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nitt

  • 今天聊聊困卦的象,要体会到困卦的象,里面有一个知识点得提前说一下。
    商周时期,诸侯的城池,离君王王都的距离,由近到远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这几大类,离君王越近,地位也越高,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搜资料“夏商周五服”,这里不详细阐述了。
    困卦象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甸服的诸侯的城池是位于王畿(ji)之内,也就是离王都最近,与君王更紧密的诸侯,这类诸侯身份象征的绂带则是赤色,也就是爻辞中的赤绂,至于其他诸侯的绂带则各不相同,有间色,也有其他色,没有硬性要求。

    困卦的象中的事情的起因是,其中一个穿戴赤绂的诸侯因为地位,权利飘了,但是他本意并不想造反,仅仅是困在权利、地位中无法自拔,甚至还有其他诸侯跟他走的很近。
    九四爻辞中的“困于金车”,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赤绂诸侯的状态,金车就是金色的车,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是君王的专属,如今该诸侯为了追求这些,也搞了一套金车,他飘了,并且离君王这么近,却整整三年没有来觐见过君王。
    初六爻辞,“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就是此刻君王的处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谷里面,屁股坐在一个树桩上,树桩给了我们仅有的一点踏实,周围漆黑的环境看不清,可能有蛇,可能有猛兽,万一走错让处境变得更糟怎么办,而因此陷在原地不敢动弹,没法动弹,这就是困,困卦的困!
    如今这个戴赤绂的诸侯飘了,三年没来觐见过我了,这就让身处尊位的君王很难受,痛苦,他想干嘛?想谋反吗?不把我放在眼里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故孔圣人在九五爻辞中说的,“劓刖,志未得也”,劓刖是以前的一种割鼻子的酷刑,借劓刖二字,将君王当前处境中,难受、痛苦、煎熬、无助等各种情绪体现出来,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事,完全没有思路,故志未得也。
    如果是你在君王这个处境,你会怎么应对呢?大多数人可能会想,打压他吧,让他知道锅是铁打的,这个国家谁才是老大!
    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说的就是这种走向。
    当你想这么操作的时候,会发现临近要执行的时候会推进不下去,就像一块石头挡在你的面前,让你不能这么做,因为你的理性告诉了你这么做的不良后果,而继续困在原地,但是又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这就是困于石。 但是若乱操作,则会容易触碰到对方的逆鳞而让自己受伤,这就是“据于蒺藜”,蒺藜带刺,扎手,我不用力捏他,他不会扎我,他扎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乱动,他才扎我,而非他有扎人的属性。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则是在事情没有摸清楚的的情况下,盲目制定计划而操作,则会有凶,故孔圣人接着在六三爻辞后面说:“不详也”,未详细调查清楚事情。
    说完六三有凶的操作,接着我们说九二爻辞,无咎的操作。
    君王面对这个事情,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随内求思路,边内求,边落实,故“困于酒食”,就像吃饭喝酒一般,一筷子一筷子的夹菜吃饭,一口一口的喝酒,饭一定会吃完,杯中酒也一定会喝完,喝酒吃饭这事,也一定能完成,君王困于赤绂的这个事,也一定能解决。
    随着君王一点一点的推进事情,就会逐渐看清楚这个事,这个赤绂诸侯仅仅是困在金车里面,陷在这些表面的东西飘了,仅此而已,他并没有谋反之意,事情还没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后果。
    于是一个“知”来了,也就是念头来了,这个事情的解决出口终于来了, 就是“朱绂”,赤色绂带,已经是君王以下,身份最显赫的彰显了,你既然追求的是这些,那我再为你量身定制一个比赤色更深的,朱色的绂带,让你有别于其他同样穿戴赤绂的诸侯,让你爽一下,并且围绕朱绂这个思路的解决方向,继续调查清楚,将其他诸侯接受度,他的体会,对外说辞等继续摸清楚,这就是,“朱绂,方来”。
    当君王将情况全部摸清楚后,于是制定出了详细计划,就利用祭祀大典的时候最合适,到时候百官都在,各路重要诸侯也在,你穿着“朱绂”,有别于其他“赤绂”诸侯,既让你爽了,又能让你和大家知道谁才是老大,该“朱绂”诸侯也因为爽了,能更加忠于君王,用心治理自己的地盘,让社会更加稳定。故九五爻辞后半句,“乃徐有悦,利用祭祀”。

    当然至此,该诸侯飘,导致君王陷入困局的事,在没有恶化,不费一兵一卒,不用死伤任何人的情况下,得以圆满解决。

    如果走了六三爻辞的路线,很有可能让君王身陷麻烦事中,如葛藟一般缠绕君王动弹不得,而且该诸侯也会因为君王的不当操作,本来没有谋反之心,而为了自保,邀上其他关系好的诸侯,不得不谋反,事情恶化,真正影响到君王的位置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进行征讨了,事后回顾,会发现其实事情是因为自己误判,不当操作而恶化的,而后悔,但已经没有办法回去了,故上六爻辞: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因为周文王在困卦中给我们展示的象,我认为比我举一千个例子更能将,困局起因,如何看清困局,如何获得解决困局的思路,不当操作带来哪些后果,困局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事情的走向等,描述的很清楚,更能帮我们,在当前的,恶劣的大环境中,看清自己的处境,不轻易被旁人眼光,私欲,情绪的牵引,畸形的价值观影响,从而做出适合当下的判断,就详细说了下六爻的象,至于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就不再说了,都是一个

  • 需的甲骨文画的是一个人在雨中,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避雨,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雨中,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必须的须,险就在前面,我们必须得入这个险。
    当然这里的险主要指的是麻烦事,大到行军打仗、治国,小到做业务、统筹安排麻烦的事,都是属于险的范畴,这些麻烦事一般我们都不会碰的,除非刚好我们在那个位置上,赶上这个时到了,这些麻烦事必须得我们来处理,故须也,险在前也。
    该怎么办呢?
    以前我们聊观物的时候,聊过刚柔,刚为我们要观的事物的原点,围绕刚进行观物,和这个原点相关的所有事物会在心中汇聚而来,被我们给看见,这些看见的则为柔,刚柔则汇成心中可观的事物。
    就像我让你观,你们小区的小广场一样,这个原点是我给你的,你围绕这个原点开始,看见的小广场的全貌、包括座椅的位置、路灯的位置、跳广场舞的人,这些画面会汇聚而来被你看见,就是柔,刚柔成物。
    前面举的观小广场的案例,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因为熟悉,所以有素材,只要一观就能看见。
    而当遇到这些我们所在的位置上,必须应对,避无可避的麻烦事,这些物都是陌生的事物,一观肯定做不到立马像观小广场一样清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都是一样的,围绕这个麻烦事,这个原点进行内观时候,虽然没有素材,但是心会以“念头”的形式告诉我们,素材在哪里?这个麻烦事是怎样的事?里面的关系如何?地形如何?某个人是什么岗位?他的工作方式如何?他需要什么? 然后将指引,逐步一一给落实出来,就能逐步看清这个麻烦事的全貌,从而找到合适的处理路线。
    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也。
    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内求时候,寻找素材的探索方向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健”了,天行健的健。
    当把这个麻烦事看清了,我们自不会陷入这个麻烦事的隐藏陷阱中,抽不了身而“困”,也不会因为这个麻烦事过于复杂,而找不到处理思路而“穷”。
    别看是麻烦事,是险,其实无论多麻烦的事,化繁为简,规律都是一样的。
    初六爻辞,需,于郊, 就好比此刻我们要去郊外,去爬爬山,去捡菌子也好,去烧烤也好,在达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心中的“知”,自会引导我们,怎么走路会好走,这就是常,它是铁定不会引导我们去跳高坎,去走沼泽,去踩牛粪的。
    处理麻烦事也是一样的,只要在心中长期观着这个事物,我们的心,是不会让我们去走危险的路,都是轻而易举的能达到的。
    故孔圣人在爻辞后面说,:“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当然,当麻烦事开始处理之前,在身体行动,入这个险之前,我们若就能开始边观物,边操作,走的自然都是好路。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则是,已经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麻烦事,在麻烦事中,凭所谓的经验,冥行妄动一段时间了,已经开始被周围环境反噬了,陷在麻烦事中难处理了,才意识到这个麻烦事是险,才引起重视。
    需卦中的后面的几个爻,九二,需,于沙。九三,需,于泥。六四,需,于血,就是因为失察而导致路越来越难走了,其中六四,需,于血,更是因为失察,让自己在麻烦事的险中,已经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了,才开始进行观物。
    爻辞内容就简单带过就好了,不详细说了,其实无论因失察,将路走的多难走,只要能现在开始,观物,如初九,需于郊一般,也能走回到正轨上,顺利将麻烦事给处理完毕。
    当然,别看麻烦事来了,险在前,需要入险了,事越大,越麻烦,自然功劳也越大,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这是你在这个位置上,时到了,该你立功了,能不能把握机会就靠你自己了。

  • Saknas det avsnitt?

    Klicka här för att uppdatera flödet manuellt.

  • 今天聊聊观卦,对于观这个字,经常听我讲周易的朋友都不陌生,没错,就是我每个卦都会提到的内观的那个观。
    观的体会如何? 你此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家楼下的小广场,然后在心中看见的那一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渴望加大力看的更清晰,反而越飘越远的画面,这个动作就是观。
    在这片虚无世界中,能可控的将外部事物具像化出来,被我们俯视来看,多角度来端详,来操作,为观。
    若事物在心中刚一萌芽看见,就飘忽不定,不可控的四处乱飞,就是走神儿了。
    观的实际操作中,在体会上,分上观和下观两部分,上观是观事物全局,下观则是观操作方向的区域事物。
    就像前面我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区的小广场,这个事物是我给的,你围绕这个事物观到的画面就是上观,此时若是在这个上观的画面基础上,你需要去买瓶酱油,这个就是需要操作的方向,然后小广场附近有几家超市、酱油价格如何、甚至酱油在超市的哪个位置,都会继续呈现出来,这个就是下观,自然能找到合适的路线去买到酱油,上观也好,下观也罢,都是一气呵成的,只是体会的细微处稍有不同而已。
    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
    将事物全局,在天上一起观,需要对下进行操作时候,再下观而落实。

    而周文王在卦辞中说的“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主要说的就是下观时候的注意事项。
    盥和荐都是商周时期祭祀的两套祭祀流程,盥主要是洗手,荐主要是呈上祭品,无论是盥还是荐,都有很复杂繁琐的步骤, 盥后,必是荐。
    这里知道是什么就行了,不用深挖,感兴趣可以自己搜百度,否则容易陷入文字障。
    盥和荐都是属于下观的具体操作了。
    假如我们此刻是君王,一国之君,过一会就要开始祭祀大典了,首先要进行的仪式是盥,此刻我需要围绕盥这个事物在内心中进行观,于是会场的全貌,洗手盆的位置,擦手的东西、礼仪小姐的位置,观众的方位,等等会在心中自动汇聚而来,我们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模拟出一会进行盥礼的步骤,然后按照计划落实即可。
    这就是“观盥”,那为何“不荐”呢?因为事物还没来,虽然他必来,但是当下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是“盥”而不是“荐”,我们对盥礼的应对,会导致接下来,荐礼的环境发生变化,如果提前观荐,这个荐的环境是自以为是的环境,而并非真实的环境,环境不同,做出的应对也会不同,重点是当下的盥,而非将要发生荐,观事物的重点不清楚了,就会失道,陷在信息漩涡中迷茫,内耗,失去方向,忘记自己该干嘛。
    观的目的始终是当下这个,立马必须应对的事物,该如何应对,这里不能偏。
    故“观盥而不荐”。

    爻辞中说的,初六,童观:就是儿童观事情一般,心中只有想要的东西,完全看不清环境内的其他事物, 属于下观。
    六二,窥观,利女贞,则是观事物,如在窗户纸上透了个洞,从洞往里窥视,能看的到一些环境,但是看不全,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意识别合适还是不合适,故利女贞,属于下观。
    六三,观我生,进退,则是没有指向的,观我当下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一件事一件事的观,让这些事物在心中自生自灭,然后根据观的象,进行应对,与时偕行,属于上观。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则是身处一国之高位,但是不是君王,将一国的所有事物观的清清清楚楚,清楚到就像观自家小区的小广场一般,需要落实一些政策,进行操作的时候,注意整理说辞向对重要来宾一般,对君王进行谨慎汇报。属于上观。
    六五,观我生,君子无咎,则是君王在尊位,将大臣汇报上来的国民情况,无指向性的,随它自生自灭,挨个观,观到需要操作了,再安排相应部门去落实,属于上观。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则是上观过后,需要应对操作的知来了,围绕这个知,继续观,它自会生长,直到环境被我们看清,而找到合适致知的路线,属于下观。

  • 今天聊聊升卦,升就是上升,升到天上的意思,为了方便体会,我简单说一下升卦中的象。

    这个象中的场景,是周文王还是岐山的一方诸侯,在这个期间,时未到,他只是顺着知不断的进行应对。
    六四爻辞,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主要就是描绘的这个画面。
    那么周文王在岐山,顺内心中的知,都落实了哪些事呢?九二爻辞,孚乃利用禴,无咎,孚这个字我们以前说过,何为孚,我看见我女儿趴地上,伸手进沙发脚下去拿什么,我没有及时阻止,先整体观了一下,发现他用白色橡皮泥捏了一个老虎,但是这个老虎只画了一只眼睛,立马就知道了她在做什么,她需要什么,只需要默默的找一支,和她画老虎眼睛一样颜色的笔,递给她,不骂她乱趴地上,也不装逼我多厉害,这就是孚。 禴是禴祭,是一种祭祀,禴祭的主要目的是去邪,九二爻辞描绘的象,孚乃利用禴,就是对其他诸侯用孚,默默的满足他们的内心真实所需,并妥当合适的落实出来。
    哪怕商朝末期天下再乱,周文王也还没有急着称王,因为时没到,他在干嘛,他就是在顺知干这些事!
    孔圣人在彖传中说,柔以时升,顺以巽,顺什么,顺就是顺我们内心中随外部环境,事物变化,我们需要去如何应对的那一念起,那个知,顺就是顺的这个,巽则是如风一般,在顺知的基础上,去感受,到达知,沿途上的一切事物,感受这些事物的立场,隐情,担忧等,然后找到合适的路线将每个“知”给落实出来,合理的应对每一件外部的事物。
    这些顺知妥善落实处理的事物多了,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我们将近期落实的所有事情,放在心上以天上的视角整体来看的时候,会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更宏大的,整体的风景。
    这个就是柔以时升,周文王在顺知,有孚于各路诸侯的基础上,当,时到了,他将近期顺知做的所有事情,放在心中的天上综合来看,自会看见当今天下的诸侯,哪些是我周文王的人,哪些是纣王的死忠粉,哪些是摇摆不定,等一切情况都会被周文王在心中观的时候给观到。
    这个时候有个新的“知”来,登帝位!
    六五爻辞说的贞吉,升,阶,阶就是帝位的台阶。
    登尊位的天命到了,接着周文王围绕“帝位”这个天命,继续内求而观,当今的天下时局、诸侯情况,地理位置,等等信息汇聚而来,这就是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刚中而应”。
    当各路信息汇聚而来后,周文王就在心中推演,最适合定都的地方,大概就在岐山以南,也就是今天西安市长安区,丰京遗址那片,但是那个附近有崇侯虎的邑城在,接着就是围绕如何拿下崇侯虎的邑城,继续内求而观。
    故卦辞接着说“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用,就是在事物全局看清楚的情况下,心中培育的事物已经成熟,开始要对事物进行裁剪,操作,按照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制器而用。
    故用见大人,非大人不可制器而用。
    南征,吉,南征崇侯虎而建都,是在道的基础上制器而用的操作目标,吉,则是因为围绕这个目标继续顺知落实,将敌人城池、布局、人力等要素,调查的彻底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攻克而吉。
    九三爻辞,升,虚邑,就是将敌方的邑城已经彻底摸清楚,一内观就能看见一座立体的敌方城池,从哪里进攻合适,哪里有缺陷等等,我们可以随意的对其进行操作, 就像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小区的小广场一样,小广场会清晰,客观,在心中呈现出来,它是在心中可看见的,但是确实摸不着的,这就是虚邑,我们可以跟随需求,在这个小广场上模拟出各种可操作的事情,然后在现实中落实出来。

    周文王从在岐山开始,顺知一点一点的有孚与各路诸侯,顺知治理自己的地盘,接着又顺知准备登基封王,又围绕登基封王,顺知调查崇侯虎,接着顺知南征,直到建立国都丰京,而昭告天下,这一切都是一步一步顺知而行,自然而来的,顺知妥善的应对好当下的一切事宜,时到了,知,自会将我们带到我们该去的位置。

    所以,无论当下你处于何种境遇,送外卖也好,在工厂打螺丝也好,当牛马也好,痛苦不堪也好,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何种境遇,请静下来,在身处的这个环境中,感受它的一切,顺心中应对事物的那一念,知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妥善落实好他们,时到了,必定会走出泥潭,知,会承载天命,引导我们,走到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上去。

  • 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基本这两句,算是对乾坤二卦的心内体会,一语道尽了。
    这里注意断句,是天下之,至健。以及天下之,至顺。
    先说说天下之,商周时期记录事情,都是刻在竹简上,所以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浓缩浓缩再浓缩,基本上每个字都代表着一个意思,而不像现在,还有词语。
    这里的天,主要是指内心中,御神观物,从上往下的视角,那片大无边际的空间,下则是在天上视角观物后,对下进行操作。
    天下,天在前,在上观物,下在后操作,下为动词,故“天下之”,周易原文中,像乾卦、恒卦、贲卦等卦中,无论爻辞、彖传、还有系辞中涉及到的天下,全部都是这个意思。
    就像我们站在我们小区最高层的楼顶,俯瞰我们小区,公共厕所、超市、便利店,小区的几个门,以及公交站台等,尽收眼底,这个视角就是“天”,当我们要进行操作的时候,无论是“超市旁是否有停车位”,这样的探索性操作,还是“从东门出去坐地铁”,这样的直接操作,这些都是“下”。 这是在天的基础上来的,故“天下之”。
    说完“天下之”就好体会乾坤了。
    先说乾,乾主要是在天上的视角探索事物,视野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以事物的中心为原点,往外扩散,去探索周围相关的其他事物,然后在心中拼凑起来,一起综合来观,
    以探索出这个事物大概的全貌。
    就像阳明先生平江西匪患、平宁王之乱、这些事,地势如何、哪里有小路、哪里有河、他们的目的、会不会叛变,天气情况等等情况,这些就是在天的基础上,不明,然后需要去探索清楚,这些探索的方向哪里来?全部都是我们内心中观这事,“知”会自动出来,引导我们,按照这些方向去一点一点的探索操作,这些都是“健”,乾卦,天行健的健。
    故“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将这些“健”给落实送达了,就是至健了。 通过持续的恒观这事,并一点一点看清这个事物的全貌的时候,我们自会看清这事中,哪里有险,常理都是趋吉避凶,不会犯险的,只会走好走的路,除非这个事情的出口,解决方向在某个险中,才会去评估这个险的等级,风险,继续深入这个险,以将该事给解决。
    以这个出口继续深入就是“坤”的事了,这个出口什么时候会来,急不来,需要在乾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这个事物,这个事物在我们心中培育,变化,长大,当这个事物长成熟了,被我们看清了,天象成了,时到了,这个出口一定会以“知”的形式在内心中自动出现,我们只需要顺它,这就是天命,朝着这个方向,将这个区域的所有事物,细节继续探索出来,以找到合适安全的行动路线,以能到达这个出口即可。
    故,“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简,就是竹简,古时候记录信息,竹简就那么大点空间,但是要将信息记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就得反复的推敲字的意义,以合适的将这些字,组合起来刻在竹简上,既要考虑内容的传达,又要考虑字数的限制。
    当事物在心中培育成熟,出口出现后,我们的位置,到出口这个区间,该如何合适的到达,这个过程就是“简”了,因为沿途上,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涉及到的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他们的立场,以及其他很多的地势问题,都必须在观这片区域的时候去探索进去,如果失察不明,则可能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成为我们往出口推进的路线上的阻碍,用游戏的话来说,我们在深入观的时候,这所有人、事、物全部都是npc,没有恶人、好人之分,他们外在说的话和内心的真实所想,甚至都是不一致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在意什么,但是我们在深入观的时候,确可以从表象深入进去,直达内心真实所需,并作为我们行动路线上的一个因素,考虑进去,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些刍狗就和观物的时候,刚提到的npc一样。
    这些在观物时候,藏在刍狗,npc身上,暗处的隐情,如果失察没有发现,将会成为我们到达终点的阻碍,故,“德行恒简以知阻”,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会有很多石头,水朝目标流下去,它是会避开这些石头的。
    同样,如何能深入沿途涉及到的,人的内心,扫描到这些隐藏的阻碍,还是一个字,“观”就可以了,但要注意,这里观的方向,是只围绕乾,出口出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观,这些东西会自动出现,引导我们去深入,而不是为了观人而去观,这里观的目标千万不要搞错了,我们只关心目标沿途上的,本来就存在在那里的,一切大小事物,我们目的,不是让他们为我们的前进道路,移开他们所处的位置,而是经过他们时候,能合适的顺利通过。和目标无关的,全部不在观的范围,哪怕观到了,跳过即可。
    乾观,以探索入局找到出口,坤观以围绕出口找出解决方案。
    所以很多朋友问,周易有没有系统课程,什么八卦的命名规则,等具体的学习体系,我可以直接说,没有,就一个内求功夫的积累,功夫到了,周易、道德经等圣人经典,横看,竖看,都随便看,这些都是圣人内求观物时候,分享的体会而已,而且随着我们自己功夫等级的提升,每次看这些经典都有不同的体会,甚至可能完全颠覆以前的理解。

  • 所谓天子,就是在尊位,拥有着至高的权利能将天命落实于天下百姓,以造福苍生,但是若天子在内心中不再观着黎明百姓,天下苍生,自然看不见苍生和底层百姓存在的问题,当天子的内心中不再照耀这个天下,那么所有的隐患,魑魅魍魉,都会拥有可成长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处的这个天下将会变的越来越强混乱。
    就像以前聊过的明夷卦的卦象,君王满足于所谓的“大国盛世”享受着地方汇报上来的只增不涨的业绩指标,却全然看不见底层百姓生存的艰辛,百姓被劳工的压榨,圣人的做法是借外出活动,让君王亲自深入民间去了解明间疾苦,以让君王能明,能自己去观天下的问题。
    而当以上都全部失效,世界彻底陷入黑暗之时,那么就是新的太阳升起,将会有新的人,能明这个天下,继续替天行道于天下,成为新的天子,届时无论隐藏锋芒的大人、君子,拥有实力的诸侯,还是只看重眼前的小人,都将站出来拥护这个新的天子,这就是今天要聊的革卦,革的象了,革就是革命,革天命。
    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文明以悦,大亨以正。
    巳日是初生的太阳,喻的是上一任天子内心中已经彻底不明,不再在心中去恒照着自己庇佑的天下,那么将会有新的大人出现,他会继续在他的心中观着天下时局,观着天下的一切魑魅魍魉,观着导致这些百姓疾苦的根本原因,若这个天下真的到了最黑暗的时刻,彻底不可逆转之时,待时到了,自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这个新的继续明而照耀天下的人就是巳日。
    “巳日乃孚”是就第三人称来说的,主要是指那些手握重权,却在这个至暗时刻,隐藏锋芒的,大人的视角。
    什么是孚,就是我发现我女儿趴在桌角到处找什么,然后看了她桌子上正在玩的橡皮泥,她捏了一只老虎,但是老虎只画了一只眼睛,她没求助我,我也没问她,但是我默默的给他找了一只粗的,和她画的眼睛一个颜色的笔给她, 这就是孚。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就是这些隐藏起来锋芒的,身处高位,手握强力资源的大人,会在他们的心中观这个人的所做所为,发现他所在的一切事情都是天下为公,毫无私心,他就是新生太阳后,将毫不犹豫的跳出来,有孚于这个新生的太阳,助力于他,他也因此而喜悦。
    九五爻辞说的“大人虎变”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视角,以及做的事。
    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革而当,其悔乃亡”,主要说的是那帮,能得中观事情的君子,但是水平还达不到大人的观天下的水平,也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资源,他们能观到当前的黑暗形势,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加入了新的天子阵营,毕竟这种事属于叛变,在没有看清楚整体的形势下,会后悔也很正常的,但是当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人所做所行都是天下为公,自然而然后悔就消失了,上六爻辞中说的“君子豹变”主要说的就是这个视角。
    自然界中,天地变化,太阳落山后,第二天又有新的太阳升起来,日复一日,一年过去了,就形成了我们看的见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景象,这是自然规律。
    当太阳落山不再照亮天下了,必将有新的太阳出来,继续照亮天下苍生,黎明百姓,继续替天,道济天下,这也是自然规律。
    商汤在夏朝末期,在心中观着这个天下,时到了,天命到了,那个知来了,在天下苍生的渴望和祈求之中,而宣布自己成为新的天子,正式作为新的太阳,那个巳日,并成功创立商朝,
    故孔圣人在彖传最后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 今天主要聊一下“河图、洛书”,原文是出自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要聊这,不得不先说一下什么是“出”,什么是“入”,一般简单的事谈不上出入,只有复杂麻烦的事,才会有出入,像复卦中,孔圣人就说过,复能让我们遇见麻烦事后出入无疾,无任何隐患。

    复杂的事,就说谋局吧,一件复杂的事,就像一个大谜团,这个谜团很麻烦,我们完全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种麻烦事我们是不会碰,会避开的,但是因为各种情况,现在这个谜团在眼前,这个麻烦事在面前,我们不得不处理, 这就是“入”进入的入,可以理解为入局。
    入局以后肯定是不能乱动的,需要谨慎随“知”,去探索这个谜团,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识局。
    当这个谜团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探索后,会找到这个谜团的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然后针对性的去探索我们到关键点出口之间这个区域的各种细节,以找到安全合适的处理路线。这个过程就是出,也可以理解为破局。

    说完出入、我们继续回到“河出图、洛出书”别看那些后人将河图洛书解的玄上又玄,甚至扯上了宇宙的终极奥秘, 其实“河出图,洛出书”就是当年圣人大禹,处理水患这么麻烦事的一次随天道入局,到完美解决麻烦事而破局的实操,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

    《尚书.禹贡》就将大禹治水的情况说的很清楚,这里大家不用去看专家们“翻译”的版本,直接看原文,看禹贡和看周易的方式一样,就是将里面描述的事物,在心中具像化呈现出来,综合一起来看,就能看见了。 这里我就直接分享我看见的,日后大家功夫积累起来了,可以自己去看原文,然后来印证。

    大禹当时治水,时候,并没有急着下决定该如何操作,而是随内求的方向先去调查,然后在心中综合来观,掌握的信息的时候,就看见了,发生水灾的水域,主要是伊水、洛水、滻水、涧水这四条河流覆盖的区域,然后又在黄河发现了这四条水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有的一些矿产、特产等物件,从而判断这些都是从四个患水灾的区域,顺洪水流下来的。
    若大禹开始接手处理水患,去随内求方向采集信息为入局,那么当采集到一定信息后,在内心中组合起来综合来观,以发现黄河就是这个复杂事情的出口,将水患的水全部引入黄河,就是处理这个事情的方向,然后围绕这个方向,将水患的位置到黄河这个区域的所有事物继续深入去探索,河流、分支、村落等,调查清楚后绘制出一个详细的图,这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河出图”。这个图是大禹圣人探索后,发现了黄河是破局的关键,然后围绕这个关键,继续去深入探索,绘制出来的清晰的图,而非那些纬书上说的,是黄河中一个老乌龟送给大禹的。
    接着我们说“洛出书”,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现在的工具,进入当时大禹治水的场景,我们也有了和大禹一模一样的图,我们可以手机打开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搜索一下河南郑州的巩义市,会发现贯穿巩义市的那条,同黄河汇合的河流就是洛河,接着我们把地图缩小一点,顺着洛河往洛阳方向滑动,会看见伊河、涧河,等河流的分支,都是最终会汇聚在洛河中,至于滻河现在搜不到了,但肯定也是在那一片的,毕竟几千年过去了,现在是否还叫那个名字也无法考据了。
    想必现在大家看了地图后,应该也自然而然知道了,如何将四个水患的区域的水引入黄河了吧,没错,只需要就近挖渠,然后避开居民区,将渠道连通最近的洛河,将水患通过无数的渠道,避开村落,引入洛河,然后随洛河引入黄河,这个水患的事情就能解了,将最后得出的“挖渠道,就近引水至洛河”写出来,做成公告命令,传达给各区域的基层干部进行执行,就是“洛出书”了,水患的解决契机在黄河,然后将水引入黄河的契机在洛水,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了。
    圣人也不是立马就看到这个事情的解决契机在黄河,也是在心中培育这个事,随内求的方向,先看看上游,又看看上游的特产、又看看下游水灾冲到哪里,一点一点的推进,这个事物也因为推进,在内心中观的时候,不断的变化成长,变化到一定情况后,才会自动看到这个事物的关键点在哪。 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前面部分,“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圣人象之”了。 无论多复杂的事,无论千奇百怪的事,它操作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先培育、再观象、待时到,关键点出现了,继续围绕关键点深入看清晰,最后制定合适的操作计划以破局,往往这个最后的操作计划都是绝对安全,且轻易能执行的。

  • 今天聊聊八卦推六十四卦的原理。
    简单回顾一下八卦,乾卦为天,喻的是在内天地中的天上视角,整体观事情,不止能看事情的眼下,还会引导我们看事情的周围,一点一点拓展,直到看到这个事物的全貌,这个引导我们逐渐拓展事情的过程就是健,天行健的健,例如我们内求明天去接待客户这事,内心中自会有知来,多少人?什么时候来?是否安排车辆?中餐在哪里吃?等,然后探索这些问题,将这些事情弄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健,所以乾的属性为健。

    坤卦为地,喻的是在内天地观物的时候,知来了,我们要如何实施,既要随知而落实,落实的时候又要照顾周围的环境,将周围的环境一并在心中综合呈现出来,制定合适的计划,所以坤卦的属性为顺,顺这个,在乾观物来的知,或是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而来的应对的知。

    震卦为雷,雷在自然界中为轰隆一响,而非闪电,春雷一响,万物开始滋生,雷在内天地代表知来,这应对事物的一念来了,就要开始围绕这个知,内求,以制定合适的计划,通过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将这个知给落实了,所以震卦的属性为动。

    离卦为火,深处黑暗之中,一个火把能照亮周围的黑暗,让我们看清楚周围的环境,在内天地中,离则是引导我们将未知的事物一点一点的摸索清楚,直到全部看清后做出妥当的应对,所以离卦的属性为明。

    坎卦为水,正常情况,无论下雨,还是水坑,或者河流,或者积水,我们都不会主动去趟,会想办法避开,在内天地中观物也同样,当我们把事情看清楚后,也自然会选择简单的路线去将事情给落实了,而不会去走麻烦的路线,这些都是险,除非这个险不得不趟,才会去将险给看清,制定好安全的策略去涉险,坎卦的属性为险。

    艮卦为山,大地上万事万物都在生长,但是生长的最高的只有山,山代表着事物的生长到此为止,喻的就是一件事物的终结,在内天地中,艮代表着知来,我们围绕知培育该知,将环境看清后,制定出合适的计划,以将这个知给落实终结了,就是止,艮卦的属性为止。

    兑为泽,泽就是湖水,一片湖水在这,草木,鸟兽,鱼虾,都靠湖而生,享受这片湖带来的恩泽,喻的是内天地中,我们将知落实的时候,制定的详细计划,既能完成知的方向,又能将环境中接触到的人事物,都照顾到,他们都能因此受到我们的恩泽而喜悦,所以兑的属性为悦。

    巽为风,风吹拂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凉爽,但是风却感受了我们的一言一笑,每个动作,内天地中,我们观物之时,不止天上大观,在地上细观接触到的人事物,也如风一般感受着他们的一切,在感受的过程中,既知表,又知因,所以巽的属性为入,如风一般入物。

    八卦回顾完毕,接着我们试着将他们组合起来。
    震卦在下,坎卦在上,组成屯卦,震的属性为动,坎卦属性为险,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动乎险” 动而有险,每一次动都有险,谨慎而动, 心中刚培育事物,就像小嫩芽一般,还未壮大,未看到全貌,首要做的就是将心中事物,如这小嫩芽一般,先一点一点通过动,培育个雏形出来,才有了屯卦,屯的命名,

    乾卦在下,坎卦在上,组成需卦,乾的属性为健,坎的属性为险,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险在前,刚,健而不陷,。险在前,麻烦事在前,必须得涉险了,通过健能引导我们探索看清楚这个险,这个麻烦事,以及周围的整体情况,找到合适的路线,而不会盲目的冲入险中,陷在险中失去方向,才有需卦,需的命名。

    乾卦在下,巽卦在上,组成小畜卦,乾的属性为健,巽的属性为入,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健而巽” 健能让我们看清事情的全貌,健后发现疑点,巽能让我们顺这个疑点深入,以发现内情,例如我们在心中观今天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的情况,见的人,说的话都如放电影般在心中历历在目一扫而过,这个是健,当观到同事A说了一句没钱,再结合观到的前几天才发的工资,等等一系列情况,会有一个知来,判定他说没钱,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有特殊情况,然后根据这个点继续深入进去,就是巽了。
    当然深入进去有个前提,就是深入是否和我的职责有关,若无关,就是姤卦的柔遇刚了,不可深入,若有关,则是小畜,在这个点上将其畜养变大,直到看清楚,故取名小畜,当,时来了,在职责范围内,需要应对的时候,能快速清晰的做出合适的行动计划。

    震卦在下,艮卦在上组成颐卦,震的属性为动,艮的属性为止,所以孔圣人在彖传中说:观颐,观其所养,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观其日常言行举止,就是观其动,观其自养。 观其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因为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就是观其所养,观其止了。 所以震卦在下,艮卦在上组成了一个养贤者的象,故取名颐卦,颐养的颐。
    接着圣人作六爻,才是继续围绕卦名为原点,再结合上位,下位,通过爻辞,立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通过卦象,进入我们的内心中,让我们对照着卦象来看我们自己困难的事。

    知道了原理,其实我们可以继续推,例如三个八卦重叠,可以推出512卦,比如坎在上、乾在中、坤在下,坤的属性为顺,乾的属性为健,坎的属性为险,组合起来,就是顺知而行,但是遇险了,用健来如何看清险,再通过爻辞配上一个生动的故事,就成了一卦,
    当然我在这只是模拟推着玩,真要做这个事需要时到,需要很大的精力,不然不可能去做的,还有更多重要的事需要去应对,当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7年,那个破地方,没网、没电、没手机、没老婆、没孩子、天黑的早,点亮的火也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文王唯一的乐趣就是内观,也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推演六十卦,如果周文王不被囚禁,自然六十四卦是百分百不会诞生于世的。

    有很多朋友都私信我交流周易如何入门,其实很简单,就是海量的在大事小事上做内求功夫,以内求后,能落实的下去为目标,进行积累就够了, 每落实一个知,就打了一个小怪,当小怪打多了,会自动升级的,当我们功夫足够,能在内心中以天道俯视的视角能观我们的事情全貌的时候,周易的卦象自动就能在心中生动的看见。
    所以内求功夫很简单,也很幸苦,幸苦在将事事都内求,培养成习惯,彻底摒弃情绪,习惯,得失,对我们的干扰。
    当下的处境,和对追求圣学的决心有多大,都直接决定了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
    那些将周易讲成义理,讲大道理的,反而会误导我们,让我们的方向偏离,变得迂腐,误国误民,请朋友们谨慎对待。

  • 今天聊聊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关系,今天不纠结先天八卦,还是周文王的后天八卦,那个主要是方位的问题,影响不大,今天主要的重点则是,八卦在内心中的体会,在我们的内天地中,天上地下为我独尊,我们就是内心中这个世界本身,我们在内天地中化为风、化为火,化为雷,随心所欲的造物来观,然后对照心内造的物,通过我们身体言行的操作来影响我们身体所处的外部世界。

    先说离卦,离就是火,火的属性就是,火在哪,照亮哪,如我们在漆黑的洞穴中,伸手不见五指,若漆黑前行,很可能会被未知的风险让我们跌倒、甚至付出生命危险,此时若有一根火把能照亮空间,自然而然就知道当下该怎么应对, 正如我们在内求观物时候,这个事物最初在我们心中的常态就是,漆黑的,没头绪的,所以遇见麻烦的事,我们才会焦虑,但是若能静下来内求看这件事,不急着做决定的时候,内心自会如火一般,引导我们去探寻这个事物,这里需要照亮,那里也需要照亮,当多照个几次,环境看清了,自然知道如何应对,这就是离卦。

    接着我们说巽卦,巽为风,我们走在大街上,一阵风吹过,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阵凉爽,但是作为风本身,它在吹拂过我们身体的一瞬间,它感受了我们的头发,感受了我们的面孔,甚至感受了我们的每一根汗毛,它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感受了我们全部, 我们在心内观事物之时,也是一样,事物中涉及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随我们观事物而感受到,并通过感受到的事物看到隐情,从而在作出决策之时,可以将隐情考虑进去进行应对,此时在我们心中的天地间,我们就化为了风,就如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巽以行权” 这个权可以是内求时候,天道给的天命,也可以是上位给的指令,但是若我们直接将这权落实出来,则容易变成懒政,一刀切,反而害民,害财,这个时候若在内心天地中,化身为风,将落实指令沿途上的人、事、物都吹拂感受,一遍,自然能将任务完成的同时,又不影响他人利益,完美落地。

    若化身为风是对沿途事物进行细细感受,细细品味,那么坤卦则是在心中的内天地中,化为大地,将这块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具像化出来,恶犬在哪里,神经病人在哪里,厕所在哪里,大爷说话冲。
    化为火能照亮恶犬的位置,化为风则能感受到大爷说话冲的原因是因为和邻居吵架了。 当这一切在心中的大地综合呈现出来之时,我们自然知道从我们的位置要去厕所,如何走能避开恶犬,避开精神病人,甚至还能在大爷那要到卫生纸。

    接着我们说艮卦、艮为山,山为止,代表着事物到此为止,一件事物最终的变化,他经历了学、问、思、辩的整个过程,将事物看清了,最后一次具体的计划,事情的推进路线,即可将此事完结,就是止。

    当制定事情推进计划,落实的时候,若我们通过内天地在心中化身火、风、坤来观的时候,观的够全面,够细致,就如准备菜肴的时候,我们观到到了小美在减肥,观到了小花不吃辣,观到了小李最爱吃辣等,我们在最终确定宴席这件事的时候,将他们的情况统统考虑进去,他们自会喜悦,这就是兑卦, 兑为泽,就如一片湖水在这,周围小动物也好,牛马也好,植物也好,都靠湖而生,享受着湖水的恩泽。
    兑是艮的一种反馈。

    接着我们说震卦,震在自然界中为雷,但注意区分,周易中的雷不包括闪电,主要就是那轰隆一响,震对应的是我们心内天地中的心中一念来,这一念来是对外部环境的自然应对,是对推进中的事物的第六感的提示,这是天命,得做,若直接做就变成了一刀切,也是需要通过化身风、火等将环境看清了再妥当落实。

    坎卦的坎就是水,他既包括地上的流水、水坑,也包括天上的下雨,正常情况下,下雨我们都会躲在屋檐下避雨,遇见水坑我们好好的也不会踩上去,遇见河流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找桥过去,所以坎在内心天地之中,主要指险,危险的险,正常我们在推进事情中,就像去爬山捡菌子一般,都会选好走的路走,那种草多的,刺多的,地滑的,一般都不会碰,这些就是险,除非有美味的菌子长在草堆和刺堆中,必须得进去,我们才会去评估这个险的情况,里面是否有隐藏的毒蛇、虫子等,再决定犯不犯险,该如何全身而退,而不是盲目进入,这就是坎卦。

    最后再说一下乾卦,乾代表的是内天地中的天,主要是天上,从上往下的视角看事物,这个视角看的更大,更远,更全面。
    就如我们化身为云一般在天上, 我们飘到我们所住小区就看我们小区情况,我们飘到火车站就看火车站的情况,飘到哪看到哪,当我们的事物没有头绪时候,乾则能引导我们去看这个事物旁边相关的事物,以让我们更全面的来观这个事物,从而获得提示。

    震来知来,我们在内天地中化为火来一点一点照事物,化为风来感受物,在火和风的基础上将看见的杂乱的事物在大地坤上综合呈现出来,形成地势,再化为山根据地势,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将开始的震来,在大地上给落实了, 当震和谐妥善的根据地势落实了,地上的其他事物自会喜悦。
    当不断的将震给落实了,在天上视角自然会越升越高,看的越来越全面。

    这就是八卦在内天地中的运作模式,天上地下为我独尊,天就是我、地也是我、风、火还是我,在我们的内天地之中,我们就是造物主,将外物在内天地中造出来,再根据内天地中的变化,通过我们身体操作对外物进行影响,从而由内向外以化成天下。

    篇幅有限,下一节再聊八卦重叠后和六十四卦的关系,及心内的体会了。

  • 今天分享一下既济卦和未济卦的象,这两个卦的象一起来讲,可以方便更清晰的体会圣人在卦象中要表达的意,而不是大而空的大道理和鸡汤。
    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狐狸趴在路边奄奄一息,虽然我们的马车一晃而过,但是我们心中在回想这事,狐狸的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会发现原来这只狐狸是干渴了,需要帮助,我们心中一念来了,需要去救它,这个事一定要做。
    这就是既济和未济的起因,故孔圣人在既济卦的彖传中说“初吉”,柔得中也。孔圣人又在未济卦的彖传中说“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刚才能在心中观小狐狸奄奄一息这事,没有走神,没有忽略,就是柔得中了,而有一念来要应对,就是既济卦的:“初吉,最初吉。 ”而能在心中观小狐奄奄一息,发现他缺水了,看见问题了,没有盲目应对,就是未济卦的“未出,中也”
    虽然都能在心中观事物了,但是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向,才成就了既济卦和未济卦的象,一个有危,一个做了等于没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观。
    既济卦中,发现小狐狸缺水了,需要去济它的念头来,并去围绕该念头落实执行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周围的环境,狐狸的状态,狐狸缺水的原因,等等情况,想当然的将狐狸的脑袋按在了水里面。
    这就是既济卦的上六:“濡其首,”厉, 濡其首就是将其的脑袋淹在水里面,厉就是有危险的意思,你将别人脑袋按在水里面,是谁都会咬你一口,虽然济它的心是好心。
    故孔圣人在既济卦的彖传中接着说“终止则乱”。我们都知道事情的推进和自然界的万物生长规律都一样的,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止就是针对这个事物变化到最后,看清了后,做的一个详细的推进计划,将这件事给做完,就是止了。 故既济卦的“初吉终乱” 就是我们能在心中不被走神儿打扰观物,而有念头来需要我们去应对了,这里吉,但是实际在应对操作的时候,则会因为看不见路线周边的环境而盲目出手,则终乱。
    这就是既济卦的象,接着我们在回到观到狐狸缺水,念头来了需要应对这,继续看未济卦。
    如果既济卦是将狐狸的脑袋直接按在水里以济干渴的狐狸,那这个事铁定做不成,狐狸搞不好还会憋急了咬我们一口,而有危,未济卦则是,将狐狸的尾巴按在水里面打湿了,然后就没有下一步操作了,做了等于没做,故孔圣人在未济卦的彖传中说:“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 不继续将这个事情推进下去,直到事情完结为止。

  • 今天我们聊聊周易中、变化、变通以及穷的关系, 要聊这些不得不先说的就是变,变从我们内心中,事情来了,那心中自然而然的应对事物的一念起,就是变,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知,“知行合一”的知,从事物的全局角度来看,这一念起,这一知来,就是内心中这一事物的一变。
    举个例子,手机从沙发缝里掉在沙发角下去了,我们此时,心中自然会有一个念头起,将沙发移开,或者拿什么工具,这个念头起,于我们内心而言就是“知”,于这件事情而言就是变。
    再举个复杂点的事,我以前解决了一个搁置了8年的邻里纠纷,我的左邻居为了所谓的安全,将过道的通风口封闭,右邻居因为这事,过道不通风,油烟味重,为这事天天去物管吵架,物管沟通无数次也无效,由于那地方我不常住,所以没啥感觉,后来有天右邻居找到我来处理一下这事, 当时也是拿着这事无头绪,后来观这事的时候,观到左邻居曾经为了这事在物管门口烧东西,以表示反抗,所以自然而然心中一个念头来了,给他聊聊封过道,会影响运气,然后就从这里先推进,其实这个一念来,就是心中的知,也是这件事物的变。
    说完变,接着咱们说一下变通,变通它不是一个 词,而是贯穿一件事物变化的路线。
    假如我们住在一个复杂的老小区内,孩子说想吃什么东西,咱们心中应对这事自然会有一个知来,也就是这件事物的变,在小区的另外一头可以买到孩子要得东西,但是这个复杂的老小区里面啥都有,有恶犬,有神经病,还有施工封路, 当我们在心中观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恶犬的位置,神精病人常出没的位置,以及施工的位置自会在心中呈现出来,以得到一条合适的路线能够顺利将我们的目标达成,也就是将这一事物的变给妥善落实,这个在心上能推的通的合适的路线就是通了,这个通还是心内事,这就是周易中的变通,变而通。
    将变通后给落实了,就是变化了,变而化。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变而能通就是变通,那么变而不通,那是什么,那就是“穷”,周易中的穷可不是没钱,而是变来了,随事物而变的知来了,我因自己功夫有限,不能看清楚到目标的环境,找不到合适的路线,而无法出手前进,站在原地不安,甚至陷在这里进退两难,这就是“穷”了,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往来不穷谓之通”,事物变的时到了,知来了,我们要向这个变而进,故往,心中往的过程中,自有相关事物而来,以帮助我们看见路途上的环境,若看清了,自然不穷而通。
    变通、变化知道了,穷了又怎么办呢?孔圣人在彖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内求事物推进时候,知来了,但是就是内求不出可以推进的路线,那么我们就换一个变就行了,然后内求新的变,将这个新的变给通而化之,这件事物自然也完成一次变化,而能 长久生长下去,而不是陷在原地。

    自然界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是在不断的,多次的变而化中,由小变大,开花结果。
    我们在心中培育事物的时候,这个心内之物也是在不断的变而化中逐渐壮大、至开花结果,所以变而不通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天时存在,想通过一两次的变化就达到结果是不可能的,越复杂的事物,变化次数也相应的越多。
    所以变化的目的,不是让这件事物立马就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他只是随自然规律的其中一次变化,仅此而已,因为时到了,一定会开花结果,几次变而不通,穷了,没关系,换个变继续就行。

    每一次变化,我们都会看见变而能通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所有事物,就像前面老旧小区买东西的例子中,因变而通,会看见恶犬、神精病人,工地等事物,他们会在我们心中综合来观的时候汇聚起来,全部成为我们心中所培育的事物的一部分,这些在我们心中的体现就事物“文”,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将这个事物的变给内求通了,并遂这个结果给落实出来,这一系列的所有事物将成为我们心中天地培育事物的文。
    我们不断的随知来,将每一个能通的变都给通了,然后遂这个结果都给一一落实出来,最终得出的,由所有文汇聚而成的整体,就是在心中的天上,从上往下的视角,可观的天象了,天象成了,才意味着心中培育的事物终于在变化的过程中长大成熟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对其进行操作,以获得果实。
    拿树苗来比喻,文就好比树苗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分丫长出新的树枝,并长出树叶,而象则是这颗树苗长了多次的分丫,长了很多的树叶,最终成为了这颗树的整体。
    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极其数,遂,定天下之 象” 这个把控的所有的变,就是“极其数了”。

    当事物的完整的天象,在我们的多次随变而通的变化之下成了,这个时候才可以在这个天象的基础上进行裁剪,制定出安全的,合适的路线,以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获得结果,这就是“制器”了,将天象制器而用。
    故孔圣人在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培育心内之物至可观,观象,为本。
    孔圣人接着在系辞中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将培育好的心内之物,裁剪,按需要进行制器而用,则为末。
    先有本,才有末,这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而当代热衷的成功学,商业模式,各种赚钱方法,话术以及心灵鸡汤,其实都是变化后,别人最终制成的器了,若在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盲目崇拜,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只会有凶,临卦的象传中,孔圣人说“至于八月有凶”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八月是丰收的季节,若忽略了事物变化的过程,妄想用固定的方法,直接追求结果,那就是本末倒置,而有凶。

  • 我们都看见了,阳明先生在己方势力不足的情况下,平宁王之乱时,偷家南昌,然后决战鄱阳湖的赫赫战功。 我们也看见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的“神机妙算”。
    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意思就是古时候那些大牛之人,能这么牛逼,就是因为能在心中的天上俯视的角度,观这个用神在心中造的“物”,而进行操作”
    别看阳明先生也好,诸葛亮也罢,我们看见的他们决定性的一战,无论是阳明先生偷家决战鄱阳湖,还是诸葛亮赤壁之战借东风后跑路,这仅仅是他们培育他们心中之物,随天时变化而变化的最后一次变化,结果了,而已。
    就像自然界中果树从发芽,长枝叶,成长成大树,再到开花,最后结果,无不是随着四季的变,在一次一次的变化之中,最终完成最后一次变化开出果实。
    圣人在心中培育事物的时候,也是从刚接触事物,获取星星点点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聚起来一起来看,得出事情的大概样子,接着再在这个轮廓的基础上,继续一点一点的推进,直到心中的事物逐渐壮大,完善,清晰,再完成最后的一次变化,收获果实。
    这就是易经中,圣人是如何法天则地,培育事物的底层规律, 当然,今天咱们不聊观物,而是借易经中的《屯卦》聊聊观物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培育一件事物的时候,该如何开始。
    通常我们在内求一件事物推进的时候,会有一个围绕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刚,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内求时候,和这个刚相关的事物,全部会在心中以“神”的形势汇聚而来,在心中共同构建成一个事物之本,被我们给“看见”,但是因为事物刚开始培育之初,我们对事物掌握的信息并不够,所以内求观物的时候,这个“物”在心中并不成型,换句话说,我们在心中“造物”,却没有材料,这就是孔圣人在“屯卦”彖传中说的,“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有了,但是柔不够,则心中能观的初始之物则难生,无法看见,无法来观,自然无法培育壮大至开花结果。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是要收集造物的素材了,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动乎险,中”,动,我们以前聊过,这个动主要是心中一念起,让我们要做什么,这个就是动,就像洗碗的时候,站在厨房之中,我们不急着动手,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自己内心,自会有意识出来,是让我们洗盘子,还是让我们打洗洁精,这个感觉就是动, 动来了,我们谨慎的将这个“动”给落实出来,要有着不小心,我们动会伤害周围环境,他人,然后被别人反伤害的觉悟,而将动给落实出来,这就是动乎险,“雷雨之”雷先动,雨来润这个动,在心中之物成型可观之前,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动,来收集可以观的素材,这就是彖传中说的“动满盈”。
    当我们事物培育之初,通过多次动,并落实出来之后,再放在心中的天上综合来一起观,就能看见这个心中事物的雏形了,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天造草昧” ,这里的天是我们心中御神观物的那片,虚无,大无边际的空间,我们将多次“动”,收集到的材料,在心中的天上汇聚起来,就是“天造”了,和乾卦九五中的“大人造龙”,一样的造法, 这汇聚而来的心中可观的事物雏形,就是草昧了,任何大树在种子刚萌芽阶段都和一颗草一般,不太好识别,但又能隐约识别出,这就是“草昧”,屯卦的屯也由此而来,甲骨文画的也是一颗刚冒头的草。
    屯卦主要说的就是通过自然界的造物,来喻我们心中是如何开始从零培育事物的,虽然是我们人通过双手在推进事情,但又何尝不是将心内之物在外的延伸呢,好的匠人雕琢一块独一无二的玉器,也只是心中先要有这“玉器”,然后随心中“玉器”的变化,而一点一点雕琢手中的玉器。

  • 心中有个念头来了,而且这个念头让我们做什么事,仿佛这个事一定要做,那么我们要不要做呢。
    通常这个念头不是平白无故的,有可能是因为走神儿而来,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思考事情而来,也有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变化而来。
    这个一念起,就是“动”。
    故孔圣人在“无妄卦”的彖传中说:“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像前面举的例子中,导致我们这“一动而来”的外部环境,就是外, 我们因为外部环境,内心自会有相应的一“动”去应对。只是这个动可能是参杂了我们情绪私欲的恶动,也可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天命之动。
    举个例子,我们夜晚在回顾白天发生的种种事情的时候,白天发生的一切,在心中历历在目,突然发现对方说的话,结合当时的环境,发现他原来表达的是另外一层意思,他原来在担忧什么啊。
    这个时候我们内心中可能会有三种动。
    第一种动:他担忧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第二种动:给他说什么事,不用明说,以打消对方的担忧即可。
    第三种动:原来你担心这个啊,你平时趾高气昂的,我趁这个机会报仇,继续添把火。
    可以看出,第二种动也好,第三种动也好,都是在第一种动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实际应对方向了。

    六三卦辞中“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如行人紧紧牵着一头牛,走在城镇中,这头牛平时很温顺,突然事来了,情绪等各方位影响,然后猛然乱冲,整个周围的人全部是受害者,这说的主要就是第三种动。
    而六二爻的“不耕获,不葘畬,则利有攸往。” 事情这一步推进,不要 想着一步到位,就是不耕获, 水平不够,却想谋大事,就是不葘畬,如果没有这两种情况,则可以推进,这说的主要就是第二种动。

    而无论第二种动还是第三种动,我们能逆回去,找到这两种动的源头处,这个源头处就是第一种动,也就是刚了,围绕这个刚看清楚环境,内求如何推进,就是刚中了,这个第一种动,这个刚,就是天命,随物而需我们去合适应对的那一动。

    但就算是天命,如果我们不看清楚路上的环境,而盲目出手,就像我们要过马路对面去,而不注意看车流,天桥,红绿灯等一切环境因素,也会在半路被车撞,而有凶,到不了目标。

    前面部分,心中随外物应对的“动”来了,而无妄,然后随这个动,在心中看清环境,看清原因,再围绕动的源头,继续内求的这个过程就是“动而健”。

    当被情绪,私欲等感染而“动”了,就是匪,匪就是不正之意。
    虽然心因外物“动”了,但是若内求不出合适的,事物的推进路线,就是“眚”,眚就是蘙病,白内障就是蘙病的一种,喻的是心中看不清路,故若发现这个“动”要么因为情绪私欲干扰不正,要么因为内求不出合适的推进计划,则不建议落实出来, 故“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现在大环境不好,甚至每况愈下,千万别指望任何外力能改变这个环境, 重庆的长江大桥上居然诞生了守桥人,虽然治标不治本,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鸡汤和小作文虽然能短暂引起情感的宣泄和共鸣,但是宣泄后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此刻正在痛苦之中,在麻烦事的漩涡之中,一切学过的知识,方法,已经无计可施,没有路了,甚至濒临崩溃,有轻生的念头了。
    不妨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感受一下自己内心中的那一“动”,然后随这个“动”,笃行下去,这个“动”一定会带着我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
    当时阳明先生,在龙场向死而生,悟到的心即理,就是这格去情绪,私欲的“妥善一动”。

  • 临的甲骨文画的就是一个人弯着腰,从上俯视着下面的事物。
    临卦也正是此意,圣人在心中的天上俯视着百姓做事,既能观到他正在做什么,又能观到他为什么这么做,而且能观到他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并且在他人这么做的思路上,及时给予帮助。
    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
    这里的刚,就是他人内心真实欲做之事,圣人并不会直接告诉他结果,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就像地上有一滩水,圣人丢一把泥土上去,水自会跟着泥土的缝隙而往上浸透,这就是刚浸而长。
    他人事情的主角,依然是他们自己,他们在推进自己事情的时候,每一步都会因为是他们自己,内求出来的结果而推进事情,因向目标靠近,甚至事情顺利做成,而喜悦,以此更加坚信自己内求的力量,顺自己的本心,而不会盲目的被外界的环境左右自己的判断,这就是悦而顺,顺就是顺自己内心,内求出来的步骤。

    举个例子,我四岁的孩子在玩游戏时候,他的玩具掉进了沙发脚,我们不会直接帮助他将玩具给他捡出来,而是让他自己想办法,听听他的想法,他就会围绕这个事情开始思考,告诉我想用一个衣架来试试,哪怕我们知道衣架可能够不着,但是绝对不会干预他,会帮她找个衣架,让他自己来尝试,如果发现不行,再引导他想办法,直到找到合适的工具或者合适的方法,将这个玩具给拿到手, 全程都是他自己在思考,自己在操作,我们全程做的仅仅是观她的思路,在她的思路上,帮助她实现他做不到的事,例如衣架在高处挂着,他够不着,我们帮他拿下来, 这就是孔圣人在“彖传”中说的“刚中”,刚中而观,这个事是他的刚,我们在他的刚上来观这个事。

    这就是“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以我正,来将他的所作所为,放在我们心中进行亨饪,如在天上俯视般,既能看见他的动,又能通过动看见他的因,又能通过他的因结合他的动和他周围的环境,给予实时的帮助。

    故孔圣人接着在彖传中说“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农历八月就是正值秋天丰收结果的时节,原本万事万物都会经历春天发芽,夏天,枝繁叶茂,开花,并在秋天迎来结果的变化,这是自然界事物,随四时变化而变化的底层规律,事物顺着天时变化,一定会长大,一定会结果,事物一定会成。

    若我们直接给予了他结果。相当于剥离了他合道生长的权利,那当然必须凶,故“有凶”有凶的原因就是道消而不久。

    就像前面的例子中,若我孩子的玩具掉沙发下面了,我直接给他捡起来,若我孩子想画画了,但是画笔没墨水了,我直接买新的,这不就是变相的将我的孩子至于八月,
    现在可能还不觉得,一旦他长大了,进入社会了,将会面临什么,这里不用我说,想必朋友们一定都感同身受吧。
    故孔圣人在象传中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什么是教,修道之谓教,能随事情变化而变化进行应对,就是在道上,只要在道上,无论遇见大事,小事,难事,都能思而有出路,不会穷尽,这就是“君子以教,思无穷。”

    现在社会,最大的毒害就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后代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来不关心孩子在做什么,因为什么做, 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禁锢孩子的思想,什么事情一定要用什么方式来做,会打压孩子以此彰显自己的高大。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最大危害,这帮受害者在孩子时候就是失道状态,进入社会后,社会的价值观依然在宣扬着方法论,宣扬着“男人爱女人的表现就是给他钱”这类的鸡汤文, 这鸡汤就给了那些本来就在原生家庭中“失道”长大,自己没有目标的孩子,给了一个“歧路”的目标,才有了胖猫的悲剧。
    胖猫的热度甚至一度掩盖了高速塌陷的热度, 你以为看的是胖猫吗,只是通过胖猫看见了“失道”的自己罢了。
    这个社会病了,是经过几十年沉淀,积累起来的疾病。

  • 最近再捋周易和阳明心学的时候,也有和以前不一样的体会。 周易中常提到的“动”这个字,基本代表着“知”起,然后围绕这个“知”已经有了具体的执行计划,这个才是“动”, 就好比一个“意”起,“我要打他的右脸”其实这个“我要打他右脸”已经是随“我要打他”这个知而形成的操作计划了, 这个就是“动”, 这个“动”对应的就是阳明心学中的“已发”,对应的就是乾卦九三中“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的“知终”。
    阳明先生在四句教中说的,为善去恶是格物,主要说的还是这个“动”,心中动了,有计划我要干嘛了,意识到了,若没有不合适,就可以去落实。
    我当初也是这里谨慎做功夫开始的,慢慢熟练了,才有了“知”的体会, 这个“知”就是孔圣人在系辞中说的“几者,动之微”。也就是“动”前的那个几。
    所以咱们要入门,还是得先从这个念“动”能止,判断这个动合不合适,若没有不合适则坚决执行,从这里下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才有机会体会到“知”几。

    我谨慎不妄动,谨慎到一言一行皆内求合适后在落实,将谨慎培养成习惯,以此一秒不间断,坚持做了5年功夫,最清楚不过了。
    这关的实修积累,逃不掉,避不开,得实打实的做,空想也不行,只有这么做才能有机会积累起来体会到“知”,接着进阶围绕“知”的刚中到能大观,再接着才能“在天上无为大行” 。

    可能有的朋友听见五年,会感觉时间很长,我是时还没到,就先在喜马拉雅上分享一些体会,希望帮助一些困境中的人,说实话,现在大环境,并不好,大家都挺难的,甚至在水生火热之中,迷茫没有方向。
    其实周易中对于“功夫”多久成熟,在未济卦中的九四爻说过“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只要时时保持恐惧谨慎,不放过一个不合适的念头,在心念动上,做为善去恶功夫,积累起来了,三年,必道大成,而立大功,有赏于大国。
    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为道水平,能不能立功,也要看时到没到。

  • 易经的易到底是什么?
    孔圣人在《系辞》中说: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说易前,咱们先聊聊走神,这个走神大家都体会过,可以借走神更加方便体会易到底是何物。

    有没有过一个体会,咱们没事的时候往那一坐,心中各种思绪来了,白天同事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接着思绪跳转,上周末怀疑被人针对,接着思绪继续跳转小时候某件事,等等。此时思绪完全是不可控的状态,这就是走神,短则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
    说完无事时候的走神,咱们又说说有事时候的走神, 明天要准备个比较重要的会议,我们在思考怎么布置会场,结果想到某个同事,思绪自动跳转到某个同事的小孩前两天发烧可能是流感,接着思绪继续跳转自家小孩会不会接触传染源,同样短则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这就是有事时候的走神。

    有了走神的体会,咱们再来说何为易,就好体会了。
    有事时候,我们在内求事情该怎么推进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的设定个框架,这个事一定要从哪个方向做,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做,这个事一定要用什么思路来做,这就是“无思”也。
    随思绪在心中扩散开来,看见不好的,不需要刻意针对,不需要限制它,这些与事情无关的思绪,自不会影响到我们走神。而无拘束的思绪,也自会引导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看清这个事情,这就是“无为”也。

    当能做到“无思”“无为”的在心中综合来观事物的时候,这些事物会有一些“隐藏”属性,例如观到某个人今天一起吃饭没有用筷子,会不会有隐情,这就是“感”,接着围绕这“感”继续深入,相关的信息会自动汇聚而来,他说了什么话,他今天其他反常举动等,都会因为这个“感”而汇聚而来,从而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由“感”汇聚而来的事物,一起来观,就会得出结果,原来他手指不小心被烫伤了,从而方便我们判断如何应对,理他或者不理他都根据实际情况而应对。

    这就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先综合来观的时候,自会有感,我们可以自行判断,这个感和我们要做的事是否相关,若相关,则继续遂这个感而深入,若不相关,这个感则止,他影响不了我们。
    所以走神儿和易是相似的,只是走神是不可控的,而易则是可控的,通过神,让我们在全局看清楚事情的全貌,从而做出合适妥当的判断。

    一切的应对都是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基础上产生的。

    例如,无事时候,感而遂,观到隐情了,真实所需了,我们合理的满足他,就是“咸”卦。

    有事时候,感,发现隐情了,但是他的真实所需和我现在要内求的事,完全不相关,属于支线任务,我们可以不理他,这就是“姤”卦。

    有事时候,感,发现隐情了,而且这个人在关键位置,和我们目标还重叠,那就制定计划的时候,把他的真实目标和我们的目标一起打包,借对方之手来推进,这就是“随”卦。

    无事时候,但是却身处尊位,除了要时刻不停的观天下形势,在落实时候也要照顾下级官员,以及百姓想法,这就是“大有卦”

    上位者观事情,该往哪个方向推进,下发任务时候,下位者执行任务时候,也要充分观清楚相关百姓的各种隐藏情况,从而将命令不受阻碍的执行下去,避免一刀切,这就是“巽”。

    上位者安排事情了,下位执行人没有观清楚上位者这个命令的真实目标,执行时候,有其形,但是完全没用,就像做了一把木头腐朽的拖把那般,有其形状,但是一用就断,这就是“剥”卦。
    这里就举这几个例子了,64卦就不一一举例了,感兴趣可以回去看。
    64卦都是“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所以荀子才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你都已经能通过易,将事物看清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推进了,就像走在马路上,我们已经看见前面有个没有井盖的井了,是百分百不会踩上去的,这就是“常”了。
    无论阳明先生,还是孔子,周文王这些圣人,他们一辈子做功夫的目标就是这个“用易通天下的光明”

  • 今天清明节,就聊聊清明的起源和清明之意吧。
    清明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逃亡的时候,饿晕过去了,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为救他,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晋文公吃。
    后晋文公当了君主后,想去感谢介子推,但听信谗言,想用放火把介子推给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活活被烧死,留下一首诗,其中开篇一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通过历史车轮的运转,现在的清明由此而来,但此清明早已非彼清明了。

    “清”主要是喻的水清,水清则能看清楚水中石头,小鱼,水草一切东西,若水浑浊则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常人常态就是遇事情易被情绪,臆想,走神,等一切因素影响,变成内耗,从而遇见事情更是容易盲目应对,我们心中此时就是浑水状态,就像在浑水中摸虾米一般,看不见目标和方向,更别说抓到了。

    而“明”则是在“清”的基础上而来,“看到”石头了,还能“看到”石头下面可能的螃蟹,看到“水草”了,还能“看到”水草下面可能的乌龟,或者螺蛳,不仅能“看见”明面上的“阳之物”,又能“看见”隐藏起来但是有关联的“阴之物”,这就是昼夜之道,日月合而明。
    周易《贲卦》中的天下文明,正式如此,先要清才能在心中看见天下之文,事物在心中汇聚被我们“观到”而成文,然后才能将这文给明了,以找到合适的推进路线,既能顺天,又能应人。

    所以推子介愿晋文公“常清明”正是如此,正,才能常清,清才不被外物扰乱内心而看清天下,在看清天下之后而明于天下,自然外能平天下,内能心有百姓而治好国。

  • 今天咱们借蒙卦聊聊这事,先说说蒙是啥,我们心里面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轮流或者综合,呈现在我们心中,被我们看见,这一些杂乱无章的事的混合体,就是蒙了。
    常人遇见难事了,因为容易被私欲给干扰,而事情在私欲的发酵下,变成现在常说的内耗,内耗积累多了,就变成了很多的事,多到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那个遇见的难事了,心理健康就出现了状况了,甚至做出一些迁怒,或者让自己后悔的事。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子去咨询一位心理咨询师,在和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这个女孩子说她觉得自己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说小时候去买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却总是被母亲说不好看,说自己的父母太强势,说自己小时候对旁人明明是好心,却总是被误会,还给自己贴上了一个太在意别人眼光的标签,等等,这一系列事,就是蒙了。
    这些蒙,因圣人和求助者的交流而来,但圣人的做法可不是给寻求帮助的人,开个十几天的咨询疗程,而是当下就解决了,我们看圣人是如何操作的。
    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匪,我求童蒙” 匪就是不正的意思,刚才提到的内耗,抑郁,情绪,甚至因为情绪原因,产生出一些迁怒他人,报复社会的想法”都是属于匪而不正的范畴。
    初九卦辞中说的“发蒙,利用刑人”就是先用法律砍头等事,先将他这些不正的想法止住,回归到事情本身上来。
    彖传中的“我求童蒙”就是我求,求助者内心真实欲做之事,也就是那个隐藏起来的“刚”到底是什么,我围绕这个目标而求,在求的过程中和求助者交流,求助者因此而见蒙,故我求童蒙,前面举的例子中,那一系列“内耗的事”就是因为我求,而对方见的蒙。
    这个时候圣人的做法就是将对方的蒙,也就是这些内耗出来的所有事,放在心中综合来观,则能看见她这一切内耗的源头,原来是昨天,寝室的六个女生,准备一起买一套统一的闺蜜装,还把选什么款式这重任,交给了求助者,
    结果六个女生的想法都不相同,她为此难做了,并因此联想到了小时候,母亲不喜欢她选衣服的眼光,觉得父母强势,觉得自己太在意别人眼光,等等一系列的让自己内耗的蒙。
    圣人找出了求助者隐藏内心深处的真正难事了,然后和求助者确认,求助者接着思考了一下这事,和这些“蒙”。最终确认了,原来自己困惑,抑郁的症结在这,于是问圣人该怎么办。
    这就是孔圣人彖传中“我求童蒙”的后半句“童蒙求我”了,求助者见蒙了,确认了自己的真正症结点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来求我。 故孔圣人说“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志就是欲做之事,志是内求一件事的目标,志立起来了,才能不内耗,开始有了围绕事情如何推进的基础。
    圣人在面对帮助求助者找到了“内耗”背后真正的难事了,只需帮他取一卦,然后将卦象告知对方,对方自会根据卦象,并结合自己擦拭开“内耗”后,得到的真实欲做之事,自己内求该如何解决。
    故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筮就是卜筮的筮。
    易经的作用,正是如此,先帮助心理困扰,不正之人,听他们倾述,然后通过他们的倾述,找到根源,找到他们近期真正遇见的难事,然后在这个难事上,取一卦,帮助他们自己内求,自己看清自己的事,从而在根源处解决他们的困惑。
    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这里说句题外话,这不21年的时候,国家推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一直到23年底,通过我的多方搜寻资料,其实这个目标落实的很不顺利,特别是社区这块太多了,若每个社区都让心理咨询机构入驻,那高达300块起一个小时的治疗费,就会劝退大部分人,若每个社区都安排一个人出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大家基层工作人员都很繁忙,也实在不能尽心做这事。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用蒙卦的“蒙以养正”来帮助大家,费用低,见效快,但是实际和一些部门交流过后,用易在心中观了一下整体情况,发现最大的难点,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功力,能在心中综合观他人之蒙,找到根本原因的” 。
    而现在参加的心理培训,都是偏向于“术”方面的沟通,并不是在“道”的层次,以找到求助者内心真实难事为原点的,所以这关达不到,后面的“送卦”就没有了任何效果,只能说天时未到吧,我也会留意相关的消息,当发现现阶段的培训,能解决挖根本问题的时候,我再去继续推进围绕“根本原因”送卦这事,
    另外因为目前的我天时没到,还很贫穷,还有家要养,所以可能又要停更一段时间了,我们有缘再见。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和“恶”是什么样的体会。
    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善吗,它是也并不是,它也许是别人眼中的善,但并不是真正的善。
    善只是一个妥当合适,就像尿急,若想就地解决,这一念起,在城市中,咱们自然知道不合适,这就是不善, 若在荒郊野外,随地大小便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善。

    念来了,凡不是不善的,全部都是善,都给落实出来,就是在进德修业了,这个就是“常” 也就是“致知”了
    圣学功夫的核心就这二字。 但若是不刻意去致知,那么心念起了,我们很容易随我们习惯,在不知不觉间就将这个念头落实了,这个时候往往是善恶掺半的。
    恶不断的积累,才有了看的见的痛苦,毁誉得失,也就是所谓的业障。

    恶的感觉千变万化,善的感觉只有一种,我们只有反复的,去在一念起上,刻意的为善去恶,去反复的感受这个“善”的感觉, 自会不知不觉间顺天道变化而变化,所有问题都能引刃而解。

    就像假钱千千万,但是真钱的感觉只有一种,我们只有反复的摸真钱,假钱一过手,立马就知道真伪。

  • 安排的事情,下面的人心不在焉,想当然推进,推进的结果和目标相差甚远,圣人是如何应对的。

    咱们借剥卦来聊聊这事,先说说什么是剥,咱们以前厕所的木门,或者老式的木棍拖把,放在潮湿的地方,久了,会腐朽,腐朽后的拖把,有拖把之形,但是完全不能用,一碰就碎,这就是剥之意,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剥,剥也。
    剥卦中的象中、上位之人给下位之人安排一个任务,让下位之人做一张床,但是下位之人,想当然的做了一张“剥”床,一张腐朽的床,只有床的形,但是完全不能用来睡。
    故孔圣人在彖传中说“柔变刚也”,上位者安排下位者做张床这事,本意是用来睡觉,这个才是上位者内心要做的事情, 但是下位者只想当然做床,结果做出来的床是“剥床”,完全不能睡,上位者的“刚”早以变,故“柔变刚”。
    下位做“剥床的人,没有得中内求,想当然的推进,是典型的小人,故“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事情不利有攸往。
    举个例子,七八年前我在国企上班的时候,一次外面出差,那时候我是一个标准的小人,当时我在酒店玩着游戏,领导让我去买一袋大苹果,还特地交代,杨总要来,他喜欢大苹果,一定要那种特别大的, 于是我心中想着游戏,想当然的去买了一袋,我觉得大的苹果,结果和领导的目标,也就是那个“刚”相差太远了,我买来的这袋,脱离了整体情况,我自以为大的苹果,就是剥卦中我做的“剥床”了,有其形,但是刚已变,没法用。
    其实就是当时心中想着游戏这事,没把买苹果这事,当成事来做,才做出了“剥床”
    遇见这种情况,若上位之人,完全不给面子一脚将这个“剥床”给踢开,百分百有凶,故初六卦辞“剥床以足,蔑,贞凶”
    遇见这种办事不利的小人在下位, 我们看圣人是如何操作的,九五爻辞“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
    鱼是在湖中隐藏之物,平时不可见,得用钓,或者其他方式才能获得,鱼喻的就是,下位办事的小人的,内心深处,真实所需之物,“贯鱼,以宫人宠,”就是将他内心深处的,所想要之物,绑定在安排给他的具体事情上,事情完成后有赏。
    举个例子,前面做“剥床”的小人,圣人通过心中的天上,综合观,该下位之人的整体情况,他的言行举止,近期做的事,发现他想要一台苹果14, 于是将这个“鱼”绑定进安排中 。“交代你个事,你帮我做个床,这个事做好了,赏一台苹果14。 这个下位的小人,自会将这事当成事,谨慎考虑清楚后再做,是百分百不会做出“剥床”的,这就是“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了。
    孔圣人在彖转中说的“顺而止之,观象也” 顺就是上位之人要安排人落实前,顺如何推进这事的那个方向,那个一念“知”来,然后以这个“知”为原点,观到下位人的心中,真实所想要的那条鱼,等一切情况,则终止内求,止于推进计划成形,故观象也,观天象。