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邀请的嘉宾有两位,都是我的好朋友。一位是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咱们播客的老串场嘉宾了。另一位倒也不是外人,早先来这里录过好几期播客,但有好长时间没来这里了。后来我才知道,他闭关修炼去翻译了本很牛的书。
这个人就是董指导,被他翻译的书就是《英伟达之道》:中英文全球同步出版,正在火热发售中。
在我们播客的录制现场,董指导透露,这是黄仁勋首部授权采访的书,所以里边会有很多增量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企业经营者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年轻人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或者说,去了解一个好的职业氛围应该是啥样的。
确实,因为早在这边书正式出版之前,董指导就给我提前看了,主要是为了白piao我一个推荐语。看完后,我是这么推荐的:
我长期聚焦金融行业年轻群体的职业发展,也一直好奇在职业发展上具有更先进理念的科技行业,这本书就为我们展示了科技行业的翘楚英伟达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方式:用白板开会取代PPT汇报,通过直接坦率的文化允许每位员工表达想法,用丰厚的薪酬当作员工付出的回报。这些方式,不仅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还能让人才成长、留住人才。我想,这才是每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员工职业发展上应该思考的方向。
而且听完这期播客你们就知道了,它似乎更适合金融从业者们阅读……
-时间轴-
09:33 命定时刻:英伟达做对了什么?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最重要的肯定都是刚开始的那几年。有人认为公司都有基因论。从英伟达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它不一定是一种基因论,但的确存在路径约束,或者文化风格的形成......”
14:53 唠唠八卦:黄仁勋为啥爱穿皮衣?
“老黄以前是不穿皮衣的。包括2013年跟小米合作的时候,他也没有穿皮衣。朋友提供了一个视角给我,传统上大家通常会觉得老黄很平易近人,但实际上......”
19:45 透视白板文化:英伟达不相信PPT
“为什么用白板替代PPT?原来用PPT汇报,要花很多的时间做美化、做包装、做图表。但事实上,大家要听的是逻辑、是干货。那么用白板可以......”
21:47 办公室文化怪圈:厌恶山头的会不断成为山头
“大厂的创业者,大部分也都是厌恶山头文化的。结果发展着,自己就变成山头文化了。这可能是英伟达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至少目前还没有发展成山头文化。它怎么保持这种文化性的?”
30:24 挂路灯警告:招来优秀的人,就不用在意他们的自尊?
“这其实是常识,你要想比别人做得好,就多努力,除非你是一个极致的天才。不光英伟达如此,桥水也说,你招优秀的人,就可以不用在意他们的自尊......”
38:48 英伟达至暗时刻:华尔街交流会,喜提0人在意
“英伟达在做CUDA的时候,运气比较差,正好赶上金融危机。当时华尔街开了一个交流会,老黄讲他这CUDA多么多么厉害,结果下面都没有人在听。有点像A股开策略会了......”
46:53 不务正业的球,撞出伟大的结果
“早期养活英伟达的不是所谓的AI业务,而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业务。有时候科技发展就像撞球一样。你撞出去的第一个球,有时并不会走向你瞄准的方向。但是一直撞,可能就会撞出一个伟大的结果。比如腾讯......”
50:50 有没有泡沫不是事?
“历史上英伟达股价出现暴跌80%的情况,都不是一次两次发生。英伟达的员工也不会在意,现在是不是一个泡沫。他们的想法是......”
57:53 求求少点黑话,多点人话吧
“开会的时候,领导跟他说要击穿用户心智。他就纳闷,用户对我们那么好,为什么要把用户的心智击穿?第一个是黑话泛滥,第二个就是不把人当人......”
01:03:18 华人的共享标签: 努力是为了能更加努力
“这一代的华人努力,是为了有机会更加努力。通过努力掌握了什么东西,就可以管 1,000 个人,可以更加努力工作了......”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节目是我新开的一个专栏「漫漫辩老」的第一期,我和我的朋友天楠会一起探访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行业从业者、公益人,聊聊这个行业中的变化和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的分享,让更多的年轻人消除养老焦虑,让更多的中年人提前准备养老。
作为两个已经半退休的中年人,我们首期采访的是资深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Carrie,一起看看养老行业的新趋势。
感谢本期节目的赞助商华夏基金的鼎力支持。
作为养老金管理及养老目标基金运作的“先行者”,华夏基金持续完善养老金融布局与产品版图,坚持三大支柱统筹发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管理的各类养老金总规模近4000亿元,为养老金融提供长期的、持续的资金保障。
同时积极投身第三支柱建设,引领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先机,推出“新青年未来计划”,以全面系统的投资者教育,唤醒青年群体的养老理财规划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布局养老FOF产品和养老Y份额,打造横纵结合、线上+线下贯通的立体式养老投教生态圈。截至最新,Y份额规模、户数位居行业第一。
对话者:
资深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Carrie
听懂涨声主播 多年养老行业志愿者 杨天楠
-时间轴-
05:18 养老怎么选:公办养老院vs商业养老机构vs居家养老
“上海是一线城市,老龄人口也很多。政府很早就开始布局规划养老模式。现在有这么几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公办养老院。这个......”
华夏基金提醒您:个人养老金扩围全国,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在减轻社会养老负担、满足客户养老投资需求等方面皆有重要作用。
08:13 北上广深的养老社区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什么样的家庭,愿意住进这样的养老社区?最早的是空巢老人,尤其是子女比较早离开国内的一批。老人可能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觉得在国内有条件,能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又有比较独立的思想追求。他们会觉得......”
15:13 有钱、有时间、有活力的老人,都会担心什么?
“衰老不是个阶段,而是个过程。70岁之前的老人,很大程度上和社会接得比较近。当你走出马当路地铁站,看到这些年轻的老人,会发现比陆家嘴上班族要有活力多了。他们退休金也多,如果不带孙子的话,社交也很紧密。每周、每月都有农家乐,KTV里边可能都是他们。他们时间多,活力足,钱也多。你说老人在怕什么?第一个是......”
19:32 等到65后退休了,养老产业的高端化才会兴起?
“人的观念并非一天塑造而成。去翻各种报告,大家都会觉得有一个时间点特别重要,就是要等到65后迈入退休,养老产业的高端化才有可能真正起来。因为......”
24:19 不是老人太挑剔,而是需求被忽视
“我们不能说老人挑剔,只能说对老人的服务,长期以来都被社会的主流所忽略。一个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30多岁,程序员20多岁,生产的所有东西都是给同龄人使用。他们没有意识到,当老人拿到花花绿绿的手机,可能连在哪里点确认都不知道......”
37:26 都说老人易受骗?信息环境背大锅
“大家可以看看,家里老人手机上有多少成天推送乱七八糟信息的公众号。甚至有的公众号老人只是看过,就自动关注了,永远在给老人推信息。这是很可怕的,他们处在一个非常杂乱的信息环境里......”
40:30 养老社区,更适合老人体质的“外挂家人”
“选择养老社区,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更加靠谱的家人。社区里的服务人员也是对老人好好说话的,但是比起外边那些销售,更......”
46:55 一碰就炸的养老议题,你敢主动和父母开口吗?
“好多人都问过我,能不能支个什么招来劝劝父母?现在会出现一个现象,子女不敢给父母提这个养老这事。为什么?一提就炸,就感觉......”
52:16 怀着同情心来,揣着羡慕心走——《关于住养老院这件事》
“我能看出来,来看望老人的人,眼光里会带有很多同情的成分。而当他们来看完这社区后,会蹦出这样一句话......”
57:26 畅想篇:15年后的养老社区会是啥样?
“再过个十年、十五年,新一代的养老社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更多地是拉动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但是,等到我们这代人退休以后......”
-
Saknas det avsnitt?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特别篇:“跨界青年汇”圆桌论坛现场录音(下期)。相信持续关注我们公益活动的朋友们并不陌生,2024年11月16日,经过了开营仪式的难忘相遇,“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这场公益培养计划里的线下圆桌论坛,正如海报中展示的那样,力哥刷脸请来了自己的大V朋友们,个顶个都是重量级的跨界嘉宾:
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创始人
楚团长——自媒体「楚团长聊聊天」创始人
梁狗蛋——公众号「梁狗蛋」创始人。
这几位都是「大力如山」播客的老嘉宾了,相信有很多听众等着他们返场。其实私底下我们几个平时喝酒聊天的机会并不算少,可真正凑在一起当着首期训练营100位学员的面聊,这确实是头一回。
所以我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全程围绕这三个话题在聊:金融行业行不行?自媒体行不行?金融自媒体行不行?
当然大家都知道,我们四个是金融行业内著名的喷子,都很能唠。现场气氛自然也十分火热,原定于下午五点结束的流程,硬是被拉到了六点半,现场学员们仍意犹未尽的样子。你们听听看自然就知道了,只能说很精彩,别错过......
本场圆桌论坛的现场记录分成了上下两期,本期播客是下期,也就是我们四位和现场学员们直接“对线”的名场面。提前透露一下,其中有梁狗蛋回复小红书帖子当事人的现场提问,还有杨天楠、楚团长的多年钻石老粉追到线下求退钱(?)......咳咳咳,准备好迎接火热场子了吗?
上期播客链接:vol.47 金融行不行?自媒体行不行?金融自媒体行不行?四位金融自媒体大V激情开麦
-时间轴-
01:03 四年换了三份工,前辈怪我不够稳定?
“在一个比较动荡的阶段里,我努力地想让自己的职业具有连续性。有的人会羡慕,说我尝试了很多可能。但当我跟更资深的人来聊,他们会觉得乱七八糟,看不清我到底在干什么......”
10:43 细说金融业经久不衰的隐秘话题——是不是有资源才有钱?
“狗蛋总刚才有提到资源不重要,可以慢慢在接受认可之后,将别人变成自己的资源。那问题来了,怎么让一个认可你的客户变成你的人脉,或者说变成你的资源......”
19:56 投顾展业不顺利,基金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基金投顾是个很好的方向,也是未来的趋势。但三分投七分顾,可能受约束于业绩表现,我们还是比较难展业。所以我想了解对于基金从业者的建议,包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7:07 自媒体存量时代,年轻人如何分得一杯羹?
“像今天的访谈,这种高质量的东西就很容易出成品。产品力足够好,内容就能脱颖而出。那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有很强的创造性,有哪些可以尝试的点......”
35:50 斜率比较高的工作机会,还有吗?该咋找?
“比如说我寻求转型,什么样的部门斜率会比较高,发展会比较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又该如何敏锐地发现类似这样的工作机会......”
42:19 远川七年钻石粉,线下面基求指(tui)点(qian)
“我是远川的资深付费用户,从最开始的知识星球,到APP黄金会员,再追到后续一系列课程。现在,我终于能面对面看到之前给我上课的老师了。首先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与激动之情。然后今天我有个疑问......”
50:09 小红书上发个贴,评论区里抓狗蛋
“比较有意思的是,大概一个月前我在选实习offer的时候,随手在小红书发了个帖子。结果狗蛋老师在帖子下给我评论,说......”
01:01:33 曾经的偶像练习生,现在放弃自媒体
“我以前做过选秀练习生,也是最早一批抖音达人。先说结论,现阶段我肯定不会去做自媒体了。原因其实是......”
01:08:53 犀利提问预警:在场没有女嘉宾,该怎么理解?
“我想问一个可能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说时代如何变化,行业如何变化,但好像有一件事从来没有变过——无论是自媒体还是金融,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当中的女性是非常少的。就比如说今天台上的嘉宾里,一位女性都没有......”
01:22:43 本科+文科,想做量化是天崩开局?
“我是上海双非一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偏文科的专业背景,进入了一家小私募的量化岗。之前我投简历的时候,因为学历和专业的问题,被已读不为的时候,很焦虑......”
片尾曲:《墨尔本的翡翠》-李泳希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特别篇:“跨界青年汇”圆桌论坛现场录音(上期)。相信持续关注我们公益活动的朋友们并不陌生,2024年11月16日,经过开营仪式的难忘相遇,“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正式跟大家见面了。
这场公益培养计划里的线下圆桌论坛,正如海报中展示的那样,力哥刷脸请来了自己的大V朋友们,个顶个都是重量级的跨界嘉宾:
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创始人
楚团长——自媒体「楚团长聊聊天」创始人
梁狗蛋——公众号「梁狗蛋」创始人。
这几位都是「大力如山」播客的老嘉宾了,相信有很多听众等着他们返场。其实私底下我们几个平时喝酒聊天的机会并不算少,可真正凑在一起当着首期训练营100位学员的面聊,这确实是头一回。
所以我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全程围绕这三个话题在聊:金融行业行不行?自媒体行不行?金融自媒体行不行?
当然大家都知道,我们四个是金融行业内著名的喷子,都很能唠。现场气氛自然也十分火热,原定于下午五点结束的流程,硬是被拉到了六点半,现场学员们仍意犹未尽的样子。你们听听看自然就知道了,只能说很精彩,别错过......
本场圆桌论坛的现场记录会分成上下两期播客,今天的上期是我们四个的“斗地主”solo,下期将会是我们和现场学员的直接“对线”,听完这期,敬请大家期待下一期。
-时间轴-
01:41 金融大Vの真面目:不知名宠物博主、提桶跑路土木人&心理按摩自媒体
“今天这个场合虽然人很多,但都是自己人——我的读者、粉丝,我们训练营的成员。希望今天聊点他们平常听不到的东西,咱们先依次做个自我介绍哈......”
09:06 金融行业,有资源不如有力哥
“我身边有很多投研领域的富二代,基本上他们工作得到的东西,跟家庭背景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在他们受欺负的时候,说力哥比说自己家里的人好使。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是,即便是在金融机构有关系的人,被欺负的也不少,而且可能束手无策......”
11:15 谁说只有投行&投研才算金融了?
“行业内的核心人员——做投行和投研的。大家对于金融的行业认知,似乎觉得只有这些才是真金融,但金融是个特别广的概念。以基金行业为例,大家今天在互联网上看到所有关于基金的内容,都需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比如说......”
13:54 唱唱反调:相当一部分金融岗位,肯定没有性价比
“金融这个行业有周期性,有的时候是国之重器,有的时候就是落后产能,甚至是背锅侠。要我说,相当一部分的金融岗位肯定没有性价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可能是受害者。比如说......”
17:49 待人处事如沐春风,也是人的核心能力
“我工作到今天,在金融行业里看过这么多人,有专业能力不一定怎么样,但是情商比较高,待人处事如沐春风的一类人。这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这话听起来有点反智,其实比较实质。因为......”
22:36 众行皆苦涩,金融有点甜?
“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已经没有人去造谣自己过得苦了,那是真苦。苦,也不单是金融行业苦,其他的行业更苦。既然都苦,那就看着哪个稍微有点甜。金融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依然值得选择,因为......”
31:40 研究要抓主要逻辑,比如“猪周期”……
“简单讲是人性的波动,导致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导致价格的波动。那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有些研究要细致一点,才能抓住它的主要逻辑。就拿“猪周期”来说......”
35:49 好工作的三点共性
“我的感触是,无论什么行业,总有些共性存在。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可以观测三个点。如果符合这三个点,大概率状态就会比较好。第一个是高兴不高兴,第二个是重要不重要,第三个是有没有......”
41:08 银行总行offer,我劝你别来?
“我遇到过不只一个人,收到什么银行总行的offer。我都劝阻他们不要去。待在银行总行非核心业务部门,你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
45:01 自媒体的真谛:传播是杠杆,自己是内核
“比较好的状态是你有个熟悉的行业,把自媒体作为记录的工具,作为前置交流的载体,记录对于行业的洞察和想法,认识更多的朋友。让所有人认识你,是一种巨大的权力。但如果把自媒体当做一个接活、揽活的工具,坦率来讲......”
58:54 金融自媒体劝退指南:从入坑到入土
“自媒体到底挣不挣钱?我用十年的经历告诉大家,挣个屁钱。别说跟在投行的收入比了,都不如投行实习生挣得多。当然,并不是说我这个赛道,或者我这个体量的自媒体不挣钱,而是因为......”
片尾曲:《男人KTV》-侧田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七期,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投行大佬,他就是国内并购领域专家:劳志明,也是王主任所在的金融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首批聘请的业界导师(本系列播客的每一期嘉宾,都是未来会跟随金融职业发展专业委员会走进高校,给孩子们上公益职业发展课程的业界导师)
和我一样,网名为“劳阿毛”的劳哥,在互联网上一直很活跃,而且比我早活跃多了。当我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是看着劳哥的微博,在金融行业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他出过两本书,我都在第一时间拜读了,甚至我前阵子在高校,给年轻人开职业讲座时,还有粉丝拿着劳哥的新书让我来签名。我当然没有拒绝,所以我就代劳哥在他新书上签了劳阿毛的名字(就像余华和莫言那样)。
劳哥1999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基层法院。两年还没到,他就主动辞去“铁饭碗”到市场里闯荡,正式进入了并购领域。时至今日,他在并购领域已经从业了二十三年多,仍然继续在行业里发光发热。在这次播客里,他将通过分享自己多年的并购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
投行里的并购,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往期对话:金融行业还是不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
-时间轴-
04:00 世纪之交时的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就业去向一览
“我读的专业叫国际经济法。当年我考到中国政法还算挺高分,也不太懂什么专业。看国字头觉得挺时髦,就选了这个专业。看起来挺时髦,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讲,细化到国际经济法,对口单位是特别有限的。按道理来讲应该是进外交部这种地方,但他们对应聘者的要求又非常高,或者是要的人特别少。最终我们就业大多数还是按照......”
07:59 主动解约铁饭碗,倒贴N个月工资?
“我去法院的第一天,就做好了后续变动的这种准备。但在什么时间来动,我并没有考虑清楚。待了两年之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这个环境,我能不能接受一辈子在这儿工作?我觉得我接受不了,体制内的工作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太适合我。人生还是要充满变动性才有趣。第二个是既然决定要变动,到底是要待多长时间才可以动?两年动还是六年动?当时我们签了合同,六年内走要赔偿12, 000块钱的违约金。我那时候大概每个月赚......”
10:58 误打误撞进投行,职业中介没骗我?
“我走了那么多的人才市场,投简历基本上杳无音信。少见的一个机会,使我进入到了投行。我还觉得自己被职业中介给骗了。我在招聘会的时候,有个小姑娘一直跟着我,她说你是不是想找工作?我们可以帮助你。我说你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她说我们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工作信息,介绍一些合适的职位。但是你得交298元的年费......”
14:31 笔试不会交白卷,人力叫我去上班?
“笔试的环节考了两道题。第一道题让写股权加权均价的计算公式,我真的没听说过这个词。第二道题让写国有股转让的操作流程,我对国有股一无所知。所以笔试我算是交了白卷,只写了一个名字。但是过了两天,公司的人力给我打电话,说我应聘成功,可以去上班了,其实我还有点意外。我说这什么公司啊......”
26:57 投行大佬现身说法:考证对工作有用吗?
“没有任何证书对我的职业有加持,我没有CPA,也不是所谓的保荐代表人,当然我有证券从业资格哈哈。关于考证的作用,可能对你的知识结构会略有提升,当然前提是后续你能剩多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还有一个,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作为进入职场的敲门砖。除了这两个作用之外,事实上我认为......”
34:31 投行业绩的压力,其实可以拆解成……
“业绩压力最终可拆分为:外部评价的压力,团队稳定性的压力,还有收入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想把考核的压力化解,问问自己到底怕什么呢?第一个怕收入低,外部的评价低,说你这人不行。第二个怕你的团队对你不满意,散了。第三个怕你的业绩不行,被开掉。如果这三个压力客观上都不存在......”
42:19 大佬也有工作困惑:如何处理好跟客户的关系?
“我没有办法特别理性地,处理跟客户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阅历和经验的问题。比如客户对你特别客气,或者表现得跟你关系特别好,你就容易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你觉得跟客户称兄道弟,成为了朋友。但事实上,客户作为企业家,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他只是在项目里阶段性地需要你。或者是他作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对来讲比较认可你。其实你没有办法真正和他成为朋友。但又因为客户的态度,有的时候你会形成一定的误解......”
51:54 投行工作追求有三:名、利和好人缘
“我们工作核心追求几点:第一点,我们最大可能地把事做成。第二点,我们最大可能地让客户对我们有高评价,无论用什么方式,即使是用朴实的弹弓和二人转的爱好第三点,我们最大可能地追求整个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说直白点,不就是名、利和好人缘吗?”
58:31 投行里的并购,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无论市场和监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并购最底层的需求逻辑一直存在。只要是市场,一定会有交易。并购对一个企业来讲,除了经营之外,就跟空气和吃饭一样重要。一个企业真正想做大,无非是靠利润的积累和对外的并购。哪一个大企业不是并购的产物?最基础的市场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逻辑。而另外一个逻辑是......”
01:09:19 面试官劳哥开麦:我最喜欢这样的人
“悟性、责任心和热情,这几点都很重要。什么样的小孩我比较喜欢呢?第一点,你交给他的事情都有明确的回应,而且可以达到你的预期。第二点,我特别喜欢对所有事物保持好奇,保持热情,保持钻研精神的人。遇到事情都要分析和问一句,思考一下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因为这样,说明他整个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而不是必须要有人给他推着走......”
片尾曲:《发现》-郑伊健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时隔还没多久,我和天楠又一次见面录了这期播客。
别说,真不是我俩有多愿意见面,而是金融行业最近实在是多事之秋,每次见到事我俩就忍不住的想深入聊聊,比如这次就是9月5日深夜,沪上两大券商官宣合并,一石激起同行浪,各类意淫满天飞。
有人期待“航母级”券商的诞生,有人疑虑合并后的“降本增效”,还有人纯属好奇合并后该叫啥名好听。最有意思的是,当晚在我“大力如山”的公众号后台,迅速收到大量检索当事券商历史文章的私信,多少沾点临阵补课的味道。
但大家要看当晚财经媒体的通稿,说这次合并是有“三大利好”。看到“三大利好”后,我就情不自禁写了写“三大评论”,准备第二天发。结果第二天要发的时候傻眼了,文字根本就发不出来。没办法,只能马上在当天(9月6日)就录了期播客好好聊了聊这事,至少音频还是可以放出来的。
所以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好友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一起给大家好好梳理了三波:中国证券行业的券商合并大潮。
-时间轴-
02:54 当年写券商历史,是为了抢救券商历史
“首先我得回顾当时写券商历史的原因。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证券从业者,好奇为什么证券公司拿的牌照都一样,公司业务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券商之间会有不同的发展?好奇我就去找答案,问领导,领导还没有我懂得多。问同行,同行都是迷茫的。所以我就往前找历史。既然找都找了,那不如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同行们都能看到。所以那时候自我驱动力就很强,找资料,跟前辈、老同行们聊。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一写就情不自禁,像写网文一样,不断地就想写下去。后来为什么不写了呢......”
08:09 各券商发展天上地下:资源禀赋or人的价值?
“我觉得是人。这个行业大部分是国企,最大的是全国的亲儿子,最小的也是个地级市的亲儿子。至于说资源禀赋,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券商,在当地至少都是最好的一批。地方还有经济发展的差异。咱就以全国的央国企券商为例,他们的发展差别也很大,所以关键还在于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12:24 第一波:证券业统一监管下的合并大潮
“第一阶段,应该是整个证券行业统一监管,导致的证券公司合并大潮。先有证券公司,再有A股市场,最后才有证监会。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证监会成立之前,并不是证券行业才有证券公司。信托行业有证券公司,银行有证券公司,甚至一些央企的财务集团公司也有证券公司。这就导致证券行业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是由很多行业的证券公司组成的。所以最终统一监管的时候,各行业里的证券公司开始合并到一个证券行业里......”
15:05 第二波:挪客户保证金暴雷下的合并大潮
“第二阶段,可以用一家证券公司举例。这家公司现在四个字的简称,代表了证券行业历史中出现过的三家证券公司......”
20:06 第三波:券商机构出清背景下的合并大潮
“第三阶段,应该是现在。概括来说,就是证券公司太多的出清过程。现在已经到了出清阶段的开始。券商完全是同态竞争的,牌照一样,经营范围一样,买卖的股票,也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差别。为什么中国还需要 140 家券商......”
25:58 行业映照:来自传媒业的启示
“传媒行业跟金融行业,有很多特点是相近的。你有这个业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你能做。一个县城或者地级市,只有你能开电视台,经营好不好,反正上面有事业单位,有相关的部门发工资,大家都能过活。慢慢互联网来了,就算是一个乡村的人,也可以看爱奇艺,看全国性的节目。这时候县城的电视台先绷不住了,要进行合并。接下来地级市的电视台也绷不住了,原来6个台、5个台缩成3个台、2个台。接下来......”
32:00 早该出清的券业,缘何仍苦苦挣扎?
“市场充分竞争,就可以自我出清,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但是现在又存在一个保护,导致有些能力差的机构仍在竞争,不管是内部文化,还是组织架构,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发展要求了。那你就不应该存在,比你强的存在就好了。只不过现在是......”
39:15 合并大潮进行时,券商会涌向何方?
“很多人在想,这次合并可能会变成一个合并的浪潮,这只是第一波,后面可能还会有很多。对于未来合并的主体会有很多猜测:第一类是同一个实控人,合并的概率高一点;第二类是一些地方系的券商,合并的概率高一点。我跟行业里聊过这个事。为什么有这些预期啊?是因为......”
48:18 合并大潮今又来,从业人员怎么办?
“涉及到被合并机构的从业者,以及有些虽然没合并,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压力业会比较大。不知道说这话会不会被骂,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还是觉得整个行业已经在出清,那该认就认。如果被出清,你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也无法改变这个状况。唯一能积极的地方,可能就是......”
51:26 众多合并传言,大力都怎么看?
“按照现实逻辑去分析,是能分辨出来真伪的。比如......”
片尾曲:《东海老人》-裁缝铺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系列播客的第六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第四期:对话高开宇
第五期:对话梁狗蛋
本期嘉宾,是一位资深的金融科技从业者,也是我认识多年的知乎大V,虽然认识多年,但一直只是加了好友的网友关系,借着这次录播客的机会,才第一次线下见面。深聊了这么一次,才知道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过去的银行,还是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金融科技领域。
王丰辉,金融科技从业者。2006年北邮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行业做程序员、产品经理,之后在银行业的金融科技条线扎根十余年,现如今来到了互联网大厂的金融科技领域。这次他将通过分享自己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
金融科技,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4:18 未觉醒时刻:要去离钱更近的地方!
“后来跳到金融机构,现在回想起来纯粹就是运气成分。无论是之前呆的第一家还是第二家公司,在那个时候看来都还是小机构。前辈说作为进入职场的人,一定要去大机构锻炼一下。机缘巧合下,别人跟我推荐说金融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年轻的时候对钱还是有渴望的,想着一定要多挣钱,经济拮据就要去离钱更近的地方。2010年的金融行业繁花似锦,人人都想进去......”
09:07 费曼学习法:金融小白在痛苦中成长
“我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背景,一进去银行总行,跟别人沟通交流,就是个小白嘛。哪怕说有一些网络安全的专业知识,但没有人帮你做连接的角色,只能自己主动把原来的东西翻译过来,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我发现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是成长最快的过程,尤其是痛苦的时候,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当时在总行要对接各家分支行,每天就会接到他们的电话,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他们会觉得我是新来的,我不懂,告诉他找谁,这已经仁至义尽了。但是我当时是“首问负责制”。什么意思?你问到我,就不用再问别人了。哪怕我当下回答不了,我也会去问、去学,再回答你。我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就通过这一个个电话,push我快速建立起关于金融知识的全貌。要成长快,必须输出。大概三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叫费曼学习法......”
15:49 从银行到银行,成为将想法落地的“owner”
“我很喜欢思考,并且还不是那种形而上的思考。思考完之后我要落地,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在总行,只有往上走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在分行是个副总,可能有一部分权限,或者一部分驱动去做事情。我想要的就是更大的平台,把自己的想法落地,我是owner,这个东西由我来操盘......”
22:44 六度人脉理论:拆解知乎银行大V历史
“我从2012年开始写文章,为了自己,不为任何人。不过随着我对金融机构的认知越来越多,写的内容也越来越能看了,由此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当时我是知乎银行板块的大V。有了很多对我文章的关注者之后,就认识很多朋友。并且还有朋友把我拉到各种银行的群。我认可六度人脉理论:周边的人如果都是什么样的人,你必然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7:13 朋友圈高强度打鸡血?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每天行程排得很满。要么跟客户,要么跟同业在交流,还有关于业务的思考和想法。朋友圈就是一腔热血。在我看来不能用卷来描述,因为身处卷当中心情不会特别好。但是那时候不会感觉自己在加班,自己多么累。我觉得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刚进银行的时候,领导说我不太像一个银行从业者,总想表达自己......”
37:22 从银行到互联网,离开金融业的背后原因是......
“在我看来很多选择都是综合的,很难说就是奔着什么而去。对我自己而言,其一有家庭的因素,老婆孩子在北京。我对家庭比较看重,想着下班之后能看到老婆孩子。其二是我在那个位置上,觉得没有吸引力了。我可以想象出来大机构同样位置的人在做什么。没有意思,或者说我不喜欢干的事情是感觉能够完全cover的。不要让我去想象一个可以完全想象的未来,只不过在物质方面或者职级方面有一些提高而已。还有一个原因......”
44:21 人人都在说的金融科技,到底是个啥玩意?
“光看名字都在不断地变迁。什么电子银行、渠道管理、网络金融、金融科技。这些词儿都是过程中的词儿,只是描述了一个事情在不断迭代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侧面和视角。这是拔高的解释。下沉的解释,实际上就是金融机构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当中,对技术的价值或定位产生了变化。一开始的时候......”
51:12 焦虑时多读书,迷茫时做冥想
“现在很多人出现抑郁,出现焦虑,陷在那个状态里面。我当时的状态谈不到抑郁,但是会有比较重的焦虑,我就想我要解决。这个事情肯定有太多的人碰到过,我就去看道家的文章,去看佛家的文章,去看儒家的文章,甚至心理学、哲学的文章都去看。一个点亮你的闪光点,通常不会是一套体系,往往就那么一两句话,关照了你过往的所有的经历。比如我找到了......
01:01:18 金融科技,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肯定是。甚至你现在问我金融是不是,我仍然会回答肯定是。很多人说金融不好,走下坡路,更多的是身处于这个行业作比较。中国人的月平均工资,有多少人在5, 000块钱以下,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金融绝对在这个水平之上,当然是一个好工作。所以站在我的视角,不管是去看金融行业,还是看金融科技厂商,还是纯科技厂商,在整个社会industry行业的范畴里面,天然就处于中上的水平。它的上限可能往下拉了很多很多,但是它的下限在我看来没有动太多。这是第一层......”
片尾曲:《观》-谭咏麟/张学友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系列播客的第五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第四期:对话高开宇
本期嘉宾少年天才,但出身水硕,不仅做过卖方分析师,也做过买方投资经理,在皮包私募混过,也在正经公募干过,同时还是一位资深的自媒体大V,嘴里的段子跟脑里的思想一样多,这次他将通过分享自己近10年的金融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1:53 小学逃学泡网吧,高中保送读人大
“我妈确实对我教育非常上心。我小学学习不好,逃学泡网吧,那个时候大家喜欢玩CS枪战,曾经一度我能一挑三。后来我妈开始管我学习。因为我比较喜欢分析问题,我妈觉得既然你喜欢分析,应该适合做投资,让你随便分析,天天分析。所以他就一直想让我往这个方向努力。然后就是保送生考试,就上了人大。但第一志愿报金融,没考上……”
06:57 本科成绩太差,含泪赴英读水硕?
“本科毕业当时想出国,去美国读研,当时准备了GRE和托福。都没申到,全拒。因为成绩太差了。为什么成绩不好?因为数学是有一套标准的证明语言,要按照老师给的那套工具,以标准的套路去解决标准的问题。但我是爱胡思乱想的人,总觉得我有一个什么套路,换一个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理解了老师讲的东西,但是当我写到卷子上,老师都不理解。我满心期待自己能拿90分,GPA 4.0,或者3.5以上的水平。结果一拿到成绩单1.0,60分擦线的水平……”
18:08 应聘之前先选址,落地上海找工作
“我和我家人都这么想,先选一个城市。在这个大方针引导之下,如果是金融行业,其实就三个,北京,上海,深圳。深圳太靠南边了,我作为一个北方人完全受不了,蟑螂的大小都受不了。北京,因为我是在北京上的学,知道北京的通勤实在让人头疼。那行,就来上海吧。于是乎我14年工作也没找,先带着行李到上海租了个房子,然后在上海再投简历……”
22:32 唯一的救命offer,鱼龙混杂小私募
“我就想着随便能找一些小一点的机构,有这种工作机会就很了不起了,但还是找不到。当时找很边角料的机构,类似于我后来再也没听说过的,什么三方专家公司等等。那种也都投过,也没进去。我第一份工作其实是很奇葩的一个私募,有很强的画大饼能力。已经毕业了才找到这份工作,没得挑,就这一个offer。那一整年见识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各种不合规的地方,深入了解到这个行业乌七八糟的东西……”
26:05 全英文面试,被我中文拿捏
“第一轮面试,因为海外研究部搞全英文的那一套,一上来老板就说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完了,我就没准备英文。当时领导问了好多个问题,我都答的磕磕绊绊。对方是个中国人,考察我的英文,气场很足,是当时部门的负责人,负责香港那边ECM和DCM业务。后来领导可能觉得我应该是有点东西,但是讲的东西实在没法入耳。之后就用中文问了我,请问你对最近的铜怎么看?”
33:06 路演初体验,跟客户干瞪眼
“当时申万每半年还是每季度有一个专门到香港的媒体发布会,带着一个宏观分析师,一个A股策略分析师和一个港股策略分析师。港股策略分析师没得选,只有我,所以就去了。当时领导说来都来了,你混着路演聊一聊。于是当时那边的销售拉着我,去跟几个他们相熟的小机构投资人,拿着我报告去聊。我那个报告其实很短,只是讲了一些如果深股通开放,有多少钱会进来,哪些票会进去之类的大体状况,都不涉及分析。好,汇报完之后,我没的聊了。理论上打满一场路演是一个小时,我差不多聊了十多分钟就停了。然后就跟客户面面相觑,客户也愣在那,我们是不是该再聊一些什么?”
40:13 两个中国人写报告,我先中译英,你再英翻中?
“当时我们报告离谱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写完英文的报告,到香港那边老外做完质控,批完改完之后,发布成英文报告。中文版我们只能写一个第一页的摘要,后面的东西是交给同一个办公室翻译的人,去把我们的英文报告翻译成中文。明明两个中国人,这是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
48:24 本地生活跑商圈,草根调研做到吐
“当时研究香港市场,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做外卖,要研究它的本地生活。理论上可以随便找几个卖方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而且本地生活本身也不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投资逻辑。但是因为我自己要做那个表,就很麻烦。我就得把它最主要赚钱的那些业务都得琢磨清楚。然后我为了搞明白本地生活,不止餐饮,在上海当时想,我应该找多少个商圈?是什么样的样本构成?这些商圈我应该跑多少家门店?基本数据如何?有点像做一级投资,就是要草根调研。为了做这个事情基本就没多少休息时间,都快跑吐了的一个状态,那个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01:01:17 投研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给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我的回答:是。但是这个背后还包含着其他各种条件。
这个工作至少有一点好。积累的东西它是你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最终业务逻辑是拿你积累的东西来变现。这个积累不是人脉的积累,而是认知的积累。一般来讲我们行业的发展是最终走向投资,无论你是在公募还是私募,你最终赚钱的那个点,弱水三千你要取哪一瓢?你想清楚的背后,一定是要么你对生意模式理解,要么你对产业发展趋势理解,要么别的东西理解。而且你的这个理解,一定得在市场的前沿……
这市面上有很多工作类型,不是说你能通过自己过活的。有的行业需要你在一个系统里。这个大树在,你是大树生态的一部分;有的行业是来一波周期性的机会,你能抓住;有的行业只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但这个行业你通过挑战积累到东西,长期能给你带来回报。
如果你以职业生涯视角来看,我建议各位选择这种有积累的,不断做加法的工作。你只要正常发展下去,都能获得积累。我觉得远不止是金融,无论是偏传统的制造业,还是一些更新兴的科技领域。这世界上可爱的点在于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一旦找到它,可能就会有你的立足之地,能给你多分一杯羹……”
片尾曲:《Shall We Talk》-陈奕迅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之所以要临时加录这期节目,当然是因为最近金融行业的瓜可谓是接连不断,让大家在瓜田里上蹿下跳,摸不着头脑。其中最大的那个瓜,当属投行实习生少爷事件,大一体育生跑到头部券商投行实习,然后拍了一连串把炫富、vip、泄密等buff叠满的vlog,从抖音到小红书、微博,迅速发酵成全网舆论的漩涡中心。
正在经历降薪裁员潮的金融行业内人士,对此事或愤怒或害怕,刚刚被人提及的金融职业“羞耻感”,这下恐怕再说自己没有的也没有了。而业外人士对金融职业所有负面的刻板印象,也因此事进一步加深,乃至最近老是被喷成全网热搜。
虽然事件当事人目前已被终止实习且道歉,涉事券商机构也多次发表回应,事件本身已经告一段落。但在事件之外,互联网上对“少爷和牛马”的讨论,却一直在继续:“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是牛马”。
因此,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好友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就一起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金融行业里的少爷与牛马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时间轴-
02:29 战绩可查:当年刚进军小红书,就跟投行假VP大战两周
“当时金融行业欣欣向荣,小红书上非常流行从业者晒自己的包包、漂亮的妆容、西装革履三件套等等,就是少爷实习生这种油腻的摆拍。我就跟抠仔说要过去看看,扫一扫这些牛鬼蛇神,所以刚入驻小红书,就跟上面的一群投行假VP或者VIP啥的对骂。我说你们这些垃圾不能代表行业,凭什么拿着公司的logo显摆自己。但那时候大家反而觉得这很正常,根本没有人会像现在这样觉得恐惧,所以我可能是第一个骂的人,也第一个被那些人攻击。连着好几周,抠仔们从公众号跑到小红书也骂不过他们,留言区把我们喷得体无完肤,然后我再把小红书上的截图搬到公众号上,最后甚至写了一篇长文......”
09:14 金融业二八定律:20%的少爷+80%的牛马
“我觉得行业内至少二八开, 20%的少爷,80%的牛马。你看古代,一个少爷后边也是跟10个仆从,男仆、女仆什么的。少爷肯定是少数,不可能少爷多过牛马。现实也确实是这样,少爷是少数,更多的是牛马:一类就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牛马,比如年轻时候的我,一路靠着读书改变自己命运,考好学校,学热门专业,然后找实习,熬夜写材料出差,混到行业里边的中层;到混到中层的时候,第二类牛马就出现了,已经忘了自己过去是牛马事实的那些,好像觉得自己到这个位置了,以前的自己就从没出现过......”
13:33 有苦难言:投行业务部门,也不一定就愿招少爷
“只要做过投行三年以上的,就知道公司里边肯定有少爷。没有一家公司里边没少爷的,只不过少爷也是分等级的,有的是通天的少爷,有的是地方势力的公子,我们都见得多了。特别是成为团队或者部门负责人,就有领导来安排,谁谁谁想让公子过来实个习或者怎么着,这种事儿我们都遇到很多,但作为做业务出身的我们,其实是不太愿意要少爷的。有人觉得少爷对业务有帮助,这其实就是外行人误解了......”
18:57 金融行业不公开招聘,原因竟然是......
“我有一个公益招聘小程序大猎如山,有很多机构在那里跟我说力哥,我们确实招人,但是不敢公开放招聘。为什么不公开?就是一公开,各种看到的关系户就都找过来了,他们不公开就是不想招各种关系找过来塞的人,否则要真愿意招关系户,有啥不能公开的?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而且现在越来越显著......”
22:41 今日少爷给金融的苦,是在还当年累积下的债
“我其实不同情金融机构,不能说是现在作的,因为现在大家确实都很收敛,或者都有这个意识了,但这是前面几年作出来的恶果。现在来看是倒霉,或者说会同情,但放长来看,真的有点活该。就是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这么一些现象,比如在小红书去晒,因为市场好、因为有钱,就认为这是对的。现在市场不好了,就觉得自己受伤了。这不很矛盾吗?都是被动调整,就像舆情一样,你是天天挨打,嫌疼了才调整的。而不是说早就知道,不能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步......”
32:43 舆论发酵的背后,起底“媒体”的作用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很多地方上的媒体,就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上市公司的PR部门。还原一下,必定是xx领导直接打电话给媒体xx领导说,哎呀,我们碰到了一个什么事儿,怎么样帮我们掰一掰?因为让新浪掰是不可能,只能找传统媒体去掰一下,做一个回应。媒体操守是需要把东西留痕,事情确定清楚了才能够报道,这么一急就容易出问题......”
42:06 金融机构砸那么多钱,咋还是做不好公关?
“令人非常费解,金融行业最有钱,行业里的PR也是北清复交很有能力的人。每年砸那么多钱,投了那么多机构,对应投的财经媒体也是媒体当中收入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怎么最后搞出来是这样一个局面?
我觉得还真不是他们的问题,媒体出身的、媒体们其实都很懂的,跟咱们一样,问题出在领导身上,因为金融机构无论是正向宣传也好,还是对舆情的处理,全都是领导来拍板,领导管理水平也许可以,但对这个的水平就很差......”
47:23 行业的高光时刻,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人都有近因效应,就是老拿最近的高光时刻去做对比,觉得既然我能达到这个高处,就还可以再回来。人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拿自己能达到过的极限,我曾经减肥到多少斤?我曾经一年挣到过多少钱,那么我就必定能达到这个点,甚至超过这个点。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破新高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它是一个震荡的市场情况下,你就知道它不是永恒的。梦里不知身是客,我在炒房群里面这种感触是最深刻的......”
57:08 金融刻板印象进化:以前是有钱没道德,现在是有钱没道德且“菜”
“金融行业的舆情全是这种刻板印象,不断地正向扩大和反向扩大,你怎么搞啊?有钱没道德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有钱没道德且菜,又变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进阶。现在是菜的问题,以前是有钱没道德,现在又加上了菜,这可了不得了......”
片尾曲:《奇门遁甲》-王朝1982/朱旭BooBoo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播客系列节目的第四期,该系列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第一期:对话朱昂
第二期:对话姚煜
第三期:对话吴寿康
本期嘉宾不仅做过券商研究所早期的机构销售负责人,也是一位资深的投研从业者,他将通过分享自己20多年的金融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投研工作,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高开宇,曾在(华泰)联合证券、同创伟业等机构履职,从卖方研究到机构销售,再到买方研究和投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逾20年。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3:37 上世纪末,卖方分析师=股评家?
“1998年,’老十家’公募基金刚刚设立,中国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的。但是绝大部分券商还没醒过味来,没有做卖方。所以我最开始并不是做现在意义上的卖方分析师。大部分时间是干什么活呢?就是给经纪业务的客户服务,远没有现在这些卖方研究这种体系化和专业化的程度。那个时候在电视广播里叫股评家。类似于现在客户经理,给客户写文章、提供咨询意见,叫咨询师也好,或者就叫股评家……”
10:25 每一个机构销售,都应该是能达到60分的研究员
“我个人管理销售团队的理念,是希望每一个销售,都是一个达到60分的研究员。现在基本可以这么说,中国机构销售吃的是青春饭。因为它需要很多的体力和精力,倒不是说一定需要很高的颜值。我是做分析师出身,跟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介入,迅速达成共情,跟客户的关系就比较容易密切起来……”
14:52 研究转销售: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04年领导安排我转销售。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啥叫销售啊?领导欣赏你,安排你去干个事,还给你当个小领导挑担子,如果还犯疙瘩就是不懂事了。我们那时候受的教育,就是个人服从集体,叫你干啥就干啥,你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好歹也是个研究生毕业,说做销售你说你不会,那你起码得学一学啊。后来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有个变化未必是坏事……”
18:34机构销售的一天,当年是什么样的?
“首先也是早上参加研究所的晨会。你要知道研究员有什么新观点,对于销售来说都得有这样一个过程。然后这些观点,我们有专门的人来记录整理,类似于晨会纪要。之后大家会先发邮件。都是尽量争取在开盘之前把文字版的东西先发出去。到了交易时间就开始打电话,说我们的研究观点。最新的观点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卖方一定要强调卖点,把东西推送给客户。安排分析师跟买方之间的上门路演,排日程,陪着去拜访……”
29:02 机构销售的工作生态,今昔大对比!
“我们最开始做销售的时候,面对的客户基本是60后、70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相对来讲比较传统。话说回来,大家的爱好也没那么多,可能除了干活就是干活。我们70后那时候的社交手段,一起喝茶、一起吃饭、喝个小酒,最多说去KTV吼两嗓子,就是最强的社交场景了。那个时候结婚比现在更早,很早就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没有那么多精力放在这种社交形式上……
但是到后来,大家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更趋于多元化。对于销售来讲,我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投研方面的专业需求,还要满足他的精神需求,提供情绪价值,所以机构销售比我们那时候要完成更多任务。如果不能用专业来竞争,肯定就要想其他的路数。也不能叫旁门左道,或者叫剑走偏锋也好。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我只要能帮你干个事儿,我们的关系就密切了。我记得有个销售同事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客户我不怕别的,我就怕他没有弱点,我就怕他没有爱好……”
36:16 销售转买方:想尝试跟投资更近的职业
“卖方这个活,我干了12年以后有点厌倦。研究我也做过,机构销售我也做过,是不是应该去尝试和投资更近的东西?我原来的客户都是做二级投资交易,我能不能更深入去接触这个?我自己也想去学点东西。学无止境,即使我对卖方基本的方法论体系比较了解,也不见得水平一定就非常高……”
39:26 投资经理的光鲜背后,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你在买方做研究,看着人家做投资,和你真正自己挥着大刀跟人家拼,完全是两件事情。在投资的一线会发现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在那个极端情况下会无限放大。你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好,你适不适合做这个事情。经过股灾你才知道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当时连续三个跌停,灰飞烟灭,客户的钱以每天几千万的速度在往下掉,怎么来承受这个事情?这种精神上的冲击你能承受住,但是你是不是非要去承受它?我虽然乐观,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但问题在于,没好起来之前的时间你怎么度过?”
48:07 卖方研究vs买方研究,异同之我见
“没有做过卖方研究,不影响你最后是否能成为成功的投资经理。买方研究和卖方研究的方法论是一样的,但卖方只是为买方服务的,提供基础原材料。然后买方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工。卖方的研究图景应该比买方更大,它牵涉的东西非常多。卖方为什么一定要有宏观分析的岗位?它是描述一个大的图景,然后到中观层面,各个行业在库存、去库存、累库存的阶段里运行。它不仅要有面,还要在时间维度上展开。这之中对于买方有用的,确实可能就那么一点,这也是现在整个卖方研究很卷的一个原因……”
55:02 投研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任何一个国家,它从农业化过渡到工业化以后,资本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相关的从业人员,收入在社会里头始终是处于中等偏上的。这个是有统计数据的,当然它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关系。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在这个国家产业的地位高于金融业,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每年日本最好的学生仍然会选择进入金融行业。在任何国家,金融业都在吸引最多人才,或者是说受过最好教育的人。如果连金融业都不能吸纳人才,那意味整个经济一定是处于周期里比较低迷的阶段。金融业的收入、就业状况都不好,其他行业就更好不到哪里去。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它始终相对于整个社会是有超额收益的。
卖方研究是不是一个好工作?我觉得卖方研究对于人的成长非常好。它可以完善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你看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以后,原来觉得比较模糊的东西,会逐渐变得清晰。你不仅会看到有人挣钱,获得很多物质财富的经验,还可以看到很多教训,这些教训对人生来说是更宝贵的。
机构销售更是一个好工作。我见过原来做机构销售,转做分析师后做得很成功的。大家翻翻有些现在首席的简历,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其实卖方研究和销售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个事情。本身你作为一个研究员,也要去做销售相关的工作。从名校出来的学生,尤其是学霸类型的,到了我们这行业,先做机构销售比先做卖方分析师,对自己的个人经历可能更好一点。为什么这样说……”
片尾曲:《人间》-罗文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之所以缘起要录今天这期节目,是因为最近金融行业发生了挺多不好的事,比如之前中金的那位女生去世,让人深感惋惜和痛心。而与此同时的互联网上,也出现一些新的叙事,像是历史进入垃圾时间,做金融不要有耻感等等。
这些事交织在一起,让最近的舆论场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冷嘲热讽和幸灾乐祸,特别是对金融行业发出的声音特别响亮。另一种则是对这些事以及金融行业的变化,有一种深切的共情,特别是感同身受的金融从业者们。
那么在今天这场播客里,我和杨天楠(播客:听懂涨声)、楚团长(播客:楚团长聊聊天)两位好友,就一起聊了聊:
不只是金融从业者,同时也作为中年人,怎么看待这些叙事和声音,以及如今这个阶段应该怎么更好地度过?
-时间轴-
03:03 不要借别人的痛苦,来展示自己的痛苦
“大家都想通过这个事,把自己卷入议题战场。房地产圈的人,就希望告诉大家房地产太不景气了,人都被逼死了,所以房价要放开。金融行业有点人会说就是因为降薪裁员,行业整治太厉害,把人逼死了,所以要放开。大家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声音更响亮,甚至要把寒气传给其他的人。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的痛苦就有道德的豁免权,就可以胡说八道,这是我一个很强烈的感受……”
06:36 说说最近中金事件我所了解的具体情况
“最近中金的那个事儿,很多人的共情或谩骂,其实都是被流量裹挟出来的。我来从头到尾告诉大家,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儿的,以及整个传播过程中我所了解到的情况......”
13:31 现在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开什么玩笑
“它跟高考高分作文一样,旁征博引,但没有内核。什么叫垃圾时间?看篮球或者足球比赛,篮球马上结束时有50分的分差或者足球5: 0以后,那可能是垃圾时间。什么叫历史的垃圾时间呢?是大家觉得未来多少年都没有发展,没有变化。但现在明明不是这样的,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有点装,但肉眼可见我们的生活在发生一些巨大变化。这怎么能是垃圾时间呢?这明显是一个需要我们应对、有着重要变化的时间。这背后隐藏一种大家无法言说的社会情绪,但骤然搞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这是我很讨厌的……”
24:14 让人生受益三十年的,只有九年义务教育
“文章有3万字,印象最深的是他开头说了一句话,看完了将受益30年。朋友圈有人锐评,说能受益三十年的只有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是21、22年说,这篇文章就算我不完全认可,也觉得至少有一些前瞻性。24年6月份再说还有啥用?时间上就没有特别大的一个意义。第一是于事无补,第二是没有创造任何新的知识,纯耽误我50分钟时间……”
29:00 历史经验观照: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我们今天跟彼时奥地利所处的环境有一点像,刚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见识一种空前繁华的景象。然后整个社会又有大的变化,那大家就不由自主会把目光投向之前,1910年前后那个混沌的世界。但是我想说,不管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不管有没有意义,我们存在就是意义,西西弗斯永远都在推这个石头就是意义。即使是非常震荡的环境,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时点做点什么……”
34:19 从追增长到求社会价值,金融行业也是时候爬“第二座山”了
“第一座山是追求增长。第二座山是追求利他。我们整个金融行业,以我们券商为例,这么些年一直比较蓬勃向上。虽然也是周期性,但是往上波动的周期。现在我觉得第一座山已经到顶,短时间内很难回到以前那种时刻了。那么行业是不是也该到了进行第二座山的发展呢?”
41:54 职场观察:金融职业的“偷感”和“耻感”,从何而来?
“中台部门会有一点偷感,所谓的偷感就是说我其实没干什么具体的事,在忽悠下面的人干活。那下面的人就会有一种耻感,身处其中的人会觉得这个事情不对,是没有意义的。我没有帮到人,我只是给已经混沌的资本市场,又增加了波动,又让老百姓花钱买波动去了……”
58:39 大企业里面的科层制:揣摩、扯皮和忽悠
“大企业里边,你如果是中台/中层这个岗位,某种意义上80%的工作内容都是沟通。沟通是文明的说法,实际上是揣摩、扯皮和忽悠。第一是揣摩,揣摩领导的想法,董事长怎么想,总经理怎么想,其他部门的领导怎么想;第二是扯皮,跟其他的中台、后台部门扯皮,怎么把锅能甩出去,怎么把好处捞给自己;第三是忽悠,忽悠基层的前台员工,怎么样能按照我的KPI要求去完成工作?”
01:06:02 煎饼摊启示:工资不是因为上班,而是因为解决了问题
“收入不是上班带来的,而是靠你解决问题带来的。你在企业里面,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企业给你工资。你在社会上,只要能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社会一定会想办法给你这个收入。我家楼下有个煎饼摊,一天纯收入大概在800—1000元。我问我能搞不?他说搞不了。首先……”
01:11:58 衡量幸福的公式:五星级酒店一晚=连续加班一周,值不值?
“你去住好的酒店,去吃一顿美餐,花了多少成本,你真得会算这个账吗?一晚五星级酒店5, 000块钱,但需要连续加班一周,到底值不值?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计算的,只想着一边996,一边光鲜亮丽去享受。你不知道自己为了这晚酒店,其实付出了远超过5000元。而你可以选择不住这酒店,不必那么累的,这才是人生衡量幸福的公式……”
片尾曲:《逐客令》-王澳楠EVE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这是我新开的一个播客系列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线下我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北大汇丰,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虽然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到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三期,嘉宾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卖方研究前辈,也是国内最早的那批卖方分析师之一。他将在本期播客里,通过分享自己近30年的投研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投研岗位,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吴寿康,1992年研究生毕业,1994年加入君安证券,历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从研究到投资的职业生涯近30年,国内卖方研究发展历程的亲历者。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2:14 国内最早的证券分析师,是这么炼成的!
“我91年来深圳找工作。在深圳街头看到好多地方放出来电视机,上面显示股票行情。大家都在谈论股票,我也很好奇,当时凑过去看了一下,深发展几块钱,万科几块钱。结果到92年我毕业了再来深圳,一看深发展都涨到30块钱了,万科也有十几块钱,真的很刺激。股票价格变动这么大,那时候一手还是 1, 000 股,我心里就想如果买一手,这半年多涨了30倍,那得赚多少嘛?我对这个就有兴趣了,在接下来几年一方面攒点钱炒股票,一方面就学证券、金融、经济方面的东西,自己找书看了几年。到96年初牛市来了,君安证券学境外搞基本分析,就想招一批研究员。我就去应聘,笔试面试都过了,很幸运的成为了国内最早的专业证券分析师。”
05:26 从股评家时代到基本面分析:走进k线背后
“那时王明夫在电视上说股评没用,我们要走到k线背后。王明夫坐那,股评家们也在那,他一说这话,那些人没有一个敢吭声了。因为96年的牛市是以价值回归为主线,涨得好的股票都是基本面好的,然后我们刚好又研究基本面,对业绩很看重。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君安当年招我们这批人时,叫开创行业公司研究的先河,因为在此之前全是股评。然后慢慢地股评就下去了,行业公司分析一下子就立竿见影,君安成为了标杆,整个行业都来学习。”
07:47 三十年前的分析师,工资高到不好意思?
“我刚去君安的时候,试用期6个月工资不高,就三四千。转正以后我的工资税后有9, 700多,还是蛮高的。为什么说高呢?因为当时有一次陪杨骏去上市公司,他就直接就跟上市公司领导说,我们给分析师的薪酬是最高的,当我面就跟人家企业的领导这么说。当时深圳房价也才两三千、四五千一平。整个行业里君安的高薪都是一枝独秀。到99年君安跟国泰合并,一下子就给我们按国泰的标准降薪了。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以后,我们又做了薪酬改革,又成了全行业最高。说起来都不好意思,那时候我的工资被定为整个研究所最高的,又变成了整个行业最高的。”
10:54 机构销售的雏形,从这篇文章开始
“那个年代,君安自己出了一本杂志:君安证券通讯,在行业内广泛流传。李迅雷在200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发在了这本杂志上。李迅雷这篇文章是有思想的,在这之前我们所谓做行业公司研究,都是为公司内部投资做服务。有什么好股票先给公司推,公司就买。到后来客户都知道君安厉害,就有大量营业部的研究员去跟客户沟通,君安在那几年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但是李迅雷觉得这个程度不够,你要直接面向客户,跟客户有双向沟通,就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行业里面机构销售的雏形,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引起的讨论。”
25:53 第一届新财富评选,玩的是闷声发大财?
“03年新财富推出了国内最早的最佳分析师评选。这个评选第一年影响力还一般,第二年以后就大了。第一年是悄没声息地评比,主办方都没有跟券商沟通,就直接把券商有哪些分析师列下来,做了一个表就发给基金经理,让他们评一下,打个分。全部过程就是静悄悄地做,连参赛选手都不知道。评出来以后,他再给评上的人发一个牌。第二年就做出声势来了,慢慢影响越来越大。”
28:24 从基本面分析到公司价值:挖掘财报背后的故事
“王明夫之前说是做基本分析,从技术分析走到k线背后。那我觉得那些年就开始走到财报的背后了。这话怎么理解呢?看财报上面的财务业务数据,都是公司的基本面。我们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公司的价值是未来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回来。之前表层的逻辑是,业绩好是因为毛利率高、业务收入增长,只是单纯为了解释现在。那些年以后,卖方把视角从现在更多地引向未来,去解释这个公司。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开始流传起来了,去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业务长远前景,产业结构变化。只是最终也不成型,更多可能也是市场的关系,乱七八糟的基金经理、研究员,乐于去找这种信息差,搞内幕消息。好的思路理念是有的,但是真正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32:25 内资机构在海外市场:融不进外资的圈子文化
“香港金融机构基本上以外资为主,内资很少能在香港铺成规模,因为外资机构天然地就认为你不专业,不信任你。有人打了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类比我们上海、深圳的人在市场上做投资,做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这个时候甘肃某个县城的一个小伙子要发产品,向我们募资,你说我们会把钱交给他吗?同理,老外看我们,就像我们看甘肃的偏远地方。一个县城的水平再高,我也是不太可能信任你。后来我们请了一个美国犹太人来负责机构销售。他走一圈,人家对他就认可,拉来了好多境外的客户。本质上还是圈子文化,老外人家有自己那个圈子。”
44:24 内地投研观察:买方不断进步,卖方原地踏步
“我从香港回内地,发现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市场规模大了。佣金规模100多亿,基金管理的规模更是十几万亿了,完全是过去所不能想的。第二,基金经理的水平提高了。基金经理无论是从认知还是操作,水平都是不错的。不过卖方研究水平没啥大的变化。基金经理的水平高,我觉得是卷的结果,也是竞争的结果。他们做得好、做得坏是立马见真章的,对他们是有直接压力的。聊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的认知水平很高,跟境外的人我觉得没啥差别。但实际操作会有一点散户化,有一点急功近利。
至于卖方,这些年行业发展这么快,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量太大了,没做两年人家就来挖我走了。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分析师做两年有经验了,我也舍不得把你干掉,所以就很难再提升了。行业现状是新手太多,老人评上新财富后,进取心也没那么高了。卖方到后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淘汰机制,你不卷可能收入会比以前少,但很难把你在行业里边开掉。”
51:55 降佣背景下,券商研究所路在何方?
“销售应该向境外靠齐,不能只销售研究报告,还要去销售金融产品,走到更前面一点。研究员、分析师推的是一个股票,那销售要更往前走一步,推操作的策略。我在国信香港招的销售以老外为主,跟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人家的做法非常有效。分析师推了一个股票,他们销售内部研究这个股票到底怎么样?相关的公司怎么样?然后得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什么呢?这个股票好,这个行业好,推了这个股票,他还告诉人家还有什么同类股票,一系列的股票一起买进。或者说他搞一个对冲,分析师推了这个股票,他找一个不看好的股票,要人家卖出,就把这方案告诉人家,很有效。所以销售往前走,不仅要销售研报,还要销售金融产品,这是销售要做的事。研究你就做好研究。我感觉很大可能,最后还是演变成跟境外一样的模式。”
01:00:23 投研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内证券市场发展30多年来,现在遇到的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是04、05年,股市走势不好,市场也低迷,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券商倒闭,比现在难多了。很多人失业,应届生想入行基本上没门,都不招。但是04、05年经历困难以后,到06年股改,又一轮大牛市起来了。现在遇到的情况我觉得也是这种周期性的波动,主要还是行业的因素。美股也是这样,总是周期性波动,困难应该还是暂时的。
金融行业里的证券分析,一直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虽然现在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在,但是看长远一点,它还是好的。巴菲特投资选股,首选公司业务做好自然形成竞争优势的公司。把分析师的职业跟公司业务做类比,实际上也是如此。分析师工作做好了,自然就有竞争优势。现在压力比较大,实际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叠加行业的波动。你做证券分析,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接触的人也都是新的,很有新鲜感。你还可以不断去各地调研、去机构路演,这是你在其他工作所不具有的体验。
最近卖方佣金要求下滑,我反而觉得是提纯了,让研究所的内外环境改善了。公司内部就不用跟其他部门去争,这到底是谁拉来的佣金。我好好做研究,提高我的研究能力,那我就可以拉到更多的佣金。环境优化了,但是竞争可能会激烈,短期倒没啥影响,长期如果持续下降可能是有影响的。”
片尾曲:《万千花蕊慈母悲哀》-珂拉琪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这是我新开的一个播客系列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线下我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北大汇丰,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虽然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去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到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是该系列节目的第二期,嘉宾是一位资深信评从业者,他会通过分享自己长达20年的信评职业生涯来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信评岗位,如今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姚煜,YY评级创始人,曾在内外资银行、中证鹏元、中证信用等机构履职,于2017年创立独立固定收益研究机构YY评级,信评工作经验20年。
该系列节目正不断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1:33 高考填志愿“买彩票”,阴差阳错读上交经管
“上大学那时候没有张雪峰这种人教填志愿,你说我们怎么填?分数高的准没错,价格贵的有好处。我当年在大内斗省江苏,翻出去年的志愿,一看上海交大电子工程。这分数高,就填第一志愿。然后到了第二志愿,听说这个经管好像还行,我拿着宣传彩页开始翻。家里有个读大学的表哥,他说管理工程这好,放在管院招生第一个位置,我就填了个第二志愿。最后第一志愿没录上,上了第二志愿。第二年翻了志愿我的分数是够的,还跑到学校看了一眼,发现有人因为是省三好学生,靠加分超过了我。这就命中注定嘛,该读交大管院的管理工程。”
03:55 二十年前找工作,主打一个“点击即送”?
“大四就工作了。作为上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很容易找工作。当时反正投简历,一看招商银行,招经管的一部分,还有招IT的一部分。当时计算机系那帮人都是穿着拖鞋,拎着热水瓶,打饭的时候顺便就面了。只有我们经管的,一本正经地穿着衬衫,人模狗样往那一坐。招行的人说两个去向,上海分行跟深圳分行。上海分行倾向于有上海本地户口的,深圳就都可以。我说那去深圳吧,就这么去了。”
08:09 我在招行坐柜台,去了就是深圳崽
“我就在柜台,从数钱开始。当时去的还是著名的华强北电子市场下面的一个网点。每天大量的现金进来,大量的现金出去,客群就是华强北现在还活跃的卖芯片、卖内存条这批人。当时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早上取钱20万,每个钱上都盖了我的章,捆好了拿过去,下午换个人,原封不动还回来。我说这钱都没拆,两个砖头搬过去搬过来,你们又不点,挺费事。他说我们都是熟人,但必须把砖头搬过来,我再把内存条给你。不点钱,也不担心里面有假钞或者少一张,但必须要按这样来。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怎么不直接转账呢?有点江湖道义的味道在那。”
15:33 外资行遇豪横甲方,发觉金融行业很卑微
“印象非常深,第一次发现大甲方是个什么派头。落地以后很客气,面子上甲方对乙方的客气。当时大概是5, 000万美金,过程当中有点波折。他说你们提出这么多条款,借了你的钱,给我设定一堆条件,负债率不要超过多少,对外投资要经过谁审批?无非就是担心不还钱嘛。那很简单,条条框框你都不要写,你就在旁边写,如果我要做项目,先把钱还给你,之后我再做。做完了你要不要借钱给我,再考虑不就行了吗?大甲方就这么横,所有条款不接受,全部删掉。嘴上就这意思,不过是以一种答谢的方式,轻描淡写地把它说出来。那个时候,我就知道金融是很卑微的。你给人家以这么便宜的成本借钱,让他赚钱,人家还是这个姿态。”
22:11 银行贷款卡评级,深圳的创业故事
“你跟着走实体企业,就会发现实体确实不容易。深圳的这种制造业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因为 500万其实是一个很低的准入门槛。我记得有一个香港做圣诞树的公司,在深圳开了十几二十年,那个老板的儿子都到了退休年龄,快60岁了,老爸80岁。平时老爸三天在香港,三天在深圳。那个时候儿子接待我们说老爸在美国,回不来。年底看报表,圣诞树订单干这么多流水,结果最后利润就小几百万。在深圳最初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圣诞树不就是塑料扎一扎,包那些PCB板,也就是一些粗加工而已。但是你就看到了,实体就是这么点点滴滴积累。有外资的、有内资的,有创业的,台湾老板、香港老板、大陆老板,都挺有意思的。你就能听他们的故事,回头想想真的蛮有趣的。”
27:03 做了办公室主任,发现自己真不是干这块的料
“我做了一年,最后发现的结论是我不适合做,因为干了一次活发现,领导指出来的几个错误,我改不了。当时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到深圳人民银行来做讲座,我负责接待。接待结束我们领导过来,讲了几个问题。第一个,他说老师来讲课,中间休息的时候,讲台上没放烟灰缸。第二个,安排拍照片的人穿了皮鞋,会议厅是木地板,拍照片踩得地板当当响,应该提前叫他穿球鞋。还有一个,中午从人民银行走到后面去吃饭,没给老师准备一把伞。我说这么黑的一个大男人还打伞,老师听到说他不黑,这是络腮胡,哈哈哈。反正给我找了十个毛病。我想了想,下次我可能还会犯不同的错。我知道这个活不像分析师可以学,这个东西我学不了,就是少那根筋。”
34:12 猎头说有家新公司找我聊就转买方了?
“后面的职业生涯就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公司,第二个是岗位。公司或者你的岗位是不是到瓶颈?公司如果没有扩张,到了那个时点,要把公司的情况跟外面的机会综合判断,找工作跟招聘一样都是个小概率事件。不是说规划好,我想去买方,就投了一堆买方。不像现在的小朋友有规划,实习开始就有了大的方向。那个时候就是猎头说,有这么个新的公司,他们布局这几块,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具体岗位?我一去聊,发现他们那空缺还挺多的,第一个战略部,第二个风控法务部,第三个征信评级事业部。我用排除法,最后选的是风控法务部。”
40:27 YY评级的开启:rating dog,做债的人抱团分享
“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些通用的东西,不涉及到业务本身,通用逻辑、通用数据,我觉得可以分享,这是因为我们是做债的。不像做股票的,这个票你们都不要买,我一个人买了涨十倍。股票是博弈的钱,上市公司发完不回购,大家互相博弈,所以交易股票的人最好就是单兵作战。做债的人还是比较抱团取暖的,大家愿意分享,因为我们赚的就是发行人的钱。我觉得这个东西分享出来,能让市场用一些数据达成共识。于是我开始把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公众号分享起来。”
50:49 漫漫创业路,曾经公司账上只够发俩月工资
“肯定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之前有人给你出题目,现在你要自己给自己出题。也许题目出错了,也许解错了。在不停的试错过程中,让所谓的商业模式跑通。你什么时候把握这个节奏?到底应该研究多搞一点,还是IT多搞一点,还是销售多搞一点?别人可能是销售驱动型的,我是产品驱动型的。有多少人看终端里面的数据?有多少人看研究报告?什么时候扩张?今年要招 10 个人,到底要多少份简历?这个过程中慢慢总结规律。最低的时候我们账上也就够发两个月工资。回头看肯定没有说得这么简单,但也没有那么痛苦。只要有回头路,有退路,就不会那么焦虑。”
59:49 信评职业还是不是就业好选择?
“大资管行业,对中国来说肯定还是朝阳产业。有了资管新规后,理财规模还在往上走。资管赚的是管理费,管理规模乘以费率,管理规模在往上走,那说明行业是增长的,未来增长趋势还是能看得到。有资管行业的这块蛋糕,就有我们从业人员的这碗饭,蛋糕在扩大,债的比例又大,只是说拿到这个蛋糕怎么切?投资切多少,交易切多少,研究切多少。
信用的研究信评,起源就是因为外部评级排序不太靠谱,我们就在内部先做个排序。大家在我评级之上再做研究。相当于烧菜,现在我把基础工作做了,做好预制菜,你之后就炒菜,附加值更高了。此外我们的客户群体很广,有保险这种口味很清淡的,也有私募这种口味很重的。只要整个行业在增长,参与机构在里面扩张,岗位投入也会扩张,自然有大家的机会。
而且债跟股相比,更适合追求长时间平衡的人。债可以吃老本。待的时间越长越有价值,能吃经验饭。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特别是女性,能沉下心来,不是说追求短期内陡峭的曲线,而是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个人的成长伴随着行业的成长,你就能获得这样的收益。”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我在这新开了一个系列节目,每期邀请不同的金融从业者或退休从业者嘉宾,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职业好选择吗?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线下早已开始了今年到各大高校开公益职场讲座的行程,已经去过上财、复旦、外经贸,后面还会去更多的高校,但无论到哪所高校,这个话题都会是我今年讲座的主题,给孩子们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毕竟我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关心着整个金融行业的职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今年甚至最近今年最让年轻人感到困惑的,但我的经验和观察仍不够给年轻人完备的回答,所以我一直都想着邀请自己在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像机构销售、卖方研究、投资经理等等或在职或退休的好朋友们,跟我一起来给年轻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不像已经提前退休的我时间那么自由,所以线下很难跟我一起去高校做分享,好在我们还有线上,好在现在有了播客,这就是这个系列节目的来源。
我想,金融行业的好坏,我们这些从业者或者原从业者,可能没有办法和能力做决定,但我们至少能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经历分享给大家,给大家的职业选择或困惑提供一些建议,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在进行着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今天这期就是该系列节目的首期,嘉宾是一位曾在券商研究所工作多年的老机构销售,希望他在本期播客里像电影一样徐徐展开的职业生涯分享,能告诉大家金融行业里的券商研究所机构销售,还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吗?
本期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曾在瑞银UBS、海通证券、东北证券、莫尼塔等机构履职机构销售,机构销售工作经验7年。
该系列节目的后续嘉宾已约好5位,正在录制中,敬请期待……
-时间轴-
05:40 上世纪远渡重洋读美高,发现全纽约的华人都在炒股?
“炒股这个爱好它不光是在中国存在,包括我美国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讲股票,印象很深。当时跟我爸妈去中国餐厅吃饭,发现中国人都在讨论股票,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也跟你聊两句,说最近买一个啥股票,大家都在赚钱,有种全纽约的华人都在炒股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想知道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股票到底怎么运作?所以考大学时我就想去读金融行业。”
08:18 华尔街直面“玻璃天花板”:只能在中后台搞搞清算
“2004年本科毕业,我就去华尔街的一个大投行做管培。那两年碰到一个问题,中国市场还比较小,虽然我是美籍,但毕竟是华人,在美国很难去做金融职业里面的主流前台岗位,像投行这些事就不是咱们干的,都是干点中后台的事儿,搞了半天就搞点清算。做个十年二十年,也会遇到玻璃天花板,好像也就这样,挺累的,没什么意思。”
11:52 当年做翻译的同事,如今成了基金经理
“当时坐我旁边是个翻译,比我晚来两个月,从英国回来的。我们有些老分析师不会写英文,就把报告用中文写一遍,这哥们就负责把中文翻成英文,然后发出去。后来我辞职不干了,我们研究负责人就把我覆盖的行业交给了他。客观来说,我觉得对他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因为我是一个工作很勤奋的人。上班时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吹牛聊天,我从来不聊,就一直在写东西,中午别人睡午觉,我也不睡午觉。过了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某次访谈一个基金经理时,发现是当年做翻译的这位同事。”
17:16 上岸之我在美国领事馆当公务员
“后来我就去了美国的领事馆,在上海。当时就想找个轻松点的工作,朝九晚五。我当时在政治经济处,做的事情很简单,给江浙沪当地的外事办发函,说我们想调研哪些类型的公司,他们会帮我们安排,我们就搞搞调研,写写文件,朝九晚五,工资隔几年涨一涨。”
19:19 职场至暗时刻:销售负责人拍桌子,骂我连话都讲不清楚
“我当时面了很多地方,而且印象还很深。现在跟力哥比较放松,但其实我讲话天然有点小小的口吃。我去面试券商销售,人家一上来就说,哥们你这个话都讲不清楚,你怎么做销售,怎么卖给客户,就是人家就直接讲的挺伤我自尊心的,过了那么多年我都还记得。”
24:21 “大龄新人”入行机构销售,带教比我还小两岁
“我那时候 28 岁,当然也不算很大,但是有很多资深销售,我的前辈们已经干了两三年,才二十六七岁。我是一个相对大龄的新销售,一上来当时没有客户让我覆盖,都是给别的销售做助理。我就给一个销售做助理,他比我还年轻一两岁,来安排一些事给我做。”
28:51 我大概是内资券商里第一个写销售邮件的人
“因为我在美国待过,就看美国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华尔街的销售都是写销售笔记、邮件的,我就学他们,我当时是公司里第一个写邮件的销售,也是唯一的一个。甚至在整个内资券商里,也是第一个写的销售,收到了很多正反馈。”
30:35 卷王机构销售的一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客户公司
“2010年我慢慢分到了一些大的客户。每周有一天我就泡在那家基金公司,从早到晚等他们开什么会,就每天蹲着,中午跟他们吃饭,下午跟他们聊。那个时候行业还没那么卷,我是市场上很勤奋的人,我就自己开始卷了。”
36:04 高大上的外资券商高大上,终于把我的虚荣心拉满
“外资确实很高大上。工作环境上,内资销售每个人有个小隔间cubic,挺土的。外资销售坐一条很长的长桌,跟交易台training desk是一样的,交易员就坐在我们后面。有一个电话,上面有不同的线。如果我不在,旁边的销售可以摁一个键,接通我电话,不需要走过来。当时我们年轻,也挺虚荣。有时候出去跟朋友吃个饭,没事就掏出黑莓手机装模作样。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一定的情绪价值买单。就像外资也没有多给我钱,但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就让我感受更好。”
44:56 职业高光时刻:邮件里推的票,连拉两个涨停板!
“当时很年轻,觉得自己能力挺强,推股票好像都涨。当时有一家公司,我写了一个邮件,说转型对标美国的best buy,best buy涨了一倍,这家也有机会。我这邮件写了没多久,这家公司就两个涨停板。那个事情在瑞银非常轰动,因为我们当时没有研究员推一个股票可以推涨停,但一个销售把一个很大市值的大票推两个涨停板。然后还有一个事情,我当时在 2013 年报名了新财富,是瑞银那年唯一新财富上榜,现在家里还有这个奖杯—深广地区销售第五名。”
48:38 离开热爱的机构销售岗位:职业天花板+心结
“机构销售这个职业还是有一定的瑕疵。第一个就是它的职业天花板。比如说分析师,可以做到一个很高的成就。大家会记住市场上新财富第一、第二、第三的分析师,但大家不会记住市场上最牛的销售,它的天花板是相对低的。另外一个就是,销售自然而然还是会面临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当时为什么我不做了?因为有个心结我一直解不开,就是安排一些没有意义的路演。比如说有分析师从深圳过来,我肯定得给他排满行程,哪怕我知道他没什么东西,也要打电话给客户,说你给我装个面子,其实大家都是在浪费时间。”
01:05:21 机构销售还是不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
“机构销售还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好选择。第一,虽然我们面临降本增效等各种问题,但相对来说还是市场化定价的,优秀的人还是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定价,市场比较有效。只有通过市场化定价才能够激发我们的驱动力,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第二,你会遇到很多最优秀的人。金融行业还算是门槛比较高,你遇到的都是中国最好学校毕业,各个方面最突出、最优秀的人。就像下棋一样,和优秀人下棋,水平越下越高;和差的人下棋,水平越下越臭。
第三,工作的自由度和丰富性还是很高的。作为券商销售来说,每天可以见到很多不同的人。工作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走专业化的路线,也可以走服务化的路线,什么都可以,并不是一个上班打卡的方式。
第四,不管经济发展,各个国家发展到什么阶段,金融永远是这个国家中相对体面的工作,比如说我曾经研究过日本,在失落的20年里,日本的金融行业依然是所有行业中相对最体面的行业。”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我又开了一档新的播客栏目:《就业研究所》,光听名字就知道了,这档播客会持续关注和讨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不过,这个播客并不只是我的,甚至可以说就不是我的。因为我会完全把它交给年轻人自己,交给我组建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团的孩子们去“玩”,去用这个播客关心自己关心的、研究自己需要的、交流自己想说的……
毕竟人到中年的力,虽然早就不上班了,但过去的满身班味儿依然没有完全消散,所以我决定克制自己不过多参与,只在录制前的话题方向上给些建议、对录制后的播客音频做最终审核,以免影响孩子们对内容的自由探索。
而且我会组织孩子们做这个播客栏目,也是因为自己想借此听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比如我今年去各大高校公益巡讲的主题: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就业好选择吗?孩子们自己对此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今天的栏目首期播客里,两位年轻人就边聊边告诉了我们:
CC和Jerry,同为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生,一位刚毕业不久,一位则是今年毕业。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刚入校的学弟学妹们比起来,通过实习和工作,已经开始接触到了真实的行业和职业。但跟久在行业里的从业者相比,他们又没有真正地离开校园环境,仍有着年轻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
所以,这期播客我认真地从头到尾听了3遍(剪辑审核时听了2遍,最终版又听了1遍),每次听都感觉又更加理解年轻人了,甚至还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比如他俩关于年轻人“躺平”和“时代红利”的讨论,都是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角度,细品品真也还挺有道理的。
未来更多有关就业的话题讨论,尽在就业研究所......
-时间轴-
02:05 本科毕业三条路,混得不好才打工?
“有意思的现象是,财大学生考研,肯定想提升一下学历,至少不能拖后腿,基本都是平考或者往上考了。大概会有一半同学准备考研。最多的选择是本校还有隔壁复旦。竞争很激烈,最后考上的也就几个。”
“我当时绩点不是特别好,3.2左右。出国可能最大方向就是去香港或者新加坡,最后想一想就觉得算了。我感觉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投资回报来看,出国回来可能把这个钱收回来还要一段时间,我就感觉还不如直接就业了。”
04:44出国攻读名校,归来还在面试
“没出国确实还有一个原因,我现在拿到的这一份offer,我们是群面,我发现跟我一起面试的一共5个人。有三个都是非常好的本科,硕士也是港三新二,甚至美国非常靠前的学校,都是我们申请觉得非常不错学校的同学,还是回到了那个面试现场,跟我一起面试。然后我面完这场试,就非常坚定认为这个投资回报率确实很低。如果我出国回来还是找这样的工作的话,那意义到底在哪里?”
07:59 高速运转的实习生,批量进入dirty work
“可能当时我接触更多的,甚至就是去帮拿外卖、搬桌子、搬椅子这些活。我干了一个月,最正经的一件工作就是帮他们翻译PPT。所以我真的不想把我的时间,再浪费在这上面了。我甚至每周只有三天的时间去,三天中的一天还要早一点回来赶着上晚课。我就想我每天这么高强度地运转,就是为了去那干杂活,我就非常不满,所以说很快就走了。”
16:36 刻板印象:中后台工作只是打螺丝?
“一开始我对中后台的定义,只是说非常的安稳,做的东西没有那么累。之前在前台业务做的时候,我会主观上认为好像中后台就是做一些支持性的工作,不太需要有太多value add。但实际上我做了会发现其实也是很有成长性的,很多东西非常有价值。真的没有必要对一个岗位有太多的憧憬,觉得这个岗位好像非常的fancy。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都有你自己的价值所在。”
20:58 就业的“不可能三角”:薪资、wlb、发展前景
“我会更希望选择work life balance和长期的发展,对现阶段的一个薪水确实没有说比那两个更看重。一方面是觉得家里目前还不太需要我提供经济支持,甚至如果我可能需要一些经济支持,家里还能够支持我日常的基本生活。其次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还有精神状态,都不太能支撑做一些很高强度的工作,所以说还是可能更看重work life balance和长期的发展。长期的发展也不是说一定要做到什么样的高度,更多还是自我的成就感,能不能去真正找到一些让自己能够有价值感的工作。”
31:06 今日的“躺平”,只是生活方式
“我有同学选择回家乡。他的观点是说我在家乡有车有房,家里也是能够支撑他很多的开销,生活就是比较惬意。所谓叫躺平,我觉得真的不算,只是说选择了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毕竟在前些年来说,我去卷还是很有盼头的。不管是读书,还是去实习,去工作,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发展。但是现在来看,确实大家没有太多希望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个,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一个生活方式?”
“你在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或者说三四五线城市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像在上海,一些文娱活动,演唱会,Livehouse,在家里不能说没有,只能说频次不是一个量级的。在上海可能每周脱口秀、演唱会等各种活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但是在我的家里可能就是半年一次的漫展。我觉得留在上海还是有希望的,支撑我去卷一卷,相当于是被这个城市吸引而留下来的。”
36:53 年轻人锐评怎么吃“时代红
“我们这一代人感觉不管是就业形势还是经济形势,没有这么好。但是父母那一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吃到了很多红利的,上一代人吃了时代的红利,到了今天时代没有这么好的时候,那我啃老,这就是财富的一个分配。如果我这一代啃老,然后啃到经济形势变好的时候,下一代再去吃这个时代红利,放在时间长远来看也是蛮有意思的经济规律。”
39:15 香港的交换经历,让我心态逆转
“对于我而言,一开始非常追求title大小,到后来认清现实,有一个心态上的转变,更加追求work life balance。我会觉得我的生活很重要,在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下,让我更舒服。从我的感知上来看,香港的local没有内地生这么卷。内地生还是会更加焦虑。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们在香港,不管是有房还是什么,至少是有基本的生活。另一方面确实内地生到那边,你只有更卷才能够卷过local。因为本身语言没有占优势,粤语说得不够好,在当地找工作本身就是比较大的障碍。那你只有其他方面比别人更优秀,才能够在当地扎稳脚跟。”
49:12 校园vs职场:单纯和现实
“职场要思考的事情更多,大家都会有利益存在。我之前遇到一些职场上的问题,都不太会处理。包括我做一些事情,不太理解为什么mentor会这么生气,或者说为什么会给我一些不好的反馈。后来跟同学聊聊,发现可能因为我触及到了他的利益。他交给我的活,如果我没有很好完成,或者给他埋下了一些雷,那就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在学校学习,自己学不好,你也不会影响到别人,顶多就是今天这个课没有拿到很好的分数。但是在职场上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你如果做不好你的工作,必然可能会对你的上级有影响。”
56:46 金融行业开始不再吸引外行人
“他觉得做人工智能,做科研是真的能够对科技有一些突破的。这种成就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动力和吸引力,能为科技、为人类社会做一些贡献。但在金融行业这种感受确实要弱很多。等于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过来了解一下,觉得还是不适合自己。”
片尾曲:《Hype Boy》—New Jeans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串台播客栏目:听懂涨声,我与播客的主理人,也是现实中的好朋友杨天楠,由最近浙商证券对年轻员工竞业的事件说起,一起聊了聊现如今金融行业和职场到底是怎么了,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又应该怎么做:
-时间轴-
01:54 灵魂发问:大力究竟是真”疯”了,还是不再装“疯”了?
“现在你会发现,一些中年人当他离开这个行业,或者离开了熟悉的圈子,他表现出了很癫狂的一面。一方面他针砭时弊,把事儿弄得很大,另外一方面他似乎不念旧情,好像原来那些行业里边的一些人和事儿,他也都不再在乎了。他获得了很多掌声和喝彩,但与此同时也会遭到很多的一些非议。
你这说得不就是我么?”
“现在搞金融的,无论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都已经到了一个难以为继的状态,都是在一个互相折磨的状态。老板折磨员工,员工折磨实习生,员工之间、甲方乙方互相折磨。”
“年轻人是什么都没有的,甚至都没机会来到这个行业了,所以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可以不再装疯了。”
07:03 大力如山留言区:金融从业人员专属“哭墙”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评论区其实已经变成了金融 90 后的哭墙。好多人在里面发的故事都相当有意思,也给我们很多同行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
“我觉得年轻人说话确实好听,又开始送什么外号:大力—古希腊掌管券商的神。”
09:13 支持的另一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你担心别人会影响自己,怎么敢给我张这个嘴呢?按照我以前的性格,我真的直接就挂出来了,你算老几啊?别人正在受苦,你却担心别人的受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但是我现在性格好很多了,所以我直接就拉黑了。”
“公众第一个是喜欢看吊打机构,最好你吊打得越猛越好,那大家是最高兴的。第二是看这些金融行业的大人物倒霉,你在公司里边牛的不行,现在倒霉了,大家肯定是非常乐意看的。”
“能不能帮到大家我不知道,我现在感觉反正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我为什么开始点名了?我不喜欢平淡的生活,我也喜欢刺激的,那我们就来点更刺激的呗。我就是要看看这个刺激到什么地步,能真的刺激到整个金融行业做出改变?”
16:26 我两条腿都很硬:尖锐扎向机构,温和赠以孩子
“你不能光做刺激的,另一方面还要做更平稳,更温柔的。温柔和平稳,就不能对行业了,行业不值得。我的温柔也好、平和也好,是对孩子们。扎别人?这只占据我很小一部分日常,大部分的时间,我都用到去高校跟孩子们做公益讲座这些事上去了……”
20:31 优秀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怀疑金融行业这个选择了。
“当时招聘我们的央视老师说了一句话,等到哪一天我们央视,都没有办法吸引最好的传媒人才的时候,不仅是央视不行了,可能传统媒体就已经不行了。”
“你金融行业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去挽回?年年都一样就是去开个宣讲会,你宣讲会开啥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吗?只会宣传自己公司的业绩,是做不了任何挽回的。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温和的面向学生们的,完全都是在为整个行业在做,是我在帮行业去挽回这些优秀的年轻人。”
26:45 职场丛林法则:当没业务可搞时,就会开始内部互斗
“我抬头向上的时候,业绩是很好评估的:我能给公司挣多少钱,都能算得出来。前台部门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他的话语权也大。但是当增长不复存在的时候,公司里面包括中台一些部门,多多少少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很努力,但只是为了证明我在工作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会让很多员工非常痛苦。”
“比如说今年要辞退一两个人,这就像遇到熊一样,我不需要跑得比熊快,我只需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这不就从外部竞争变成内耗了吗?”
31:55 对年轻人竞业,就是在压迫年轻人
“但凡有点脑子你也知道,哪家机构、哪个业务部门,会对工作三年内的年轻人竞业啊?
你有理,你有什么理啊?
他们是觉得我把你招进来、培养你了,所以我给你竞业,这说得是人话吗?
人家没给你干活是咋地啊,你就培养人家了?就你给的那点工资,真能抵人家熬夜的成本吗?人家就是敲螺丝,那个工效拿的可能比你发的工资都多吗?培养,你培养人家啥了?就你们那工作,投行也好,卖方也好,你有什么技术啊你就培养人家了?说这些的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如果把这个路也给堵死的话,那年轻人就进来就真的只能当牛马,一直做下去,这个就太苦了。”
“压迫这个词特别准确。这就是压迫,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更别说道德了。就是压迫。”
36:01 如果对照互联网行业,那金融行业的竞业倒也不算什么了?
“所以有人搞笑说,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得用花名?因为你一出去以后,你让人知道你的真名,一查下来发现是个竞业的员工,到时候就得吃官司。”
“你看这么一对比,我们金融行业,年轻人无非就是运气问题,你是不是碰到人渣了?你运气好一点,是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但是你去互联网行业就不是运气的问题,因为各家都是,至少头部都是靠垄断地位,只不过程度高低而已,系统化压迫的情况会更严重。”
41:38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是我不懂这个才非要去做“圣人”?
“我现在攀登的是第二座山,你们说那些东西是都是我在攀第一座山(投行)的时候追求的。我攀第二座山要还是攀第一座山那个追求,那我还攀它干吗?我之前已经在第一座山的山顶了,别管我这个山顶高不高,我也已经在山顶上了。我都主动下来要攀第二座山了,肯定不会再追求那些东西了。”
“很多年轻人都说什么,其他行业怎么没有力哥,就特别羡慕。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这行也就只有我呀,如果我没了那就没了。并没有千千万万个我,有千千万万个我,这个行业才会一直好下去吧。现在只有一个我,因为只有我不再装疯了,仅此而已。”
“人人都期待有一个王大力,但人人又不想去做这个王大力。”
“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以后的墓志铭上可以就写个大力如山就够了。至少我的家人们知道我一直在做好事,这可能是我唯一觉得骄傲,或者说有点自豪的。”
57:35 职场或者人生,以很多东西为代价去拼一把还值得吗?
“某种角度增长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它更可贵,如果你知道自己要的是这个,我建议你还是可以去拼一拼。
他还年轻,慌什么。我们这个年轻那是得慌,不慌都要挂了,身体真受不了。每个年纪谈每个年纪的事。”
“从陆家嘴东昌路地铁站出来,观察出来的每一个人。但凡是那些上班的陆家嘴精英,一个个面如死灰,就像僵尸一样,一步步往自己办公楼里面走。但如果是跳广场舞的老太,或者是不用上班的那些人,每个人的状态都贼好。”
“体面的中年人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叫别熬夜,第二个叫少出差,第三个叫要讲礼貌。”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最新一场在上财商学院举办的主题沙龙录音,也是高校主题沙龙系列的第二期(第一期:vol.32高校主题沙龙|上财商学院:“上岸”与“下海”,勇敢者的选择游戏)。2024年3月底,上财的樱花开得正盛,受上财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的老师邀请,我又来到上财跟孩子们小范围聚了聚。这场沙龙的主题是由我提起的,主要是去年我到各高校开讲座的主题还是“凛冬将至,人潮汹涌”,今年形式就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将至”已然变成了“已至”。直面寒气的孩子们,也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的疑问:如今的金融行业,还是年轻人的求职好选择吗?这场沙龙,就是对这个疑问的讨论和回答。听听他们的烦恼和疑惑,想想力哥给他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当然,也可以在这里直接留言和我交流相关话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聊到以下话题:
金融行业周期下行,降本增效已成事实。 辛苦卷实习收益下降,倦怠躺平或成趋势。 现阶段的职业选择,比起天花板更应注重安全垫。 所以,金融行业还值得年轻人入场吗?-时间轴-
02:17 金融行业日子不好过,现在入场还能喝到汤吗?
09:24 读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答案
14:54 超额付出≠超额回报,金融行业性价比何在?
25:09 卖方让人衰老,投行让人油腻
34:32 国资是国资,PE是PE,那国资PE呢?
36:34 实习加成不大,躺平自然有理?
43:01 面试情景题:你的实习为什么没有all in一个赛道?
46:10 又苦又累又没意义的工作,未来究竟在哪里?
51:32 没有dirty work的工作确实是有:计件工
59:47 卷大机构卷实习vs求小机构留用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串台播客栏目:理财小客栈,力作为被采访嘉宾,跟小客栈的主理人诗诗,一起聊了聊工作与理想。她说跟我聊上一小时,胜似加了10年班?我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听听看:
-时间轴-
01:23 是什么让这个男人离开投行转做职场博主?“脑子被驴踢了呗”(所以问题来了,谁是驴?)
12:31 白天自大,深夜自卑:说到底,怂才是人生的底色?
17:52 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谈起:人的欲望都在不断递进
22:23 职场真心话:只有你挪坑,我才能升迁
27:44 不往家拿钱,还往外撒钱,吃社区食堂的大力哥底气在哪里?
32:29 人到中年,情绪稳定的side B是冷淡麻木
43:55 中年人追求不了热爱的事情:大多不是没资格,而是没能力
47:24 职场升职加薪的典型公式
52:57 碰到垃圾上级,走?干?忍?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期是高校特别篇:一场在上财商学院举办的主题沙龙录音。2024年1月中旬,恰好五角场周边高校的孩子们期末考完试,尚未回家过寒假,在上财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老师们的支持下,我召集了一场跟高校孩子们的小范围聊天沙龙。召集这个沙龙,一方面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线上做直播,感觉很久没跟年轻人线下见面聊天了,就想找个机会见见大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金融行业的实习、就业市场,确实比以往更卷、更困难,感觉孩子们眼里的光是越来越少了,就想找个线下的场合给孩子们来点更有劲儿的抚慰。高校孩子们,特别是学商科的高校孩子们,如今面临的就业环境大家都有目共睹,以至于关于是转去“上岸”,还是继续朝着金融“下海”的就业讨论,也越来越不绝于耳。这便是本次沙龙的聊天主题:就业选择是“上岸”还是“下海”。其实哪个选择都无谓优劣对错,关键是要做一个敢去直面选择的勇敢者。听听孩子们的相关烦恼和疑惑,想想力哥给他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聊到以下问题:
职业选择的本质和心态应对 实习留用的不同侧面:应聘和招聘的视角差异 “上岸”与“下海”,“求稳”还是“求进” 年轻人选择职业应该优先考虑哪些因素-时间轴-
01:26 谁说投行能培养你出色的能力?
06:15 要我说,过去真没什么好怀念的
10:13 “上岸”与“下海”的不同考量
17:18 周期上的职业选择:既然挣不到大钱,不如听从内心的声音
20:39 行研实习卷不动,及时润or继续苟?
25:02 大公募留用困难,曲线救国是去小公募还是私募?
31:51 实习按时出勤、努力完成工作,没能留用是哪出了问题?
38:25 职场中I人装E,如鱼得水还是天打雷劈?
41:44 带教不耐烦,咱也不敢问,工作完不成咋办?
45:20 曾经上岸又回校读书,再次选择是求进还是求稳?
50:58 银行理财子销售:弱市场化机构+强市场化岗位,是个好选择吗?
57:20 银行总行投行部的跳槽优势在哪?
01:00:06 想拓展求职赛道,那就去争最卷的实习
01:05:28 年轻人选择职业,别过多纠结太大的问题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本节目是每周固定视频直播的回放,上期播客:年终总结(一)主要是跟即将踏入金融职场的年轻朋友们交流,这期年终总结(二)则是回答已入行金融从业者们的职场困惑,两期均采用Q&A连麦提问的形式呈现。在节目里,我们具体讨论了金融行业里多种岗位的职业生态、岗位发展前景、前中后台转换赛道选择等问题:这些置身于金融职场的年轻从业者们,正在感受金融周期的脉搏,职业前景与市场冷暖同频,终究会到达把贝塔归还于时代的时刻,个体能做的唯有紧握自己的阿尔法。连麦的他们与大家年龄相仿、经历类似,听听他们的烦恼和疑惑,想想力哥给他们的回答,相信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所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在本期节目中寻找答案。对于没来得及看直播的听众们,也可以在这里留言与我交流相关话题。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聊到以下问题:
学历对社招求职的加成 职场上的“贵人相助” 金融岗位上的自我修炼 前中后台职业赛道的转换选择-时间轴-
00:52 双非硕士社招遇阻:考博刷学历,能逆天改命吗?
07:23 人人皆谓投行卷:到底在卷啥,业务能力or人际关系?
11:11 初入职场的金融销售们:好客户和好产品都被资深同事们抢先占完了?
16:29 职场前辈诚邀我去卖保险: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20:31 券商投顾转投研:做金融是做To C还是To B?
26:40 固收部门里的撮合交易:投研or销售?
31:22 在中小券商做合规:优先换岗位还是公司?
41:11 质控的升职加薪,跟你工作干得好坏是两码事
46:27 互联网PM转券商IT为求稳定好使吗?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正在持续为孩子们做两件事:线下的高校公益讲座、线上的金融行业免费求职招聘平台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 Visa f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