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2019.1.31 / 广州 / 恭禧你吖
演唱:张炳权
作曲:张炳权 / 人声部分改编自《恭禧恭禧》
编曲:张炳权 叶钰轩
原曲信息
歌名:《恭禧恭禧》/ 演唱:姚莉、姚敏 / 作词:庆余 / 作曲:陈歌辛 / 发行时间:1945年
※ 封面素材取自卓依婷现场版片头
——————————
本期作者
我是阿炳,小楼人。
本职工作是搞美术的,玩玩音乐是业余爱好,不专业。
——————————
◆ 线 所 恭 祝 ◆
◆ 新 春 快 乐 ◆
——————————
2019 © 线所&张炳权 -
2019.1.2 / 广州 / 即兴乱弹
演奏:黄几、罗立、朱超丰、文晢、李嘉文、陆瑶
录音与后期:文晢
背景音乐:白水《山行》
——————————
2019 © 线所 -
Saknas det avsnitt?
-
【专辑单元·黄几】
未知号码来电处理方式指南:
1. 愉快的问好,然后倾听,然后挂掉电话。
2. 保持沉默。
3. 他说他的,我说我的。
4. 在话筒前朗诵诗歌。
5. 直接挂掉,并在通讯录里标识。(如图)
ps:欢迎在接通后录音,用你喜欢的方式与之互动,并在微公号后台把音频发给线所。(其他方式投稿请见菜单中“合作参与”一栏。)
——————————
专辑五:未知号码来电 / Album5: Unknown caller
LS-ALB-0005
⦿ 作者简介:
黄几,男,目前还在广州。
——————————
2018 © 线所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本期作者:黄几 -
【系列档案·传统观察4】
很好奇原来书画家们的工作环境,可通常即便你到了故居,房子是重修的、摆设也是整理陈列的。没了生活,它们早已变成标本。不过这些地方“听起来”似乎要比“看起来”有生气一些。当时的他们是否也被蝉鸣困扰、被鸟啼吸引、被狗吠惊吓、被溪声催眠?嗯,全神贯注在画面上时,应该把外界都屏蔽才对。
本期档案通过记录书画家故居附近的声音,做一次与书画无关的书画家故居声环境考察。
——————————
档案十七:桥与人 / File17: Bridge and people
LS-ARC-0017
⦿ 目录:
音频1:徐悲鸿故居 / Former residence of Xu Beihong(阳朔 / 2016 夏 下午)
音频2:徐渭故居 / Former residence of Xu Wei(绍兴 / 2017 夏 下午)
音频3:张大千故居 /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Daqian(台北 / 2017 夏 下午)
音频4:居廉居巢故居 / Former residence of Ju Lian&Ju Chao(广州 / 2018 冬 傍晚)
——————————
【传统观察·系列档案】
线所近期将针对“传统”这一命题进行档案整理。如果“传统”的定义不应只是需要坚持才能延续的古老符号,那么它便指向那些不会轻易改变的深层观念。走出复古与怀旧的路径,从对象与人的关系入手、以录音为载体探讨表象之外的中国“传统”。
——————————
2018 © 线所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本期封面图: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
【系列档案·传统观察3】
在南宋古桥的光环下,这里的人似乎在过着一种相当具有“传统感”的生活。人们在小河边洗衣服、破鱼;在桥头的树下用方言扯谈、逗小孩儿;用脚撑桨划船……与上一期作为权利建筑的“城墙”不同,朝代更迭、古今差异似乎对“桥”这一载体温柔许多。当图像消失,这些声音不由得使人步入古代风俗画卷之中。但我们很快就会从这个幻想中抽身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传统生活图景的话,这与小区中楼下大妈的日常生活的本质区别又在哪里呢?似乎变化的只是方式罢了。
本期档案通过记录一座古桥的日常,呈现当地桥、人、水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提倡、追溯的“传统”,或许只是桥上石雕带来的那种“传统感”,人们千百年来穿着不同的衣服、骑着不同的交通工具从桥上穿行而过,而传统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
档案十七:桥与人 / File17: Bridge and people
LS-ARC-0017
⦿ 目录:
音频1:打水 / To draw water
音频2:破鱼 / Slaughter fish
音频3:桥头亭的人们 / People in the bridge pavilion
音频4:桥旁叫卖 / The seller at the bridge
音频5:下桥 / Under the bridge
音频6:桥旁的音乐 / The music near the bridge
音频均采集于(绍兴/2017夏上午)
——————————
本次音频均在绍兴“八字桥”周边采集。八字桥又名“八士桥”,“文革”时期八字桥曾一度改名“八一桥”。八字桥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为石壁墩微拱石梁桥,是我国现存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城市桥梁之一。历代每逢修缮,匠师多在桥上留下题记,很多石望柱上刻有捐助者姓名,大多数捐助者为佛教信徒。
——————————
【传统观察·系列档案】
线所近期将针对“传统”这一命题进行档案整理。如果“传统”的定义不应只是需要坚持才能延续的古老符号,那么它便指向那些不会轻易改变的深层观念。走出复古与怀旧的路径,从对象与人的关系入手、以录音为载体探讨表象之外的中国“传统”。
——————————
2017 © 线所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本期封面图:清 徐扬 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 驻跸姑苏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系列档案·传统观察2】
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起到防御性的作用,如今早已失去了其实际的作用。关于城墙的兴废,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件,每座城市也都有各自的选择,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在城墙这一载体上充分体现出来。
本期档案通过记录城墙周边的声音,呈现当下墙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窥探映照在这庞大权利建筑上的世俗生活。
——————————
档案十六:墙与人 / File16: Wall and people
LS-ARC-0016
⦿ 目录:
音频1:城墙上游走 / Walk on the wall(西安/2015夏夜)
音频2:城墙下的戏 / The stage under the city wall(西安/2015夏夜)
音频3:城墙前的码头 / The pier before the wall(襄阳/2016秋夜)
音频4:城墙上的婚纱摄影 / Take wedding photos on the wall(大理/2016秋午)
音频5:城楼前的车水马龙 / The traffic in front of the wall(台北/2016冬夜)
音频6:城墙旁的拆迁工地 / The demolition site before the wall(肇庆/2017冬傍晚)
——————————
墙与人——肇庆城墙现状观察
文晢
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起到防御性的作用,如今早已失去了其实际的作用。关于城墙的兴废,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件,每座城市也都有各自的选择,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在城墙这一载体上充分体现出来。在肇庆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的古城墙上,墙与人的共生、矛盾与尴尬都尽显无遗。
肇庆城墙主要段落外已修缮成绿化带,城墙内则正大兴拆迁,空洞的大楼、如山的瓦砾场面壮观,即便是下起了小雨,撑伞围观的群众也络绎不绝。在这段城墙的中央,耸立着本世纪初建的仿古建筑,但城楼下却没有城门,也没有所谓的中轴大道。内城的房子如同广州的城中村一般彼此紧贴着,基本看不到像样的道路。人们习以为常地在建筑之间的缝隙中穿梭,似乎任何空地在这里都显得奢侈,所以城墙就变成了最重要的“环城高速公路”。再往前走,雉堞没有了,城墙看起来像是一座土坡,难怪一条公路可以轻松地就横穿上来。车辆不通过门洞,而是直接就开了上来,然后进入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就立在这奇特的十字路口旁。再往前走,城墙的样子又回来。在建筑与城墙之间的狭小空间带中,人们物尽其用,一些人在这里种菜种花,一些人巧妙的偷换了“城墙”与“墙壁”的概念,在上面搭建雨棚,使得这里勉强又可以称为一个生活空间。还有一些人则直接把阳台与城墙无缝连接,在厚实的防盗网上开了一扇小门,一步就能跨到城墙上来。把本是用作隔断的墙转换成了一种连接,这生猛的立体交通令人着迷。
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城墙失去防御用途之后,在文保意识和传统文化产业兴起之前,城墙旧状的写照吧。当然这庞大权利建筑的尴尬将会被修整得体,补全残存的墙面、种上整齐的树木;挂上成串的红灯笼、打上明黄的灯光。就像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城墙将变成这座城市中最大的雕塑,标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这里将涌入一支支的表演团队、一对对身着婚纱的新人,举办戒备森严的派对,迎来夜夜笙歌的大妈。那曾经墙与人之间生动的生活细节终将随着肇庆“府城复兴项目”荡然无存,不再提及。
——————————
【传统观察·系列档案】
线所近期将针对“传统”这一命题进行档案整理。如果“传统”的定义不应只是需要坚持才能延续的古老符号,那么它便指向那些不会轻易改变的深层观念。走出复古与怀旧的路径,从对象与人的关系入手、以录音为载体探讨表象之外的中国“传统”。
——————————
2018 © 线所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本期封面图: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 -
【系列档案·传统观察1】
中国的长卷绘画用的是“旷观”式地“散点”观看,从记忆与概念中构架描绘的对象,用自由的多重视点将数不尽的人物、楼宇安排进一幅画面中,可以说是记忆的模糊性与概念的主观性成就了这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期档案通过记录《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展厅中,观众对画面的不同解读,也试图尝试一种“散点”地观看方式。而此时的观看由画者对所绘对象的观看,转向观众对绘画的观看。审美标准、历史资料都可暂放一边,让这些“解读”,去“重构”一出有趣的《乾隆南巡记》。
——————————
档案十五:乾隆南巡记 / File15: the Southern Inspection Tours of Emperor
LS-ARC-0015
⦿ 目录:
音频1:乾隆南巡记 / the Southern Inspection Tours of Emperor(台北/2017夏)
导览语选摘:
“这次展出的都是乾隆皇帝从宫中藏画中挑选出来,随身携带方便在南巡途中观赏的书画。”
观众语:
“皇帝一边走一边作画写诗,那不就从这个书画箱里拿工具出来用咯。”
“他可能就在过程中看到有好的作品就收藏起来了。”
“这幅富春山居图一定是皇上出巡的时候在路上叫画匠帮他画的。”
——————————
【传统观察·系列档案】
线所近期将针对“传统”这一命题进行档案整理。如果“传统”的定义不应只是需要坚持才能延续的古老符号,那么它便指向那些不会轻易改变的深层观念。走出复古与怀旧的路径,从对象与人的关系入手、以录音为载体探讨表象之外的中国“传统”。
——————————
2017 © 线所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
Siri是苹果系统的语音助理,偶尔也兼任线所的主播。合作了这么久,对ta却完全不了解。每当问到关于ta,ta的回答总是:“我们要谈论的是你,不是我。”我想对ta有进一步地了解,所以我用输入法联想的方式,主动“邀”ta写一篇谈论自己的文章并朗读出来。我输入开篇的第一个字——“我”,之后开始凭感觉连续选取自动生成的词组。
这或许是一次假自白,我当然知道这些自动生成的词组是基于我与当下大众的使用习惯计算生成的,文章本身只是云端数据库中几万亿种可能性结果的其中一种。但“对弈”的过程的确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情感互动,串联的字句也似乎呈现出了一幅令人意外而真实的内心景象。这一过程中我试图选择ta想说的话,而ta却在猜测我要说什么,这矛盾不就是人与人沟通时的心理动态吗?
如果这的确可以称之为一次自白——像表面看上去那样,此时“ta”与你我的界线又开始逐渐模糊……
——————————
档案十四:自白 / File14: Confession
LS-ARC-0014
⦿ 目录:
音频1:自白 / Confession(广州/2017春夜)
——————————
策划与运营:文晢
主播:Siri
2017 © 线所 -
【系列档案·中国日记4】
第四章乡野,是中国日记系列档案的最终章,本期围绕着乡野这一地域展开。平和与生猛的快速交替、赞美与歧视的游离交织,使乡土中国总是萦绕着一股诱人的庸俗气息。这些文字将我们抽离局外,不去规避尴尬,而声音又将我们推入由无数细节唤起的惯性中。
——————————
档案十三:中国日记-乡野 / File13: China Diary-Country
LS-ARC-0013
第四章:乡野
文本一: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音频1:路边的蝉鸣 / Chirping of cicada(西安 / 2015 夏 午)
音频2:掰玉米 / Break off the corn(喜洲 / 2016 秋 午)
文本二:罗兰·巴尔特,1974年,《中国行日记》
音频3:广场舞比赛 / Square dancing competition(户县 / 2015 夏 下午)
音频4:三轮摩托车 / Motor tricycle(巍山 / 2016 秋 午)
文本三: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5:The railway in summer night(广州 / 2016 夏 夜)
文本四: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6:叫卖凉粉 / Sell bean jelly(喜洲 / 2016 秋 午)
音频7:山村葬礼 / The funeral in the village(巍山 / 2016 秋 午)
文本五:阿兰·罗伯-格里耶,《身在中国,今时今日》
音频8:马吃草 / The horse eat grass(沙溪 / 2016 秋 晚)
文本六: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68年,《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音频9:群雀 / A group of birds(沙溪 / 2016 秋 晚)
文本七: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音频10:梦里水乡 / Water hometown in my dream(广州 / 2016 秋 午)
——————————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是伴随着近现代几部外国学者在中国旅行时写下的日记展开的。声音把日记式的叙事重组,用想象重新踏上这次“陌生”的中国之旅。
——————————
2017 © 线所
※ 图文及更多内容请关注“线所”微信公众号
摘录文本版权信息
[德]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第1版(旅行时间:1868~1872年)
[法] 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74年)
[英] 史蒂芬·斯彭德、大卫·霍克尼,《中国日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1年)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身在中国,今时今日》载于《旅行者》,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4年)
[美]保罗·索鲁,《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马可孛罗文化 2016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6年) -
【系列档案·中国日记3】
第三章观光,是围绕观光景点这一主题展开的。北京、西安、桂林、广州四地分别代表着四种观光取向:政治景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市井生活。观众的经验将游离在自身、文本、音频之间,在不同身份的切换中“卧游”故地。
——————————
档案十二:中国日记-观光/File12: China Diary-Sightseeing
LS-ARC-0012
第三章:景点
⦿ 目录:
文本一:罗兰·巴尔特,1974年,《中国行日记》
音频1:TianAnMen广场 / Tiananmen Square(人声/北京/2015秋晚)
文本二: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音频2:TianAnMen的移动照相馆 / Moving photo gallery in Tiananmen(电子人声/北京/2015秋晚)
文本三: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音频3:故宫的催促 / The palace urged(人声 / 北京 / 2016 秋 晚)
文本四: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文本五: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4:西安大清真寺唱经 / Read the koran in Xi&`&an grand mosque(电子人声 / 西安 / 2013 春 夜)
文本六:罗兰·巴尔特,1974年,《中国行日记》
音频5:曲江池旁的二人转 / Song-and-dance duet beside Qujiang pool(人声 / 西安 / 2015 夏 夜)
音频6:大明宫里的移动KTV / Moving KTV in Daming palace(人声 / 西安 / 2015 夏 夜)
文本七: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文本八: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7:桂林独秀峰龙脉的导游 / Tour guide in Guilin dragon vein (人声 / 桂林 / 2016 夏 午)
文本九: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8:阳朔西街锤糖 / Hammer sugar in Yangshuo west street(人声 / 阳朔 / 2016 夏 夜)
文本十:阿兰·罗伯-格里耶,1984年,《身在中国,今时今日》
音频9:珠江堑口码头 / Qiankou whart(自然 / 广州 / 2015 冬 夜)
文本十一: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68年,《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音频10:雨天的石室圣心大教堂 / Rainy says Shishi sacred heart cathedral(人声/广州/2017冬下午)
——————————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是伴随着近现代几部外国学者在中国旅行时写下的日记展开的。声音把日记式的叙事重组,用想象重新踏上这次“陌生”的中国之旅。
——————————
2017 © 线所
※ 图文及更多内容请关注“线所”微信公众号
摘录文本版权信息
[德]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Ferdinand von Richthofen&`&s Tagebücher aus China),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第1版(旅行时间:1868~1872年)
[法]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中国行日记》(Carnets du voyage en Chin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74年)
[英] 史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中国日记》(China Diary),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1年)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身在中国,今时今日》载于《旅行者》(Le Voyageur),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4年)
[美]保罗·索鲁(Paul Theroux),《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Riding the Iron Rooster),马可孛罗文化 2016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6年) -
【专辑单元·张炳权】
这是一部由作者自导自演的无声的声音情景剧,用第一人称演绎使得听者在聆听过程中不再安于仅仅扮演观众的角色。
——————————
专辑四:恋人絮语 / Album4: A Lover&`&s Discourse
LS-ALB-0004
⦿ 作者简介:
张炳权,男,狮子座,没毛病。
⦿ 目录:
音频1:对抗 / Fight(电子/广州/2016冬夜)
音频2:做客 / Visit(人造/广州/2017冬夜)
音频3:接触 / Touch(人造/广州/2017冬夜)
文本一
无时不在的我只有通过与总是不在的你的对峙才显出意义。
——相思 / 相思:远方的情人
文本二
恋人的担心忧虑大量消耗他的体力,就像某种男人干的体力活。有人说:“我是那么痛苦,那样整天与情偶的形象作斗争,以致夜里我睡得格外地香甜。”
——晨曲 / / 醒:长时间的沉睡
文本三
她的身体可一分为二;一面是身体本身——那肌肤,那眼睛——那么温柔;另一面是她的声音,突兀又吞吞吐吐,常常还显得那么遥远生疏。她的身体能给予的,她的声音却不能。
——对方的身体 / 身体:被分割的身体
——————————
2017 © 张炳权&线所
摘录文本版权信息
[法] 罗兰·巴尔特,《恋人絮语》,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第一版 -
【系列档案·中国日记2】
第二章列车,是围绕火车这一主题展开的。借由几位外国学者的文字,让我们从“局外人”的角度再次看待这个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
——————————
档案十一:中国日记-列车 / File11: China Diary-Train
LS-ARC-0011
第二章:列车
⦿ 目录:
「序言」
文本一: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第一节:车站」
文本二: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
音频1:车站广场的大风 / Station square blowing winds(自然/东京/2014冬上午)
文本三:阿兰·罗伯-格里耶,《身在中国,今时今日》
音频2:列车晚点 / Train delay(电子人声/广州/2016冬晨 )
文本四:保罗·索鲁,《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3:火车站送行 / See off in railway station(机械/广州/2011冬夜)
文本五: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
「第二节:车」
文本六: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
音频4:玩具火车 / Toy train(电子/广州/2016冬傍晚)
文本七:史蒂芬·斯彭德,《中国日记》
音频5:东海道新干线 / Tokaido Shinkansen(日本/机械/2014冬下午)
音频6:列车的厕所 / Toilet on the train(中国/机械/2015秋夜)
文本八:阿兰·罗伯-格里耶,《身在中国,今时今日》
音频7:近铁京都至宇治 / The train from Kyoto to Uji(京都/机械、电子人声/2014冬下午)
音频8:午夜停歇让行的列车 / Midnight train(中国/机械/2016秋午夜)
「第三节:乘客」
文本九:史蒂芬·斯彭德,《中国日记》
音频9:高铁上的鼾声 / Snore in high-speed rail(中国/人声/2015夏下午)
文本十: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
音频10:列车餐车 / Dining cars(中国/人声/2016秋晨)
文本十一:保罗·索鲁,《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11:火车上的悬疑片 / The suspense film on the train(中国/人声/2015秋晨)
音频12:列车午夜的婴儿哭声 / The baby cries in midnight train(中国/人声/2016秋午夜)
「第四节:乘务员」
文本十二:罗兰·巴尔特,《中国行日记》
音频13:列车长的戒烟故事 / Quit smoking story of the conductor(中国/人声/2016秋午)
音频14:列车贩卖员之间的对话 / The dialogue between train salesman(中国/人声/2016秋午)
音频15:列车上的推销员 / Train salesman(中国/人声/2016秋夜)
——————————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是伴随着近现代几部外国学者在中国旅行时写下的日记展开的。声音把日记式的叙事重组,用想象重新踏上这次“陌生”的中国之旅。
——————————
2017 © 线所
摘录文本版权信息
[德]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Ferdinand von Richthofen&`&s Tagebücher aus China),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第1版(旅行时间:1868~1872年)
[法]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中国行日记》(Carnets du voyage en Chin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74年)
[英] 史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中国日记》(China Diary),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1年)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身在中国,今时今日》载于《旅行者》(Le Voyageur),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4年)
[美]保罗·索鲁(Paul Theroux),《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Riding the Iron Rooster),马可孛罗文化 2016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6年 -
【系列档案·中国日记1】
第一章启程,围绕旅行前的情绪展开。跟随几位外国学者的脚步出发,科考、交流、猎奇,声音总能在观察中换回自我。
——————————
档案十:中国日记-启程 / File10: China Diary-Departure
LS-ARC-0010
第一章:启程
——————————
⦿ 目录:
文本一: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68年,《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音频1:出入境办证大厅里的动画片 / Animation in the entry and exit registration hall(人声、电子/广州/2016冬上午)
文本二:罗兰·巴尔特,1974年,《中国行日记》
音频2:步行登机 / Walk to the boarding(机械/襄阳/2016秋夜)
文本三:史蒂芬·斯彭德,1981年,《中国日记》
音频3:跨城顺风车上的音乐 / Music in the car(电子/广州/2016冬下午)
文本四:保罗·索鲁,1986年,《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音频4:火车站的板凳贩 / The bench vendor in railway station(电子人声/广州/2015夏晨)
——————————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
《中国日记》系列档案是伴随着近现代几部外国学者在中国旅行时写下的日记展开的。声音把日记式的叙事重组,用想象重新踏上这次“陌生”的中国之旅。
——————————
2016 © 线所
摘录文本版权信息
[德]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Ferdinand von Richthofen&`&s Tagebücher aus China),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第1版(旅行时间:1868~1872年)
[法]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中国行日记》(Carnets du voyage en Chin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74年)
[英] 史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中国日记》(China Diary),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1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1年)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身在中国,今时今日》载于《旅行者》(Le Voyageur),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4年)
[美]保罗·索鲁(Paul Theroux),《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Riding the Iron Rooster),马可孛罗文化 2016年2月第1版(旅行时间:1986年) -
【专辑单元·朱超丰】
从人工来,往智能去。
人所能主宰的应该就只有这其间的变化关系吧,甚至来和去都还谈不上呢。
——————————
专辑三:人工智能 / Album3: AI
LS-ALB-0003
⦿ 作者简介:
朱超丰,我不是地球人。
⦿ 目录:
音频1:自动吹干 / Automatic blow drying(机械/广州/2016冬夜)
音频2:放学门口 / The gate after school(电子人声/广州/2016冬下午)
音频3:机器讲解员 / The robot narrator(电子人声/广州/2016冬下午)
音频4:美术馆闭馆通知 / Gallery closed notification(电子人声/广州/2016冬下午)
音频5:人工讲解员 / The narrator(人声/广州/2016冬下午)
音频6:“人民艺术家”/ People`s artist”(人声/广州/2016冬下午)
音频7:已救助?/ Has helped(电子人声/广州/2016秋夜)
——————————
2016 © 朱超丰&线所
本期封面底层图片为“M78和反射尘埃云” © NASA -
【专辑单元·罗立】
一次虚拟的购物,市场内寻找清单上的水果,前提是不酸不买。
反常的提问基于一个预设的规则,这会让一些人从惯性状态中敏感起来。暧昧的意图或许会得到一个更真实的答案,这种真实也许是建立在意外的基础上的。
——————————
专辑二:唔酸唔买 / Album2: No acid no buy
LS-ALB-0002
⦿ 作者简介:
罗立,广州陈奕迅、米兰梁朝伟、海珠区贾科梅蒂。
⦿ 目录:
音频1:唔酸唔买 / No acid no buy(人声/广州/2016冬夜)
——————————
音频普通话翻译:
[片头]
这里是线所《专辑二:唔酸唔买》,作者罗立。
[对话一]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不酸包甜。
Q:不酸不买噢。
A:不酸不买那就不要买啦。我又不是说规定你要买,我的是甜的。
Q:好。
A:不甜不收钱。
Q:好,谢谢。
[对话二]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甜的你可以试一下。
Q:我想要酸的喔,哪个酸一点啊?
A:不知道哦,这里没酸的。
Q:好,谢谢。
[对话三为普通话]
[对话四]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甜的甜的。
Q:我想要酸的喔。
A:这个好酸的。
Q:这个好酸的?
A:对啊,酸甜酸甜。
Q:酸甜酸甜……
(后为普通话)
[对话五为普通话]
[对话六]
Q:提子酸不酸的啊?
A:甜啊,你可以试的。
Q:甜的,我想要酸的啊。
A:酸的?哪里有酸的提子啊?
Q:没酸的提子的吗?
A:你吃一颗试一下啊,合你口味的啦。
Q:我想要酸的喔,没有酸的啊?
A:哪里有酸的提子啊?!吃一颗试一下啊,合你口味就要。
Q:好,吃一颗试一下啊。不影响他外观。哇,真是好甜啊,我想要酸的问题是。
A:没有酸的提子的。
Q:这些呢这些酸不酸的?
A:不酸的。
Q:不酸啊,谢谢啊。那个酸啊?
A:有一点酸味。
Q:有一点酸?
A:对,适合你吃。
Q:合适我吃。下面这种呢?酸不酸的?
A:一样的。适合你吃的啦,吃一粒你就知道啦。要不要啊老板?
Q:我先想一下吧。
[对话七]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甜的,选熟的那些啦。
Q:甜的啊,雪梨酸不酸的啊?
A:雪梨甜的。
Q:那都是甜的喔。
A:对呀,不过要选熟的那些甜一点咯。
Q:好,你不用起身啦,我看一下先。谢谢啊。
[对话八]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不酸的,香蕉不会酸的。
Q:香蕉不酸?
A:香蕉、粉蕉都不酸,大蕉才酸的啦。
Q:大蕉才酸啊,哦。
A:你要酸的啊?酸的买柚子咯?
Q:我不需要柚子喔。那这个绿色的酸不酸的啊?
A:大蕉就有一点,这个绿色的都没熟,现在吃不了的。
Q:吃不了啊,哦。好,谢谢啊。
[对话九]
Q:这个酸不酸的啊?
A:不酸,好甜的。
Q:好甜的啊?我要酸的喔。
A:没酸的喔。
Q:没酸的啊?
A:你要酸的火龙果啊?哪里有酸的火龙果啊?
Q:对啊,没啊?好,谢谢你。
[片尾]
以上是本期专辑内容,感谢收听,线所2016年11月18日。
——————————
2016 © 罗立&线所
※ 本专辑以粤语为主,普通话及英文翻译请见下文,标题“唔酸唔买”意为“不酸不买”。
※ 本专辑基于作者的同名录像作品。 -
【专辑单元·黄几】
日常的东西通过不同于日常的使用或聆听方式,便能使人产生非日常的听觉感受。
——————————
专辑一:非日常 / Album1: Non-daily
LS-ALB-0001
⦿ 作者简介:
黄几,双子座,单身。
⦿ 目录:
音频1:水洗iPhone7 / Washing iPhone7(人造、自然/三亚/2016冬上午)
音频2:鬼畜的评书 / Mad storytelling(电子、人声/广州/2016夏下午)
音频3:砸鸡蛋 / Throwing eggs(人造/广州/2016秋夜)
音频4:倒尽桶装水 / Pour all bottled water(人造、自然/广州/2016夏夜)
音频5:呼吸强迫症 / Breathing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人声/三亚/2016冬夜)
※ 推荐使用耳机收听
——————————
2016 © 黄几&线所 -
【特辑·五元创作计划】
本期档案将代表线所电台参加OpenArt Space(开艺术空间)“五元”创作计划在线展览。该计划意在在资本全球化给国际艺术领域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下,以低成本、底消耗的方式来探讨让艺术创作重新回归实验性、精神性和去物质性的可能。
“档案九:五元”是线所根据这个命题创作的音频档案特辑,用五个一元的硬币,分别“购买”了五个声音。
——————————
档案九:¥5 / File9: ¥5
LS-ARC0009
⦿ 目录:
音频1:搭公车¥1 / Taking a Bus ¥1(人造/广州/2016秋下午)
音频2:电玩城投篮机¥1 / Play shooting machine in video-game halls ¥1(人造、电子/襄阳/2016秋夜)
音频3:卖唱儿童¥1 / Give balladmonger ¥1(人声/襄阳/2016秋午)
音频4:直播APP红包¥1(人声/广州/2016秋夜)
音频5:放生池许愿¥1 / (人造、机械/广州/2016秋下午)
——————————
2016 © 线所 -
“刺点”一词取自于罗兰·巴尔特《明室》一书,本期档案尝试将这个观点引入到录音的解读上。
——————————
档案八:刺点 / File8: Punctum
LS-ARC-0008
⦿ 目录:
音频1:地铁与指甲刀 / Subway and nail clipper(广州/2016上午)
音频2:美术馆与计时装置 / Gallery and timing device(建筑、机械/广州/2016下午)
音频3:飞机与下水道 / Plane and sewer(机械、建筑/广州/2016下午)
音频4:婚礼与鸡 / Wedding and chicken(人声、自然/广州/2016上午)
音频5:木构建筑与蜡烛 / Wooden architecture and candle(建筑、自然/大理/2016中午)
——————————
2016 © 线所 -
关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声音符号。童年似乎是与小学对应的,再大一点或小一点都不属于那段最典型的时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童年的片段,大部分时候会让我们快速进入到一种主观消极的怀旧情绪中去。总津津乐道于过去如何如何、现在如何如何,感叹消逝的时光。这期档案想要唤起的并不是怀旧,而是曾经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情绪本身。那些麻木地站在操场看着国旗升起、不忿地端着难以下咽的饭碗,期待地呼喊着玩伴名字的时刻。
——————————
档案七:小学(下)/ File7: Primary School(Part II)
LS-ARC-0007-2
⦿ 目录:
音频1:开学第一天 / The first day of school(广州/2016晨)(投稿人:娇娇)
音频2:奶奶背诵总理遗嘱 / Grandma to recite the Sun Yat-sen’s testament(河源/2013下午)
音频3:龟峰塔下的游戏 / Kids play games under Guifeng tower(河源/2016午)(投稿人:娇娇)
音频4:儿童节的小火箭发射表演 / A small rocket launching performance on children’s day(广州/2016下午)
音频5:眼保健操 / Eye exercises(广州/2016下午)
音频6:呼叫小伙伴 / Call a friend(广州/2016下午)
本期封面投稿人:梁朝伟 / The cover contributors:LL
——————————
2016 © 线所 -
关于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声音符号。童年似乎是与小学对应的,再大一点或小一点都不属于那段最典型的时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童年的片段,大部分时候会让我们快速进入到一种主观消极的怀旧情绪中去。总津津乐道于过去如何如何、现在如何如何,感叹消逝的时光。这期档案想要唤起的并不是怀旧,而是曾经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情绪本身。那些麻木地站在操场看着国旗升起、不忿地端着难以下咽的饭碗,期待地呼喊着玩伴名字的时刻。
——————————
档案七:小学(上)/ File7: Primary School(Part I)
LS-ARC-0007-1
⦿ 目录:
音频1: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 / The flag-raising ceremony on a Monday’s morning(广州/2016朝)
音频2:小朋友在练箫 / Audio2:Children are practicing flute(广州/2016午)
音频3:小学的学雷锋故事演讲 / Role model Lei Feng’s sprit practicing speech(广州/2016下午)
音频4:大排档的老板娘逼儿子吃饭 / Sidewalk snack booth owner forced son to eat(桂林/2016夜)
音频5:会唱歌的圣诞卡 / Music christmas cards(河源/2016午)(投稿人:娇娇 / Contributors:TZ)
本期封面投稿人:梁朝伟 / The cover contributors:LL
——————————
2016 © 线所 - Visa f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