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这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集,因为猫哥讲到了对大家都有用的科普,猫哥将这一集免费放出。

      伊丽莎和丈夫团聚了,却因为过于激动反而晕过去,然后反复几次睡着和醒来。
      第二天一大早,这个教友村特别热闹,好多人在瑞切尔的安排下一起做早餐。对于这个村所在的印第安那州来说,做早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有人忙来忙去,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互相友好谈天。
      等到早饭好了,大家到桌边坐下来。这家最德高望重的瑞切尔坐在首席,其他人也都坐下,其中还包含乔治、伊丽莎一家。
      乔治以前从来没有跟白人一起坐在桌边吃过饭,今天这个境地让他有些不能适应,这也使得他感受到了宗教的感召。乔治此前是根本不相信宗教的,当时麻袋厂的厂长劝他要相信上帝,被他一口回绝了,他说除非上帝送我到达自由的彼岸,我才会相信他。结果现在他被一群教徒救了,他获得了暂时的自由,而且拯救他的人,整个村子是依托于教会才建立的,这使得他觉得都是上帝的功劳。
      那么,帮助乔治获得自由的究竟是不是宗教?是不是上帝呢?站在一百多年以后,我们作为今天的读者,你可以认为拯救乔治的是一个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是,你也可以认为就是上帝,因为这些有理想的人之所以能凝聚起来,恰恰是因为他们都相信上帝,是因为他们都想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

      这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集,因为猫哥讲到了对大家都有用的科普,猫哥将这一集免费放出。

  •   这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免费集,我之所以把某几集免费放出来,原因是这里面的科普比较有价值。

      本集节目中,猫哥从讲故事出发,顺带着讲了两个经济学常识,这属于科普内容,本集免费收听。
      这三个人贩子还没有抓到伊丽莎母子俩,就已经畅想起怎么分赃了。哈利还想多分一点,那两个说把小孩交给你,另外两个我们两分了。哈利只好作罢,结果那两个人非但要这样分赃,还要哈利付一笔订金,相当于启动资金。
      哈利没有想通,自己提供这样好的消息,让这两人有了赚大钱的渠道,为什么还要我向他们付订金?可能哈利会觉得,这两个人才要付一笔信息费给自己,他当然想不通为什么是自己付订金给他们呢?
      那个家伙没有回答付订金的理由,只说自己太忙了,自己手上有好多生意要做。他所谓的“生意”,就是帮一个一个奴隶主抓逃跑的奴隶。
      那个瘦瘦的家伙拿出一张长长的纸条,读了一读自己目前的“业务”。这是他目前受雇要抓的奴隶。
      在这一集中,猫哥从这个故事出发,给大家讲了两点经济学知识。其中第二个经济学知识,估计大家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第一个经济学知识,应该有些人会反对猫哥的观点。经常学的常识往往都是与常识相违背的,所以有争议很正常。正因为这样,猫哥选择把这一集节目免费推出。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前言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猫哥。就是您现在听到的《猫哥详说红楼梦》的主播。您现在听到的是第0集,前言,超长版的前言。

      以上的这句自我介绍并不是猫哥我最喜欢说的,猫哥我多年以后做的新节目,开头的自我介绍是这样说的:大家好,我是猫哥,就是那个说话必须有观点,宁愿说错话也不说废话的猫哥。

      是的,说错话在我这里不算什么事,但是说废话十恶不赦。什么叫废话?就是说出来不产生别人信息增量的话。如果你说咱们应该好好学习、咱们应该孝顺父母,你身边所有人都伸出大拇指说对对对,你说得很对,那你就说了废话。你愿意浪费自己的生命我管不着,但是你浪费听众的生命就是罪恶了。猫哥我从来不说这种永远正确的废话,恰恰相反,我经常说一些充满争议的话。这种话可能是你原来不知道的,那我帮你拓宽了认知面,也可能是你不认可的,那我告诉了你另一面。拓宽认知和启发思考才是我的本意。正因为猫哥我的节目都是有争议的,才催生了今天这个超长版的前言。

      现在是2022年年末,距离最初《猫哥详说红楼梦》录制和发布已经过去了6年有余。《猫哥详说红楼梦》在6年里都是没有前言的,经过这6年多,猫哥我越来越强烈地想要录一段前言放在前面。

      这6年多发生了什么呢?主要变化因素有三个。

      首无,第一个变化因素是,当年解读评说《红楼梦》的时候,猫哥我的听众就熟悉的那几十个人,没想到后来变成了遍布全球的千千万万个听众。猫哥我在录制音频节目之前就一直用文字写作,有固定的读者,后来时代进步了,改录音频节目了,这些读者就成了听众。在那个没有微信、没有微博的年代,在那个连网络上看图片都是奢侈、只能阅读文字的时代,他们会把猫哥我的主页放在收藏夹里,过几天就点开来看看文字更新,有的时候还会摧更。但是,因为人数就那几十个,他们对作品风格了如指掌,知道猫哥我经常口不着调、满嘴歪理邪说,但表达的思想是他们认可的,所以他们不会有疑问,我也不用解释。顺便说一下,关于猫哥是怎样的风格,推荐大家去听一听2022年夏天做的跟气候变暖有关的节目,我的节目标题就叫《高温?气候异常?来听听猫哥的歪理邪说!》我说过了,我讲的全是歪理邪说,但好多人认真听完以后却说不得不折服。你去试着听一下,就算不折服于猫哥我的观点,至少了解猫哥我的风格了。猫哥我的这种风格在少量的几十个受众里是不用解释的,谁让现在猫哥我的听众遍布全球了呢?听众群体变大了当然是件好事,带来的问题就是:不了解我的人很多,有些原本不用解释的话,现在要解释了嘛。

      以上说的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有些思想是最近这几年才形成的,猫哥我把《猫哥详说红楼梦》录制完成以后,仍然在不断地创作更多的音频节目,猫哥我并不只有《红楼梦》这一个节目,后来一直在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想得多了、说得多了,要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就越来越得到凝练。所谓的凝练,就是越来越能把原来那些支离破碎的观点用ABCD、1234的方式说成体系了。

      还有第三个因素,这6年多以来,猫哥我一边创作其它更多的音频节目,一边也在观注着听众朋友的反馈。其中对我褒奖有嘉的那些,我愧不敢当,其中对我批评的那些,我也深表感谢。不管是褒奖、还是批评,猫哥我相信,大家的态度都是诚肯的,也都是冲着关心和爱护来的。爱听书的人都是爱学习的人,不会没事来跟我一个读书人找茬,特别是爱听《红楼梦》的人,更不会无聊到找我挑刺对骂。

      但是,也有好多人在跟猫哥留言讨论以后得出结论,说猫哥这个人不好沟通。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第一是态度不好,第二是是非不分。

      我觉得,你说得都对,所以,事隔六年以后,猫哥越来越觉得要在《猫哥详说红楼梦》的最前面放一个前言了。

      按常理分析,别人家的前言是要对来客表示欢迎的,欢迎你来听我的节目,感谢你的厚爱。而猫哥我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猫哥的前言是要对某些听众劝退的,有些人你天生就不适合听我的节目,不是《红楼梦》你不该听,而是我录的所有节目你不该听。

      首先,猫哥我的第一个特点是,我不讲道德和是非。或者说,要讲也不是摆在第一位的,有比这更重要的等着我讲,叫做逻辑。后来这些年,也就是这6年中,猫哥我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我说:如果你声称要杀人放火,只要你能把话说圆了,你因为什么什么理由,你要杀人放火,能说出来而且能讲得通。那我肯定不会骂你一个字。当然了,我也不陪着你一起干;相反,如果你一心想做个好人,甚至于,你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只要你不能把话说圆,你不能从逻辑上说明你的选择能达到某种好的结果,那么,我有可能会骂到你体无完肤。

      所以,有些听众说:猫哥这个人没有是非。特别是听到后面第三百九十几集的时候,那么多人说,猫哥专门做一期节目来骂一个人,那是个好人啊,全国公认的好人啊,你居然连他都骂。对!猫哥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要是对人的评价停留在他的出发点好不好,你觉得谁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好的,那他就是好人,你就得支持他,那么,你会发现猫哥的节目不是这样子的。

      去年猫哥我从听友群里踢掉过一个人,从旁人的角度看,不管那个人的身份,还是行为,我都不该踢掉她。对方是一个老奶奶,一把年纪了,自己不能读书,还爱听《红楼梦》,追着我的所有节目听,一遍一遍地听,就冲着这个,我也要客气一点对待她。她在听友群里转发的内容也是看起来积极向上的,什么内容呢?就是讴歌我们人民子弟兵的,包括消防战士。那是个视频节目,一组一组照片轮流显示的那种视频,先是一张照片,人民子弟兵满身伤痕,后是一张照片,某一位电影明星肤如凝脂,下面再来一张遍身泥水的,下面再来一张在红地毯上光彩照人的。当然还配上了音乐和旁白。然后,她因为转发这个视频被我踢出去了。好多人认为这种视频值得一看再看,自己看了还不够,一定要转发给亲人朋友共同学习。但是,记住,在猫哥我的群里不允许转发这种踩一捧一的内容。你想歌颂谁没问题的,你可以放声讴歌,但是只要你踩一捧一,我这里就不留你了。所以,猫哥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你不要跟我讲是非,跟我讲是非,我先告诉你我不做好人。

      这是猫哥我的第一个特点:不讲是非。

      猫哥我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讲态度,有好多人留言说:他很想不通,猫哥在节目里表现出来的是大爱无疆,在节目里说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全世界所有人的爱与包容,但是在评论区骂起人来却是丝毫不讲脸面,简直判若两人。

      对,我觉得你说对了一半,你看到了现象,但没想到原因。猫哥我在节目里对全世界所有人都是爱与包容,那是我在做节目给你听,是单向输出。可是评论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我只能毫不客气地骂过去,是因为他开口不讲逻辑,我跟他无法通过讲理的方式沟通下去。

      围绕着这个特点,猫哥我也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如果你说话有合理的逻辑,也就是你的前一句跟后一句是能理顺的,我对你的态度比对我爸还好;如果你说话逻辑有问题,特别是我指出来了你还不能理解,那我对你的态度就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差。

      把以上两条合起来,总结一下就是:你可以说一些杀人放火的观点,也可以说大爱无疆普度众生,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只要逻辑理顺了,我会对你好得跟亲人一样;逻辑理不顺,我对你跟仇人一样。

      现在,亲爱的听众,你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听下去,没准儿你会觉得猫哥说得也有点儿道理,从猫哥我这儿学到了一点儿有用的东西,猫哥欣赏你,我们是兄弟姐妹一样的感情;第二个选择是你只为《红楼梦》而来,凡是猫哥讲到《红楼梦》以外的人物和社会现象你都呵呵一笑、当我放屁,我也无所谓;第三个选择是你现在就关掉,反正《红楼梦》不止我一个人讲,我也不是讲那么好,以至于你不听就终生遗憾了。

      听到这里,你可以做出你的选择了,是继续听一听猫哥的解释呢?还是现在就关掉。现在就关掉的人,我绝不强留。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关,愿意听一听解释,那么,从下一句话开始,我就把你当成亲人了,我要把我的肺腑之言说出来了。

      这6年间,猫哥我一边做着其它音频节目,一边也在梳理自己的观点,慢慢地形成了体系。猫哥我把科普分成了三个层次,这种把科普分成三个层次的做法,并不是在我解读《红楼梦》的那段时间想出来的,而是后来这几年才领悟到的。所以,对于听过猫哥后来这些节目的人,这个科普分三层次的理论属于老生常谈,你一定听过了。但是,毕竟有人是刚来的,毕竟有人是从今天开始才听到猫哥的声音的。再说了,猫哥我的所有节目中,《猫哥详说红楼梦》的播放量最大,其它专辑的收听量就小多了。一方面,好多人根本不想听其它小说,另一方面,喜马拉雅也有责任啦,他们的软件设计就不方便听众去查找同一个主播的其它节目。以至于老是有听众问这个主播还有没有别的节目。正因为这样的原因,猫哥才把科普三层次的理论放到这里来。

      猫哥我觉得,科普的第一个层次是知识层,第二个层次是逻辑层,第三个层次是三观层。或者说,第一层叫“是什么”,第二层叫“为什么”,第三层叫“做什么”。

      很多人只把第一层的科普当成科普,其实那层科普太简单了,简直不叫事。知识嘛,如果你此前不知道,那现在告诉了你了,你就知道了呗。我说出来难吗?不难,你听一耳朵难吗?也不难。比方说,猫哥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铅笔不含铅。你要是以前没听说过,以为铅笔芯是铅做的,只要我告诉你一遍,你以后就知道了嘛。这就不叫事,没难度,也没阻力。

      但是,第二层科普可就要了命了,第二层是逻辑层,说出来有点难,想听懂更难,而且在推广普及中会碰到很大的阻力。可以这么说,你和我之间,如果脑子里接受了不同的逻辑,那么我们将完全无法对话,甚至于不要说对话了,根本就无法听懂对方。于是,你就会拼命反驳我、你也会试图纠正我,要把我这个胡说八道的人挽救回你认为的正途上去。也许有人要怀疑,至于吗?把逻辑说清有这么难吗?听懂有这么难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会想起一个很典型的辩论,那是猫哥身边的真实事件。有一次,某些听众专门找我辩论,他问我:猫哥,你这么推崇科学,你能保证科学家现在得出的结论,过了几十年以后还正确吗?我给他的回答是:我不保证,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保证,说不定用不着几十年的,明天就就有可能被另一个研究推翻了。于是,来反驳我的听众就长舒一口气,觉得他已经赢了。但是,猫哥我也长舒一口气,因为我赢了。为什么同样一句话,辩论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双方脑子里拥有着不同的逻辑。考虑到此时此刻并不是在做辩论,而是在说明问题,猫哥把双方的逻辑整理一下:对方辩友觉得,猫哥你自己都承认了,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没准哪天又被推翻了,所以你就不该支持这种不确定的观点,你非旦支持还要拼着命维护这种随时要被推翻的观点,你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对方认为赢了的理由。而猫哥我的意思是:正因为科学结论可以一次一次被推翻,而且它允许一次一次被推翻,才保证科学能在接近真理的路上不断前进、没有阻碍。你想想那些不会被推翻的理论,它们往往也是不允许被推翻的,比如宗教和神学,以及故意不把事情说清楚的玄学。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人跟你说过听起来非常正确的话,但是他的话其中有几句是不需要证明本来就正确的、还有几句是你想证明也无法去证明正确不正确的、剩下的就阻止你追问了?你但凡多问一句为什么,他就反过来警告你天机不可泄露?或者告诫你这个事儿我不能说太清楚?或者提醒你有些事你不可以追究太深。请问,爱因斯坦和霍金他们可曾说过某个知识只该他自己懂,你们所有人都不该理解?不该追寻?相反,科学家们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总是努力地让它被所有人理解,也接受任何人的检验和推翻。如果你要推翻,科学家们不得阻碍。科学家没说过自己的研究必须正确,他们的研究如果被证明错了,他就接受并修改自己的观点、改为拥抱其他人做出的研究,这是科学得以进步的最大原因,也是我支持科学的原因。所以各位听众现在告诉我,上面那个辩论是谁赢了?

      有人说:猫哥你刚说的有些东西既不会被推翻也不允许推翻,你说的是宗教吧?还有,那些以天机不可泄露为由不让你追问的是神学和算命吧?那些东西我又没相信它,而且正常思维的人也不会相信啊。猫哥你不用杞人忧天的。你要这么想就错了,我要举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而是一套思维方式,这套思维方式你要是没掌握,就算宗教神学和算命没骗到你,早晚有另一个养生专家把你骗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猫哥我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你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不是太阳绕着我们转?你肯定会说,当然不是了,是地球在自转。那么我追问你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跳到几万公里、几亿公里以外看过吗?你当然没有去看过,你会说:早在你刚生出来、牙牙学语的时候,你的爸妈就这么教你了,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教的。那我再追问你一句:如果爸妈和老师教的是错的呢?你一定要说猫哥胡扯了,爸妈和老师会教错?那我得告诉你,400年前的孩子听到爸妈和老师教的都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他们同样没有怀疑过爸妈和老师会错。你和400年前的人,都是不加思考地相信了爸妈和老师的话,凭什么他们的爸妈和老师教的是错的,而你的爸妈的老师教的就一定是对的?你是怎么判断的?或者说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如果你给我的回答是:人类的知识总要更新的嘛,今天的最新知识和400年前的旧知识相比,当然相信新的了。

      那好,猫哥我祝贺你,你已经跟猫哥我站在同一个阵营了,咱们就是过命的交情,兄弟姐妹的感情,下面咱们一起来反对中医吧,因为中医是2000年前成形的理论,而现代医学是最近有了科学以后才刚刚发展起来的。

      结果我的评论区要炸锅了,猫哥你这个不要脸的,居然否认自己老祖宗传承了2000年的中医。那么,各位?逻辑呢?你刚刚在地心说和日心说里是怎么选择的?现在又怎么选择了?你自己的言行就没有统一的逻辑,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我指出来以后,你就暴跳如雷吗?

      也许有人要说了,会不会有些事是最新的正确,也有些事是越古老的越正确呢?你要是产生了这个想法,猫哥我首先得夸夸你,这是件好事,至少你想过两个观点要有取舍,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筛查和排除嘛。同一个客观事物,有两种或者更多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不可能同时正确,那么它们必然要有对有错。而你,此刻是你的耳朵同时听到了多种并存而无法兼容的观点,你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自己的认知负责,努力地去鉴别对错。

      有些人是这样想的:猫哥讲的那些破理论根本没有听一句的必要,因为猫哥他说的那些事,都是我从幼儿园就明白的常识,猫哥他非要反着说,这叫睁着眼睛说瞎话,这种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坏,他就是为了骗我。围绕着这种思想,我在后面的节目里会详细证明,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证明了,但是我要引用两句话,一句是马督工说的,他说:自从伽利略到比萨斜塔上扔铁球以来,科学就是用来打破直觉的。另一句话是猫哥在喜马拉雅上的声音签名,这个17秒钟的声音签名我已经摆在那儿好多年了,下面来听一下:科学是这世上听起来最不像正经话的东西,一听就明白的道理,早就被你的太祖、高祖、曾祖一代一代传给你了,但是科学只讲实验结果,你觉得它毁三观或者不讲理,那就对了。猫哥我在这里先引用这两句总结性的话,我说过,你听到后面,会有猫哥的详细证明的,希望你到时候有所收获。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层科普:建立在逻辑上的科学体系。科学并不是一堆知识,而是一套方法。你学会了这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你听到的不同声音,如果方法也有多种,你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方法之间谁对谁错。靠的是逻辑,而不是信仰。有人听到信仰二字就以为我把他归入宗教了,不是,你如果无条件地相信神农、扁鹃、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这也是信仰。

      围绕着逻辑这个话题,正好有一个新鲜的例子。前阵子还有几个人跟猫哥说“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大家觉得我在讲笑话吗?猫哥是不是潜伏到教堂里老头子老太太中间了?还真不是,对方那个群体年龄比我小多了,而且人家还是大大的好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去当志愿者,这个群体也来当志愿者。我们虽然手上忙碌着一刻不停,但是嘴上可以聊天嘛。他们就跟我强调过“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如果你觉得这句像笑话,骗不到你,那我换一句给你听听:用任何仪器都测不出经络,不等于经络不存在;用任何仪器都测不出中医说的气,不等于气不存在;中医说的心肝脾肺肾跟解剖学里不一样,那是因为中医说的心不等于解剖学的心;中医说的心通过解剖找不到,不等于中医说的心不存在……好了,猫哥我说了好几句同样逻辑的话了,是不是把上帝换成经络、气、五脏,立即要多出几亿人反对我了?是的,一个是来自西方的洋宗教,你当它是个屁,另一个是来自你崇拜了一辈子的老祖宗,你本能地维护它。可是,逻辑呢?你自己有没有统一的逻辑?

      逻辑层的科普是难如登天的,是要碰到天大的阻力的,原因是每一套逻辑自身都可以推演。不同逻辑的人,都能用自己的逻辑来进行演推,并最终证明自己正确。比如说“你没见过上帝,不等于上帝不存在”,这句话虽然在我眼里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说这句话的人自己眼里,这是很正确的、也是很有逻辑的,只不过他的逻辑跟我的逻辑不一样,各位明白了没有?所以像猫哥我这样长了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我依然不能改变那个相信上帝的群体,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逻辑也是逻辑,也能推演,也能证明自己正确。

      猫哥我在这里引用一句科普大神们常提的话,包括汪洁也好、吴京平也好、卓老板也好……他们做了多年的科普以后,都得出了一个很悲观的结论:科普不能改变一个思维已经定型的成年人,做科普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把本来就观点一致的人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来,以后咱们一起玩;另一个作用是影响那些10岁左右的小孩,趁着他们思维没有定型,把他们教会。

      其实,猫哥我倒是没有这么悲观,成年人思维定型以后依然可以发生180度的大转弯,这样的例子虽然少,但也不是一个没有。这一点汪洁他们也是承认的,而且他们还补充了一句:这就像是一道单向门,从来只见到中医粉学会了科学方法论走向中医黑的,反过来的一个也没有。

      科普的第三层叫三观层。这一层是最难科普的,或者说是无法科普的。前面说第二层,也就是逻辑层,我说过,人家自己的逻辑也是逻辑,也能推演。到了这第三层,也就是三观层,哪个人跟我有不同的三观,他不会觉得不如我,相反,他只会觉得他高我一头,是我不如他。

      关于这个,猫哥我也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说:人生的高度跟爬山不一样,爬山如果你没爬到顶,你至少知道自己没到顶,也知道有人比你高。但是人生的高度不这样,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最高的那个,因为别人的高你看不懂,人家说给你听了你也理解不了,你只会觉得他做的一切都不如你。所以,人跟人之间,如果三观不同,只能互不往来,各找各的玩伴,你不可能说服谁,甚至你都不可能说到谁听懂。

      说到这里,猫哥我又得给大家推荐我录制的另外一部小说《窗外》了,虽然,好多人一听到琼瑶两个字就直摇头,恨不得把猫哥我打进地狱,原来你是这样的猫哥,一个大男人读琼瑶就该死了,居然还为她说好话,她是个坏人呐,是个教坏了读者的坏作家哎。猫哥我一次一次地跟大家说过,你对琼瑶的误解来自电视剧的改编,人家小说不是那回事,而且,我还可以负责任地说,琼瑶小说的三观比现在的某点中文网、某袖添香、某江文学城要高得多。你没有对比不知道伤害罢了。猫哥我录制《窗外》这部小说,一方面是用我的努力为琼瑶正名,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琼瑶,另一方面,就像猫哥我说的那样,猫哥读书最大的价值并不是读书和讲故事本身,而是我读的过程中加入我对人心、人性、亲情、感情、社会、人伦的思考与分析。我在那部有声书里传达出来的三观内容是很密集的,也是我认为就猫哥我在三观输出方面最值得大家去听的节目。不要因为原作者是你误解过的琼瑶你就选择不听,相信猫哥我这么自信的推荐,也要相信那些听完的人做出的评价。

      那么也许你要说了,既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三观是对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最高的,猫哥你凭什么认为听众就不如你呢?你问了一个好问题。

      首先,在三观层上,猫哥从来没有说过只有我是正确的,也没有试图去证明别人错了,我都是说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但是,我依然要把我的观点说出来。一方面,你可能原先不知道还有另一种观点存在,我可以帮你拓宽认知,另一方面,虽然三观没有对错,但境界总有高低,我努力把我认为更高一层的三观分享给你听。

      考虑到三观没有绝对的对错,我都是这样说的:你可以有你的选择,你可以不接受我的观点,你还可以根本不听我的、还可以批判我。但是我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你跑来反驳我,就得先听清我的观点、弄清我的选择,而不能连我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先杠了再说。举个典型的例子吧,在《猫哥详说红楼梦》节目中,猫哥我读到林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一天,书中描写了贾母吃了一顿晚饭,评论区有一位听众留言,猫哥我一句话就骂过去了:就你这种理解能力以后不要留言了。然后,评论区就炸了,不光留言者本人闹,别的听众也跟着叫,大体上就是这个主播态度怎么这样恶劣,人家批评你一下都不行。你们都错了,猫哥我从来没有不让批评,但是,你想要反对我,至少要知道我的观点是什么吧?那个人的问题是把我的观点理解反了以后给我抠了个帽子,那猫哥我是不接受的。猫哥我可以做坏人,但是你不能诬赖我做坏人。

      有人要问了,不对啊,猫哥你说大家的观点都对,那为什么在评论区跟别人较真呢?这不矛盾,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后面的节目中,猫哥会告诉大家,人类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因为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也叫实验科学,人文科学也叫社会科学,或者说叫理科文科。对于自然科学,做个实验就能判断谁对谁错,就一定要较真,较真到没有第二种声音为止;对于人文科学,本来就是各有各的理解,没必要强求统一。

      猫哥我分别举一个例子吧,对自然科学,铁球和羽毛同时放手,哪个先落地?现在你当然知道是同时落地,可古人不这么想啊,那就做实验来决个胜负。古人不知道空气阻力,后来知道了,那就抽真空,抽真空的能力是慢慢提高的,残留的空气够不够稀薄是慢慢改进的,总有办法一步一步逼近真相,最后是要得出双方认可的结果的。如果实验结果与你最初的信念不同,面对这样的实验,你也只能选择相信,从而抛弃自己原有的认知。如果不想接受别人的实验结果,那你就亲自做实验;如果亲自做实验得出的结论还不想接受,那你就提出实验的不合理处,推动大家一起来设计更好的实验。以上这些你总得选择一个,而不能既不认可实验结果,也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设计,只是强调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这种人叫下三滥,如果来了我的评论区,我是绝不放过的。

      对于人文科学,我也举一个例子,就是你更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听了《猫哥详说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猫哥我是欣赏林黛玉、而批判薛宝钗的,那么多听众在底下留言,试图说服猫哥你错了,你要改变选择,你有病啊?这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嘛,喜欢林黛玉也是正确的选择,喜欢薛宝钗也是正确的选择,它们是可以同时正确的,你为什么要来纠正我呢?这种人来了我的评论区,也是要被骂的。

      所以,猫哥后来很悲观地说:那么多的留言,有些人非说自然科学方面要让两种不同观点并存,比如中西医要结合,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本应不断设计更精确的实验,一步一步逼近真相,直到决出胜负为止的,那么多人留言对猫哥说中西医要并存,要结合,什么中西医结合。你这种人不就是前面刚说到的你既不认可人家的实验结果,你也能不提出更好的实验建议吗?这不就是下三滥吗?还有另外一种留言,对于我欣赏林黛玉而批判薛宝钗很愤怒,恨不得把我纠正过来,像他那样去崇拜薛宝钗。这两种人就是我在评论区最无奈,最后沟通不了只能骂的人了。猫哥我曾想过,如果没有这两种留言,我的留言区起码可以少掉一半的争论。可是,事实呢?我碰到的都是什么样的听众啊?

      所以,大家知道猫哥为什么要在开头就声明我不讲道德和是非了吗?那么多听众的留言要么在自然科学上非要接受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并存,要么在人文科学上你死我活只让我留一个观点。是这种听众把我逼到这样的地步了,明白不?要是大家都能够讲逻辑,我们就没有争议,没必要争个脸红耳赤,哪来的道德和是非问题?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猫哥,就算你说了这么多,你就不能提高一下自己,在现有的前提下讲讲是非吗?毕竟还能多留住一些听众啊。这个道理我当然懂。而且我还能告诉你,我已经是这样干的了。你只要愿意听下去,你会发现我在所有节目里,包括《红楼梦》和其它小说节目里,都是在讲是非道德的。那为什么给你的感觉相反呢?原因很简单啊,我给你一锅的米饭,里面只有一颗老鼠屎,你不会感谢我这一锅米饭的,你只会说我给了你老鼠屎。你当然可以再追问一下,干嘛不把仅有的一颗老鼠屎也去掉呢?那就完美啦。那我得告诉你,这样会贻害无穷,会造成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在不产生其它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我愿意无限拔高我的道德品质,但是有的时候这是冲突的,你在做某一件好事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破坏,最后得不偿失,你以一个好人的心态自居,却在事实上做了千古罪人。听到最后,第三百九十几集,你会知道,我花一集的篇幅去骂的那个人,他就是全国十几亿人认为的好人,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结果呢?他对我们中国科学研究进程的影响有多大?对全国老百姓科学素养的培养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他看不懂,他的十几亿支持者看不懂,但是有人能看懂。那些能看懂的人,就算不像我这样专门做节目骂他,平常也是拿他调侃的,你去看另外一些科普内容的时候,从弹幕和留言里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调侃他的。

      那也许你要说了,就算太讲道德和是非产生负面作用了,那讲态度总没有负面作用吧?猫哥你又为什么不讲态度呢?这是个好问题。

      猫哥我后来也跟大家反思过,我把这个反思放在《乱世佳人》,也就是《飘》这个节目里了。猫哥我跟听众朋友坦言过,如果我能态度好点那当然是好事。我还举过四个不同的模型:围绕着观点是否正确,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观点能通过检验,另一种是纯粹胡说八道;围绕着态度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和蔼可亲,另一种是尖酸刻薄。我也知道,你们最想要的是观点也正确、态度也跟亲人一样,这不用说的嘛,可我是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是一个以林黛玉为偶像和目标的人,我做不了那样的圣母;最差的做法是观点胡说八道,态度还恶劣蛮横,我努力不做那样的。剩下的两种方式,你更接受哪种呢?如果你更在乎态度,只要态度和蔼可亲,观点对错无所谓,那么,每一个卖假药的、卖保健品的,还有电信诈骗的,都是你的良师益友。如果你更在乎观点正确,那你就好好跟猫哥做一个不见面的朋友,听听猫哥的节目,我一定让你很有收获。

      当然,以上这句话是说给听得懂的人听的,也有些无法沟通的人,我换一句话给他:在网络上跟人争论,重点应放在气死对方,而不是说服对方。

      有好多人在猫哥的节目下留言,说猫哥是个极端的人。我不知道留言人是不是感觉自己找到了猫哥的缺点,但是在猫哥我自己看来,你这是在夸我呢。要知道,只要是自然科学,总是有人在不断地设计实验去寻找更精确的结果。就拿钟表来说,你日常上下班有一台摆钟就够了,说不定看看太阳就够了,但是为什么要发明十万年不差一秒的原子钟呢?为什么后来又提高到一百万年不差一秒?一千万年不差一秒?一亿年不差一秒?这样的精度提高,对生活吃喝拉撒还有意义吗?搞这样研究的人极端吗?我告诉你,这种极端是不可少的,你现在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种极端带来的好处,因为原子钟要不是达到了百亿分之一的精度,你今天用不了导航的。你知道二十几年前,开着汽车从沪宁高速南京收费站出去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谁?第二眼看到的是谁?第三眼呢?第四眼呢?第五眼呢看到的又是谁?我告诉你,你连看20眼,看到的都是同一种人,他们斜靠着路边的树桩上、石头上、栏杆上,手里拿着一张小小的纸片,大小像鼠标垫一样,上面写着两个字“带路”,他们凭借着自己对南京这座城的熟悉这个一技之长,正在等着赚你这位外来者的钱。现在你还需要花钱找这样的人吗?你的手机有导航,但是导航这个功能依托于把时钟精确到百亿分之一的极端者,你是不是正在受着极端的人给你带来的福利?你怎么可以吃着碗里的骂着锅里的?怎么可以说像猫哥这样追求真理的极端态度是令你鄙视的?所以在所有这种留言下面,我都是这样回复的:你现在能用手机听我的节目就拜极端所赐,要不是一个一个像地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洛伦兹,赫兹这样极端的人,你现在能用手机听我节目?你现在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家门口吆喝着耕牛,你非但走不出家门口的那一小块地,你更不可能听猫哥给你读书拓宽眼界,所以你要感谢所有极端的人。

      跟大家讲一个猫哥我小时候的事吧,大概十岁的时候,听说有人能通阴阳两界,能告诉你去逝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怎样。结果有一个人去查查自家老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好不好,那个人说:别问了,满百了,投胎了。什么意思呢?从出生算起到现在满了100年了,就不在阴间呆着了,投胎去了。也就是说90岁去逝的人,你超过10年就不要来问了。猫哥我没有亲自去拜访过这种人,当时有信徒把这个事转诉给我听,我问了一个问题:那些本来就100多岁才死的人怎么算?对方顿时发火了,反问我“世上有几个人寿命超过100岁的?”当时我就不服气啊,你别管有几个,你就说有没有?有就得给我解释,你哪怕编一个解释,我也好受点吧?你直接连编都懒得编了吗?大家说一下,我这个人太极端吗?明明是其他人太好糊弄。我知道有些人又要老调重提了:有些事不可以问太明白,你要是到现在还用这种话来反驳我,那拜托你倒回几分钟前去听听,我已经说过这个原则了。所以还是那句话,你说我极端那是在夸我呢。

      也有人在评论区说猫哥这个人太自大了,我觉得你用错了一个词,那叫自信。而且我有的时候很谦虚,我在评论区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的例子多了去了,关键是那些我不接受批评的例子,你要是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接受,你不会说我自大的,说我自大的人,已经无法理解我了,只剩下扣帽子了。

      有一个听众在猫哥我的节目下留了一句建设性的意见,说:猫哥你可以把节目分开来的,《红楼梦》就是《红楼梦》,科学就是科学,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大家各取所需,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我对他说:既然你提了这么好的建设性意见,那我也跟你说说心里话,我这叫精准扶贫。你知道国家扶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是没钱,是怎样把最穷的人找出来,你总不能把钱给了生活无忧的人,而忽略了真正活不下去的人吧?而我做的是精准科普,我也可以像汪洁、吴京平和卓老板那样讲真正的科普,但是那样吸引来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呢?是本来就不缺乏这些常识的人。我现在吸引来了喜欢《红楼梦》的人,这个群体,或者说喜欢古典文学的群体,有更高的比例会神化自己的祖先,他们认为祖宗极其伟大、不允许对祖宗有丝毫质疑,他们认为古代中国极其牛逼,在任何方面、任何细节都超过了其它任何国家的任何方面。不要以为这种把祖先当神的只有老年人和没文化的人,我身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就有好多这样的,有些还在某些岗位上做着领导。他们亲口跟我说过这样的话,说“中国人现在什么都不用研究,只要把祖先已经写下来的多读多背,背熟了就够了,哪个国家都能战胜”,猫哥我因为当着好多人的面,而且人家大小还是个领导,没好意思问一句哪本古书里有办法对付航母和原子弹。这种把自己的祖先当神的人,更多的是《红楼梦》这种书的读者,虽然不是正比例关系,但是概率更高。所以,我把科普放在《红楼梦》节目中,就是要在这个人群里讲科学,把他们最缺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介绍给他们。虽然前面说过,科普不能改变思维定型的成年人,但是毕竟也有少数个案,而且我也不想错过他们的孩子。这是我要把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嵌入《红楼梦》里的真实意图。其实,我倒是更想播讲《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那样对那个群体的打击更直接、也更有力度,但是考虑到那个书收听量有限,我同样的工作量起到的作用就小了,性价比不一样。

      刚才在说到科普的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的时候,猫哥我说了,第二层的问题在于别人的逻辑也能推演,也能证明自己正确,第三层的问题在于很有可能双方都是正确的,就算有高低之分,也是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最高。那么,各位听众,你有没有想到追问一句:猫哥会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呢?猫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逻辑能推演,就只认自己的死理呢?猫哥会不会发现不了别人更高,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呢?如果你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那也很正常,如果你想过,那么咱们可是做个知心朋友,我来给你做个思想汇报。猫哥我最大的担心也是我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我最大的努力就是保证自己不断学习与提高。下面猫哥把我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第一:不要做思维定型的人,你不管多大年纪了,听到跟自己原先观点不一致的话,不要从本能上抵制和反对,要试着把两种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比比。就算最终你还是要坚持己见,你只要不是第一时间本能反对的,你只要曾经考虑一下人家也有对的可能性,你只要试着去比一比,我都会说你已经值得我歌颂了。

      第二:你要去实体书店,而不是只去网上书店,当然,有人连网上书店也不去的,自己离开学校大门以后,就再也没买过书,除了孩子上学以外,没给自己买过书,这种人不是我要劝说的对象。我说的是愿意买书的人,不能在网上逛书店,要去实体的书店。当然了,实体书店里找到书以后,因为价格原因到网上买,这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你一定要去实体书店呢?网络上的书店,展示出来的是小编对你的猜测,而你要买的书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小编更不知道。所以去了实体书店,每一个小巷子都不要放过,去寻找全新的知识领域。刚才说到有人从出了学校大门就没买过书看,这种人往往是整天对着手机乐呵呵,以前是看微博,现在是刷抖音。猫哥在我的节目中至少呼吁过十几次把抖音这样的软件卸载掉,整个软件卸载,最大的原因不是它有没有深度、不是它浪不浪费时间,而是你看来看去都是你已经熟悉的知识领域,人家推荐给你的就是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不是你的未知领域,你永远跳不出别人给你划定的那个圈,那你怎么成长?怎么发现自己的不足?怎么填补自己的未知空间?围绕着这个话题我不展开,这几年猫哥我做过的节目里,有好几次是详详细细地把这个理说明白了的,愿意的人去找来听听就可以了。当然了,抖音只是其中一个软件,今日头条也卸载了,小红书也卸载了,知乎也卸载了,B站手机版卸载掉,电脑版适当看看,也不要沉迷。

      刚才说的是你要去实体书店。

      第三:去了买什么样的书,要跨学科、跨领域、跨观点。文科理科不要分,学了文科或者理科的人,恰恰应该多读一点另一科的书,这才是填补你知识的空白,而不是维护你原有的知识强度。最关键的是,买书要跨不同的观点,如果有两个作家互相写书吵架,各说各有理,指着对方的观点逐条批驳,你要把两人的书都买来。买来了怎么读呢?注意啊,注意我刚说的第一点,你不能做思维定型的人。你读其中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不能带着批判的心态,不能为了反驳而读它。你要暂时试着接受书中的道理,这样你把两本书的道理都接受了,让它们在你的心里碰撞,你自己做裁判,你会有所提高的。最后你支持哪一方,我一点都不强求,但是,你反对的那一方,你一定要了解它一次。

      现实中,有好多人恰恰是连自己支持的和反对的都不了解。那么多人跑到我的群里来吵架,非要说中医是多么的完美和正确,我问他有没有读过《黄皇内经》和《本草纲目》,他说没有。我最后就送了一句话给他:你连你自己支持的东西都不去了解一下,你凭什么支持?我可是读过的哦,我能给你ABCD、1234地举出其中哪些错误之处,你能举出其中的正确之处吗?

      猫哥我这样呼吁大家跨文理科地读书,是因为我发现这两科有冲突。还记得猫哥我刚才提到过一个现象吗?有人在我面前说,只要把祖宗留下来的知识多背,背熟了,我们根本不用做什么新的研究。这种观点是怎么产生的?其根源在哪儿?最近我突然想通了,其根源在于你上的学。不管是老师教你的话语,还是教科书编写的文字,都有意无意地向你隐瞒了一些内容。我举数学为例,代数、几何各举一个例子,在代数中,你的老师会告诉你说,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十进制记数法、最先发明了分数小数和负数,我知道、我知道,我一点不否认,可是,哪一位老师告诉过你?成体系的代数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形成?西方在公园前就已经有了成体系的数学学派,连无理数都发现了,而中国是直到清朝末年才传进来的,比人家晚两千多年,哪个老师跟你说过?再说几何方面吧,中国人刘辉领先全世界发明了割圆法,祖冲之领先全球把pi的值算到了小数点后面7位,我知道、我知道,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是,哪一位老师告诉过你,成体系的几何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形成,直到明代才传进来的,也比人家晚了两千多年,哪个老师跟你说过?这就是拿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领先当个事说,却把全面溃败抹去不说。假如这是一场球赛,你1比100输了,会不会天天把进的那个球挂在嘴上,却对输了100个球只字不提?你的老师如果是不知道,那情有可愿,可是编写教科书的人他没理由不知道,他这叫故意误导。如果教科书是因为篇幅原因而不提,我也能理解啦,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居然买不到一本通过学校教育途径发行的参考书提过这些,这只能说是那些从事教育的人品行有问题。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啦,还有更严重的,我们古书里往往有几句话是对的,也有几句话是错的,你的老师和教科书从来都说其中对的那几句,还说这本古书达到了某个成就,从来没告诉你其中错的那些有多离谱。所以,这样教出来的人才,怎么可能不盲目崇拜自己的祖先?我听到有些专家在电视台上做节目,说中国除了最近一百多年落后以外,整个人类历史上一直是全方面领先全球的,这种话简直是毫无根据的一派胡言,我们是有些细枝末节领先了,但是也好多细枝末节是全面失败的,怎么可以说整个人类史一直是中国人全面领先全球?我不知道这种专家是不懂真相还是不愿意说真话,这样的误导要到哪天为止?

      今年,猫哥我想通了这个问题以后,我给自己做新节目的方向做了一点调整,大家去听听猫哥我2022年的一期节目吧,标题叫做《你听好了,猫哥我是这样读<西游记>的》。强烈推荐大家去把那个节目听了,那个节目里的话原本也应该是这个前言中的内容,但是这个前言已经太长了,只好不把那个节目的内容加进来,恳求大家自己去听听吧。

      猫哥我的女儿现在是高三学生,从文理分科上看,她是个典型的理科生,她选的是化学和生物。但是她的文科好不好呢?你只要想想我这么多年给她讲文学就知道了。猫哥我有幸看了她的高中课本,而且因为疫情上网课的原因,我还有幸听过她老师上的课。在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我问她说,你学了高中生物,还有可能相信气、阴阳和五行吗?我女儿说,只要听说过高中理化生的课程,能相信那些就叫见了鬼了。这就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有的认知,你们各位达到了没有?我身边有好多人学历并不比我差的,可是他说的话、他相信的文章,在我眼里像纸糊的一样不用戳就破了,他却深信不疑,其根源,你现在想通了吗?

      还是说那个被我专门骂了一集的人,他是我眼里的坏人,为什么是全国十几亿人眼里的圣人呢?原因就是他只读文科,对理科一点儿不了解,才做了错误的判断嘛。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粉丝认为他是好人呢?你只要了解一下中国人口的教育程序现状就行了,到今天为止,有高中学历的只占40%多一丁点儿,而这40%里面,可不能假定所有人都对文科理科有必要的了解哦。你自己去测算一下,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对文理科都有必要的了解的人又占多少比例吧。那个被我骂了整整一集的人,他能有十亿粉丝,在我眼里是轻尔易举的好不好?我要是从现在起改写养生鸡汤文,天天说吃土豆皮更健康,我的粉丝量也比现在大呀。

      人的认知是有达克效应的,所谓达克效应就是人无法知道自己的空白,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着未知领域,或者说,你以为世界像鱼缸那么大,那么世界就真的只有鱼缸那么大。你并不是不知道鱼缸外面有什么,而是你不知道鱼缸有外面。这才是我让你卸载掉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知乎的原因,这就是我让你去实体书店、而且要走遍每一条巷子的原因、这就是相反观点吵架的书你要统统买来的原因。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我觉得我自己现有的这点知识没让我饿着,我就这样等死挺好的。那也不是不行,那么拜托你发现猫哥的观点与你不一致时,你就不要留言了,我不跟这种拒绝拓宽认知的人沟通。

      在听众朋友的留言里,还有一种观点很典型,就是说猫哥你这个人很啰嗦,很唠叨。读小说讲故事就行了嘛,干嘛动不动就扯到自己身边事、或者社会现象?你有这个想法我是能理解的,但是我只能这么说啦,我的节目不适合你。

      你知道有多少人把我的节目反反复复听了几遍的吗?你知道有多少人听完我的《红楼梦》去听我收费的节目了吗?我这么唠叨的一个人,可是就有人花钱来听我唠叨,你不觉得奇怪吗?世上的人本来就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既不打算按你的要求改正,我有可能还要好好发挥我的这一特点。至于有一个听众留言说,听我的《红楼梦》听到马上结尾了立即切换下一集,免得听我后面的废话。那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但是我也得提醒你,有好多人是专门追着我片尾的废话听,而且还把我片尾的那几分钟废话转载到他的空间、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的。别人喜欢到那样的程度,只是你不喜欢而已。你可以选择跳过,你也没必要写下那句恶心的留言刷存在感。有一次,我看到这样的留言,就在下面回复了一句:我后来做的节目根本就不把这些废话放在结尾,而是揉碎了嵌在小说故事里了,你除非彻底不听我的节目,想要跳过我的解读和分析,门都没有。

      下面,围绕着《猫哥详说红楼梦》这个节目本身做一点说明。

      最初我录这个节目并不是为了在网上播放。我就是一个陪女儿一起成长的爸爸,女儿读书,我陪伴;女儿不认字的时候我读给她听,等到能认字了,我把我更深的理解讲给她听。我们亲子互动的时候,旁边放一个录音设备,记录了我一家两代人的其乐融融。这是主要目的、也是第一目的。至于后来发布到网上去有几个人听、或者有没有人听,我根本没关心过。

      就这样读了好几本书,都是根本没人关心的,我的听众就是原来的几十个人。直到后来出现了《红楼梦》,它居然播放量这么高,动不动就冲进了喜马拉雅的巅峰排行榜,这是想不到、也没想过的。这要感谢广大听众朋友互相推荐,也要感谢那些老师给学生和家长的推荐。大家知道,学生有阅读古典小说的任务,老师不想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也有些老师觉得自己讲也未必讲多好,就直接在家长群里推荐了我的节目。后来加入我的听友群的有好多是中小学生,他们有些用爸妈的手机听,也有些用智能音箱听,有些是老师在课堂上要求的,也有些是老师在家长群里要求的,这些我都略知一二。

      播放量高了,冲上巅峰榜了,就招来某种批评,说这个人读书就读书吧、录节目就录节目吧,干嘛非要跟一个说话都不利嗦的小孩一起录,听着难受死了。那我只能跟你说,我录这个节目就是为了讲给我女儿听,我不是为你录的。没有我的女儿,我根本不会录制这些节目,这么说你该满意了吧?还有一个人说得更搞笑,说你给自己女儿讲故事的录音干嘛要放到喜马拉雅上来?这话说的,我放上来招你惹你啦?如果我放什么样的节目也要看看你的脸色,那你发什么样的留言有没有看看我的脸色呢?这不有病嘛。

      哦对了,还有一个话题要跟大家讲讲,大家就当听笑话了。猫哥最初公布了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加我好友的人,我是一个没拦着,统统加上了。结果后来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南方某省某医药大学的学生加我,我觉得吧,大学生哎,医药大学哎,怎么着也应该可以讨论讨论吧?结果这个人首先他来是跟我争论的,争论没事的,又不是不能争论,结果这个人徒有大学生的身份,不懂得什么叫争论,她是这样说的:就你行,就你正确,就你懂得多,你懂得比习大大还多吗?我说:那得看哪个方面,我是个普通老百姓,跟习大大比怎么当领导,那我不如他,但是,我要跟他比打字速度他肯定不如我,所以我总有些方面是比人强的。我说完这个话以后,到了当天晚上,我的微信被封了24小时。我觉得腾讯公司管理方式也挺让我服气的,而更让我服气的是这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人,她说话水平还不如我那个没读过书的妈妈。从那天起,我细细分析了几个月以来的得失,我发现,加我好友的听众,因为中医和转基因跑来跟我对骂的占多数,这事本来没问题的,我相信,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我就算争论或者吵架或者对骂,我也不会输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引诱我说领导人、再举报到我封号的人,我该怎么防范?就算这种人就那一个,还有个问题,我陪他们争来争去,永远是把我已经做成节目的话再重复一遍。不管你从哪方面问、我要从哪方面回答,我回答的话都是已经做在节目里的了。且不说我的节目是对是错,那我有什么必要把精心制作过的节目内容再跟你个别说一遍呢?而你,听了我的节目以后依然不接受,可以啊,你要么弃我而去,要么有点全新的观点可以来改变我,你既不弃我而去,又没有新的观点可以说给我听,为什么要把我解释过的内容再来问我一遍、要再让我解释一遍呢?这对我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极大的精力浪费。再加上有封号的危险,后来我就不再让这些人加我好友了。当然了,我后来并不是一个好友没让加,而是有选择地通过了一小部分好友申请。至于我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择的,你别问,我也不会告诉你。

      好了,这个前言有点长,到此为止。接下来,欢迎您开始收听猫哥我长达400集的《猫哥详说红楼梦》。

  •   大家好,这是《猫哥详说红楼梦》的第4.5集,属于第4集的后面、第5集的前面多出来的一集。为什么要出现这么一个第4.5集呢?因为,这些年以来,猫哥发现好多听友在等着我解决一个问题。
      《猫哥详说红楼梦》最初开始录制与播出,是2016的事,那年我女儿11岁。后来,到了2018年,我读完了整部《红楼梦》以后,又回过来把节目做了一点小小的修订。加了点片头音乐、片尾音乐、加了点感想;当然也有些内容小修改啦,对于明显的错误就改一改,一般的小错误就不改了。比如读错字啊、说错人名啊,这种小错误,大家一耳朵就能听出是我读错了,不至于被我带到沟里去,所以未必会改动。
      就在那次修订的过程中,我在第4集的结尾加了一句未完的观点。我说:目前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是出了问题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猫哥我是开出了药方的,药方是什么呢?限于节目的时间关系,以及与本节目关系不太大,猫哥就不再聊了,我把我写过的文章放在末尾的文稿里,大家自己去读吧。
      结果,这些年来可就苦了广大听众朋友,因为他们找不到那篇文稿。
      其实要找这篇文章是非常的容易,而且有好多听友是找着了的,还有好多人把它转载走了,转到了他们自己的空间、公众号、小红书等等地方,我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咦,居然有人把我的文章转载到这儿来了。蒙你看得起,谢谢啊。
      但是,也有好多人死活也找不到这篇文稿。于是,这些年来,就一直有人在问我,通过各种方法问的都有。你在第4集末尾说的文章究竟在哪儿?甚至于,连百度搜索的智能提醒里干脆多出了一条:当你搜索猫哥的红楼梦节目时,百度会让你选,你要搜的是不是第4集末尾的文稿。百度能有这个功能,还不是因为太多的人去那儿寻求答案了嘛。
      所以,今天,时隔4年了,猫哥我亲自把这个文稿读一读,免得大家找来找去也找不着。
      顺便说一句,这几年来,猫哥的录音设备经过几次升级,录音效果不是当年那个设备可以同日而语的了,我也没有必要从垃圾堆里再把旧设备找来录一录,就让大家偶尔听一听更好的声音效果,洗一洗耳朵吧。唯一的问题是,听完了这个第4.5集,后面再听第5集的时候,又回到当年那个比较差的音效去了。
      那篇文章要讲的是什么呢?是从教育的困境说起的。在我们整个社会,从古到今存在过很多思想流派,它们互相碰撞又互相融合,既慢慢趋同又保持自己独立、对立的观点。在这些思想流派中,典型的是儒释道三家,也就是儒家、道家、佛家。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就是儒家,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尽管,我们现代教育体系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的,尽管我们早就提倡多元化,但是,儒家的某些思想依然有着很牢固的力量。比如: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番事业。
      在这里我插播一句,有一件刚刚发生的事,当年我是不可能写下来做我的论据的。说明,我那年看到的问题,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解决——8年过去了,为什么是8年?后面再给大家讲。
      刚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在最近几天,2022年的一天,有一位初中生写信给马督工,问他一个问题:我这样的初中生,我发现我和身边的同学们差异巨大、距离遥远,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起决定作用的是天赋而不是努力。这位初中生举了个例子,一群学生去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的题目,他自己费尽千辛做对两题,而另外一个平时“聪明优秀”的孩子稍微努努力对了一半以上。于是他问马督工,像我这样的人,离那样的同学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我怎样才能学会服务人民、服务全人类的本领?
      围绕着这封信,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说有一位学生发生了天赋的作用远大于后天努力。而是,一位初中生,开口闭口就是为全人类服务。这个思想从哪来的?还不是他这十几年的生命里,家长和老师总拿这个口号喊给他听吗?那么,家长和老师的观点从哪里来的呢?就来自这两千年的儒家思想。这个思想到今天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通过家长和老师每天的唠叨,刻进了初中学生的身体里。不出意外的话,还要再去刻进下一代孩子身体里。
      我的插播内容到此结束,下面再回到最初的8年前的内容中来。
      尽管影响我们最深的思想是儒家,但是,猫哥我最喜欢的是道派思想,而且,就目前的社会教育现状,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猫哥我开出的药方就是放弃儒家思想,回到道家思想里去。
      下面就是我在第4集末尾让大家自己去找,结果找也找不着的文稿了。
      这篇文稿的标题叫:猪油蒙了心——猫哥眼里的教育症结。
      大家知道“猪油蒙了心”这句话从哪儿引用的吗?就是《红楼梦》里,王熙凤骂人的话。
      这篇文章最初写于2015年的2月份,2015年,注意,《猫哥详说红楼梦》最初录制也要到2016年末,也就是说,这篇文稿最初发表出来,比我后来开始解读《红楼梦》要早差不多2年,比我把它放到《红楼梦》的第4集里要差不多早4年。现在一晃又是4年过去了,这是8年前的作品。
      题记——也就是写在开头的一句话——题记:传承千百年的儒家思想,恰恰是蒙了心的一块猪油,让你看不到接受教育真正的目的。
      前两天,——注意这个“前两天”,是2015年2月份的前两天——前两天,猫哥在微信和空间做了一个预告,说有空要写篇文章细细地说一下教育的功能。
      在这里我又得插一段话了:那时候我可还没有解读《红楼梦》哦,我此后这么多年里影响力最大的节目还没开始诞生,离它开始干还差两年呢是不是啊?但是,我做我的节目、我写我的文章可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因为一直在输出节目——既做音频节目也写文章嘛,所以我已经预告了一下:前两天,我在微信和空间做了个预告,说有空要写篇文章,细细地说一下教育的功能。
      那天是因为看到罗胖的总结——我补充一下,罗胖叫罗振宇,另外一个主播,做节目的。那天我看到罗胖的总结,说:教育的根本功能第一是提升能力,第二是赢得社会竞争。猫哥我有些不以为然,因为这两点既不能说是教育的功能,而且教育也没能实现这两个功能。
      来看看罗胖说的那两个功能有没有完成吧。
      第一,他说第一是提升能力嘛。“能力”这个概念太广泛了,如果指的是生存能力,那倒很重要。可是,好多大学生还不如文盲能养活自己,可见教育没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问题。除此以外的种种其它能力,在学校这种机构接受的话,效率及其低下,最关键的是考核方式和应用需求完全脱节。所以,学校可以培养考试高手,却无法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无一例外是先应付了考试,然后用其它时间自学的。
      下面看他的第二个功能,叫“赢得竞争”,这就是更悬乎的了。现在大学生为什么工作难找啊?罗胖他只说对了一半,说人与机器赛跑。——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自动化机器一开起来,整条生产线都不须要人,全部自动了。而且最近这些年,AI的出现,连设计类的工作都有危险了,比如画画。AI画画,传统的插画师,他们的工作就受到了挑战嘛。这是最近这两年的内容,我当年写文章的时候不可能预见到AI有这么牛,但是那个时候全自动的流水线已经越来越不需要人了。所以罗胖他说对了一半,就是人与机器赛跑,另外一半罗胖没有说过,就是高等教育恰恰让就业渠道变窄了。为什么呢?要是不扩招的话,有很多人根本上不了本科、或者连专科都没上得了,他会安心地去做一个技术工人,一线的技术工人赚的钱不少的。可是他因为教育扩招了,他读了本科,从此他要找工作就只盯着办公文员那种工作,千军万马去挤另一座独木桥不说,就算挤上了,他的工资收入还不如一线工人呢。
      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到现在为止也还是这样:在一线流水线上干着活的人,尽管他的工作比较枯燥,但是他的工资收入的确是比我要高。所以,如果我当年不是因为教育扩招我能上一个本科,如果我去上一个大专,如果我连大专都没上得了,我高中毕业以后随便找一个什么职校去读一读,很有可能我现在的工资收入比现在还高呢是吧?所以我用这句话来否决了罗胖的第二个作用。罗胖说的教育的两大作用嘛,第二个作用是赢得竞争,哪里赢得竞争了?你是自己的路变窄了,你接受的教育越好,自己给自己找工作的路就变得越窄,你是失去了竞争,而不是赢得了竞争。
      然后,我们继续,刚才那些话都是补充的,不是原文里有的。所以大家来听我的第4.5集还是有收获的,因为这些年的新内容,我在读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加进去了。
      下面继续读。
      当然,罗胖说得也没错,不过要加个前提:这是教育在广大民众眼里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教育的功能,教育它究竟是什么功能,在每一个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教育在广大民众眼里是什么功能呢?就是罗胖前面说的:提升个人能力和赢得竞争,对吧。就比方说,所有人都以为洋人的膝盖不能弯曲,只要一根竹竿就可以打败洋人,那么,罗胖也只好暂时顺着这个思维来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觉得罗胖不是故意要混淆是非的,而是大家都这么认为,所以罗胖总结出来的教育的功能,两大功能,就是大家认为的功能。
      罗胖提到“教育的功能”,如果教育真的有这样明显的功能可言,那一定叫“上学”而不是叫“教育”。上学是功利的,而教育不是。更可惜的是,在绝大多数民众眼里,“功能”两个字可以直接换成“目的”两个字:他们上学是带着目标来的。
      也就是,我在这里批判了一下,受教育是带着目的来的话,那么你真的就要上面两个功能,一个是提升能力、一个是赢得竞争了对吧。
      但是,在猫哥眼里,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见识和修养。也就是说,首先你要知道外面的世界长啥样,然后你要肚子里有点货。
      如果不呢?
      没事,至少性命应该无碍。
      如果依然按照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按照这个方式生活的话,那么有没有见识真的不重要,修养更没有人在意。
      可是,一旦你进入名叫“社会”的这个大圈子,人必然是按群分的。你只要跟人聊几句话,你就会发现只有三种结果:第一、你跟这人有共同话题;第二、你跟这人没有共同话题;第三、你不知道这人说的是什么。如果是第一,你跟这个人有共同语言,那么我祝贺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如果是第二,你跟这个人没有共同语言,那么我祝贺你知道自己的定位;如果是第三呢?你不知道对方聊的是什么呢?我替你默哀。
      有一回,猫哥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边,眼前是数不清的镇国之宝,四周虽然人很多,却静悄悄的。
      在这里我插播一句,在这个陕西省国家历史博物馆里不允许用讲解器,有导游,但是导游是用耳语的方式给你讲的,一个导游最多带十几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大团队,拆,拆成小小的十几个人团队,然后一个一个导游带着你们悄悄话讲解,不允许用讲解器、不允许大声喧哗。所以,我这里提到这么大一个博物馆,里面人极多,但却是静悄悄的。
      这个时候,有七八个人走在我身边,其中之一是讲解员,另外几人是大学生。
      为什么会有七八个人走到我身边呢?我在这里补充一下。其实我是随团队去的,但是那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赶时间,走马观花,一下子就走远了,而我是要去细细地看看这些东西的,所以一转身发现找不到我的伙伴了,然后我就继续看下去吧,慢慢看吧。这个时候,有七八个人走在我身边,其中之一是讲解员,另外几人是大学生。
      那讲解员轻声的讲解如丝一般断断续续飘过来,当他说到“姬旦”两个字的时候,那几名大学生轰然大笑……
      这就是上过学,但是我眼里却没有接受到应有教育的学子们的现状,他们有学历却没有文化,不端庄更不优雅。如果长达16年的教育只能培养这样的知识分子,那不只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全民族的丧钟正在敲响。
      见识和修养在解决了生计并且衣食无忧之后就比较重要了。前文提到的那几个大学生,在如此庄严的博物馆,面对为了咱们整个民族奠定了三千年基调的人,你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学子,至少应该知道这个姓名,也就是“姬旦”这个名字,一个叫“姬旦”的人,你至少应该知道这个人。就算真的不知道,至少要装出一种起码的优雅,不会因为读音像“鸡蛋”而轰然大笑。
      这里我再补充一句,当时的文章里没写,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面连导游讲解都只允许用悄悄话,你们可以轰堂大笑吗?就算导游真讲了一句笑话,你们可以这样笑吗?这种行为就完完全全葬送了自己作为大学生应有的形象。而且呢,我前面说了,你居然不知道为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奠定三千年基调的这个人他名字叫姬旦。
      下面继续读。
      如果优雅适当少一点,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至少要有完整的人格,至少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你看看21世纪都过去十几年了——因为这个文章是2015年初写的嘛,十几年了,现在是二十几年了——,照样每隔三到五年就有新的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街喊“活捉苍井空”——大家知道猫哥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吗?——,更有甚者砸自己同胞的汽车。看看如此人才,你能说有了“能力”和“竞争”就是算接受了教育吗?
      在这里我适当补充一下,上街喊口号“活捉苍井空”也好,砸自己同胞汽车也好,最近这些年倒真的是变少了,但是截止到这篇文章写出来的时候,也就是2015年,在21世纪最初的十几年时间里面,这种事情是隔两年就有一次。
      下面继续读下去。
      话说到这儿了,猫哥究竟在骂谁?好像既没有骂老师、也没有骂学校、更没有骂教育部部长。对了,猫哥今天要说的其实是大环境——由全体国民形成的大环境。老师这么教、学校这么办、高考这么定,你说它千不好万罪恶,没有国民的赞同他能做得下去吗?
      没错,中国家长一边骂着学校和教育制度,一边极尽悲切地把孩子送进去,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地被改造,就像工厂流水线里的产品一样,做成统一的形状,然后出售。
      怎么解决呢?
      罗胖说了:无解。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无解。
      其实有解,只要找到那块症结。
      这不怪姬旦,怪“独尊儒术”,我们只知道人生来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只知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我们只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顺便说一句,这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个“斯”,我写作“斯文”的“斯”,我用人头担保我当年学的就是这个“斯”,你们不要跟我较真,我语文学多好、当年背得多熟,我对自己负责。而且我有同学去问过老师,我的……我的同事,我有一位同事,他回去问当年的老师的,老师说当然是这个“斯”啊,我教的能错吗?所以不要跟我来叫,说这个叫什么效应啊?叫曼德拉效应,不要跟我提曼德拉效应,我绝对没记错。
      我们只知道人生来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只知道“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我们只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不知道我们还可以学学道家:人不一定要为国家、民族而活着,人可以为自己而活着,为开心而活着。
      记得猫哥提过一个观点——当然这个观点是别人提的,猫哥觉得很有道理,说:人最大的成功,是开心地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你逼孩子考100分、考前10名、考本科、考公务员,你开心了吗?你孩子开心了吗?如果没有,那你失败得好彻底。
      回望一下,儒家留给咱们的就是猪油,蒙了心的那块猪油。
      到这里,《猫哥详说红楼梦》第4.5集结束。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 《乱世佳人》也就是《飘》,是猫哥制作的收费节目。但是其中有几集,猫哥决定将其设为免费,原因是这里面讲到了重要科普。一个好的科普不应该只让少部分付费用户听到。毕竟这个科普对大家都有用,免费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 《乱世佳人》也就是《飘》,是猫哥制作的收费节目。但是其中有几集,猫哥决定将其设为免费,原因是这里面讲到了重要科普。一个好的科普不应该只让少部分付费用户听到。毕竟这个科普对大家都有用,免费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 《乱世佳人》也就是《飘》,是猫哥制作的收费节目。但是其中有几集,猫哥决定将其设为免费,原因是这里面讲到了重要科普。一个好的科普不应该只让少部分付费用户听到。毕竟这个科普对大家都有用,免费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   昨天,猫哥的公众号《猫哥在线》收到了这样的留言,留言人提了两个跟《红楼梦》有关的问题。
      这个人的留言不是用文字的方式打的,他之前曾经以文字的方式发在他的QQ空间,这次估计是为了省事儿吧,就把他自己QQ空间的截图发到猫哥的公众号上来了。
      这两个问题问得很有质量啊,所以猫哥这次呢就专门拿出来说一说。正好呢,之前早就有人跟我提出来过,猫哥你在公众号上开辟一个答疑栏目呗。我是一直没有开辟,这次就起个头吧,至于将来要不要专门开辟这样的答疑栏目,我还没想好。不过呢,如果碰上了有质量的问题,我一定可以拿到公众号里来专门答疑的。
      在这里说明一下,猫哥只是做脱口秀,并没有打什么草稿,所以有没有什么条理并不重要,说的有没有遗漏并不重要。而且呢,大家看到的文字是根据猫哥的脱口秀自动转换的,所以有没有错别字,能不能读通并不重要。
      另外再做一点补充,之前猫哥每天在公众号里说的三言两语,发出去的标题图都是一个唐僧。
      为什么选这个图呢?有人说看着不习惯,原因是之前我的三言两语,从来就没有什么计划,明天要说什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我看一下热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我来点评一下,而且我的话我只能保证这代表我个人观点,也不代表什么正确啊、真理啊,所以我把我自己说的话叫做唠叨,“猫哥每日叨叨”,叨叨就是叨逼叨叨逼叨,就这么说说而已,你爱听就听,不爱听你直接关了。
      那今天开始呢,猫给我做一个尝试,因为我自己的照片来做这个标题图。
      这个标题图的照片是从哪来的呢?是猫哥我自己录制的《猫哥详说红楼梦视频版》里面的一个截图,我觉得看起来还可以。有很多人看了猫哥录制的《猫哥详说红楼梦视频版》以后说:“唉呀,比我想象中的年轻。”
      基本上,留言如果不是说《红楼梦》本身,是在说猫哥呢,那都是这个观点,“比我想象中的年轻”,还有人说,“我想象中以为猫哥是一个年老的胖子”,第一不年老,第二不胖。所以我觉得,我自己既然这几年因为《红楼梦》而导致有这么大的收听量,与其让大家纷纷去猜我长啥样,特别是猜成了有皱纹的啊、谢顶的啊、胖子啊,我还不如公布我的照片呢。所以从今天开始啊,这个“叨叨”呢,就把我自己的照片作为封面图。
      另外做一个小广告,猫哥我录制的《猫哥详说红楼梦视频版》,虽然不能做到每天更新,但基本上也一直在做。视频版的内容,跟原来大家听了400集的音频版内容呢,有很大的区别。基本上不会按照读书的顺序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去,而是每一次都拿一个话题出来聊一聊。所以视频版红楼梦可以作为音频版红楼梦的续集、作为补充。建议大家音频版的也还是要听。视频版的不可能完完整整的去聊《红楼梦》,但是如果你喜欢猫哥对红楼梦的解读呢,视频版也是要看的,因为视频版并不会把原来400集音频版里讲过的那些话再拿出来说说,而是我额外想到的、额外能补充的、额外能总结的这些拿出来聊一聊。
      这位朋友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林黛玉她不应该没有资产,他的父亲是巡盐御史,是个肥缺,就算是清官,他的工资也不会太低,林黛玉是他的唯一继承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呢,就必须要回到我们古代的家族制度。我们中国古代的家族,跟我们现在的家庭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一个家庭是什么?就是爸爸妈妈和我。任何一个小孩,你问他你家有几个人啊?“爸爸妈妈和我”或者“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和我”,一般来说就是这样的规模的小家庭,但是古代呢从来没有这种规模上的家庭,都是家族这个概念。一个族有多少人呢?动辄就是几百个人。林黛玉之所以父母死了以后只能到娘舅家去,并不是说他们林家家族已经没人了,而是他们林家家族已经关系比较远了,并没有比较亲的叔叔伯伯。
      那么远的关系一定还有,就算关系疏远到你实在理不清他究竟是哪个人传下来的后代了。比如说猫哥我的老家,我就查过我们家的家谱,我的爷爷很争气,生了整整4个儿子,而且这4个儿子都很能生,所以我这一代的堂兄弟有好几个。但是,除了我爷爷、我的叔叔伯伯4个人、还有我的堂兄弟这么多个人以外,我们村里还有其他那么多个同姓的人,我们是一家子的人,但是到家谱里去查,往上查一代两代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八代,都没有发现我们是同一支。也就是说,我的爷爷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七八代单传,不一定当时只生一个,是只活了一个。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但是,那些人依然跟我同族、同宗,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们依然是在同一个祠堂、一个宗室里面,接受同一个老者的管理。
      所以,我们回到《红楼梦》里来,林黛玉她的老家还有没有这种关系的姓林的人,那一定是有的。只要姓林的这个姓,在他们老家还有,就算是一个族内的。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财产的继承,任何一个男的都比林黛玉更有资格。你不能够以我们今天的法律,我们今天的法律规定了第一序列的继承人是哪几个、第二序列的继承人是哪几个、第三序列的继承人是哪几个。按顺序一个一个来,但是古代不是的,古代是只要这个林氏家族还有一个男的在,他一定比这个亲女儿更有资格继承。
      我们可以切换一下视角,来说一说假设贾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比方说贾家的几个男的都已经人口凋零得没有了,只剩下三春了。那么贾家那些旁支,比如说像草头的那么多名字啊,贾萍、贾芝、贾芬……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属于哪一个人传下来的,你已经找不着他是从哪个人传下来的那一支的了,但是他一定比迎春、探春、惜春更有继承权。这是古代的一个现象,我们今天的人不能理解。
      在古代最好欺负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孤儿、一个是寡母。孤儿呢,因为人小,他虽然还是个男的,但是因为他人小,他争不过那些旁支的、看起来是兄弟、其实也未必是兄弟的人。寡母呢就更倒霉了,不光财产没有了,甚至于连她人都会被瓜分掉。比如说我们族里还有哪一个男的是个光棍,这个寡妇我们族里自己“消化”掉吧。在古代这是常事,我们不能够只看看这些贵族的记载,就以为那是全部。其实在古代也不是哪一个寡妇都能够像李纨这样,你愿意守一辈子的寡,别人对你也不错,给你衣食无忧。其实在很多家族里面,你想要这样子都不行的。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古代在家族内部实行的是公有制,虽然说我们国家层面上的公有制是到了新中国才有的,但是从古到今在一个家族内部财产一直是公有制的。而管理上面呢,比较接近于共和制,也就是说是有“议会”的,只不过这个“议会”的产生不是靠选举,是靠资格,你是这一辈的人,你有这么大的年纪,那你就在议事堂里有说话的份儿。
      所以有人得出一个解读,说贾琏送林黛玉回去奔丧以后,办完丧事回来,林黛玉依然是一无所有,是不是贾琏吞了林家的资产。贾琏有没有这个能力咱们暂且不说,就算贾琏有这个心思,他也动不了林家的奶酪,你真以为整个苏州没有一个姓林的人了吗?不太可能啊。
      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位朋友的第二个问题说:贾家的女孩儿是怎么读书认字的?他们家塾中是男孩子,女孩子是去不了的,家里又没有像林黛玉那样专门聘西宾,难道是自学的?而且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当天,贾母就说,“让姐妹们不要去学堂了,家里有远客来”,所以他觉得这里面矛盾重重,猫哥来解答一下,这里面一点都不矛盾。
      首先贾家一定请西宾,这种事情已经属于常识到没有必要写了,什么叫“常识到没有必要写”呢?你现在每天起来都会刷牙洗脸,但是你绝对不会专门来写一下,“我今天刷了个牙洗了个脸然后才出门”,你不会这样写。你要写到这个文字,除非是你正在刷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牙龈出血了,牙齿掉了一个,除非发生这样的事你才会去记录,否则你绝对不会专门写字去记录你今天刷牙了。因为它太常识了,常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写下来。
      像贾家这样的家族——咱们不要说贾家。只要家里除了吃一口饭以外还能有点余钱的,都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所以吃饱了饭以后有那么一点余钱,但凡能够送小孩去读几本书的,都送到私塾去了,如果还有点余钱,但凡能够请得起一个西宾一定会请,何况是贾家这样的家族呢?
      那么贾母收到的不必去学堂了,这个学堂一定不是贾宝玉去闹的那个学堂,一定是指他们家里请了西宾来教几个春的。只不过呢,这种事情太平常不用写下来。而且因为这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读书,所以在贾母嘴里就变成“不用去上学了”这样说法了。所以这个不存在矛盾,也不是按照这个人问的一样,说曹雪芹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反而乱了逻辑。在这方面是不可能乱的,因为这是常识。你要精心编出来的故事也许编得有漏洞,但是常识方面的你只有可能会漏写,而不可能写成了矛盾。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这集从解答大家的疑问入手,然后聊一聊大家应该怎样读书。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猫哥收到的种种反馈,从数量和激烈程度上讲都远超以往。原因很简单,猫哥以前一直在默默地读小说,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争议。虽然在讲的过程中——不管是《仙剑奇侠传》、还是《江相派传奇》、还是《红楼梦》——只要小说的内容提到“肿医”、或者“《移经》算卦”,我都会适当加几点我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有多荒谬。但是,那毕竟是几句观点而已嘛。不像后来专门做了三期节目,其中有一期是专门说转鸡阴、有一期专门说肿医——还录了个超长版。
      以上节目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好多听友跟我舌战不休。有些听友,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特别是追着听《猫哥详说红楼梦》的过程中,对我的态度,那真叫夸赞有加,对我用的那些语句,我都不好意思复述,好像我在自我吹捧一样。但是,等到关于肿医和转鸡阴的这两期节目上线,那些对我的言辞和言辞背后的语气顿时180度转弯。当年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狠,这也叫“登高必跌重”嘛,秦可卿讲过。
      对于这样潮水般的反对之声,起初我是这样总结的:猫哥我毕竟是做小说节目的,特别是《红楼梦》节目,引来的听众都是对传统文化更加着迷的人,所以,当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不一致时,我的听众才会这样坚决地维护传统内容。我还很羡慕地说,《科学有故事》的听众肯定不是这样的群体,因为《科学有故事》从开始的第一天起讲的就是科学,吸引来的听众肯定更倾向于赞同科学而不是传统的东西。结果事实与我的猜想还是不一致,在他那边也有大量听众为了维护传统的东西,而不惜与主播打嘴仗。
      其实吧,就在关于肿医的这期节目上线之前,《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就提醒过我,做好心理准备哦。说实话,心理准备当然还是有的。因为在此之前,猫哥虽说没有系统地做一期节目,但是点点滴滴的观点早就都说过。言语的碰撞、唇枪舌剑都是有过的。但是,节目上线以后,猫哥收到的反馈还是有些惊讶,比以往都要言辞激烈嘛。
      今天这期节目,我不打算再说任何观点。是不是认怂了呢?这倒不是,不管是在节目下留言,还是在听友群里聊天,猫哥我舌战群儒,以一敌多,还没有认过怂。只是单纯地觉得没有必要了,因为不管我再说什么,都是已经被我自己说过的内容。
      有个现象不得不提一下,在最近这段时间,有好多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来跟我辩论,既有在听友群里激战的,也有私聊和私信的。他们问猫哥的那些问题,猫哥我要是不回答呢,显得太高傲和冷酷。但我要是回答呢,内容都是在节目中已经说到过的,我等于是在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节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我意见不一致的人,他并不是真的在跟我辩论,而是他已经不在乎辩论不辩论了,他只是想要学一学琼瑶的六字真言:“我不听我不听”。比方说,有人问我:“你保证科学家做出的研究都是对的吗?”我很老实地回答:“我不能保证,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保证,事实上科学结论有许多都被后来的研究推翻了。”于是,对方觉得他赢了。其实大家如果真的听过我的节目,你就会知道,这恰恰是我支持科学的一个原因好不好。
      所以,今天这期节目,猫哥绝对不再说任何观点。还是那句话,我要说的,之前的节目都已经说过。
      那说点啥呢?说一下猫哥这几年的历程和心得呗。在最后还要给大家留一个彩蛋,欢迎大家耐心收听完这期节目,并且,希望这个彩蛋能让您有所收获。
      好多听众以为我就是做文学类节目的,因为我最火的专辑就是《猫哥详说红楼梦》。所以才有听友说:“你就好好讲你的小说,别扯那不相干的”。他们不知道,要是论起猫哥我写写画画读读说说的历史,科普才是正经的好不好,读小说其实是打杂的。没想到的是打杂打出了更大的名气,说明猫哥做正经的科普没做好。向大家致个歉。
      猫哥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4句话24个字:“交流教育心得,传播身边科普,欣赏户外美景,共铸品质生活”。除了最后一句话“共铸品质生活”是假大空、凑数的以外,前三句话立意非常明确。第一我关心教育,第二我热衷科普,第三我现实中做的最火热的带大家旅游。
      有好多人说,哎呀你这么关心教育啊,那教教我小孩怎样才能提高几分。对不起您问错人了,我关心的是你怎样的陪伴才能让小孩有更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考分。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让我女儿少考几分,换来她身心更健康。以上这个观点我不管是在电台节目中、还是现实中,我都是反复说的。所以现实中对我提这种要求的都让我拒绝了,甚至还有人说“你既然是师范毕业的,你在那么好的学校当过老师,你就给我小孩加加课呗”,我都直接拒绝了。
      说完教育说说科普,我的科普和别人的科普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两大区别,一是细节不同、二是方向不同。下面一个一个说来。
      所谓的细节不同,猫哥在这里要隆重介绍《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他在做每一期节目的时候,他要说到一个事,一定会去把这件事的细枝末节全部梳理一遍。如果一个研究是国外人做的,中国人引进来的。他会放弃别人翻译好的内容,亲自去查原文,再重新翻译一下,以确保其中所有细节的精确。举个例子吧,有人对猫哥说“米国人自己不吃转鸡阴”,猫哥我的回答就是“米国人也吃转鸡阴的”,而汪洁则直接拿数据说事,米国每年消费掉多少转鸡阴大豆、玉米,还吃掉多少由转鸡阴植物再加工制作的其他食品,平均到每个米国人头上一年吃掉多少。这么细的工作猫哥我从来不做,我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所以,可以这么讲,汪洁他们做的节目是既定性又定量的。而我讲的观点往往定性,但不定量。这是我的科普在细节上的不同。
      第二是方向上的不同,平常大家听到“科普”两个字,脑海中想到的一定是那些高大上的词,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引力波”。而我呢?我当然也讲相对论、引力波这些东西,但是我更多的是关注是咱们身边的那些是是非非。我所要传播的科普是咱们身边那些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说食物会不会相克啊,孕妇能不能吃螃蟹啊。这才是我更关注、更用心去做的。相对论和引力波那属于有空的情况下玩个票。
      但是!然而!猫哥我要更进一层了,长期以来,我最要说的,其实还不是这个层面上的科普。
      在猫哥我看来,“认知”这个东西有三大层次:第一层是知识,知识这种东西,其实很容易普及,只要讲了就知道了,没讲就不知道。比如“铅笔不含铅”,比如“吃味精是安全的”。这些就是一个知识点,没人讲过你就不知道,有人讲了你就知道了,如果考试的话,也就是一个选择题或者是非题。你从小就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你比哥白尼时代99.9999%的人都聪明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有人告诉你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知识这个层面,是普及起来最不费吹灰之力的。
      第二层是思维模式,也就是汪洁一直在强调的“科学精神”。“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这将决定你的认知方式。比如说,猫哥我明明做了一期节目,从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方面,既证明了味精是安全的,也告诉你不安全的流言从哪儿来,还告诉你这么多恐惧感来自哪些方面。可是,你依然有可能根本不理睬。到现在为止还有大量的朋友——猫哥我现实中就在这样的朋友——他以不吃味精为荣。并且老是铁口直断“吃了得癌症”。这些人和另外一些愿意跟着科普去思考,愿意改变自我的人相比,区别就在科学精神上。这一方面的普及就要困难一点,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还有第三层,比前两层都更重要,那就是人的三观。相比之下,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最需要我们来科普的,同样也是普及起来难度最大、阻力最大的。有好多人觉得自己的三观没问题啊,很好啊。是的,首先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并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与你不一样的三观。而且有了对比、发现了区别,你也并不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就是三观,所以它难以普及嘛。
      举几个例子吧,下面要举的这些例子是层层递进的,每一层都涉及到三观问题,但是每一层中招的人数不一样多,认识的难度也不一样。
      第一个例子:你是否抵制日货——当然也包括韩货等等,并且看到邻居买的日本汽车,觉得有必要把它砸了?嗯,在这个题目上丢分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但依然有。猫哥听到过这样的辩解:“砸了车又怎样?他让日本人赚到了钱,他把钱送给日本人造子弹来打中国人,所以他必须付出代价。”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砸车虽然不好,但是可以提高买日货者的后续风险,等同于提高了日货的综合成本,我对于降低日货的销量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例子:发生灾难了——比如地震,企业应该捐多少款你才满意?不捐的或者捐得比较少的,是不是要把他们公布在网上。以人民的名义造成巨大的声浪来逼他多捐点款?还有人把大企业的800电话都公布出来,呼吁大家一起拨打,打到客服瘫痪,以此相逼,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个离我们不遥远吧,你自己是不是这样认知?或者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认知?
      第三个例子离我们就更近了:咱们伟大的祖国在进行盛大的阅兵式,你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先看了直播,然后换台看录播。一天盯着不同的频道看了几遍,就在你热泪盈眶的时候,你却发现还有某一位明星她居然不看阅兵式,她居然在给自己的儿子拍照?你是不是要号召全国网民一致声讨,直到她道歉为止?
      第四个例子:在微信中广泛存在的拉票你是怎样看的?“我的宝宝正在参加最萌宝宝大赛,请路过的帮我投一票”。你是否让为了某些荣誉让自己或者亲人参赛?你是否为此把亲友群、小区业主群、同事群都打扰一遍?这个例子在我们身边比较普遍,除了好多人至死不渝地拉票以外,也有好多人无条件地帮所有看到的活动投票,只要他在群里看到,他一定顺手投一下,内心“我是活雷锋”那种高尚情感油然而升。
      第五个例子:你觉得一个商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它的制造成本。像《我不是药神》电影里那种药,它的生产成本很低,价格是不是应该以此为参考?这个例子所说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更为普遍。以至于,像猫哥现在虽然是一个销售人员,但却从来不敢把我的成本价让人知道,不管你是我的同事还是亲戚,我最大气的时候是分文不收,好人做到底了,但是我从来没有以成本价销售过,就是不敢让人知道成本。其实《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前几天也发过一个感慨,他明明每周有两期优质的节目上线,不收你一分钱,然而还是有人对他同时开播收费专辑表示不满。你凭什么讲科学知识还收钱?所以,像汪洁的某些听众,在这个层次上,三观也属于要被科普的人群。
      除了以上的这些例子以外,还有好多考验三观的事,那就更有争议了。像同性恋现象,你是怎样看待同性恋这回事的?能否理解并且给他们祝福?还有最近这些年的社会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一把年纪还不结婚的?你是否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
      在猫哥的眼里,我最要做的科普是普及正确的三观。所以我才反对照本删那种拿残疾人取乐的小品,我才反对催泳圆那种拿别人的私生活当武器的斗争方式,我还反对过“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种把别人逼到墙角的考验方式。这种科普,比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更为重要。如果您是猫哥的听友,您一定会发现,就在读小说的缝隙里,这些三观话题都会随时蹦出来。比方说,猫哥给女儿读《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女儿明明才四年级,小小孩哎,我就顺带着《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讲了“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哪个”这种问题它的实质,以及为什么不该问,以及如果有人问这类问题你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都随着平时的节目,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有好多人对我说过:“看了你这么多文章、听了你这么多节目。我发现你的三观特别正。”听到这样的评价,我是最欣慰的。但同时,我也很坦承地告诉他:其实就在十几年前,我的三观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最近这十几年我一直在改变。我这样的回答,一方面是告诉大家我也很普通。另一方面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任何人只要从今天开始改变起来,都不算晚。
      那么,给我带来改变的究竟是谁呢?其实是我这么多年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长辈、同学、朋友们。
      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从我幼年起,他就从来没有鼓励过我打小报告。当我的哥哥犯了错误,正在接受批评、甚至接受处罚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小啊,才几岁啊。我会说“是的是的,我也看见他怎样怎样了”。结果我父亲非但没有把我的话拿来作为证言,证明他处罚大儿子的合理性。反而对我进行教育,不允许我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大家想想,一个才几岁大的男孩,能接受到这样的三观教育,这是多大的一件幸事?你坦诚地告诉我,你自己读书的时候,你的老师是不是在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揭发?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我读这么多年书,没有碰到一个老师在这方面比得过我父亲的。多年以来,我们发现,有好多人到现在还不理解司法中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还站在“效率”的角度,为粗暴执法叫好。这些根植于内心的三观问题,其实从你出生以来,就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在参与你的养成。像粥立剥被宣布无罪的那天,好多人听说米国的司法觉得不可理解,并不觉得程序正义有多重要。其实就是思想深处的三观。我感谢我有这样的父亲。
      我父亲每年春节要我写春联,我说我写得不好,我有个同学练字很好,是书法家,我把红纸拿去找他。我父亲是这样对我说的:“只要是你写的我一定贴出去,你找别人写的我不贴。”这就是一种鼓励,我读这么多年书,受过几十位老师的鼓励,但是没有哪个像我父亲这样从心底里给过我支持。
      在我的工作中,有好几位领导对我的三观纠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比如一位姓蔡的,我曾经在“相对论”节目中讲到过他,他做我的领导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那几年,他经常跟我关起门来闲聊,看似不经意地聊天,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后来还有一位姓吴的领导,他鼓励我做节目,专门为我开劈了一个以我的网名命名的评论栏目,就叫《猫哥微评》,让我写整整一年的评论文章,让我把我的三观写出来,并且放心地登载。其实,不断输出三观的过程,对自己三观的进一步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现实中的这些师友以外,还有好多没有谋面的朋友们,那就是网上的师父们。比如《罗辑思维》的罗胖、《菁城子》的陈兴杰,他们对我的三观改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一位叫小强的也是主播,他既是《喜马拉雅》有声电台的主播,也是真正的实体电台的主播,也就是说您用收音机可以听到他的节目的那种。他讲的题材就是小说,不涉及科普,但是讲得很精彩,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知识面横跨七大洲、纵越五千年。可知他读书面有多广。猫哥比他虚长几岁,一向自称我喜欢读书,可是我的读书量应该只是他的零头。所以听到后来,我就大量购买他的付费内容,其实也就是花钱买他替我读书啦。读书面这么广、讲得这么精彩、三观还非常的正。这样的人,不发现则已,发现了哪能放过他。
      下面要说一说科学这方面了。也就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首先我是物理专业的,科班出身。所以在接受科学内容、讲述科学知识这方面,我的底子本身就比别人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就结识了《科学史评话》的主播吴京平。
      结识吴京平的原因是因为《喜马拉雅》的同类节目推荐。因为猫哥我自己也在做科普嘛,虽然说内容跟吴京平不好比,但是毕竟算同一个分类的。《喜马拉雅》会不断地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内容。所以我自己做科普,他推荐的也是科普。于是,我就听到了《柔软的宇宙》,那时候还叫《宇宙大爆炸》,他也没有出版纸质书呢。
      后来结识《科学有故事》的汪洁也是因为《喜马拉雅》的推荐。我听到了他播讲自己的书《时间的形状》。然后就如饥似喝地听《星空的琴弦》、《寻找外星人的科学》——现在正式定名为《亿万年的孤独》并且也出版了纸质书。
      汪洁是令我敬佩的主播,他原来跟我的工作是一样一样的,就是个IT人,结果他把自己的饭碗砸掉了,一心一意做起了职业科普人。对于听众来说,可以听到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作品,当然是更好的结果;对他自己来说,他敢于把自己的未来压在这一方面上,是他的能力、魄力和自信。他在科普上的探索远超我当初的想象。他保持着跟听友们很好的互动,不仅答疑解问,还让听友参与到他的节目中来。如果大家全面地听过汪洁的节目,应该能听到其中还有我的声音。还有他们联合好几个热衷于科普的主播们成立了“科学声音”,由一个一个单独的主播,组成了一个有理想、有实干的组织。他们的作品已经远超有声电台的节目,还包括做视频节目、出版图书、线下演讲等等。这样的专注和努力都是我敬佩的,他们这批人就是我望尘莫及的导师。虽然猫哥比他虚长几岁,但是就水平而言,认他做导师,还得看他愿不愿意收我了。
      言归正传,现在,科学声音组织又出了两部新书。一部是《科学有故事》的汪洁写的《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还有一本是《科学史评话》的吴京平写的《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外传》。
      书本和音频节目有什么不同呢?有几大不同,第一是搜索速度不一样,当你要查一句话的时候,比如查找一个数据,翻开书,只要是读过的,还有些记忆的,基本上会在一两分钟之内查到。但是音频就不同了,你可能要花半天到一天来搜索你要听的那句话。由此带来第二个区别,就是纸质书可以前后翻着看,当你看到后面,又想翻到前面去印证一下的时候,只有纸质书可以做到。这就是猫哥明明有两部kindlw却依然读纸书的原因。第三个区别嘛,只有纸书才能提醒你经常读读,这就像银行卡里的钱没感觉,而钱包里的钱很有感觉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个区别,好多人羡慕猫哥生了个爱读书的女儿,居然不要玩手机、不要玩ipad、不要看电视,一有空就看书。怎么陪养的?原因很简单嘛,因为我家最多的就是书。她从婴儿时期一直长到现在,看到她的爸爸一直在读书,她当然会模仿,只有模仿了才会发现书中的乐趣嘛。听过猫哥之前的节目的朋友也知道,猫哥走到今天这样,也是因为我的父亲当年有大量的书可读嘛。说到底,这就叫“书香门第”嘛。
      很荣幸,科学声音组织提供了两本书给咱们,给到各位猫哥的两位听友。之于这两本书究竟给的是哪两位听友,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本书,然后猫哥再宣布玩法。下面是广告时间,稍后见。
      ======两部书的宣传片======
      下面,猫哥要宣布一下这两本书将要送给哪两位听众。请大家在本节目下留言讲一下你对科学的观点。观点不一定要高大上,也不一定要按猫哥所说的正确,但是至少要自洽。这个要求很低啦,就是你自己要能说明你的观点。
      也许有人要问,我跟你是站在对立面的,你反肿医可我支持肿医,你支持转鸡阴可我反对转鸡阴,但是我也想要这样的好书,我是不是被你排除在外了?不是。听我说啊,猫哥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要求谁跟我意见一致,也不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对谁有偏见。但是,你得通过你的逻辑来说明你的观点。比方说,你支持肿医,很好啊。但是你不能喊口号说“因为这是老祖宗的,所以它一定是对的”。这叫抬杠,你至少可以说一下你考证的过程和你考证的结论,还有你的论证逻辑嘛。还有认为转鸡阴是有害的,你不能喊口号说“古代没有这东西,现在硬生生造出来的,所以它有害”。这种抬杠太容易反驳了,古代还没有手机呢,你现在居然用手机听我的节目。所以这种层次的发言,书是不会给你的。
      好了,我有没有把规则说清?你可以说出你自己的科学观,不管支持还是反对,只看你站在你的角度能说清楚。就这么简单。我们一共给一周时间,这两本书将会送给两哪位听众,国庆节前揭晓答案,国庆节您就可以在家里看书啦。
      最后要做一个提醒:猫哥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会被自动采集到其它平台上,您要是在那里听习惯了,也留言习惯了。那么,不好意思,您的留言我看不见。
      节目的最后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接下来的打算吧。我想先从“翻录”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做起,把这些年我自己写过的科普内容,包括《猫哥微评》专辑的文章,也包括其他文章,先把这些录成有声节目。我要录的第一个专辑,跟《亿万年的孤独》题材一样,也是人类寻找外星人的科学。当时一共写了八集,现在录成几集那不一定,可能还要适当改一改。毕竟10年过去了,那可是2008年写的。这些翻录的作品呢,就不会继续发表在《猫哥详说红楼梦》这个专辑里面了,会发在另外一个早就存在的专辑,叫身边科普,所以大家从现在起可以订阅那个专辑了。

  •   猫哥终于还是要说到肿医(喜马拉雅上的文稿禁止的某些词,用同音字替代,下同)。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猫哥在某些情节提到的情况下,会顺带着点几句点评,但始终没有深入。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有意在回避这个话题。但是,随着我们的讨论一步步深入,这个话题终于还是要说出来。记得有一次,猫哥在公众号里讲了一下什么叫科学、科学有些什么特征。结果我原计划不提肿医的,说着说着才发现,这几乎是必然出现的。但是,猫哥这次要跟以往不同,换一个角度来说。
      在开始这一期节目之前,猫哥先要强调两个大的误区。
      第一、只要提到肿医,必然有人跟我提希医。但是,实际上,猫哥在批评肿医的时候,推崇的是现代医学,而不是所谓的希医。大家口头上所说的希医,其实应该叫现代医学。而传统的希西,也就是西方的古代医学,非但没什么好赞的,而且很恐怖,什么地水火风是他们的理论基础,放血疗法比咱们要吓人得多。
      现代医学不分国界,中国的工作者也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为现代医学点赞并不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再说,就算灭自己的威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作为猫哥的听友,这点气度还是要有的。
      第二个误区是什么叫科学,大家从小开始就立志做一名科学家,至少猫哥我也是被逼着这么说的,不这么说我妈不同意。但是,我妈之所以要让我当科学家,只是因为她觉得科学代表真理、科学代表正确。而实际上,科学这个东西既不代表正确、更不代表真理。下面我们有必要先说一下科学,才能进一步解释从科学这棵大树上长出来的一朵小花:现代医学。
      在人类历史中,有科学的历史很短。如果猫哥问你,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科学的。估计你会回答“几千年前吧?”因为,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墨家就发现了小孔成象,而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了小孔成象的原理。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pi算到了小数点后面7位,他说pi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还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这些伟大的发明呢?但是,猫哥要说的是,您说的这些都叫技术,不叫科学。科学是一个体系,而不是某一个孤立的发现。
      只要提到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就有人跟我说:你怎么可以数典忘祖?你居然无视你祖先怎么怎么优秀卓越……,然而猫哥在反驳之前,先要告诉你,你别急,其实西方在古代也没有科学。在整个地球上都一样,有技术而没科学。古希腊在代数学方面的钻研深度远超中国,比中国后来的祖冲之要早五六千年,古埃及创立了几何学比古西腊的代数更早,而中国人在几何方面一直只有一些简单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以及用割圆法推导圆面积公式等等,一直没有能够把几何看成一个体系,系统的几何学是明朝才传入我国的。坦然地承认这些不叫数典忘祖,再说了,西方也是只有技术、没有科学。不管是东方的中国、还是西方的欧洲,古代都没有科学,只有散落在各处的技术。真正的科学从诞生以来到现在400年都不到。
      猫哥我一直很纠结要不要做这样的节目。因为,猫哥我不遗余力地做了这么多年的科普,从来没有改变身边任何人。不光猫哥我,就连方舟子、罗辑思维的老罗、科学有故事的汪洁、卓老板谈科技的卓老板、科学史评话的吴京平……这么多人,他们从更精确的数据出发、从更有力的证据出发,不遗余力地做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也依然没有能够起到任何可以看见的效果。
      但是,在猫哥看来,制作肿医类节目至少有两个作用:
      第一,划分群体。像科学有故事的汪洁,他连续几年做的是硬科普,所以,他的听友群全是最坚实的科学迷。他虽然不见得把谁改造成了科学迷,而是他通过努力,把这样人从茫茫人海是找出来,聚在了一起。
      猫哥我呢,在前面就说过,我读《红楼梦》最大的收获是把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红楼梦》爱好者找出来聚在一起了。但是,《红楼梦》全篇读完了,猫哥要郑重地告诉大家。猫哥是一位《红楼梦》读者没错,但同时也是一位过硬的科学迷。所以,迷恋八字算命的、迷恋肿医的、迷恋宗教或者其他神怪的,你跟我不是一路人。
      第二个呢,如果在我的听友里还有10岁左右的小孩,我祝贺你,你现在思维还没有被定势。我也许对你有帮助。如果在猫哥我的努力之下,多了一个会理性思考、多了一个敢于否认社会现状、多了一个将来能分清科学和巫术的人,那么,我会感觉很骄傲。
      猫哥打算先不说医学,先说一下什么样的东西大家最容易相信。
      我们人类,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动物在地球上进化了几亿年。我们的大脑是为了生存而生长的,不是为了理性。当我们和其他动物一起生存在险像环生的野外,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什么样的情况会出现危险,发现什么样的动静要赶快逃命。而不是花时间来分析一下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所以缺乏理性是地球上每一个生物的共同点,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点。我们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的大脑最愿意接受的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从2岁到4岁的时候,说的得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而且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层因果,而不是一条因果链,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这样的、简单的、直接的因果关系。
      人类第一次开始想复杂的问题,是大约5千年前,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包括古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同时出现了一批为天地万物而思考的人。他们为什么这么齐刷刷地同时出现?并不是他们之间有交流,而是在这个时候,人类已经生活安定,不再随时准备逃命,而且奴隶制度已经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一批人,这批人从政治上讲是坏人,他们是奴隶主,但是,他们终于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来思考天地万物。
      首先,人类最初的思考都是简洁而直接的。刮风下雨、电闪雷鸣都是因为天神,生老病死都是循环的。在这些方面,地球上各个不同的种族——虽然并没有沟通过——居然又一次取得了一致。说明在这些问题上,人的大脑工作方式是一致的。
      前阵子看到一则笑话,说有一群成功的企业家在一起吃饭,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成功的。每一个人都讲了自己所作的努力,最后有一个人说:“有一部电梯中乘坐了三个人,一个在原地转圈、一个在做俯卧撑、一个在用头撞墙。电梯上升到50楼停下,50楼的主人问‘你们是怎么上来的’,他们回答说‘我是跑步上来的’、‘我是做俯卧撑做上来的’、‘我是用头撞墙撞上来的’。实际上所有人都是坐电梯上来的,这台电梯叫做中国经济的宏观起飞。”
      这是一则笑话吗?是的,所有人都能知道笑话讽刺的是什么,但是,各位听友,你以为你不是那个用头撞墙的人吗?我在我身边发现了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有一个妹子,他去某一个店里打针减肥,她兴高采列地告诉我说,她又去打针了。当我说咱们一起吃饭吧,她拒绝了,她说,打针减肥的疗程期间不可以吃晚饭,每顿只能吃4个小番茄。我问她饿吗?她说饿得头昏眼花,但是为了疗效只能忍着。请问,如果一个人真的每顿只吃4个小番茄,还用得着打什么针吗?你比那个坐在电梯里用头撞墙的人好在哪里了呢?
      我们看到的因果关系有的时候并不正确,有时候可能是别的因素在干扰。再讲个笑话,说有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把蚂蚱放在桌子上,对它大声喊“跳,快跳”,蚂蚱跳了。下一步,剪掉它的后腿,再放在桌上,大声喊“跳啊,跳啊”,它不再跳了。于是,这位学生得出实验结果如下:后大腿是蚂蚱的听觉器官。
      这是一个笑话吗?是的,你一定知道这个笑话在讽刺谁。可是你以为你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小孩吗?我发现身边有大量的例子啊。有好多朋友对我说,他养的狗能听懂他的话。他只要骂一声,他的狗马上就乖乖地趴着不动,连耳朵都耷拉下来了。其实这就是你没有做更多实验来排除其它因素呀。实际上狗只能区分出不同的音调。如果你用温柔的语气说:“小狗狗,我把你杀了,马上炖一锅狗肉”,它一定会开开心心地对你摇尾巴。如果你用严厉的语气说:“你看门看得不错,很尽责,马上我去买排骨来奖励你。”只要你的口气够严厉,它一定早吓得趴着不动了。所以,要证明狗是否听得懂你的语言内容,只要多做几次实验,可你偏偏不做,只凭一次实验或者同一种实验反复做N遍,就宣布结果。你比那个声称蚂蚱的听觉器官是后大腿的小孩好多少呢?
      这个例子还不够典型,那猫哥可要举另一个例子啦。某人生病了,他吃了我的药,好了。所以我这个药就是有用的,你们快来买啊,再不买就没了。如果你相信这句话,那么,你比那个声称蚂蚱的听觉器官是后大腿的小孩好多少呢?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问题了,我们的大脑经常分不清因果性和相关性。这也有一个笑话,据统计,冰激凌的销量与溺水死亡的人数相关,当冰激凌销量上升的时候,溺水死亡的人也增多。这个数据与国家、民族、地理位置无关,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所以吃冰激凌有造成溺水死亡的可能。
      这是一则笑话吗?是的,大家都能看出来为什么冰激凌的销量上升、溺水死亡的人也上升。因为到了夏天,买冰激凌的人多、下水游泳的人也多。这两者是相关的,但是没有因果关系。
      但是你为什么觉得你不是那个认定冰激凌能造成溺水的人呢?我身边就有好多这样的人啊,他们说吹空调会造成感冒,说得那么暂钉截铁、那么不容分辨。你不是其中之一吗?其实是因为空调房间一般都不通气,而且往往多人挤一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说完了因果关系,下面要说逻辑关系了。
      我们的祖先从5千年前开始涉及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每一位初中生都知道,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这两门学科现在老放在一起,连考试都是一张试卷,其实它们分别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不管是代数还是几何,都需要一环一环的连续因果关系。从一个公式推演到另一个公式,或者从一个定理推演到另一个定理,这中间可能要经过几步、十几步的连续推演,其中任意一步单独拿出来都必须有严格有效的证明,只要有一步被推翻,整个链条就被推翻,结论就不成立。
      这种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严格证明,很可惜,自从被发明出来以后,一直没有推广到数学以外的领域。像毕达哥拉斯这样的人,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规律,却一直沉迷于数学本身,从来没有想过身边的万事万物其运动规律与数学可能存在联系。第一个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可能与数学有关系的人,一直到几千年以后才出现,他叫牛顿。
      在这漫长的几千年里,不管是东方的中国,还是西方的欧洲,都用思辩的方式来解释万物,而不是用证明。虽然代数证明和几何证明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但是没有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在中国,传承下来的是阴阳和五行,西方也有四元素说,你可以把四元素当成他们的“四行”。因为这些东西看起来有道理,所以我们就会不加思考地接受。
      这里又要回到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只要有点关联关系的,我们都会接受。我们大脑缺乏天生的严密逻辑,而且我们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必要。所以像“转发就能保佑妈妈健康长寿”、像“为属龙属蛇的转一下,明年就会顺了”这种事才能大行其道。连这种信息都有人相信,何况用阴阳五行包装起来的因果关系呢?
      所以,不管是东方的中国,还是西方的欧洲,思辩都是最流行的。流行就意味着有人生产、也有人接受。而且这种接受是不带任何杂念的,没有人想到过要求证明一下。比如中国吧,你只要说“天圆地方”,所有人都相信,非但不需要证明,而且也从来不会有人想到要问问证据。因为你听到的一切都是对的,父母、长辈和老师说的都对。但是当你多想一下,你会发现。思辩的内容都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不上符合逻辑的。
      猫哥再给大家讲个笑话,你现在去一趟美国,飞机上花掉的时间大概要14到16小时。很慢嘛,什么狗屁飞机,还说是高科技呢。所以说,不要盲目相信科技,咱们老祖宗的牛车还是挺有用的嘛。
      这是一则笑话吗?是的,你很能发现它的可笑之处,它说对了前半句,飞机也不是太牛,去趟美国还要十几个小时。但是前半句与后半句没有逻辑上的关系,并不能就此证明牛车更好。问题是,你凭什么以为自己不是这个笑话的主角?猫哥听到无数人说过:“不要迷信希医,希医治不好的病多了?所以老祖宗的肿医还是挺有用的。”。如果你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你比那个坐老祖宗的牛车的人好在哪里了呢?
      有一种思辩的观点,说“连中国政府都承认的东西,你居然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这句话显然不具备严密的逻辑。每当说起贪官污隶、每当说起苛捐杂税、每当说起教育不公平、每当说起高考不合理的时候,所有人都陪着我一起叫骂,怎么当我说起肿医的时候,就拿国家和政府来证明了。烧香拜佛还有人说很灵呢对吧,不能说因为有人支持就反推它是有效的吧。
      下面讲个笑话,这可是思辩的绝活:英国人在3000年前的地层中挖出一根电话线,于是说:我们英国人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电话。德国人也到3000年前的地层里挖,什么也没挖到。于是说,我们德国人早在3000年前就发明了手机。
      这是个笑话吗?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自己就是这样的德国人。有好多朋友对我说,希医算什么?肿医是治“未病”的,也就是说,肿医在你还没病的时候把你冶好了,所以你就可以不要希医了。如果你也相信这个逻辑,那么,你比那个什么也没挖到就声称3000年前发明手机的人好多少呢?
      有许多人相信肿医治“未病”这种说法,因为这个理念天然是对的,的确要以预防为主,没有病的时候就要防病。全世界70亿人,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句话,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预防不重要。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未病”是怎样治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来来来,把这个吃了,你的‘未病’已经被我治好了”。实际上,现代医学注射的种种疫苗、种种消毒和杀菌……这些来自现代医学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治未病。
      我们的大脑还有一个机能,会绕开你的控制主动寻找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有的时候,这个答案并不是你要的。有一个游戏你一定玩过,就是一组表示颜色的字,像红、绿、蓝、黄、紫、青等等,这些字本身显示的颜色又是不同的,你必须读出它们实际显示的颜色,而不是这些字本身。结果,如果这些字用俄文、阿拉伯文写,你读起来一个不差,一旦用汉字写你就读错了。这是因为大脑在理性思考的前面挡着另外一层更直接的机制。
      像这个读不出文字颜色、只能读出文字内容的游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被大脑忽悠了。但是有的时候,你是不会知道的。
      你发现很多东西存在合理性,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仅找出合理性,还能找出必要性。其实你依然是被自己的大脑忽悠了。如果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占卜星相你怎么看?我手里还有过一张纸,一个妹子给我的,据传是清宫里生男生女的表,指导皇上和娘娘们的,百试百灵的哦。你又怎么看?
      再来讲个笑话,有两位老太太在一起聊天,老太太说“我儿子可遭罪了,我那儿媳妇太赖,天天要我儿子烧饭扫地洗衣服,连饭和茶都要端到媳妇面前。”别人问她“你女儿怎样?”她兴高采烈地说:“我女儿可幸福了,找了个老公对她很好,天天主动烧饭扫地洗衣服,连饭和茶都端到我女儿面前。”
      这是一则笑话吗?是的,但是,你以为你不是这个笑话里的老太太吗?当正规医院宣布某一个病不可能治疗的时候,你大骂这算什么医院,光会收钱。而肿医治不好病的时候,你会很坦然地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在这个时候,你比那个为女儿女婿点赞,却抱怨儿媳妇的老太太好在哪里?
      实际上,这句话荒唐之极,治不了的病你要坦然承认,现代医学就敢于承认啊,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凭什么病人都已经死了,你还要声称你已经把他的病治好了?所谓“治得了病、冶不了命”?
      我们的大脑经常在我们自己还没有控制的时候就已经替我们想好因果关系了,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正确。所以,全天下的父母在反对孩子玩ipad的时候,拿出的理由都是伤眼睛。为什么玩ipad是伤眼睛的,而我小时候在昏暗的媒油灯下写作业就不伤眼睛了?因为这是游戏、那是写作业嘛。
      我们的大脑还有个选择性的问题,最喜欢接受激动人心的故事,如果感动到让我落泪那就太好了。前几年我一位好朋友组织了一次“感恩夏令营”,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给她,一起学习感恩,在那个课程里,几乎每一节课,在场的家长和孩子都痛哭流涕,哭到无法自已。最高潮的那节课,父母齐刷刷正禁危坐,小孩齐刷刷跪作一排,行了叩拜大礼。结果这个夏令营让我骂了个狗血喷头。我告诉他们,我自己也是老师,我知道你们的问题在哪儿。我当年教书的时候,如果课程哭作一团,也会显得很成功,如果笑成一团呢,就显得太乱了。但是实际上,让孩子学会知识,最有效的是让他们从头笑到完。关于这个事情,大家可以读一读我的另一篇文章《奴化教育几时休》,这里就不读了。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为了反驳我的观点,为了说明肿医很牛。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说在一个大会上,有人发言骂在场的人都是饭桶,你们就知道用仪器,什么X光透视、什么CT、什么核磁共震、什么验小血、验大血。有本事把机器关了,没有了机器你们就是饭桶。你看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把所有的病治好了。末了,还说整个会场上寂静无声,所有希医工作者都惭愧地底下了头。我对那个人说,你这故事明明是个谣言,你居然选择了相信,这说明什么?就说明你愿意相信编出来的让你血脉喷张的故事啊。
      其实,现代医学需要仪器没错,因为有些观察和测量不能用人眼人耳进直接行。肿医倒是真的不用仪器,但是那些骨裂啊、胃溃疡啊、肿瘤啊,肿医要么同样治不好,要么连这种说法都没有。凭什么说他不用机器就能治好所有的病。你连听都没听说过的病,你真的用手指发现了并且治好了吗?
      我们的大脑总是相信早已存在的事情,而对新生事物充满恐惧。所以我们才抵制转基因嘛,别说转基因了,连微波炉也抵制,味精也抵制。猫哥在前面有一期节目已经对味精进行系统辟谣了,这里不再重复。你要知道,古代是没有转基因、也没有味精,但是古代还没有玻璃呢、还没有塑料呢,还没有不锈钢呢,还没有电灯呢。为什么有些不反对,有些却抵制呢?表面上你可以找出许多原因,实际上猫哥我认为,我们这代人是不锈钢、电灯时代的原住民,生下来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在使用它们,所以我们见怪不怪了。而转基因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是新事物。我相信你的子孙,他们作为转基因时代的原住民,也会很坦然地面对。不是时间证明了什么,而是见怪不怪了,没必要证明了。至于生命科学,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进行中,暂时没有看得见的大进展,所以你才会对新生的医学充满恐惧。
      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相信一切我们看到的表象,我们并不是与生具来就有质疑精神,质疑都是后来学会的。特别是同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时,我们会被迫思考一下了。而平时,我们往往就直接相信了。
      讲个笑话,前几天不是高考嘛,一则谣言传了几年,今年还是有人传,说“捡到一张准考证,考点是一中,大家一起来转发”。
      这个谣言传了几年,以至于现在谁传就成了大家的笑柄了,但是,你现在会鉴别是因为你学会了,而不是你本来就会鉴别。如果你不学会一个原则,那么下一次你会栽在另一个谣言上,如此往复。这个原则就是“你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你都要亲自核实并保证它是正确的”。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观念的,他们转发就转发了,如果是谣言,很坦然地说“转的呀,又不是我编的”,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编的,就无需为它的传播负责。于是,另一个大脑又开始了接受、相信、转发这样的环节,永无休止。
      我们的大脑还容易被听起来高大上的说法忽悠。比如纳米增高鞋垫,纳米这个词,通过各种科普看多了,一定是科学前沿的事。所以把纳米垫在脚底,一定是可以增高的。连“哈佛戴高乐”都有人相信,更别说纳米了。
      那么,难道就只有别人是轻信的吗?你是清醒的吗?
      不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轻信的。
      你以为你不是吗?请告诉我,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是不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是,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每一个人幼儿时期就知道了这个常识: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但是,猫哥要请问你,你有证据吗?你调查过吗?没有,你之所以说得这么肯定,只是因为你的父母和老师这样教你。那么,如果你的父母、老师是骗你的呢?如果全社会都是错误的呢?
      你当然不会这么想,几百年前所有人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也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与你现在死心塌地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不完全是一回事吗?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轻信的,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你现在之所以认知比古人多,是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巨人就是伽利略、牛顿、第谷、开普勒、洛伦兹、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等等等。千万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大脑跟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一样,你不比他们聪明,区别是你生下来开始听到的、看到的就是这些科学家的成果,所以你一不小心懂得了科学的知识,古人脑子并不笨,只是他们一生中得到的知识就是那样的。
      现代科学为什么会诞生?是因为有那么几个人不轻信,所以,不轻信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的,但是绝大多数不是。如果非要认清一下自己,基本上可以这样概括: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随大流的。别人说天圆地方,我就相信;别人说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我就相信。既然大家都是随大流的,那怎样做一个明白人呢?猫哥的选择是相信科学,而不是相信传统。为什么相信科学就好呢?首先我们看看科学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科学在最近400年才诞生?过去的几千年人们都干什么了?不是那时候的人笨,而是有一个必要的平台没有建立,什么平台呢?就是可以安全、公开、公平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被打击、主动接受同行评议、可以共同协作、可以隔着江河湖海但却有一套共同的语言的平台。
      人类这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天地宇宙万物的思考,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派。中国就有女娲造人说、盘古开天劈地说,西腊也有盖亚、泰坦、普罗米修斯的传说,基督教的世界大家都知道,是上帝造人说。对于天地万物的解释,流派众多。对于生老病死的解释,也是流派众多。这些流派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你不相信我这个流派,好一点的情况是你爱信不信,反正我代表终极真理,你这个冥顽不灵的。坏的情况就是我把你这个异端杀了。
      在人类所有的流派中,只有一个是特殊的,就是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特殊性在于,他的每一个发现都必须得到别人的验证,而且是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验证。你有了研究成果,你要老老实实、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小数点都不差地写下来,然后接受整个地球上所有人的检验。别人可以重复你做的研究,可能得到跟你一致的结论、也可能不一致。你必须通过同行们的检验,才能被认可。
      科学共同体是有人类以来最开放、也最闭塞的一个流派。说它开放,因为谁都可以加入,不用写申请,不用谁同意。你说进去就进去了,别人非但不能阻拦,也拦不了。说它闭塞,是因为,你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公开,而且必须按共同体认可的方式公开,就是写论文啦,要极其细致,细致到别人可以直接重复你的实验。
      科学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分支已细化到没有人能够了解一个完整的学科了。举个社会中的实例,我朋友开公司做螺丝的,他每天按订单要求做大大小小的螺丝,他根本不知道这种大小、这种形状的螺丝用在哪里。究竟是儿童玩的电动汽车,还是飞向火星的火箭,他无法知道。其实科研也是这样,有许多科研人员的研究已经是如此的边缘化,以至于同一学科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回事。将来他们的研究在哪一个层面上能够擦出火花,这都是不知道的。
      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查到另一个人的研究成果,也都是论文,任何一个人的研究成果都要主动提交到所有同行面前,并且缴请他们来挑刺。科学家们从来不觉得自己的结论一定正确,从来没说你挑我的错误我跟你急。不是的,他们被挑错了就是被挑错了,下次重新研究。
      再说,科学界还有一个前提,研究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研究出来的结果首先要存在被别人推翻的可能性。有些事是永远推不翻的,比如你说世界上有鬼,只是任何人看不见,任何仪器也测量不到。这种不具备推翻可能的根本就不要提出来。所以,科学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却是最能纠错的,最能让自己不出错的,或者说最能从错误中改过来的。
      反观肿医,从来都只认典籍。所谓医术高明就是背了典籍,所谓医术不精就是没背完整。高低之分取决于从典籍里习得多少,从来不觉得典籍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凡有人说典籍有误,就如同被挖了祖坟。谁说《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不好,你就是汉奸、是忘祖,不配做一个中国人。
      所以,你现在就该知道,肿医不具备纠错的可能性,而且,肿医体系并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中的任何组成部分。说到底它就是一个巫术。
      科学共同体是怎样对待病和药的呢?就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分组对照实验啊。在前面的节目中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说。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是有可能发现不足、一点一点纠错的嘛。
      下面说一下肿医支持者的几大误区吧。
      第一个误区是把偶然当必然。我身边有一位医务工作者,注意啊,是医务工作者,堂堂正正的现代医学科班出身,在医院里工作。但是,她在朋友圈卖那种根本没听说过的药,而且一直在卖。她的医生身份也许对销售更有利,“你看这是医生卖的耶”。我有一次问过她,我说你怎么会相信这种东西。她说,谁谁谁吃了怎样了,谁谁谁吃了又怎样了。举了好几个例子。我说,你作为医务工作者,你是正规学校毕业的,你不知道个案不能代表效果吗?你居然不知道双盲对照实验?她说她不知道。
      第二个误区是不知道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区别。
      第三个误区是用思辩代表实证。
      第四个误区是缺乏实证观念,不知道任何结论都要有证据的支撑。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你们希医只是治表的,而我们肿医才是治本的”。这句话说了这么多年,没有证明过哪一个病是让肿医治了本的,相反,希医却实实在在地消灭了天花,这不是治本吗?
      第五个误区是不知道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有好多肿医粉,听到别人批评,就会叫嚣“凭什么批评肿医?你有什么证据说肿医无效?”你想说你有效,必须你自己拿出证据来,别人没有义务来证明你是无效的,别人只要说一句“我不相信”就够了。
      第六个误区是不知道怎样检验有效性。好多人把吃了药以后拉稀当成药物起作用了,说这叫做排毒,其实这是中毒反应。当然了,一提到中毒,立即有人说“是药三分毒”,还说“希药不也有副作用吗?”这是一句万能的托词。对啊,现代医学的确承认有副作用,但是现代医学是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而肿医却是无法证明疗效还要面临中毒的危险,完全是两回事。
      第七个误区是不知道逻辑性。典型的就是那句话:“希医也有好多治不好的病,所以老祖宗的肿医还是有用的”。
      第八个误区是太爱惜民族自尊。总觉得自己祖国五千年文明,所有方面都必须是最好的,如果有东西不如西方,那就不能接受。这个误区不仅百姓有,政府也有。所以中成药才可以绕开严格检验直接上市。
      第九个误区是认为存在远古的密码,即使没被我们证明,也是因为现代人不如古人。
      最后,猫哥得说一说,肿医如果真的想获得认可,应该怎样做。
      第一步,先要有确切的、没有争议的定义,比如什么叫气、什么叫阴和阳,你得能精确定义吧。不然的话,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位研究人员,他们所说的气都是不一样的,你们怎样去证明正确或者错误?猫哥身边有一位相信肿医的,他还是一位医生。他对我说,他倾向于认为肿医说的气是物理学里的暗物质。我作为一个学物理出身的硬科普爱好者,虽然我要驳斥他,但是我至少要承认一点,他算是第一个(我所见到的第一个)试图把气给定义一下、建立共同语言的人了。
      第二步,要建立可以对话的共同语言吧。比如你认为病是阴阳不调,那么阴是多少、阳是多少,你测一下,我也来测一下。咱们得到的数据是一样的,我才能认可你的说法。
      第三步,从业者之间、研究者之间要有可交换的标准吧?比如切脉,怎样的脉搏叫沉?怎样的脉搏叫浮?你要能量化吧?不然的话,怎样保证每个从业者切到的脉是一样的描述?
      第四步,要先否认古代典籍里的疗效,从零起步做实验吧。实验还要遵守大样本、随机分组、双盲这几条原则吧。
      第五步,所有的实验,都要能够控制变量。不然就是前面说的“狗能听懂人话”的笑话了。说到控制变量,有一位听友开了句玩笑,倒是很有用。他说要研究一只蚊子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伤害,那得叫同一只蚊子来多叮几个人?这其实已经触摸到了控制变量的边缘了。实际上现代科学没这么麻烦,只要把蚊子的过敏物质注射一下就行了。
      第六步,要接受同行评议。所有的实验,要一字不漏、一个细节不隐藏地公布于世,邀请全世界人一起来验证。
      第七步,按理说这条不用我来说的。不要偷偷摸摸摸摸欺上瞒下,比如到古书中借一个传统药方名称,实际配方却偷偷使用希药的成份。这不叫笨,这叫无耻。
      最后,猫哥还要回答一个问题,有人说猫哥我是容不下不同声音的,有人说猫哥我全盘否认老祖宗的东西,把肿医说得一文不值。其实,不是。你看我几时跟宗教的人抬杠了?你要是说你说世上有鬼,我根本就不接你的话。你得先把鬼描述出来,是气体的还是液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温度、带不带电、有没有自旋……这些说出来,让我按你的描述发现它。否则我连搭理你的兴趣都没有。
      说到底,我之所以要反对肿医,不是因为它没文化价值,而是它自己认为太有实用价值了,它认为现代医学都是饭桶,关闭仪器以后就不如他了。它认为现代医学只能治表,而它能治本了。
      最后的最后,推荐一些比我讲得更好的节目吧。《逻辑思维》有两期节目,一个叫《你怎么还信肿医》,一个叫《我们倒底该信谁》。还有喜马拉雅上《科学有故事》的节目,通过对天地宇宙、日月星辰的科普,教我们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有故事》会告诉你:我们缺的不是科学知识,知识都可以查阅,我们缺的是科学精神。
      这么多期节目做下来,从来都是独自完成的,只有这一期,猫哥我请教了《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他在百忙之中对我的初稿进行了指点。在这里对他表示感谢。他是一个实实在在做硬科普的作家,自己写书,自己在喜马拉雅讲自己的书。我在本文中有许多观点都受他的启发而来。在此深表谢意。
      《猫哥详说红楼梦》的音频到这里似乎要结束了。但是心里的那份留恋不会消失。接下来,我说不定哪天突然有了点新的想法,就录一集感想。这也是有可能的事,谁知道呢?我应该还会再找一些别的书来录制有声节目,究竟录什么书,听友群里算是吵翻了天,有人说想听《西游记》,有人说想听《金瓶梅》,有人说想听“鲁迅”。反正众说纷纭,永远没有结果,这个意见是不可能统一的。不过,目前至少还有三件事要做:第一、《猫哥详说红楼梦》还有300集左右是没有片头、没有片尾感悟的,我会慢慢地重新制作;第二、《从金瓶梅到红楼梦》还没有更新完,因为精力有限,一直没顾得上它,现在也要去更新它;第三、《江相派传奇》是我认为的一部好书,一部好小说,我也要抽出时间来录完它。除了以上这三条以外,其余的呢?慢慢来吧。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这不是我要说的,而是话赶话,赶到这里了。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猫哥详说红楼梦》的第一集录制于2016年10月,当时在内心参考《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速度,我估计大半年可以读完。没想到一读就是两年少四个月,也就是20个月。
      我女儿从六年级的下半年开始,一直到初中,这段时间学习变得繁忙,作业很多,有时连周末也 不能休息。在过去的两年里,有一段时间,《猫哥详说红楼梦》是每周更新一集,还有一段时间整整停更了两个月,以至地好多听友费尽千辛加我好友,来问我还更不更新了。
      我为什么说费尽千辛,是因为那时候我没有在结尾加上联系方式,更没有建立聊天群。可苦了当时与我联系的那批听友了。
      我陪女儿读《红楼梦》,历时20个月,就这样结束了。就像我在音频中说的一样,我要感谢我的女儿,而不是她要感谢我。要不是她愿意听我读,我绝不会花这么长的时间、做这么多准备工作、费这么多口舌来读这部书。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这么深的感悟。
      把书读出来给别人听与自己默读,差别有多大呢?我在音频中说过,心里面有一个念头,如果任其一闪而过,其思考深度是有限的,如果要把它讲出来,那思考要深得多。这是我要感谢女儿的原因,她给我这个机会,我来给女儿读一遍的收获,超过以往自己默默翻多少遍的收获。
      这一集已经比较长了,而猫哥我还有好多感悟要说说。所以,这一集就先到这里打住吧。其它内容留到下集。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这一集录得不容易,一方面我只能靠猜,另一方面,不管我怎样猜,都有人不同意。很有可能,您听着听着,会觉得无法接受,愤而离去,于是前面391集都白读了。没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开发什么呢?就是阅读《红楼梦》的喜怒哀乐。
      在这一集里,如果要说我抛出的观点里最难以置信的,估计是我对贾兰的评价吧。此前没有人从这方面解读过贾兰,在猫哥看来,那是你没有前后联系。整部《红楼梦》,洋洋洒洒这么多字,提到贾兰的一共就那么几处,如果你单独看任何一处,你都觉得没什么嘛。如果你把各处放在一起看,你不仔细想人性与人情,你也会觉得没什么嘛。但是猫哥我得出的结论是:贾兰他无情。
      这里,猫哥还要再补充一个时间问题,不然的话还是没有办法证明我的观点。很有可能等贾兰重新考上官,重新走上富贵的时候,贾家已经死的死、走的走,没他什么事了。从这方面理解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贾兰并不是不帮忙,而是无能为力。但是猫哥我的观点是,他能够在忽喇喇大厦倾之后还参与考试,足以证明他人身是自由的,而且经济上也不会太穷,还有那么一点点过得去,不说很有钱,至少度日不难。按照古代的法律制度,家族犯罪不涉及未成年人,他年纪最小,一定是释放得最早的。他要是尽一点微薄之力来帮帮别人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他没有做到,这个罪是逃不过的。
      至于他是不是“狠舅奸兄”里的奸兄,这个只能说存疑,猫哥的观点是,奸兄要么是贾蓉、要么是贾兰,要么是贾蓉贾兰合伙的。就算退一万步说,贾兰没有参与,他至少可以阻拦,阻拦不成他还可以替妹妹赎身。
      最后,还是那句话,以上是猫哥对前80回留下的内容作出的个人猜测,您有权不相信。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不知道各位听友听到这一集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有一种失落感。早在十几天前,《猫哥详说红楼梦》还只读到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听友群里聊天的话题很明显都改变了,等听到王夫人赶走晴雯、晴雯之死这些情节,大家的聊天内容很明显都在围绕着《红楼梦》的结局、以及这部不完整的小说给自己带来的伤感。
      《红楼梦》是不完整的,这既是遗憾,也是一种像维纳斯一样的美。如果《红楼梦》是完整的,很有可能它引起的反响还不如现在这样高。有好多听友的观点我也很赞同,他们说,正因为《红楼梦》不完整,所有读者都极尽全力去想象可能的结尾,对于他们来说,万一找到了后半部手稿会大失所望。我觉得也是,曹雪芹加上身边的那些朋友,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这300年里、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里研究者的力量却是无限的。我们后人对《红楼梦》的延伸早已超出了《红楼梦》很多很多。
      但是,在这里,猫哥依然要重申,我不赞同过于另类的延伸,比如秦可卿的原型是个公主、比如林黛玉嫁给了北静王。我的观点,维纳斯是断臂,那就保持断臂好了,不要去试图接上。
      接下来,猫哥还将花两集的时间跟大家聊一聊《红楼梦》的结尾。我会按照前文留下的线索,以及曹雪芹同时代人留下的批语,作出我的猜测。我会宁缺勿滥,宁愿保持断臂维纳斯,也不过于解读、过于猜想。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夏金桂越来越凶相毕露了。起初还要耍点伎俩的,现在连这个都不用了,直接隔着窗户就跟婆婆对骂。咱们作为现在的读者,可能不觉得这事有多严重。你要把自己放在古代,在封建伦理道理统计下的大家族。你才能体会这事有多么大逆不道。
      有好多小说和电视剧给我们展示过传统的大家族。不一定是像贾家这样当大官的贵族,也可能只是一个人口庞大的望族。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整个家族以一个整体对外,家族内部的一切事情都交给族长管理,族长当然也不一定大权独揽了,他的同辈人一般也参与议事。但是小辈的人不参与,女性更不参与。在这样的家族里,如果哪个儿子顶撞母亲,只要族长一声令下,掀翻了就可以打,私设公堂可是允许的,只要处理的是家族内部的事。如果是女孩子有了不轨呢?比如偷汉子这些事,往往族长一挥手就浸猪笼了嘛。
      所以,只有了解了古代的家族管理制度,你才能够理解夏金桂这一次闹得有多么严重。而且,猫哥觉得,这一集中,曹雪芹似乎有意丑化了夏金桂这个角色,别的不说,吃油炸鸡骨头我就觉得不可理喻。
      夏金桂虽说父亲早逝、母亲溺爱,但是毕竟是大家闺秀吧?有些事她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吧?她怎么可能把鸡肉分给下人吃、自己吃油炸鸡骨头下酒?如果是多姑娘和鲍二家的这样做,我倒不觉得奇怪,夏金桂就不太可能了,她没有接触这种生活方式的渠道,总不是自己发明这样的吃法吧。
      不管怎样,她这次是闹大了,跟婆婆也闹翻了。传统社会里,婆媳关系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为什么婆媳就是死仇呢?我们总是很难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总觉得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细节上免不了磕磕碰碰、没有母女感情的维系,等等。但是,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做母亲的被抢走了内心最炽爱的恋人。
      一个妈妈,自从儿子出生那天,她的最爱就不再是老公,而是儿子了。她的一切都在儿子身上,看着他从一尺长长到一丈长,最后,这个儿子和另一个年轻女孩成双成对。妈妈心里是既开心又失落啊。如果有那么一瞬间,这个儿子心向着外人,不向着妈妈,那么妈妈的一切精神支柱就崩塌了。这是婆媳关系永远无法调和的最底层原因。
      所以,一个家庭的和睦,就看这个身兼儿子和丈夫两职的男人怎样做了。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夏金桂这个人,虽说人品不怎么样的,但是办事手段倒还有些。她有一招是办得很有水平的,那就是找到小舍儿去传话,还强调说“不必说是我说的”。
      这说明什么呢?一个人为人好不好,和他办事能力强不强没有关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究竟需要能力强的人呢?还是为人好的人呢?
      这事可不能一概而论,大家听《猫哥详说红楼梦》都听到这里了,都快结尾了,一定还记得尤二姐的故事里,猫哥分析的那段,关于制度的话题。一个好的制度,是可以让工作不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个岗位是做好事的,哪怕来个恶棍,你要么不干活,你要做就只能做好事。那个岗位是专门坑蒙拐骗的,哪怕雷锋和焦裕禄来了,除非他辞职不干,否则他也只能坑蒙拐骗。而一个差的制度呢?同一个岗位让不同的人来做,做出的结果就不同。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究竟需要为人好的人呢?还是办事能力强的人呢?我们就有答案了:设计制度的人最好心地纯洁、思想健康的。而一旦设计好了,要招兵买马了,就要把执行能力强的人招至麾下。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大家知道电脑上的360安全卫士吗?周老板就是个人品极差的人,多年前他做3721就开创了流氓手段的先河,后来的360每一个动作都是流氓行为。就是因为,这家公司的设计者是他嘛。
      再举一些离我们比较远的例子,可能要让大家跌眼镜。我们这个世界,从古代开始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有某些突发事件驱动的。而推动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往前发展的,必须是能力强的人,而在这些能力强的人中,最有效率是不择手段的人。军事和政治咱们就先不说了啊,说说科学史吧,大家知道牛顿的为人、以及爱迪生的为人吗?如果你对牛顿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三大定律上、如果你对爱迪生的了解仅仅只是发明了电灯和留声机,那么,当你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品行,你会大吃一惊的。
      小到一家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人设计。现在,请大家倒回去,听一听上一集猫哥所说的话,一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者。

  •   猫哥继续陪女儿读书,这是猫哥陪女儿成长的独特方式,以我的声音,陪伴女儿成长,陪伴女儿遨游书海。以前读过儿童书,如国内的《宝葫芦的秘密》,国外的《纳尼亚传奇》,读过金庸武侠,也读过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读《红楼梦》。这不是直接对着原文的朗读,不是普通的有声书。而是在读书中饱含猫哥读红楼梦20年的心得,以及猫哥对人性的独特领悟,这是一份红学爱好者必听的红楼梦音频。

      这一集,猫哥一扯就扯到了钓鱼执法。然后从孙中界聊到了孙志刚。每当想到这两个人,我就有点激动。说起这两个姓孙的,猫哥我的话就像涛涛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们全体中国人,十五亿人,都欠他们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孙志刚,你今天不能随便上街散步。你散个步就会被抓起来,而且,连让不让家属保释都是他们随心所欲的事。如果没有孙中界,你今天都不敢做好事。
      咱们中国的社会与法制究竟是怎样的呢?也许你能从很多方面作出总结,但是猫哥我要做的总结是:咱们缺少限制公权力的内在基因。有好多发达国家,他们发达的不只是经济,更是对民众自由的绝对保护和对国家机关的限制。比方说米兰达警告吧,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米兰达警告,如果我把这个警告的内容说出来,您一定如雷贯耳:“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陈堂证供……”
      中国不一样,有好多人在臆想米兰达警告会不会出现在中国。但是,中国的刑法明文规定如下:“被告人有主动交代犯罪事实,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义务。”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逻辑,为什么?谁说被告人就有犯罪事实了?如果是被诬告的呢?不是说只有经过法庭审判才能宣布有罪吗?为什么现在还是个被告,就有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的义务了?
      米兰达警告只不过是美国司法中的一小部分奇葩,像这样的奇葩规则在美国有很多。以至于美国有好多罪犯逍遥法外,而警方对他毫无办法。这样做增加了整个国家在司法上的投入,无疑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嘛,何况还有好多案子根本无法调查。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看看中国的现状就知道了。
      在这里更正一下节目中的一点点小偏差。孙志刚事件发生在2003年,离现在只有15年,孙中界事件发生在2009年,离现在只有9年。为什么到了最近这些年了,还能出现这样的事呢?这样的事,从今天起,明天、后天,还会不会出现?
      听了猫哥上面的对比你就知道了。在中国缺乏对公权力加以限制的基因,而且最近这几年,咳咳咳,不太好说啊。绕开法律就可以做的某些事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我们对公权力的约束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猫哥断言。类似于孙志刚、孙中界的事件,明天、后天,一定还会发生。换个形式。因为在我们中国的现有司法体系中,根本就不具备对公权力进行限制的基因,而且我们一直在加强公权力的威力。
      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第271集中,讲到乌进孝送好多东西给贾家,贾家还嫌少的那一集。猫哥讲了些什么吗?那一段内容引起了好多听友的警觉,纷纷建议我删除那些言论。还有几位听友愿意帮我剪辑,我都谢绝了。在这一集,猫哥说的可能比那一集还要吓人一点吧。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历史,而这可是当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