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华容道可以看做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分水岭之一,赤壁大战到此正式结束,汉末历史也正式走向三国鼎立的方向。毛版三国中,毛氏父子曾评论说:三国有三绝,曹操奸绝,奸诈的奸,孔明智绝,智谋的智,关公义绝,仁义的义。此三绝,在华容道这一章节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后人在讨论起这段故事之时,都是交口称赞。但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比如,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明知道关羽去守华容道必然要放走曹操,那为何还派他去?随便把赵云张飞派过去,不就改写历史了?如果曹操在华容道牺牲了,后面的故事应该如何改写?历史的走向又会去往何处?敬请收听!



  • 曹丞相催马走到了云长近前,带着哭腔说自己已然无路可走,求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留他一条生路。但关羽却不以为然,说丞相您当年对我恩重如山不假,但白马坡前斩颜良诛文丑关某已经报答过了,咱们两清!今天这事儿,休想让我以私废公!

    曹操一听关羽的口气:完了,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啊!他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也有点着急了,他再次冲着云长一拱手:“将军,过关斩将之事,想必还没有忘怀吧?”“嘶~这……”曹操又一次旧事重提,关羽心中也不免波澜再起,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是啊,自己当年保皇嫂往河北寻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若不是曹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凭一个关羽岂能轻松过关?真想拿你,恐怕就是肋生双翅也难以逃脱!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对抗政府的武装力量!其实就此事来说,关羽是心知肚明的,二人虽然都心照不宣,但他始终非常感念曹操的照顾!所以这句话,对关羽的杀伤力倍增,他微睁凤目,手拢长髯,沉吟不语。曹操一看,有门儿!马上又追了一句:“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yǔ]公之斯追子濯[zhuó]孺子之事乎?”关羽作何反应?敬请收听!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虽然之前探报已经禀报过了,小路难行,但是这个难行的程度远远超乎了咱们丞相的想象,沟壑纵横,崎岖不平,再加上刚刚下了半天雨,泞泥不堪,马蹄踏上去,很容易就陷进去,不光不能驼人,反而需要前头有人拽,后头有人推,军士们本就溃逃了大半天,无论体力还是精神都已经接近极限,至于辎重,早就被沿途抛弃,现在恨不能连手里的刀枪这类的吃饭家当也都扔了,此时正值隆冬季节,长江中下游的天气,那叫一个阴冷,可怜了这些败兵,怎一个惨字了得?行至半路,忽然前军停滞不前,曹操急忙催问何故?军士回报:前面山僻小路,泥潭纵横,马蹄都被陷住了,大军不能前进!曹操一听顿时来了气,前军的任务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点儿泥潭还能过不去?他吩咐老弱病残的士兵走在后面,精装士卒在路边砍伐树木,铺垫在泥潭里,保障大军通行,同时吩咐许褚张辽徐晃持刀监督,动作迟缓者,违令不行者,立斩!于是,人间惨剧出现了!有些体力不支的伤兵就连人带柴草一起填进了泥潭,用自己的身体为大军前进铺平了道路,就这样,曹操的人马被分成了三停,一停走的慢落在了后面,一停填进了泥潭,只剩下三百多人这一停走了下来,一时间哀嚎遍野,哭泣声,呻吟声,不绝于耳,真可谓“凄凄惨惨戚戚,悲悲切切悲悲”。这也是曹操自起兵以来最为狼狈最为凄惨最为至暗的时刻,没有之一!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终于走出了这片夺命的泥潭,前面的路逐渐平坦起来,又行了数里,曹操悬着的这颗心总算是稍微放下了一点,他打量了周围的地形,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三百多名将士,忽然间仰天大笑,这突如其来的笑声让大家先是一惊,紧接着毛骨悚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笑会不会再次引出追兵!欲知详情敬请关注!

  • 曹操逃过张飞的截杀之后,眼前出现了岔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平坦,但往南郡远了五十里,小路虽近五十里,可途经华容道,崎岖难走峡窄地险。经过亲自勘查,发现大路寂静无声,小路却有几处浓烟升起。曹丞相一锤定音——决定取小路,走华容道!面对手下的质疑,他给出了理由,说诸葛亮诡诈多端,定是故意在小路上燃放狼烟,误导我们转走大路,从而设伏以待。那么这个关于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问题,看似好像就是简单的“抛硬币”,实则不然。因为如何让对手按照你设计的套路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战术欺骗应用题。诸葛亮这种战术欺骗的套路在人类战争史上屡见不鲜。比如,二战中,就有多次成功的案例。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就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战和间谍战,以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法国女星苏菲·玛索主演的《极限女特工》就是以此作为题材的经典电影,但下面要讲的例子,我个人认为在战争史上绝对堪称一次完美的战术欺骗——肉馅计划!敬请收听!


  • 曹操兵败赤壁,多亏张辽拼死相救才捡回一条命。逃跑的路上,他不断被周瑜事先安排的各路人马接连截杀,真是险象环生啊!等天近五更,他带着仅剩的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曹丞相现在算是缓过点儿神儿了,他看了看这里的地形,突然是仰天大笑!他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根本不会用兵!因为此地极为险要,若设下埋伏即使不全军覆没也得折损过半!可惜周瑜小儿和诸葛村夫想不到啊!曹操笑的是这个。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就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为首的正是常山赵云赵子龙!

    徐晃张郃呜嗷喊叫,壮着胆儿咬着后槽牙冲上去死战赵云,曹操还是老办法,趁机带着手下突围而走,然后徐晃张郃是且战且退,本来就打不赢何况正逃跑呢也无心恋战。好在赵云也没有死追不放,二人才得以全身而退。

    曹操跑出去大概几十里地,忽听身后马褂銮铃,回头一看,原来是徐晃张郃赶上来了,这才长出一口气。此时天色已然见亮,而东南风还在使劲儿的刮。没多一会儿空中黑云密布,打了几声闷雷,说是闷雷,声音还挺大,给曹操又吓得一哆嗦,他以为是哪儿擂鼓呢——追兵到了!这位往日里不可一世的大汉丞相,现在已然成惊弓之鸟了!雷声响过,片刻间倾盆大雨倾斜之下!曹操领着残兵往前走,这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是不停,道路十分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一行人在凄风冷雨中到达了葫芦谷口,实在走不动了,大家这体力已然接近了极限,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每走一步都用手里的兵器什么刀茅戟拄着地咬着牙往前挪。曹操也扛不住了,应该说早就扛不住了,虽然他是在马上坐着没走着,可懂行的知道这骑马是全身运动也累着呢!这会儿程昱赶紧过来了:“丞相,您看是不是稍加歇息片刻,再行赶路啊?”“额这个……”曹操回头看了看:“哎,就地休息会儿吧!”

    他这令刚一下,再看这些军校“呼啦……”全躺地下了,什么草丛里树底下石头边上不挑地儿了只要没水干干松松的就行,大家伙儿真是打心里觉得这葛优瘫原来这么舒服,这辈子都没这么舒服过!曹操坐在一块大青石上,紧绷的神情随着天气的好转略显松弛。文武分列左右,多少还是有点派头儿的。他用手捻着被火烧剩下的须髯,仔细审视了一下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势地貌,跟着又是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他这一笑,谋臣武将又蒙了。那么,他到底笑什么呢?敬请关注!


  • 曹操此时已经彻底懵圈了,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真实,又仿佛不真实。当他好不容易连滚带爬的上了陆地,回头再一看:完了!全完了!苦心营造的水寨大营,已经成为一片火海,映红了整个江面!自己前日还横槊赋诗的帅船,俨然一个巨大的火把——真是无比的讽刺,无比的辣眼呢!曹操定了定神,告诉自己:“不要慌,我是大汉丞相,慌什么?水寨没了,还有陆寨呢,凭陆寨的人马我一样能打败他周瑜小儿!”那么,他能整顿兵马再战吗?敬请收听!


  • 曹丞相等黄盖和庞统的消息等的有点儿着急,于是他叫来诸位谋臣和武将一起喝酒聊天,借此排解排解。正这时候,程昱急急忙忙就来了,跟曹操说今日东南风骤起,而且越刮越大,咱们得提防这江东乘机发动火攻啊!曹丞相听完就笑了,根本没当回事儿,还让程昱赶紧坐下,别想那么多,好好喝酒就得了!曹操刚想伸手去拿酒杯,就见一名中军走进大帐:启禀丞相,江东黄盖派心腹军校前来下书!

    嚯!曹操一听:好啊!太好了!真是说“那个谁”“那个谁”就到哇,哈哈!“赶快唤他进来!”那名军校进得帐中双膝跪倒:“丞相在上,我家黄老将军特派我前来送手书一封。”说着话就把书信举过头顶!边儿上有人赶紧接过来呈递给了曹操。曹操打开一看,这信上写的很简略,意思是说:今天,从鄱阳湖运送来的粮草即将抵达三江口,正好周瑜命我黄盖前去巡营瞭哨,趁此机会我就斩杀押运粮草的大将,带着这些粮船前来归降!到时候,我在船头插青龙牙旗为号,时间就定在今夜二更,望丞相接应!

    看完了这封信曹操真是大喜呀,笑得半天合不拢嘴,还重赏了下书之人。接着,他传令升帐聚将——召开了高级将领军事会议。曹操的部署如下:命张郃为水寨前军,接应黄盖。与黄盖会合之后,直接率军杀奔江东;吕虔为后军,随张郃所部冲锋江东大营。文聘、吕充分别为左右军,呼应侧翼。这是水路大军的安排。再看旱路,命徐晃为前军,李典为后军,乐进、夏侯渊为左右军。夏侯惇、曹洪为水陆接应使,许褚、张辽为往来监战使。水军大都督毛芥、于禁率三千藤牌手居中,护住曹操的帅船——这不诸葛亮借过去十万支箭吗,得防着江东用那些箭射咱们呢!

    夜幕如期而至。周都督擂鼓升帐,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东风如期而至,周瑜那边紧锣密鼓的准备行动,诸葛亮这边也已经坐在江夏大营的中军帐里擂鼓聚将。可等各路人马派完了,众将皆有任务,单单少了关羽。那么,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敬请收听!

  • 周瑜对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部署完毕之后,在大帐中焦急的等待。他心中暗想:孔明啊孔明,这东风你到底能不能借到!周都督心情非常复杂,不由自主的来回踱步,时不时还走到帐口看看营中飘着的那面旌旗,可风向一直没有改变的迹象。吃罢了午饭,这风,没有来。到了下午,风,还是没来。眼看要吃晚饭了,东风,依旧没来!等待,无疑是最漫长的,仿佛每一秒都能在眼前留下深刻的印迹,时间完全进入了静止状态。这一天,对周瑜来说,是备受煎熬的一天,是永无止境的一天。他明白,此时舞台已经搭好,琵琶也调试了无数遍可到底何时,才能奏响这一曲震撼心灵的《东风破》?

    就这么艰难的等待,一直到了掌灯时分,还是未见风起!鲁肃深知都督的心情,所以今天过来好几次,陪着在这儿等。他呀,也怕都督有什么吩咐一时找不着他,着急,总参谋长嘛,打仗时候得常跟着司令左右啊。眼瞅周瑜又在这儿溜达了半天,晚饭都没吃——哪儿吃得下去呀!

    正在这会儿,二人忽听帐外脚步匆匆,好像很多人在走动,有的还小步快跑!紧跟着就是交头接耳之声。周瑜和鲁肃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是非常茫然的表情,不知道外头这是怎么了,要是有紧急军情肯定也得先进来禀报呀,不可能弄的军营里众人皆知就总司令和总参谋长不知道!难道——哎呦!周瑜心中大惊,好像明白了什么!他一把拉住鲁肃:“子敬!快随我来!”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冬至。这一天,对于在那个年代饱受战乱的百姓来说,也许根本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周瑜、刘备和曹操这三个人来说,这,是关键的一天,漫长的一天,终生难忘的一天,更是极其特殊的一天。周瑜是忐忑、兴奋、充满期待。他不停的问自己:诸葛亮能不能借来东风?我煞费苦心的巧妙安排能不能一举成功?正在他如坐针毡之时,忽然,帐帘一挑,鲁肃进来了。“哎呀子敬,来得正好!额~这七星坛,建造的如何了?孔明先生开始做法借风没有哇?他说没说,这东风到底何时能下来?”鲁肃走进来连礼还没给周瑜施呢,当头就是这一连串的发问,可见他这心有多急。鲁肃笑了笑:“都督请放心,这七星坛已经建好了,并且布置妥当,都是按诸葛先生的吩咐,从人员挑选、到穿着装束,还有所需物品一应俱全丝毫不差。诸葛先生亲自把关,全都验看过了,非常满意,现在呀,已经开始登坛借风了”。“嗯,好,好。那孔明先生说没说,这东风什么时辰来呀?”“这倒没说,不过,他让我告诉您赶快部署调配力量,早些做好相应的准备,只等东风一来,就即刻行动,与曹操决战!”

    周瑜听罢兴奋不已,马上下令: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这时候几个亲军侍卫走进帐中,伺候都督顶盔掼甲罩袍束带。穿戴整齐之后,他吩咐一声:擂鼓聚将!且看他周瑜如何点兵!欲知详情,敬请关注!


  • 对于罗贯中所描写的七星坛和相关布置,我很感兴趣——非常细致,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说明罗老师一定研究过周易八卦等相关学问。现在聊起借东风的桥段,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阴阳八卦无一不通,再加上经年累月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对当地的气象比较了解,能够根据经验判断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不足为奇。但根据我的研究,以上这个说法用来解释草船借箭,还勉强过的去,毕竟把握曹丞相的心理弱点也是重要因素。而如果再拿这套来解释借风,那就有点儿说不通了,难道老天爷也像曹丞相一样这么配合吗?再者,你诸葛亮生活在这一带不假,问题是人家江东的众文武也没生活在长城以北呀!这儿同样也是他们的老家,气候水文等等常识性经验并不是你孔明独有的!就是放到今天,气象卫星预测几天以后的天气也不是百分百正确的,还甭说一千七百年前了。别忘了,前文书咱们讲周瑜请刘备来三江口赴鸿门宴之时,临走诸葛亮可就跟他约好了,说“待东南风起,派子龙来南屏山接我”,诸位还记得吧?这可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儿了!咱们既然是读小说,干脆权且当罗老爷子的故事没有逻辑问题,我尝试着用我微薄的《易经》知识来推演一下七星坛的布置——再次声明,我也就算囫囵吞枣的看过易经,而且根本没看懂,所以下面的分析纯属自娱自乐,您要是处在专业段位,可千万别跟我较真儿!


  • 曹丞相检阅完了水军,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荀攸和程昱却提出了疑问,说敌人若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丝毫不以为然,他觉得,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曹营地处西北,如果周瑜敢用火攻,还没烧着咱们呢他自己先着了!曹操这个得意呀,简直不可一世!这时候,焦触张南主动请缨,要去江东挑战斩将夺旗!结果,周瑜命韩当周泰出战迎敌,将其斩杀,曹军大败而回。周都督在山顶观战,心情非常舒畅。正在这时候,江面风起,风力还挺大,周都督就见远处曹营水寨正中那面硕大的杏黄色帅旗,被吹掉了,一下就栽到江中。周瑜朗声大笑:“哈哈哈!曹贼必败!”因为在古代啊,人比较迷信,这帅旗倒了可不是小事儿,绝对的不祥之兆!

    周瑜一边儿乐,一边回身看了看旁边自己的这面帅旗,心想你那儿倒了我这儿可稳着呢!忽然,一阵风吹过把帅旗的旗角卷起,旗角上的飘带:“啪”轻轻的抽了一下周瑜呢脸——“嘶~啊!?”周都督瞬间就愣了,脸都白了,紧接着急火攻心大叫一声——“不好!噗!”口吐鲜血就昏倒在地!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上期节目,我从战术层面分析了在赤壁大战中,曹操为什么智商明显下降,部分解答了诸位对此感到的困惑。那么现在,我将从战略方面再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先看曹操的头衔,没错,大汉帝国的丞相,位极人臣,虽然天下军阀割据,虽然他被诟病指责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是丞相的这个客观事实。从理论上来讲,江东孙权以及手下的大臣们都是朝廷命官,拿的都还是朝廷的工资,那就要为朝廷办事唯朝廷命是从,这即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因此,在曹丞相看来:我,代表的是朝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东自古就是我大汉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孙权继承父兄之基业可以,但想搞独立,那就万万不能!如果不听话,我就武统!此乃我曹操以及大汉帝国不可动摇的底线加红线!在他曹操看来,这就是他掌握的所谓“天时”,说白了,我上乘天意下顺民心,率领“正义之师”,你胆敢抵抗就是与朝廷为敌,典型的“地方反抗中央”。

    理论是这么个理论,但实际,是大汉帝国已经摇摇欲坠,面临的结局就是分崩离析,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像之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周朝天下。这一点,一千七百年后的蒋委员长也是有深刻体会的。此外,还有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这件事曹操可以说被千夫所指!而且大家都认为你这丞相来历不明啊,不合法,名不正言不顺,既然不是正经道儿来的那我们凭什么要听你的?各位品品一个“挟”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道出了多少种味道?说到这儿,我也不得不叹服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虽然这么干的不止曹操一人,之前有赵高有霍光,之后有唐朝中后期的宦官,近代有敢向十一国宣战的老愤青儿慈大妈,但只有他曹丞相精准的获此“殊荣”,正如现在我们用“窜访”来形容某国的官员,一个“窜”字,精确而形象的勾勒出其仓皇而又苟且的猥琐形象,实在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啊!

    讲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当曹操面对江东之时,妄图占领道义高地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所以,在他看来措辞言论极为正常的劝降檄文,在孙权周瑜的眼里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书。当时,鲁肃就曾经劝过孙权,说:我等都可以降,就是江东一众文臣武将都可以投降他曹操,唯独将军您不能,因为如果我们投降了照样可以做朝廷命官,无所谓。但您不行——别忘了刘琮的例子还活生生的摆在那儿呢!其实对刘琮的处理,是曹操的一个漏洞,所以孙权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投降就是刘琮的下场,生存几率是零,那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几率好歹还百分之五十呢,万一赢了呢,对不对!更何况,此时的曹操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江东孙权的身上,忽视了刘备,他的认为:刘备兵微将寡,苟延残喘,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三角关系——力量弱但并不代表可以当做不存在,所以曹操的行为让两方开始联合,走上共同对抗的道路。

    其实整部《三国演义》小说,核心主要讲的就是曹刘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唯利益永恒。敌人可以变成朋友,同样朋友也可以变成敌人,只看需不需要。历史上除了三国这段儿,最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北宋时期,宋金辽之间的关系,以及南宋时期,宋金元的关系。但很显然,曹操和北南宋都没处理好他们各自的关系,相比起来曹操还好,只是兵败赤壁,而北南宋都导致了灭顶之灾。

    那么,我想有的小伙伴要问了:历史的长河里,有没有巧妙处理这种关系的实例呢?敬请收听!


  • 曹操检阅水军,只见大小战船皆已搭配连环到位,旌旗战具一一齐备,士卒阵法操演得当配合熟练,随时可以进军。他甚是得意,心想:“大事就矣!”如此阵容和实力,绝对碾压周瑜小儿!

    回到中军帐,曹操召集众谋士和诸位将领对此次演习进行点评。正当他眉飞色舞、手下连连吹捧之时,程昱却有些不安:“启禀丞相,咱们这战船都用铁索相连,固然平稳,但敌人若用火攻,如之奈何?”周瑜要纵火可怎么办?原来咱没拴一块儿,他要是火攻,这船还能赶紧散开,现在不行了,有一条船着起来大家都得挨烧!旁边的荀攸也说:“丞相,仲德所言极是!仲德是程昱的字——万一这火烧起来,那,非同小可啊!我也颇为担心,还望丞相明查!”您好好考虑考虑吧!

    曹操看了看他俩,乐了:“哈哈,仲德,公达,公达是荀攸的字,你们,都很有谋略,但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只有远虑,缺少近忧!”你们想的太多太远了,眼前的问题却往往忽略,没搞明白!荀攸和程昱听蒙了:“额丞相,您何出此言呢?”“哎~来来来,我呀,今天就给你们说说,破解一下二位的忧虑”。呵家伙,曹操这派头儿大了,那真是一切尽在掌握呀!荀攸程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就听丞相给咱们指点指点吧!“程先生,荀先生,这凡用火攻,必借风力。现在,正值隆冬季节,只有西北风,哪儿来的东南风啊?咱们大营地处西北,而敌军则在南岸,如真用火攻,烧的岂不是他们自己?若换在春秋之际,嘿嘿,不用二位先生提醒,我也会早做防备!”现在如果周瑜敢用火攻,那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没烧着咱们呢他自己先着了!要是搁在春秋天儿,什么3月啊10月啊,我是绝不可能把船都连一块儿的早就放着呢!

    曹操话音刚落,在场众人是一致拍手高呼:“丞相高见,我等不及也!”“丞相用兵如神,末将拜服之至!”“哗啦哗啦……”掌声和笑声混成一片呢!曹操手捻须髯,撇着嘴——真是太享受了!可程昱和荀攸,互相对视了一眼,并没加入到这肉麻的吹捧队伍中来,很显然,曹操的解释并没有完全打消他们的疑虑,依旧非常担心,但又不好反驳,只能闭嘴。

    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好反驳呢?曹操不是一向都以重贤纳谏著称的吗?哼哼,哎呀,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刘馥的尸首还在回家路上呢!写到这儿,我们会发现,罗贯中老先生通过问答的表现形式,把曹操的真实想法给很好的呈现了出来,更是解答了之前我们提到的对曹操在赤壁大战中智商明显下降而感到困惑的部分原因——注意啊只是部分原因,并不完全,或者说,说服力还不够强。

    如果您记性好的话,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前文书我给自己挖的一个坑,也说过要好好解答,那么现在我就准备把这个坑填上。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曹丞相大摆宴宴,跟众文武喝酒赏月。等喝得差不多了,借着酒劲儿,他指点江山的霸气再次涌上心头。就见微醺的曹操站起身来,命人抬过自己南征北战手使的那柄马槊,稍稍有点摇晃的走到船头,对众人说到:“我当作歌,汝等和之!”我要唱歌了,你们都给我伴唱!

    音乐一起,只听曹操作歌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qiè kuò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便是流传千古大名鼎鼎的《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唱罢,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看来曹丞相对演唱还是很在行的,起码比拉菲老师强多了。就在宴会进行到最高潮之际,忽然,席间站起一人,冲着曹操一拱手:“哎呀丞相啊,大敌当前,将士用命之时,您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您这词做的有问题,不吉利!嗯——?他这句话刚一出口,四座皆惊!大伙儿都很纳闷儿,赶紧往这边瞧,看看这谁啊,吃了熊心豹胆跑这儿砸场子来了?此人是谁?敬请收听!


  • 徐庶按照庞统出的主意,在军中散布谣言,说西凉韩遂马腾要趁机偷袭许都。然后,他自告奋勇,要率领人马星夜赶往散关把住隘口,监视马腾的动向。曹操大喜,当即划拨了三千兵马,让他尽快启程。徐庶非常激动,这曹营他真是一刻也不想待了,于是赶快收拾好行装,这天夜里炮响之后,领着人马绝尘而去。这便是: 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曹操这边还浑然不觉呢,他以为有徐庶率兵镇守北方,后顾之忧就此消除。纵观目前的战局,对自己那是大大滴有利!“人逢喜事精神爽”,曹丞相这心情格外舒畅。这天,他率领文武巡视大营,顺便也看看那战舰都用铁索连接的怎么样了。等出了大帐,曹操抬眼观瞧——嚯!今儿这天儿真不错呀!只见风平浪静,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这下丞相大人的心情更好了,他问了问身边的程昱:“仲德,今天什么日子了?”“回丞相,今天是十一月十五。”“哦!”曹操点了点头:“怪不得天气如此之好,原来是个望日。”什么叫“望日”啊?这是古代历法的一种计时方式,一个月里,月亮最圆的那天也就是十五,叫“望日”,希望的望;每月的第一天,就是初一,叫“朔shuò日”。朔shuò日这天,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几乎和太阳同时出没,所以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无月为朔,满月为望”,这就是所谓的“朔望之日”。在道法中,这也代表了两个极端,阐述了大自然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生生不息生生不灭的规律。

    曹丞相一琢磨,今儿很难得呀——心情好、天气好、日子也好!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庆祝一下呢?“程先生,传令下去,今晚我要在龙头战舟上大摆酒宴,与众文武饮酒赏月!”“遵命!”

    到了晚上,天色刚一暗下来,月上东山,皎洁的月光下,浩瀚的长江如同一条白练,曹营水旱寨灯火通明,灯光月色交相辉映,这正是:月照灯光灯映月,江中月色似白银。银月光辉如白昼,皎皎月色喜人心。连环战船一字排开,甚是壮观,正当中有一艘龙头战舟,这就是曹操的帅船!曹丞相坐在帅船之上,举目望去,就见南屏山山景如画。他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顾乌林,广阔无垠的山景江色尽收眼底,眼前宛如一幅宏伟多彩的水墨画。曹操环顾左右,文东武西,分座两旁。文官峨冠博带,武将盔甲鲜明。这其中,许多人都是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部下,已经记不清曾多少次一起出生入死了——既是上下级,又可谓是知己好友。面前的桌案之上,已经摆好酒宴,金樽玉盏银盘翠杯,珍馐美馔[zhuàn]山珍海味一应俱全——丞相的酒会,怎能不丰盛?要是把菜品数一圈儿下来,都得赶上《报菜名》那段儿贯口儿了。

    美酒玉食,好友相伴,景色宜人,心情舒畅,人生得意,不过如此!曹操举起酒杯,朗声大笑,他要宴长江横槊赋诗!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庞士元巧授连环计,曹丞相当场下令,命人连夜打造铁环、铁链等物,尽快按凤雏先生所言将战船连接,不得有误!庞统此番之所以能成功,曹操之所以被卖了还无比开心的给人数钱,原因在哪儿呢?诸位,原因就两个字——套路,庞统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套路!

    从进的营来见到曹操的那一刻开始,他先是一顿猛夸,把曹老板夸的跟朵花儿似的,然后装作吃醉了酒,来个酒后吐真言,指出你用兵的不足之处,最后,再态度诚恳情真意切的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三点:第一,马屁拍的恰到好处,第二,意见提的婉转深刻,第三,解决方案天衣无缝!由此,我发现这庞统先生初次登场,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场教育课。

    现在咱们简单解释一下刚才那三点,先说这溜须拍马。虽然我很讨厌拍马屁,但目前在职场上——很无奈——绕不开嘛。如果马屁拍的过于生硬,那么结果不是低级红,就是高级黑,要么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要么给人感觉就是心机颇深、包藏祸心。说完了拍马屁,再说提意见。如果你尖锐的提意见说问题,让领导难堪,那很有可能问题还没解决呢,就先要解决了提问题的人。第三,如果你只批评,而不拿出解决方案,在被人眼里很可能会认为你纯粹就是不负责任的发牢骚,为了反对而反对,如果你是领导,会喜欢这种属下吗?

    现在,我们可以和阚泽下诈降书时的表演进行一下对比,阚泽是在精准拿捏曹操心理的基础上,逆势而为,先是一顿贬损,然后再一顿吹捧,与庞统的套路正好相反。可令人称奇的是,二者虽做法截然不同,但相互衬托,相互呼应,因势利导,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我也发自内心的对罗贯中老先生的笔法赞叹不已呀,真可谓峰回路转,恰到好处!所以,有志于写作的朋友,还是要多读读名著的,多多益善!

    庞统之所以能圆满成功,在于他准确找到了曹操军中目前最重要的痛点,连环计又巧妙的抓住了客户迫切的需求,直击要害,解决了根本问题,起码曹操当时看来,是这样的!若是他得知不久的将来所发生的一切,以丞相的一贯作风,恐怕,庞统这只小凤凰马上会变成酒桌上的一道菜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庞统献了连环计,曹操大喜啊,当即离席,对凤雏先生深施一礼表示感谢!原文是:“下席而谢”,从这动作就能看出曹操的心情。接着,他下了一道帅令,命军中铁匠连夜打造铁索铁环等物,尽快将船只连在一起。中军回了一声“得令”,转身就出了大帐。这时候,庞统心中暗想:行了,计策已然成功,我呀,赶紧布置退身之策安排后路儿吧!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蒋干带着庞统连夜出逃,回到了曹营。一见曹丞相,他是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手舞足蹈,将自己此次奇妙的旅程详细讲述了一遍。当得知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庞士元就在帐外等候,曹操很是震惊,连忙亲自到帐外相迎,甚是恭敬,礼遇有加。

    公正的来说,庞统是三国著名谋士中唯一一个应聘了曹孙刘三家公司见了三个老板的人,当然,前提是这次也算作应聘。那么这三个老板中,还就得说人家曹操最有求贤若渴的风范。书中暗表,庞统其人,貌相丑陋,而且还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拘小节,后来孙权和刘备见到他的时候都表现的远不如曹操。

    进到帐中,落了座,曹操一拱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这句话说的,等于主动自降身份,如同学生一般虚心向庞统请教。不过,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当年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讨对策,结果没一个人听说过他,后来还是徐庶站出来给大家介绍了一番,怎么现在又久闻庞统大名了,还知道他是与伏龙齐名的凤雏,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到荆州以后才听说的吧,反正罗贯中老师就是这么写的,咱也只能这么讲了。

    面对如此诚心的求教,庞统微微一笑:“久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日有幸,愿一睹军容。”我一直听说您很会用兵,今天能不能让我见识见识啊!这句话正中曹操下怀!他随即吩咐一声,命军士列队,接受检阅!于是,庞统着实神气了一把,在大汉丞相以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把曹营陆寨仔仔细细的查看了一番。庞士元看在眼里,心中一紧呢,他暗挑大指:罢了!这曹操果然名不虚传,军容整肃,阵法分明,错落有致,训练有素!着实让人佩服啊!就见庞统点了点头,赞叹道:“丞相的营寨依山傍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不过如此!”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蒋干自告奋勇,二次到访三江口周瑜的大营,要为丞相探听虚实。此时,周瑜正在中军大帐,为如何让曹操主动把战舰连在一起而头痛不已。他一听,怎么着,蒋干又来了?“哎呀太好了!”周公瑾一拉旁边鲁肃的手:“子敬啊,真天助我也!大破曹军,全赖此人!”这回我打胜仗全仰仗蒋老师了!望着大都督激动不已的神情,鲁肃真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周瑜也来不及解释了对着他就一顿交代:“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速去安排!”“哦,好好好!我这就去办!”

    按下周瑜鲁肃不表,咱们单说这辕门外的蒋干。他在那儿等着军士去禀报,可左等也没信儿,右等也没音儿,心里纳闷儿啊:“公瑾这是什么意思啊,上次对我是大驾相迎,这回怎么连面儿都不露?人呢?”

    其实我每次说到蒋干,心里都不落忍,真不愿意再让这位仁兄出场了,但没办法,我不是编导,没有换演员的权力,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蒋老师一如既往不负众望的“毁人不倦”了,这回可把咱们曹丞相毁的不轻啊!——想来,曹丞相也真不容易,为了击败江东他集结了八十三万大军,但被江东击败,只要蒋干一个人儿,就够了!所以,让我们共同心疼曹老板一秒钟吧!伟大领袖曾经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反过来套用在蒋老师身上,一样适用!蒋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好心办坏事”——他出场两次,办砸两次,成功率真可谓百分之百!同时,我也必须要吐槽一下公瑾都督:你,不厚道!给诸葛亮挖坑你是挖一个废一个,但放到同窗兼故友身上,你可是挖一个成一个呀,咱不能可着一只羊薅啊,做人不能这么做啊!

    蒋干等了老半天,实在等不及了,一想自己跟周瑜这种特殊的关系和交情:“哎得了,我呀,直接进就完了!”想到这儿,他是直奔周瑜的中军帐,啥欢迎仪式之类的无所谓!他一路往里走,谁也没敢拦,怎么?都认识啊!上次那么大动静,又喝酒又参观的,都督还吩咐大伙儿对这位蒋先生要格外照顾,所以都认识。他倒也不见外,跟谁都打招呼——“呦,这不蒋先生吗!”“啊,是我是我!”“您又来了?”“来看看昔日故友!”“这回您可得多呆两天,别跟上回似的悄么叽儿就走了,我们都督老念叨您呢!”“我这不来了吗,放心吧这回不会!您忙您忙!”走了没多远正好碰见刚才去禀报的军校,他一看:“呦,蒋先生,您自己进来了?我这儿正迎您呢,请吧。”

    进了中军帐,蒋干满脸堆笑,叫声“贤弟”刚要施礼,就见周瑜坐在那儿是面沉似水,怒气冲冲。蒋干很尴尬,他看了看左右,本以为周瑜没出去迎接可能是正给他准备豪华盛宴呢耽误了,这一看才明白:还豪华盛宴呢连果盘都没有!正这会儿,就听周瑜“啪!”一拍桌案,劈头盖脸对着他这通指责啊,什么你偷走了我的机密书信,导致我得力卧底蔡瑁张允被杀,破坏了我军机大事,什么我拿你当自己亲兄弟,敞开心扉,你把我当傻子跟我玩儿心眼儿,出卖兄弟换取荣华富贵!叨叨叨叨哎呦,跟机关枪似的!直接就把蒋干打蒙了,想解释都插不上话!周瑜真入戏了,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用手一指:“蒋子翼呀蒋子翼!我真没想到今天你还有脸再来!既然你自己送上门儿,按说我应该杀了你!”蒋干吓得一激灵!“可如果杀了你,毕竟咱们是昔日同窗,有点儿过分;也不能放了你,我这三两天就要破曹了,万一你走漏了风声,岂不坏了我的大事!”周瑜一边说着,一边面露难色在他那帅案后面来回踱步,思考琢磨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位自己的故友。欲知详情,敬请收听!


  • 曹操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两封密信,一封是蔡氏兄弟的,说成功将甘宁策反,可以作为内应;另一封是阚泽所写,说和黄盖商定,看准时机就多带船只以青牙旗为号满载粮草前来归降。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曹丞相心生疑虑,不敢相信呢!所以,他连忙召集手下众谋士开会讨论,集思广益,希望有人能去江东大营走一趟探探虚实验验真伪。可等了半天,在场众人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面面相觑,没人搭茬儿。

    曹老板为出访三江口的人选头疼之时,对面周瑜也在为派谁出访曹营而头疼不已。只不过二人头疼的侧重点不同,曹操是拿不准人选,周瑜是拿不准方式。有人问了:这周都督头的哪门子疼呀,你看,苦肉计也演了诈降书也献了蔡氏兄弟也被蒙骗了,一切按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还有什么可发愁的呢?欲知详情,敬请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