknas det avsnitt?
-
鄧艾是曹魏後期名將,多年在曹魏西邊國境防備蜀漢姜維,後來鄧艾出兵伐蜀,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他因滅蜀奇功獲封太尉,戰後卻被鍾會聯合監軍衛瑾誣陷謀反遭到押解。 之後衛瑾又因鍾會謀反,設計除掉鍾會。鍾會一死,鄧艾帳下軍官打算營救鄧艾,但衛謹怕受鄧艾報復,便先派田續殺死鄧艾和鄧忠父子。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夏侯霸是三國時期曹魏和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夏侯霸原本效命曹魏,但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他投奔蜀漢,官至車騎將軍,曾隨姜維北伐。 夏侯霸身份特殊,其母是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他也是蜀漢皇族的親屬。夏侯霸除了作戰能力強,亦有文采,著有《征北將軍夏侯霸集二卷》。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叡是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曹叡天資聰穎,品性仁厚,自幼深得曹操的喜愛。 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他還設置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此為古代法典編篡史上的重大進步。此外,曹叡的詩文造詣也很高,後人輯有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 只是曹叡英年早逝,三十五歲即去世,自此魏帝即淪為傀儡,曹爽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所殺,魏國大權即完全落入司馬家族手中。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丕是曹操的三子,曹操去世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曹丕並不以此滿足,逼漢獻帝讓出皇位於他,曹丕登基後改國號為魏,史稱曹魏。 曹丕自幼好文學,詩賦方面皆有成就,與其父曹操和其弟曹植並稱「三曹」,曹丕著有《典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曹丕也與父親曹操和其子曹叡並稱「曹氏三祖」。 曹丕稱帝後,為魏文帝,他削奪藩王、限制宦官和外戚的權力,改革選官制度,實行「九品中正制」,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內政上曹丕恢復社會生產力,與民休養,使北方重現安定繁榮局面。 只是曹丕心機頗重且生性多疑,不信任曹氏宗親,造成後來外臣司馬家有機會篡奪曹魏。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爽是曹真之子,也是曹操的侄孫,夏侯玄的表哥。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太子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繼位後,曹爽特別受到為魏明帝曹叡的重用而一路升官至大將軍。 只是曹叡命短,病重時將太子曹芳託交給曹爽和司馬懿,命兩人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少主。 曹爽大權在握後自大自滿,太看輕司馬懿,不聽謀士桓範的多次勸諌而自食惡果,中了司馬懿裝病的計謀而遭暗算。司馬懿違背了「洛水之誓」,殺盡曹爽一脈,之後司馬家雖如願篡了曹魏,開創晉朝,但子孫似受到報應,江山很快拱手易人。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休是曹魏的重要將領,也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視如己出。 曹操見到北上中原拜見他的曹休時,即對左右說:「此吾家千里駒也。」曹操讓他與曹丕待在一起,如子對待一樣。 曹氏三代都重用曹休,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曹休被封為大司馬。但在石亭之戰時,曹休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損兵數萬,因此過失,曹休上書請罪,羞憤不已,不久即發背疽而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真是三國時代曹魏名將,為曹操的族子,曹真父親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 曹真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 曹真體恤將士,軍賞不足時,會以自己的私財贈予兵士。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操首席保鏢典韋勇猛魁梧,力大無窮,曹操比喻典韋像惡來,世人稱他為「古之惡來」。 典韋曾一手舉起約百公斤的牙門旗,曹操軍中流傳「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曹操在宛城之戰中十分危急,最後由典韋擋在門前敵軍,讓曹操輕騎逃走,最後典韋戰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許褚在曹操侍衛負責人典韋死後接下這個工作,他力大寡言,世人稱其為「虎痴」,他統領的衛隊成員皆稱「虎士」。 許褚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曾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從此聲名大躁。曹操稱讚許褚他「此吾樊噲也」(秦末漢初大將)。許褚於淮關陣前單挑馬超,許褚脫甲裸身戰馬超,雙方戰成平手,可見許褚的武力值非常高。 曹陣營大將曹仁曾想私下找許褚談話,被許褚拒絕,理由是內臣不宜結交外臣,曹操得知此事後更加信任許褚。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洪是曹魏陣營重要將領,也是曹操的堂弟。 曹操在滎陽追擊董卓時,被董卓將領徐榮所敗,敵軍一路追殺,曹操失去座騎,曹洪趕至他身邊,立即下馬,將戰馬讓給曹操。曹操推辭,曹洪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便徒步跟隨曹操到汴水。 曹洪因拒絕借錢給年少時的曹丕,讓心胸狹隘的曹丕對他懷恨數十年,曹丕繼位後即將曹洪羅織罪名下獄,因太后要求郭皇后向曹丕求情,曹洪才免於死罪,仍被削爵貶為庶名。曹丕死後,曹叡即位後復曹洪爵位,拜曹洪為後將軍。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曹仁是是曹操的族弟,早年出家,投效曹操陣營後成為曹魏名將。 曹仁善守能攻,曾抵擋周瑜的進攻一年之久。樊城之戰中,曹仁雖被關羽以水圍城,亦能激勵將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終合兵擊退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 曹仁於曹丕伐東吳時,於濡須之戰敗給東吳的將領朱桓,他恥於敗給朱桓而一病不起。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郝昭是三國時代曹魏將領,極擅長防守。郝昭在諸葛亮北伐中,為陳倉城守將,以少擊眾防守陳倉,成功抵禦諸葛亮的進攻,郝昭也因此天下聞名。 曾國藩評價郝昭:「孫仲謀攻合肥,受創於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於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徐晃是曹魏陣營的猛將,他曾以「聲東擊西」的戰術,擊敗了蜀漢頭號名將關羽,並且解救了「樊城之圍」而揚名天下。 徐晃因為治軍嚴整,井然有序,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以長柄大斧當武器,勇猛善戰。他和關羽是同郡人,兩人私交良好, 但都是公私分明的忠義之士。 #徐晃 #樊城之圍 #周亞夫之風 #關羽 #聲東擊西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張郃為曹魏陣營名將,為「五子良將」之一,他以「臨場巧變」見稱。 張郃先前為袁紹效力,在「官渡之戰」時曾建議袁紹,急行發兵速救糧倉烏巢,但袁紹聽信謀士郭圖主張直攻曹操本營,張郃表示,曹操本營堅固,一時間必定攻不下,一旦烏巢被襲,他們都會淪為曹操的俘虜。張郃一語成讖,張郃於官渡戰後投降曹操,曹操大喜。 張郃是忠心曹魏的最後一名大將,成為司馬懿奪權的眼中釘,於是司馬懿利用諸葛亮借刀殺人害死了張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張遼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應是該陣營武力值最高的將領,他為後代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曾率領八百步兵以寡擊眾,大破孫權,並擊敗呂蒙、甘寧、凌統等將領,張遼幾乎生擒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名震天下,「登鋒陷陣」、「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張遼為忠義之人,和關羽義氣相投,如同兄弟,但關羽要離開曹營時,張遼也如實告知曹操,沒有因私廢公。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于禁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曹操曾稱讚于禁:「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 但于禁在「樊城之戰」中因遭水災所困,率領七軍向關羽投降。後關羽兵敗麥城,于禁又以俘虜的身份落入東吳手中而投降東吳。 之後,東吳與曹魏談判,于禁再度歸魏,歸魏後,遭到魏文帝曹丕以壁畫嘲諷于禁投降關羽之事譏諷,于禁羞慚怨恨,痛發而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樂進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據傳他是戰國名將樂毅的後人。 樂進是「五子良將」中最早跟隨曹操的將領,作戰勇猛的樂進因膽烈聞名,經常立下戰功。 他曾和張遼、李典率兵駐守合肥,孫權率十萬大軍圍城攻打合肥,被三人擊退大敗而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鍾繇為曹魏大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造詣極高,後世尊稱其為「正書之祖」之一, 與王羲之並稱「鍾王」。 「官渡之戰」時鍾繇送兩千餘匹馬給曹操,曹操派其鎮守關中十餘年。 鍾繇主張肉刑、廢除死刑,可說是「廢死聯盟」的鼻祖。 # #正書之祖 #鍾王 #廢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Visa f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