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这艘船的交付日期是一再延迟,按照计划2008年的8月15号交付,后来是一次又一次延期。费用也从9.74亿的预算,猛增到了23.5亿美元。少算了电缆的费用,得加钱,您再给加个1亿美金吧。最近汇率大幅度变动,美元暴跌,有色金属暴涨啊,钱不够了,北方机械厂是一肚子苦水啊,得加钱。厂长都快变成价钱哥了。这个北方机械厂本来是造潜艇的,人家对造航母不熟。造航母是尼古拉耶夫船厂的事儿。北方机械厂等于是现学现卖,有不少技术还得考古式研发,凭借苏联时期留下的资料,重新研发一遍,能不慢吗?

    反正为这事儿,印度人和俄国人都不痛快。这俩真是一对儿活宝啊。一个不砍价不舒服,一个是不坑死甲方誓不罢休,真是针尖对麦茫了。俄国人说了,再追加十几亿美元,你干不干吧。

    就在这档口啊,美国人要横叉一杠子。据说是美国总统小布什向印度透了口风,我们家那艘小鹰号不是退役了嘛。你想要啊,送你吧。不过呢,你得买我的超虫,少了不卖,65架起售。这个事儿只是传闻,没有确切的官方消息,不过那一阵子,印度人的确是动过买超虫的心思。

    印度人的心态啊,就像是进了糖果店的孩子,什么都想要啊,东西方都在拉拢印度。他们也有条件货比三家,美苏法以,4大强国伺候着,那福气还小啊?本来俄国打算保留戈尔什科夫号上的防空导弹系统。但是印度人不喜欢啊,嫌大,最后都换成了以色列的巴拉克系统。

    波音公司协调联系了几架F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到印度人面前展示展示,我们这个飞机好啊,比米格机强多了,买我们的吧。波音公司在仔细研究模拟以后,认为唯一能在戈尔什科夫号上起降的美国飞机,就是超虫了。但是也不能满油满载。性能是要打折扣的……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维克兰特号的编号是INS R11,原本是英国的威严级航母赫丘利斯号,到二战结束的时候还没完工呢,既然不打了,这艘船只能先停工再说。1957年,印度买下这艘建造了75%的半成品,英国人继续建造,在1961年交付给了印度人,改名维克兰特号,含义就是梵文勇敢。这艘船的满载排水量只有不到2万吨。对当年的印度来讲,也够用了。有斜角甲板,有弹射器,可以使用海鹰式固定翼战斗机,尽管这个战斗机只是第一代平直翼的喷气式舰载机,也算是凑齐了现代海军航母的基本要素了。

    就在1961年的年底,印度就发动了收复果阿的战役,维克兰特号航母第一次参加了作战。尽管这艘航母只是在果阿的外海巡逻监视,防止列强干涉。航母上的舰载机并没有上阵拼杀,但是也算是参与实战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虽然法国人从70年代就开始做计划,但是一直拖到1987年,这艘核动力航母才开工建造。先是叫黎塞留号,后来改名戴高乐号。两台反应堆加上辅助的柴油机,总功率是7.6万马力。还比不上美国人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呢。既然动力有限,就必须在减小阻力上精打细算,首先是吨位不能大。吃水太深,阻力太大。所以吨位就被局限在了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船一小,就只能螺丝壳里做道场了,必须要精打细算。

    首先必须选择阻力最小的船型,法国人用计算机算了很多种方案,最后选择一种比较圆润的柳叶型水线形状。这样一来,船就不能造得太长,甲板全长只有264米。其次就是稳定性问题,北大西洋风高浪急,船晃得跟冲浪似的,舰载机怎么起飞啊?戴高乐号太小太轻,稳定性方面是吃亏的。于是法国人加了一对减摇鳍。用主动控制的方式,来减低穿浪的晃动。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如果和压载均衡系统相配合。别看戴高乐号只有4万吨,稳定性和8万吨级的航母差不多。可以在6级海况的条件下,起降舰载机。全年有效作战天数,可以达到85%……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马卡罗夫厂长早已退休,而且重病缠身,他居住的船厂疗养院就在南布格河边,在船厂下游15公里的地方,他可以从那里目视着瓦良格号缓缓离开。据服务人员回忆,老厂长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对这艘船还是有感情的。幸运的是,这艘船不是走向拆解,而是走向了新生。

    在某些国家善意的提醒之下,土耳其政府觉得这艘船太危险,万一在海峡里沉了,万一在海峡里撞大桥了,万一搁浅了,万一……,反正就是不许这艘船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下麻烦了。

    这条船前后在黑海漂流了接近17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国政府和土耳其政府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土耳其总理和外交部倾向于放行。但是负责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扎欧鲁反对。美国人也跳到前台,直接出面表示关切。2001年3月份,有一架直升机直接降落在了瓦良格号的甲板上,下来3个人测绘了一番以后,留下了“法国人到此一游”的粉笔字,然后就开直升机走了。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路神仙。

    一直到了2001年的7月份,站在米尔扎欧鲁背后的土耳其军方改变了态度,希腊还帮了点忙,米尔扎欧鲁这才给瓦良格号开了绿灯。在增加了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把大马力拖船的数量从8艘增加到16艘,还要满足一系列其他的苛刻条件。瓦良格号才被缓缓的拖过了土耳其海峡,一路上遇到恶劣天气,只能退回去等待好天气。一直到2001年的11月1号,天气好转。土耳其方面为了瓦良格号,暂停了其他船只的通行。这艘无动力的空壳在二十几条船的前呼后拥之下,以4节的速度,慢慢的通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美国人的企业号刚下水不久,戈尔什科夫就让列宁格勒的涅瓦设计局开始着手设计苏联自己的核动力大甲板航空母舰了,编号是1160。排水量8.5万吨,长度323米,宽度75米,装4座反应堆,功率24万马力。舰载机计划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苏27系列战斗机,实在不行先拿米格23凑合用。装4台蒸汽弹射器。除了吨位稍微小一点,其他都是对标企业号来的。

    不过苏联人还是喜欢在船上装导弹,防空导弹自不必说,1160方案还专门设计了16座远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苏联人的航母使用思路和美国人依然有区别,苏联人还是在用载机巡洋舰的模式思考问题。苏联舰队要前出到深海大洋和美国人对抗,总不能没有空中保护吧,苏联在海外也没有多少基地,岸基航空兵您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靠舰队之中的航空母舰解决防空问题。航母舰载机形成一个面积够大的防空网,就像张开一张保护伞。要么保护自己大型反潜舰把美国人的潜艇赶走,要么保护自己家的核潜艇不被美国人的航空反潜发现。要么保护自己家的基洛夫级光荣级一直冲到敌人500公里的距离之内,向美国人航母战斗群发动导弹饱和攻击。只要完成这个任务,舰载机就算拼光了,也值了。

    到了1973年,涅瓦设计局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戈尔什科夫是很满意的,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也很支持。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同志喜欢核潜艇,但是造航母很有面子,他到也不那么反对。不过乌斯季诺夫是坚决反对。前些天,核潜艇刚刚出了事故,核动力真的安全吗?建造这么大的船,你有没有合用的反应堆?再说蒸汽弹射器在哪儿?要多长时间搞出来?作为舰载机的苏27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能造大型船舶的只有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可是这个船厂连长度达到300米的船台都没有,上哪儿造啊。再说了,这艘船也太贵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到了11月20号,亚雷金上校收到了北方舰队总司令格鲁莫夫上将发来的电报。意思就是说他们会派北方舰队副司令乌斯基缅科中将到克里米亚来处理这件事。巧了,前几天的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防波堤被撞坏了,现在正在修复,这样一来呢,库兹涅佐夫号就有充足的理由不进到塞瓦斯托波尔港之内,而是停泊在了外围。如果真停到了港内,想要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天夜里,乌斯基缅科中将秘密登上了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先是召集航母上的全体军人开会,下令航母立刻起锚,奔赴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基地。趁现在乌克兰人没注意,咱赶快跑吧,这艘船千万不能落在乌克兰人手里……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总之,最后总结下来,核动力航母的好处是对补给船依赖比较少,补给频次和补给总量是两码事。常规动力航母舰队,一艘大奶妈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油都是给航母用的。核动力航母舰队就少多了。起码不需要补充舰用燃料,只要补充航空燃料。真打起仗来,常规动力航母战斗群,可能一艘补给舰都不一定够用。

    常规动力航母的优势是维修快,麻烦事少。出动率远比核动力航母要高多了。全寿命费用也便宜一些。所以,常规动力和核动力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具体还是看对航母的用途规划。

    不过呢,我们话要说清楚。不同机构给出的测算各不相同。兰德公司的计算和美国审计署就不太一样。有些机构计算出来的航母全寿命成本是核动力反而比常规动力要低。其实这里边有个猫腻,那就是对未来国际油价的测算。如果未来油价高居不下,那常规动力肯定吃亏啊。如果油价走低,那就划算了。未来的油价,谁也说不准嘛,对吧。航母嘛,新能源是指望不上了,全电推进还是可以滴……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 不好意思,因为有亲戚到上海,需要陪同,完全占据了我整个周末,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制作周末的节目了。所以呢,周末的固定节目,顺延到下个礼拜了。咱们下个礼拜,不见不散。

  • 书接上文,美国入侵巴拿马算是F117第一次实战经历。F117主要起到踹门的作用,上来先打瞎双眼,制造一个破口,后续其他飞机就可以蜂拥而入了。但是因为巴拿马太菜了,根本没有完善的防控体系。即便是用普通的飞机去扔炸弹,巴拿马也不会发现的,他们基本属于两眼一抹黑。所以,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主要力量是地面的陆军,主要空中力量是直升机。真正发挥出F117雷达隐形的优势,要等到两年之后的海湾战争了……

  • 中国古代的星图,除了三垣之外,还有二十八星宿。在三垣天区的外圈都属于二十八星宿的区域。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大约每过约28天就会在恒星背景中移动一个完整的周期。古人为便于记忆和追踪月亮每天在星空中的位置,就选取了黄道和赤道附近显著的恒星群,构建了一个由二十八个星区组成的体系,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学渊源。

    二十八星宿里的“宿”字,是住所的意思。这与西方星座体系中的黄道十二宫相当类似。在西方星座体系中,黄道十二宫是太阳神的行宫,他在巡游星空的时候,就住在这些行宫之中。而我国的二十八星宿,则是月亮的居所,月亮每一天都会换一个居所,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个巡游的周天。

    现在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的星座是十二宫,而中国的星座是二十八星宿了吧。因为西方的星座是一本日历,每个星座对应了一个月。这也是每个人都能根据出生日期对应到一个星座的原因。而中国的星座则是一部月历,观察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就能知道今天是这个月的哪一天。说实话,我觉得显然是中国的这种划分方法更直观,你想啊,太阳和星星是无法同时看到的,太阳走过天上的哪个星座是需要到了晚上脑补的。而月亮和星星是可以同时看见的,月亮走到了星空的哪个位置,不是一目了然吗?

  • F117也不是全波段隐身。只要是小飞机,就无法做到全波段隐身。对低频电磁波,F117的反射还是很强烈的,但是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就很小了。有不少的小伙伴应该是听过我讲的量子力学系列,都知道有个不确定性原理,粒子是速度和位置是一对矛盾。位置误差小了,速度误差就大,反之亦然。反正就是个跷跷板,按下葫芦起了瓢。雷达波对飞机的测量也是一样的原理,也存在某种矛盾性。火控雷达的波长往往都是厘米波,精确度比较高。但是偏偏F117对这个波段反射很小。米波发射倒是大,但是精确不行。而且波长和天线尺寸成正比,米波雷达必须有个尺寸庞大的天线,移动也麻烦,转动也麻烦。总之就是各种不便。

    根据分析,F117会在60MHz和180MHz的频段出现两个共振峰值。这两个频率对应波长是5米和1.6米。所谓的共振峰值,就是频率和飞机的某一部件的尺寸相仿,于是电磁波会产生强烈的共振。这两个波长都太大了,无法引导导弹攻击,干瞪眼没辙。所以,要对付隐身飞机,要么想办法在米波雷达上下功夫,缩小体积,采取特殊的手段想办法提高精确度。要么换用毫米波段,寻找新的共振峰值。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分布式雷达。隐身飞机不是不反射电磁波,而是尽量把电磁波反射到了几个非常狭窄的方向,被雷达接收机收到的概率很低。如果周围不同位置放置好多个接收机,说不定能加大发现概率……

  • 在地心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也就是从古希腊时代直至中世纪,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的观点。在这种知识框架下,月球虽然作为夜晚最亮的天体,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但它作为地球的卫星概念却相当模糊。更多的时候,是将其视作围绕地球运行的众多天体之一,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地月系统”。

    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后,科学界才开始对地月系统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在哥白尼的日心说中,月球被描述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并不直接围绕太阳旋转,而是以地球为中心进行公转。

    通过观察和数学计算,哥白尼确定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29.5天。他还解释了月相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相对太阳和地球的位置改变所致。

    哥白尼的日心说将月球运动纳入了一个统一、有序且能够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新模型之中,也让月球拥有了地球唯一卫星的特殊地位,这就为后续天文学家对月球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4月14号白天,地中海第六舰队布置了作战任务,晚上7点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分别起锚开航,一个奔着开向班加西以北500公里之外的预定地点,一个奔着的黎波里以北500公里的预定地点,两边分别展开行动。于此同时,伦敦附近的费尔福德和米登霍尔空军基地之中,已经有30架KC10加油机和KC135加油机在整装待命。20分钟以后,拉肯希斯空军基地24架备有重型激光制导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起飞,另外5架EF111电子战飞机伴随飞行。

    地中海上的两个航母打击群也没闲着,他们出动了A6和A7攻击机15架,F/A18大黄蜂战机6架,EA6B电子干扰机14架,此外还有E2鹰眼预警机,F14战斗机、海上搜救直升机等等辅助机种若干架。反正加起来也有100多架了。海军和空降军的机群汇合以后,兵分两路,一路杀向的黎波里,一路杀向班加西。

    电子战飞机首先发现了利比亚防空系统的盲区,在的黎波里南部100米一下,有个防空系统的漏洞,到了15号的0点左右,16架F111战斗红炸机是直奔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西迪比尔拉军营和国际机场军用区这三个目标扑过去了。飞机飞得很低,只有50~60米的高度,如果不是飞机设备好,外带飞行员技术过硬,谁也不敢夜里玩儿超低空飞行。在距离目标150米的时候,6架F111轮番发射了GBU-10和GBU-12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平均是1.5分钟扔一颗。班加西那边海军是重头戏,他们使用的是MK82和MK20重磅炸弹。当然,美国的EF111和EA6一直在附近徘徊,对利比亚的防空和指挥系统进行电子压制作战。同时,F18用哈姆和百舌鸟干净利落的打掉了利比亚的5个雷达站。美国人前前后后打了340多枚反辐射导弹。把利比亚的防空体系彻底撕碎了……

  • 一部电影想要正式走进院线,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和挑战?上映与公映有何区别?拿到国家电影局的公映许可证只是开始,后续又需要哪些关键动作才能确保电影在院线放映?如何与电影发行公司建立合作,以及合作模式有哪些?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除了片方和发行方,还有哪些方会参与分账?通过“星火点映”计划,观众如何参与并对科普电影《寻秘自然》系列产生更深的了解和兴趣?《寻秘自然2》的两部电影分别都讲了什么?虽然这是一期不怎么“原样”的节目,但依然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国产科普电影《寻自然》系列,真的很不容易。


    主播:旭岽、汪诘

    后期:旭岽



    “星火点映”计划详情,可关注“科学声音”公众号


  • 从1986年年初开始,美国人就开始一步一步压缩利比亚的防空识别区。利比亚的防空识别区最北端是在北纬34度线附近。利比亚要求在这个区域内飞行的任何飞机都要向利比亚方面报备。但是美国人的飞机才不管那一套呢,就在利比亚家门口展开了军事演习。飞机任意进出利比亚的防空识别区,利比亚自然也不能就这么被美国人一次次打脸。他们也派出战斗机闯进美国人的演习区。但是每一次都被美国战斗机抢占了攻击位置,而且机载雷达锁定了利比亚飞机。利比亚的战斗机只好灰溜溜的逃走。

    苏联人的电子侦察船一直在地中海上晃悠,美国和利比亚的所有动静,苏联人了解的一清二楚。美国人担心苏联人会把侦查到的信息告诉利比亚人,但是,似乎苏联人就是来打酱油的,人家根本就没有把探测到的信息告诉利比亚人,美国人心里明白,苏联不想趟这个浑水。那胆子自然就大起来了。

    下一步,美国人就要开进利比亚的锡德拉湾禁区了。1986年的3月22号,驻扎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动用包括美国号、珊瑚海号、萨拉托加号三艘航母编队组成的打击群来到了锡德拉湾附近海域。3月24号,美国人的舰载机首次越过了利比亚划定的死亡线,进入锡德拉湾。代号草原烈火的军事行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利比亚的雷达马上就发现了美国飞机,部署在苏尔特的萨姆5导弹立刻开火,对着美国飞机发射了两枚导弹。但是,因为受到美国人的电子干扰,这两枚导弹没能打中目标……

  • 我们使用SeeStar这种简单的工具还是可以拍到不少的肉眼看不到的天体。大熊座附近几乎就是星系的乐园。春季可以拍摄到不少漂亮的星系。

    首先是M3大球团,整体亮度6.3等。这是一个由几百万个恒星组成的密集球团,非常的漂亮,相对来讲也比较亮。梅西耶是一位法国天文学家,它给当时那些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的天体编写了一张星表,1771年发表的第一版只列了45个天体,编号以M开头。大家只要看到编号是Mxx,那就是梅西耶星表的编号。第一号编号M1,就是蟹状星云。猎户座星云编号M42,仙女座大星系,编号是M31。

    风车星系编号M101,亮度是7.9等,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旋涡星系。M51也很出名,这个家伙是8.1等,稍微暗了一点。星等数越小越亮,北极星是2等星,金星是-4等的。没办法,金星太亮,只能是负数了。

    M51星系有一个伴星星系。这一大一小两个星系之间距离非常近,而且有非常强的互动关系。很明显,M51的一条悬臂已经伸到了隔壁邻居家,似乎是在薅隔壁邻居的羊毛。所以,M51和它的伙伴成了天文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的一个目标。

    M81和M82距离非常近,都在大熊座。M81相对较亮,亮度是6.9等,M82是8.4等。M82虽然很小,但是M82拥有一个活动星系核,说白了,这个星系的中心正在往外喷射物质。这个星系恰好又是盘子侧面对着我们,恰好可以看见喷流。所以,这样的目标也非常值得尝试……

  • 说起来呢,《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中心思想就是打破军种的限制,实现联合作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军队组织架构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是强化联合作战,这包括建立联合作战司令部,比如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等等一大堆的司令部。联合作战司令部嘛,本身就下辖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作战司令部是负责指挥作战的,各军种的组织机构不在指挥链条之内。

    中央司令部在哪儿啊?总部设在佛罗里达,管辖范围是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非洲的埃及,这一条线上的国家,全归中央司令部管辖。你可能奇怪,这不是中东吗?怎么叫中央司令部呢?美军的力量投射到全球,人家是拿着世界地图分东西南北中,中央司令部管的就是这一片。

    欧洲司令部的总部在德国斯图加特,管的就是欧洲这一片。不光是欧洲司令部在斯图加特,非洲司令部也在这里,这个距离实在是远了点。印太司令部是在夏威夷,顾名思义,太平洋和印度洋全归印太司令部管。这些以地理划分的联合作战司令部都是地图上看得见的,还有地图上看不见的呢,比如网络司令部呢,管的就是赛博空间了,太空司令部就是管导弹卫星呗。

    现在,前方具体的作战,那就是各个联合司令部去执行。最高决策者是总统,具体管军事的就是国防部长。国防部长下边就是各个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司令了。从总统到一线作战单位,指挥链条清晰明了。后来这个施瓦茨科普夫就担任了中央司令部的司令,要不然海湾战争他是总指挥呢,这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嘛。按照他的职权,他可以全权处理前线的指挥。各个军兵种和后勤单位,都是听他的。这就彻底排除了军种的干扰……

  • 雅典城的建立者是谁,在希腊神话中并无确切记载。但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神话讲述了波塞冬(Poseidon)和雅典娜(Athena)争夺雅典城守护神的故事。

    为了赢得竞争,波塞冬给雅典城赠送了一匹骏马,而雅典娜则献上了一棵橄榄树。波塞冬之所以会送马,是因为波塞冬除了掌管海洋之外,还是掌管地震与马匹之神。这也是珀耳修斯砍下了波塞冬的情人美杜莎的头颅之后,会有飞马飞出来的原因。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波塞冬与雅典娜的关系并不算好,他们早在雅典建城的时候就结下了恩怨。

    波塞冬与雅典娜的这两件礼物在神话中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骏马象征着战争和武力,而橄榄树却象征着和平。波塞冬与雅典娜之争,其实是关于雅典城发展方向的抉择。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波塞冬与雅典娜的争夺方式,竟然是给雅典城的公民送礼。这样的神话情节在全世界的神话故事中都是罕见的。这也反映了在古希腊社会中对公民选择权的尊重。

    雅典市民最终选择了橄榄树,因此这座城市也最终被命名为雅典(Athens)。和平发展的路线,为雅典后来成为在海洋贸易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城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具体是谁建起了雅典城虽然不清楚,但是是谁让雅典城强大起来的,在希腊神话里却有着不少故事,故事里的英雄名叫忒修斯。不过今天咱们先不讲忒修斯的故事,我们继续关注特洛伊的建城过程。

    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的建城者是达耳达诺斯(Dardanus)。关于他的出身主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他是来自于现在的意大利地区,另一个说法是他是阿特拉斯(Atlas)的孙子。阿特拉斯是被宙斯惩罚永远撑起天空的那位泰坦神,他举着双手撑起天空的地方就在非洲北部,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所以不论哪种说法,达耳达诺斯都与希腊西部的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达耳达诺斯最初定居的地方,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阿卡迪亚。后来,因为阿卡迪亚遭遇了大洪水,这才迁居到了爱琴海东北方向的萨摩色雷斯岛上。但是,萨摩色雷斯岛上的土地实在贫瘠,这才再次辗转,来到小亚细亚西北部地区,建立了达达诺斯城(Dardania)。

    当地有一位国王,名叫透克罗斯(Teucer)。透克罗斯也不是本地人,他在到达这里之前住在克里特岛,是为了逃避饥荒,才带领着当地居民迁居到了这里。

    透克罗斯很看重达尔达诺斯,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了他。达耳达诺斯继承了透克罗斯的领土,建立了达耳达尼亚王国(Dardania),并把连接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的水道命名为达达尼尔海峡。从此以后,达耳达尼亚王国也就成为了希腊地区和黑海地区的必经之地。

    达耳达诺斯的孙子特罗斯(Tros)是一位才干出众的国王。他的治理让王国愈发强盛。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国王,便将达达诺斯城更名为特洛伊城……

  • 当然啦,在1982年,也就是勃列日涅夫的最后岁月,这一切还都没发生呢,大家也看不出苏联那么快就走下坡路,苏联还在对外援助,支持输出革命。苏联经常和古巴一搭一档,在美国的后院加勒比海搞事情。比如说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格林纳达,就是一边倒的倒向了苏联和古巴的阵营。

    美国的南方后院有一大堆的小岛,古巴是最大的一个,从古巴往东,有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比较大的岛屿,过了波多黎各,岛链往南拐弯,形成一连串的小岛组成的岛链。这一大串岛链和中美洲、南美洲包围的海域,就是著名的的加勒比海。格林纳达位于这一大串岛链的末端,很靠近南美大陆。

    这个小岛1974年才独立。过去是英国殖民地,独立以后依然是英联邦成员国,也就是说,英国的女王陛下是他们名义上的君主,国家的实际领导者是政府总理。当时的埃里克·盖里总理正在纽约访问,结果是国内出事儿了。毕晓普领导的新宝石运动发动政变把他推翻了。毕晓普上台以后,就开始全面亲苏。还从卡斯特罗哪里得到了一大批粮食和机械等等紧缺的物资。既然有好处,那人家当然跟着苏联阵营干嘛。

    苏联和古巴派了不少的顾问进入到了格林纳达。格林纳达想发展经济,修建一个新机场,苏联和古巴就派了不少的建筑工人来到了格林纳达,说是建筑工人,其实是古巴的工兵。他们修建了一条长达3000米的跑道,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客机用的机场,机场跑道长度分4级,最长的4级,跑道长度在1800米以上。当然,飞机起降不仅仅取决于长度,还取决于宽度。宽度分为ABCDEF,最宽的F,宽度为65~80米。4F级机场,咱们到现在,全国只有14座,这样的机场可以起降A380或者波音747。

    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么一个小岛,机场跑道修了3000米,你用得着吗?再说了,如果是客机起降,旁边用得着修那么大的油库吗?美国人越是分析,越觉得蹊跷。除非,你这个机场是用来起降图95熊、图160海盗旗、图22M逆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